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群众文化发展赋能

2024-06-17 15:45李宗彦
文化产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中华群众传统

李宗彦

新媒体时代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现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以及提升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品牌价值和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为群众文化发展赋能。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群众文化发展赋能,成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应用意义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在群众文化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加文化活动的数量和种类,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的文化需求。例如,地方戏曲、传统舞蹈、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形式,能够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提高群众审美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将其应用于群众文化中,可以帮助群众提高审美水平。通过欣赏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群众能够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学习传统美学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还能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群众文化中,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工艺展示、经典诵读等,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群众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会自觉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将其应用于群众文化中,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群众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应用,不仅能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为文化创新提供源泉。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产品。这种创新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能依然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群众文化活动特点

服务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阅读、演出、展览等,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群众性

群众性是指群众文化活动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不同地域的群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了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艺演出、读书会、艺术培训、民俗活动等,并注重群众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激发群众的热情和创造力,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快乐。

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非外部强制力。群众文化活动通常由群众自发组织,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愿组织和参与相关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通过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参与者通常会自发制定规则和管理办法,通过自我管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自我管理不仅提高了活动的组织效率,还培养了群众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

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等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同时提高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可以采用建设传统文化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发布传统文化网络课程等形式。例如,一些网站开设了“中国风”专栏,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供在线阅读、观看视频和下载资源等服务,深受用户喜爱。移动设备普及率高,用户黏性大,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开发传统文化App、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传统文化短视频和图文信息等形式,可以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一些App通过AR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增强用户的沉浸感和参与感,提高了传播效率。社交媒体是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增强用户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例如,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讨论和活动信息,引导用户参与讨论和分享,形成热点话题和口碑传播。

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

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感的作品,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影视作品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拍摄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作品,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还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影视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故事吸引力的作品。例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影视作品,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音乐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可以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感的音乐作品。例如,一些音乐人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古风特色的歌曲,深受年轻人喜爱。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节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音乐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讲座、论坛和演出等系列活动,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体验活动、民俗活动等形式,让公众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提升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品牌价值

提升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品牌价值,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应该通过新媒体平台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独特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等,突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其在新媒体中的辨识度。创新品牌传播方式是提升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品牌价值的关键,例如,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创意营销活动、线上展览、文化沙龙等,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传统手工艺品、文化旅游等,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建立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联盟,可以整合资源、共享优势,共同提升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品牌价值。例如,不同文化机构、媒体和企业等可以联合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新媒体宣传活动,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优势,而传统媒体则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专业化程度。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升传播效果。将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加工和传播,同时保持与传统媒体内容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例如,可以将传统媒体的传统文化节目、报道等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再次传播,提供更为便捷的访问渠道。此外,也可以将新媒体用户生成的内容与传统媒体内容相结合,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和互动性。通过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扩大传播范围。例如,可以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联动,提供在线阅读、观看视频、互动交流等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社交功能,引导用户分享和传播传统文化内容,形成口碑传播。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营销方式进行融合,可以提高营销效果和转化率。例如,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传统文化主题的广告、促销活动等信息,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利用传统媒体的宣传渠道进行补充和强化,提高营销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营销活动,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转化率。

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群众文化发展赋能对策

将传统节日和群众文化活动结合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将传统节日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说,在传统节日期间,可以举办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端午节龙舟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让他们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兴趣,可以创新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如线上知识竞赛、VR体验等。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为群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新颖的文化体验。在传统节日期间,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如举办讲座、展览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加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文化素养。

依靠政策支持,开展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

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需要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政策支持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同时还能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为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通过增加投入力度,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例如,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群众文化活动、传统工艺保护等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例如,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合作,共同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建设文化传承基地等。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新媒体时代下,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传统文化。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视频等内容,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同时,可以在平台上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线上活动,如知识竞赛、话题讨论等,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在社区文艺演出中,可以融入传统戏曲、音乐、舞蹈等元素,让群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可以在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举办传统文化主题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组织群众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泥塑等手工艺制作,让群众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将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完善群众文化管理体系,保证传统文化应用秩序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群众文化管理体系,确保传统文化的应用秩序和效果。具体而言,政府应建立专门负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群众文化管理的机构。这些机构应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质和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如开设传统文化专业课程、举办传统文化培训班等,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在群众文化管理体系中,应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如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时,应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管理,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在新媒体时代,更应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群众文化发展中,为社会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群众文化发展赋能,共同创造一个文化繁荣、精神富足的美好社会。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中华群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多让群众咧嘴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老传统当传承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