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2024-06-17 15:23王正言金艺兰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差异中国

王正言 金艺兰

摘要:目的:文章以新年饮食为例,对中日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探究中日饮食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透过原因思考促进两国饮食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路径。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以饺子与元宵、年糕与八宝菜为例,对中国新年饮食类别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荞麦面与年节菜、七草粥与红豆粥为例,对日本新年饮食类别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国新年饮食文化存在以米面为主食、共赋美好新年愿望的共同之处,而食材种类、烹饪方法则有所不同。结果:综合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特征,发现两国新年饮食文化受地理位置与食材差异、历史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影响。结论:文章以结果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鼓励两国食材交流、促进烹饪技术互鉴的建议,旨在为两国文化研究者提供方向,为两国文化交流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国;日本;饮食文化;新年饮食;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0 引言

中国和日本属于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最早的文化交流活动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繁荣、文学艺术鼎盛的时期,不仅吸收了诸多外来优秀文化,也向其他国家积极传播本国文化,谱写了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新篇章。整理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中国和日本不仅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等方面有频繁的交流,在饮食方面也相互影响,尤其体现在新年饮食方面。本文立足于新年饮食,对中日两国饮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对中日饮食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出建议。

1 中国新年饮食类别及文化特征

1.1 饺子与元宵

饺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新年主食。《明宫史·史集》记载:“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其中“扁食”指的便是饺子。除此之外,饺子也称“交子”,寓意“更岁交子”[1]。

元宵则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新年主食,源于宋朝的“乳糖圆子”。南宋文学家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中以“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描写元宵。提到元宵,就不得不提元宵节。《岁时杂记》遵循道教的思想,确定了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就是如今的元宵节。在元宵节期间,人们通过吃元宵,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景[2]。

1.2 年糕与八宝菜

年糕与八宝菜是中国新年较为典型的食物。考古学家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便发现了种植水稻的痕迹,由此可证明7000年前中国便已经开始种植水稻[3]。汉朝时,人们以稻米制作年糕,因此将年糕称为“稻饼”“饵料”等,春节吃年糕的习俗传承至今。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南北方的年糕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南方年糕通常用糯米制作,北方年糕通常用麦子制作。《帝京景物略》云,“正月元旦,食黍糕,曰粘糕”,足以印证年糕的历史悠久。由于“粘”与“年”发音相同,所以“粘糕”后被称为“年糕”。八宝菜则是江浙、安徽一带有名的特色传统酱菜类美食[4]。

2 日本新年饮食类别及文化特征

2.1 荞麦面与年节菜

荞麦面与年节菜是日本新年的主要食物。

据说以前的金银匠师用荞麦粉黏附散落在地的金粉、银粉,所以荞麦面也被称为“筹钱”,蕴含着日本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愿景。日本人民选择在12月31日晚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食用荞麦面,这与中国“跨年吃饺子”的寓意相同。同时,荞麦面糖分较少,清淡健康,食用无负担,也暗含了对来年无病无灾的美好祈愿。

年节菜是日本新年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年节菜中的“节”指的是“季节变换的节日”。翻阅文献发现,年节菜是“御节供”的缩写,古人供奉年节菜后会与神一同食用。早期年节菜的主要食材是黑豆、虾仁等,但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当前日本年节菜已有一套完整的食材体系(见表1)[5]。

2.2 七草粥与红豆粥

据传,日本在1月7日吃七草粥的风俗习惯源自中国。因为在每年的1月7日,中国会选拔和晋升官吏,所以竞选人员早上要吃草品菜,希望自己拔得头筹,出人头地。这一习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民在延喜仪式(每年1月5日)上,会用大米、鲍鱼、芝麻、红豆等烹饪七草粥。在日本人民看来,新年吃七草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象征。

相传红豆粥也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日本以满月到满月为一个月计算月历,从元旦到1月7日是大正月,从1月7日到1月15日是小正月,二者合并被称为“女正月”,即女性辛苦一年后需要休息的日子。正月中,需要举行烧大碗、装饰等活动,而吃以红色的食材共同烹煮而成的红豆粥,寓意破除稻作民族的咒术。

3 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特征对比

3.1 共同点

3.1.1 以米面为主食

分析中日新年饮食的菜品,发现两国都以米面为主食。这不仅意味着大米在中日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和日本的农业经济类型。中国是农业大国,据农业农村部信息报道:“202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前列,1—11月农产品进出口额达3029.6亿美元,其中出口895.4亿美元,增0.7%。”水稻是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将小麦等作为主要农作物。由于日本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环境与土质条件,所以日本也以大米为主食。

3.1.2 共赋美好新年愿望

对比中日新年饮食文化,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在新年饮食上均寄托了对来年好运的向往。虽然中国和日本对新年饮食菜品、食材的选择有所不同,但均传承了本土的饮食文化,通过相近读音、形状模拟等方式表达祝福。如中国的饺子与元宝外形相似,新年吃饺子寓意来年财源滚滚,而元宵则通过圆圆的外形表达对来年事事圆满的期望;日本年节菜中的虾仁则寄托了日本人民多子多福的祝愿。

3.2 不同点

3.2.1 食材种类不同

日本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动植物种类较少,但海产品种类丰富;中国动植物种类丰富,但只有沿海地区海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因此,日本新年食材涵盖的范围较小,以海鲜、蔬菜为主,肉类食物较少;而中国的新年食材种类多样,目前已实现品种的多样化,仅肉类就包含羊肉、猪肉、牛肉等。

3.2.2 烹饪方法不同

受环境的影响,中日新年饮食种类不同,烹饪方法也有所不同。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环海国家,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食材以海鲜为主,更推崇食材本身的味道。除此之外,日本注重食材的颜色搭配、料理的组合以及餐具的搭配等。中国的新年饮食除了元宵、饺子等,还包括由诸多食材组成的大菜,此类菜品强调食材与调味的组合。例如,中国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尤其注重香辣味的调配。整体而言,中国新年饮食讲求色香味俱全,而日本新年饮食讲求色形味俱全。

4 中日新年饮食文化异同及展望

4.1 中日新年饮食文化异同

4.1.1 地理位置与食材差异

影响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的因素有两个,即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就地理位置而言,中日两国分别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和岛屿列岛,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两国在食材获取与运输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各地食材有所不同,而日本以海产品为主要食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因此两国新年饮食的食材选择不同。就气候环境而言,中日两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地跨多个气候带,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南北方气候差异显著;日本则以海洋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两国食材的生长期与成熟期也存在较大差异。

4.1.2 历史交流与文化传播

文化传承与传播媒介影响着中日新年饮食文化。

中日两国文化差异明显,这一点在两国新年饮食文化上也有所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睦、亲邻友好,所以新年饮食注重团结圆满,这一点也反映在菜品上。而日本传统文化注重简约和精致,所以新年饮食较为简单,烹饪注重食材的本味。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采取友好合作战略,积极通过大众媒体、研学旅游等途径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所以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国新年饮食文化出现了融合的情况。

4.2 中日新年饮食文化融合展望

4.2.1 鼓励两国食材交流

中日两国地势条件、气候环境不同,新年食材种类、菜品也有所不同,随着两国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农产品经济的发展,食材交流更为频繁。为有效促进中日新年饮食文化交流,可鼓励两国积极开展食材交流合作活动,如将中国的水稻、蔬菜等出口到日本。同时,可鼓励两国积极开展农产品交流合作大会,鼓励两国积极展示本国农作物产品,同时结合本国饮食文化特色制作菜肴,以彰显两国的饮食文化,为两国新年饮食文化交流提供契机。

4.2.2 促进烹饪技术互鉴

中日两国新年饮食文化各具特色,中国的煎炒炖煮炸等烹饪技巧实现了食材与调料的完美融合,而日本的生食、腌制、蒸煮等能完美体现出食材的本味。希望两国积极开展烹饪技术交流互鉴活动,鼓励两国优秀厨师相互借鉴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各自的烹饪技术,还能助力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相互融合。除此之外,两国厨师应凭借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创新新年饮食菜肴。例如,将中国的饺子与日本的寿司相结合,将中国的元宵与日本的红豆粥相结合,此类创新不仅能为中日两国的新年增添欢乐,也有助于促进两国饮食文化交流与合作。

5 结语

本文立足新年饮食,对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列举中国的饺子和汤圆、年糕与八宝菜,日本的荞麦面与年节菜、七草粥与红豆粥等,分析了两国新年饮食特征,并由此深入分析了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的异同。最后根据中日两国新年饮食文化存在异同的原因,提出鼓励两国食材交流、促进烹饪技术互鉴两点建议,希望在实现两国饮食文化友好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促进两国饮食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婉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流变溯源与价值[J].食品与机械,2024,40(1):243-244.

[2] 车瑞,余祖伟.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文化价值意蕴[J].食品与机械,2023,39(10):241.

[3] 金晔,魏园.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14):50-52.

[4] 罗青.日本文学中承载的饮食文化及其传播探究:评《米面鱼:日本大众饮食之魂》[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10):319-320.

[5] 赵岩.中华饮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评《中华饮食文化概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3):351-352.

作者简介:王正言 (2003—),女,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较;金艺兰(1974—),女,讲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教育学、日语教育。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文化差异中国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习语中的中英两国饮食文化比较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