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飞 邱金楠 徐智蕙
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开发利用。目前,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现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调查研究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一种通过元宇宙结合传统景点以及亚文化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方式,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以及与相关文物、建筑、文化遗址等有关的历史故事、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人们了解和认识历史、传承和弘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和开发的矛盾。现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探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南京市六合区历史文化遗产概述
六合区概况介绍
六合区位于南京市北部,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国家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东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置邑,是中国最早建城的城邑之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棠邑县,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棠邑为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改棠邑为堂邑。次年(公元前116年),废堂邑侯国,为堂邑县,属临淮郡。东汉建武六年(30年)属广陵郡,三国时期属魏。东晋隆安元年(397年)改为秦郡;北周改秦郡为方州,又置六合郡。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六合郡,所领堂邑、尉氏、方山三县仍属方州。隋开皇四年(584年),因境内定山有寒山、狮子、石人、双鸡、芙蓉和妙高峰,六峰环合,通谓六合山,县因山名,乃撤销尉氏、堂邑、方山县,置六合县,六合县名自此始。六合明时即有“京畿之屏障、冀鲁之通道、军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镇”之称,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
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市六合区环境优良,交通便利,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如六合文庙、万寿宫、万仞宫墙等。除了目前供游客参观游览的遗址外,还存在一部分未被开发利用的文化遗产,如专诸巷、瓜埠山佛狸祠等。
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六合文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为薛山古文化遗址、桂花村鳌墩、拐墩遗址、程桥大墩子古文化遗址、走马岭汉代遗址、平顶山古文化遗址、程桥东周墓葬群、徐鼒墓、万寿宫、六合城墙、南门清真寺、澄清坊清真寺、瓜埠太平寺井、长芦和平医院旧址、永利硫酸亚厂旧址、六合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邓子恢旧居,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为郭营村乌龟山遗址、勤丰村龙墩遗址、汤营村墩杨遗址、灵岩山文峰塔遗址、佛狸祠遗址、东王庙遗址、弥陀寺遗址等[2]。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按时间进行分期。
首先,旧石器时期。六合的先祖生存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发源于桂子山一带汇向长江的古滁河,其主要以渔猎、采集为生活方式。现存有由桂子山、方山、瓜埠山、灵岩山、金牛山、马头山组成的“六合火山群”以及四合张家岗旧石器时代遗址。
其次,新石器时期。位于六合区程桥镇羊角山村的程桥羊角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介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的新石器晚期人类居住遗址,距今约5000年。
再次,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棠邑先属楚,后属吴,再属越,至公元前334年复归于楚,为吴楚交界吴国的重镇,历史上勾吴国先人战六合、楚子囊伐吴等发生于此。现存的先秦时期遗址有位于羊角山遗址向东约100米的程桥大墩子商周古文化遗址。
最后,封建社会时期(至清前期)。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棠邑县,属九江郡。楚汉相争,棠邑县初属楚。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归汉。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陈婴棠邑侯,为棠邑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改名,棠邑称堂邑。历代以后,随王朝更迭而不断改名及更改归属地。现存的历史遗迹及古建筑有位于冶山镇的汉吴王铸钱冶遗址、古城墙遗址、雄州镇西面高岗处的城隍庙遗址、古县衙遗址、龙津桥和浮桥遗址、长芦寺遗址、六合文庙、六合万寿宫、方山梵天禅寺、长江路清真寺、南门清真寺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六合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仅对人们了解和认识六合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六合区的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合区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或是前人运用其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创造的成果,或是科学认识和技术经验(包括手工技艺)的世代传承,因此,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3]。
虽然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历史文献记载残缺或民间记录趋于流失、失传状态,部分历史文化遗产无法修复。二是部分可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开发。三是缺乏相关遗产保护技术与传承体系。四是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模式单一,部分开发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存在过度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五是由于政府支持不足,保护经费缺乏,导致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足。部分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破损、老化等问题,甚至由于缺乏维护和修缮,面临消失的风险。六是缺乏公众参与。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同时缺乏参与保护的途径,使得部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七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存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
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保护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价值,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加大保护力度。政府应增加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投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对已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与完整。同时,加大对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针对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进行深入的考古发掘,了解其历史文化内涵,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例如,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例如,设计一条涵盖程桥羊角山古文化遗址、冶山炼铁遗址以及杨家将故里的旅游线路,让游客领略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此外,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出版研究著作等方式,可以深入挖掘六合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提高公众对六合区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三是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保护意识。例如,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公众讲座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四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五是发挥专家作用。聘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进行指导,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六是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每一处历史文化遗产都得到有效收集、整理和保存,为后续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七是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可以通过引导企业投资、设立保护基金等方式实现资金的筹措。八是注重传承与创新。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要注重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展示方式,增强公众的体验感。九是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协调机制,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利用
现提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利用方式,即通过元宇宙结合传统景点以及亚文化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方式。通过元宇宙结合传统景点以及亚文化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方式,可以带来很多积极影响。首先,元宇宙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文旅世界,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游客随时随地进入参观。对于拥有垄断性文旅IP潜力的景区来说,可以在元宇宙中定义自己的专属空间,通过创造全新的文旅目的地,扩展文旅目的地的边界。其次,这种开发方式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体验。通过结合亚文化,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从而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这种开发方式也可以促进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这种开发方式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需要保护好传统景点的历史价值,避免出现过度商业化和破坏性开发的问题。其次,需要尊重亚文化的独特价值,避免将其视为一种商业工具或旅游产品进行过度利用。最后,需要确保文创产品的质量,避免出现低劣产品。总之,通过元宇宙结合传统景点以及亚文化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方式,可以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和尊重亚文化,确保文创产品的品质。
南京六合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六合国家地质公园,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古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元宇宙结合亚文化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数字化再现。利用元宇宙的数字孪生技术,对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再现,让游客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体验这些文化遗产。例如,可以构建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数字孪生体,让游客在元宇宙中游览、探险和了解地质公园的地质奇观和自然景观。对于像南朝石刻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获取南朝石刻的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完整地记录石刻的原始形态,还可以用于后续的修复和复原工作。同时,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生成互动式数字内容,如虚拟漫游、数字沙盘等,使用户能够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和了解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二是创意设计。通过结合亚文化,可以对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创意设计,开发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创产品。例如,可以以六合区民间艺术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衍生品,如手绘明信片、手工艺品、文创服饰等。三是互动体验。通过元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与历史文化遗产互动的机会。例如,可以在元宇宙中设置互动展览或体验空间,让游客可以亲手操作、感受和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四是社群运营。通过元宇宙的社交功能,可以构建一个围绕六合历史文化遗产的社群,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可以设立线上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鼓励游客分享自己的游览经历,互相交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看法和建议。五是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创意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六合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例如,可以与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合作,将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创作灵感或素材,开发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六是创新型经济模式。引入“互联网+文化遗产”模式,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方式,将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此外,利用这些数字化内容进行文化旅游开发,通过虚拟漫游等方式吸引游客,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将六合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元宇宙结合亚文化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方式,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新思路。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之,南京六合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提升该地区的文化形象,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要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以供后人了解和欣赏。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