顾佳怡 薛思宇 李皖 张颖璐
摘要:目的:当前学生的学习与社交压力日益增大,身心健康面临威胁。在此背景下,疗愈导向的校园规划与设计开始获得广泛关注。传统校园设计以营造学习氛围为重点,忽略了疗愈景观建设。文章对中小学生校园疗愈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旨在为设计出理想的校园疗愈景观节点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合理化建议。方法:梳理国内外疗愈景观发展进程,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分析青少年对校园疗愈景观的需求,探讨当前校园疗愈景观中存在的设施配置、地理位置、场地设置、植物配置等问题。同时,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校区景观花园为实际案例,具体分析其功能布局、特色设施及科学理论运用,系统阐释中小学校疗愈景观建设方法与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结果:校园疗愈景观设计要彰显丰富的疗愈功能与深厚的人文关怀,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与休闲之间找到平衡,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发展。结论:校园疗愈景观的设计具有多学科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中小学生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单一的层面,对多学科知识和具体案例的研究尚显不足。未来,需要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和建设经验之上,进一步完善校园疗愈景观的内涵,结合青少年各方面的需求,不断优化疗愈景观空间建设,使青少年通过校园景观实现身心疗愈与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疗愈景观;景观设计;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TU98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4
0 引言
校园疗愈景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用于休息、放松以及社交的空间,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美育场所。青少年处于认知形成的中后期阶段,身心健康易受表达障碍和负面情绪等问题影响,当前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疗愈景观的设计与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舒缓情绪和提升环境感知能力的校园环境。
国际上对疗愈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早。1699年,园艺疗法在英国兴起[1],人们通过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美化植物盆栽和庭院,以及与自然环境互动来纾解压力与复建心灵[2],疗愈景观开始出现在实际生活中。1977年,美国内科教授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综合性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3],这一模式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疾病的产生并非仅受生物学因素影响,还与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认识的深入,疗愈景观的概念也逐渐从环境心理学理论中发展衍生出来。1983年,环境心理学家罗杰·乌尔里希提出压力缓解理论[4],通过测定人类样本生理变化,发现舒适宜人的自然景观在缓解压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为疗愈景观的康复功效提供了理论依据[5]。1993年,美国健康设计中心正式成立,通过对疗愈环境设计进行深入探索和教育研究,在2000年发起“卵石项目”,旨在将疗愈环境的理念传播到全球各地。2013年,德国学者所著《疗愈建筑》一书,根据实际案例中的康养空间设计,总结理念和原则,探讨了空间环境与疗愈结合的问题。2020年,加拿大学者蒙哥马利提出,嘈杂、拥挤的城市使人们感到疲倦,从环境规划及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建筑设计对人的生活具有显著影响。2022年,傅尔默-朱莉娅学者提出[6],在教育环境中提供青年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增强人的认知能力[7]。在当前环境下,疗愈景观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凸显。
相较于国外,我国对疗愈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重视疗愈景观在校园环境中的作用。1989年,李秉德教授出版《教学论》[8],对教学质量与育人环境之间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了改善校园环境景观的准则与途径,进而推动了我国校园疗愈景观的研究进程[9]。2010年,陈波学者在《解读校园景观》一文中提出,校园景观具有规模大、人群密度高、内容丰富的特点[10],景观设计具备永续性特质,由不同景观因素相互重叠、交错构成,经过不断更新与改造,疗愈景观设计开始变得具象化。2013年,张艳学者开始着手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的干预研究,得到园艺疗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结论,总结出园艺疗法的六大效益,学生开始被鼓励参与到疗愈景观建设中[11]。2014年,卢春辰学者提出了在校园中应用园艺疗法的建议,深入探讨了在校园环境中实施园艺疗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中学生年龄阶段和社会角色的多样性,提出了针对性的疗愈景观应用建议[12]。2023年,王淳、廖建军学者全面梳理与总结了我国疗愈型校园景观的研究成果,结合与疗愈景观相关的设计理念、生态因子、植物搭配与选择,对疗愈型校园景观的改造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13]。
校园疗愈景观具有良好的生理效益,青少年在疗愈景观中放松身体、休闲娱乐,有助于基础感觉系统正常发育。同时,疗愈景观具有积极的心理效益,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积极的校园氛围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平衡身心状态,有效预防青少年抑郁症,从而达到降低青少年相关心理疾病发生率的效果。校园疗愈景观建设还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校园景观建设与维护,参加相关园艺种植活动,有助于其提升生活技能,学会分工合作,改善人际关系[14]。
1 现状研究
1.1 青少年对校园疗愈景观的需求
针对青少年的疗愈景观主要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环境的支持促进青少年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二是鼓励青少年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个人身体素质。
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这对疗愈景观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青少年易冲动,情绪管理能力不强[15],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但往往伴随着幻想,容易脱离实际,需要进行规范与引导。青少年普遍面临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同伴所产生的影响尤为显著[16]。因此,相较于一般的校园景观,在疗愈景观设计中,应构建具有多层次的休憩与社交空间,兼具私密性与开放性,以满足青少年的不同需求。
从生理方面来看,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国青少年颈椎亚健康状态的占比超过80%[17]。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势:肥胖率持续攀升、心肺功能明显下滑、视力不佳等问题愈发严重。疗愈景观需要支持青少年在户外环境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增加其运动量,提升其信心和生活品质,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1.2 校园疗愈景观现状与改进措施
1.2.1 设施配置方面
校园疗愈景观中存在娱乐休闲设施数量普遍少于学生数量的问题,会出现部分学生未使用休闲娱乐设施,或者排队使用设施的情况;在设施安全性方面,部分破损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检修,可能威胁学生的安全;在设施功能性方面,部分设施缺乏疗愈性,功能单一。
学校应对学生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明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科学计算,得出场地规模、设施总量与学生数量的最优比例。在保障设施安全性方面,应该建立破损设施反馈渠道,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景观设施进行检修和更新。
1.2.2 地理位置方面
部分校园疗愈景观与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距离较远,如教学楼、食堂等。因为可达性不强,所以学生们对其的使用率不高,或者停留时间很短,这使得校园疗愈景观设计未发挥较好的作用。
学校需要合理规划校园疗愈景观的位置,在靠近学生主要活动区设置部分较为开放的疗愈景观,并确保为学生提供直接的通行路径。在校园中远离集中人群的区域设置一些私密性较强的疗愈景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2.3 场地设置方面
当前,大多数校园疗愈景观规模较小、容纳量不大,会出现拥挤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使用体验。部分校园疗愈景观缺少学习资源,如植物介绍牌、健康知识海报等。另外,一些校园疗愈景观未考虑到学生对场地动静分离的需求,安静的空间和热闹的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分隔。
学校应完善疗愈景观中的功能分区,设置室内疗愈景观和室外疗愈景观,使校园疗愈景观功能更加全面,实现动静分离。在增强景观教育性方面,学校应该设置环境小品,既提升景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又兼顾身心调节作用,以取得寓教于景的良好效果。
1.2.4 植物配置方面
尽管多数校园疗愈景观拥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但往往因易于滋生蚊虫而导致学生遭受侵扰,这削弱了学生接触景观的意愿。另外,有些校园疗愈景观的植物配置未考虑到四季景观的变化,特别是在冬季,受环境影响,青少年情绪容易低迷,一些景观因为植物凋零而变得萧条,并未发挥良好的疗愈作用。
设计校园疗愈景观,要全面考虑校园景观中植物的季相变化,根据植物特性针对不同季节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做到四季有景。应优先选择栽种那些不易吸引蚊虫,甚至具有驱赶蚊虫作用的植物。
2 具体案例分析
本文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景观花园为例。基于当前校园景观的疗愈性设计原则,总结提炼案例场地的设计原则与思路,为我国中小学生校园疗愈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借鉴,具体见图1、图2、图3、图4。
2.1 项目背景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是一所新型民办寄宿学校。学校创立于2003年,坐落在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南京仙林大学城,占地410亩。该校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初一至高三)和国际高中部,现有154个班级、5600余名学生、961名教职工。
本项目位于学校入口处,服务人群为5000多名学生和900多名教职工,陆续完成了泡泡装置、艺术构架、异形座椅、板块草地、螺旋花园等特色景观节点建设。该花园景观依据学生需求,进行植物配置和设施建设,以吸引学生探索,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2.2 核心设计原则
第一,基于色彩疗法的景观设计。场地注重打造视觉吸引效果,通过建造丰富多样、色彩鲜艳的植物花境,营造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吸引学生进入场地内部。新奇的景观装置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其展开探索体验。配备的交互装置在激活时会亮起灯光,从而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让人与场地之间产生交流,赋予装置生命,给予学生心灵慰藉。
第二,基于芳香疗法的景观营造。整体场地建设注重嗅觉体验,让植物所产生的天然香氛吸引学生进入场地,通过植物的芳香放松学生的精神,改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缓解压力,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并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或联想。
第三,基于园艺操作的景观场域。该场地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学生参与到场地的美化建设中。相关老师会组织学生参与园艺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植物修剪、插花、种植等。学生在园艺活动中与自然互动,能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产生成就感、满足感和责任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2.3 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设施配置方面,一条主干道穿花园而过,周围设置不同特色的花园小品,道路旁边提供公共休憩座椅。三个白色“艺术构架”撑起花园的立面空间,下部环绕的白色异形座椅,对场地进行分割,舒适的休闲空间与自然烂漫的绿色花园形成了相互交织的活力场所。
在植物配置方面,花园植物以多色彩、多叶形、多层次的地被植物为主,斑块化的方式组合营造出四季变化的景观,放松自然的野趣软景与精致艺术的浪漫小品相得益彰。
在场地设置方面,注重五感体验(见图5),从整体功能分区上来看,整体花园注重感官体验,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方面进行设计。多感知体验进行场地构筑,对中小学生感知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8]。视觉方面,打造色彩鲜艳的植物花境,不同季相的植物散落在花境各处,实现四季有景;嗅觉方面,通过种植散发天然香气的植物吸引学生,营造舒心的氛围;触觉方面,花园选择无刺无毒、频繁触摸不易受伤的不同植物品种,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听觉方面,通过模拟自然声音,如流水声、鸟鸣声,营造具有一定疗愈功能的声音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保持内心平衡和身心健康的空间。
3 结语
不同于传统设计关注校园景观物质空间的建设,疗愈理念下的中小学生校园景观设计关注的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求。本文研究青少年对疗愈景观的需求,对校园疗愈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设施配置、地理位置、场地大小、植物配置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通过借鉴实际案例和理论方法,分析景观设计基本思路。
疗愈景观构建了一个综合景观环境,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校园活动空间之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疗愈氛围,能够促进青少年开展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校园疗愈景观设计涉及设计学、建筑学、生态学、植物学、教育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中小学生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单一的层面,结合交叉学科知识和具体案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需在研究结果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园疗愈景观内涵,加深对中小学生校园疗愈景观科学理论和影响机制的研究,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持续优化疗愈景观空间建设,使青少年更好地通过校园景观实现身心疗愈。
参考文献:
[1] 贺香,吴疆.基于心理学的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3):8-10.
[2] 园艺疗法[EB/OL].医学百科,(1997-10-08)[2024-03-27]. https://www.yixue.com/index.php?title=园艺疗法.
[3] GL恩格尔.需要新的医学模型:对生物医学的挑战[J].医学与哲学,1980(3):88-90.
[4] 谭少华,郭剑锋,赵万民.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4):55-60.
[5] 高婧泉.基于压力缓解理论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
[6] 傅尔默J,基斯特马尔姆T,安东尼C. 学术绿地与福祉:校园景观能带来治疗效果吗?来自一所德国大学的证据[J].福祉、空间与社会,2021(2):100003.
[7] 魏平.心理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疗愈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3.
[8]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4-17.
[9] 王健韬.疗愈环境理念下的医养康复康养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22.
[10] 陈波.解读校园景观[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88-18390.
[11] 张艳.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2] 卢春辰.园艺疗法在校园的应用建议[J].商,2014(23):256.
[13] 王淳,廖建军.我国疗愈型校园景观研究综述[J].居业,2023(8):4-6.
[14] 杨丹晨.中学校园疗愈庭园景观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5] 施佳薇.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分析及其意义[J].学理论,2012(35):71-72.
[16] 黄任之.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成因及其干预策略[J].中国德育,2014(12):9-12.
[17] 周淑娟,李松山,辛凯,等.不同年龄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临床分析[J].河南中医,2017,37(8):1398-1401.
[18] 王佳瑞.基于五感体验的疗愈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3(14):93-98.
作者简介:顾佳怡 (2004—),女,研究方向:城乡规划、艺术疗愈;薛思宇 (2001—),女,研究方向:艺术疗愈;李皖 (2002—),女,研究方向:艺术疗愈;张颖璐 (1981—),女,博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室内环境营造技术、木结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