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玥
民俗文化的传播在增强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民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面临着传播手段相对单一、文化内涵本貌日渐淡化、创新转化实际效果不佳等现实困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受众范围,加深受众文化理解、提升传播效果,培育新的文化形态、适应时代发展等方面。融媒体时代下,可以通过采取增强融媒体意识、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技术、深挖文化内涵,加强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养,有效整合资源、扩大文化影响力等策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生肖姓氏到民俗礼仪,每一种民俗文化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媒体时代下,民俗文化应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提升传播效果。因此,为了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帮助民众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究融媒体时代民俗文化的传播策略至关重要。
融媒体时代下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民俗文化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日常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和文化情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融媒体时代,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进入融媒体时代,借助融媒体传播民俗文化,可以将民俗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从而让受众了解和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对其他民俗文化的了解,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通过融媒体,还可以将民俗文化推向国际,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民俗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良美德、生活仪式、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如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团结互助、诚信友善等,这些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价值观念对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融媒体,可以将这些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价值观念传递给更多受众,促使受众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通过融媒体传播民俗文化,可以让受众了解社会发展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进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通过融媒体传播民俗文化,有助于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打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界限,实现文化的跨时代融合,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俗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传播手段相对单一、文化内涵本貌日渐淡化、创新转化效果不佳等方面。
传播手段相对单一
传统的民俗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人际或代际的言传身教完成,这种相对单一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俗文化的发展,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进入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许多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仍然局限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未能对新兴的传播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应用,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因此,传播手段相对单一是民俗文化传播面临的首要困境。
文化内涵本貌日渐淡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为了迎合市场,一些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会对民俗文化进行过度改编,导致民俗文化原本的面貌被掩盖,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也逐渐淡化,甚至可能会导致部分民俗文化趋于同质化与庸俗化。因此,文化内涵本貌的淡化是民俗文化传播不容忽视的问题。
创新转化实际效果不佳
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目前部分民俗文化的创新转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传承者缺乏对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创新转化民俗文化的方向不明确,导致创新流于形式;二是部分传承者对民俗文化进行创新的手段不够丰富,对受众的吸引力不足;三是民俗文化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部分优秀的民俗文化创新成果难以得到认可和支持。由此可见,创新转化的实际效果不佳也是民俗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之一。
融媒体时代下民俗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手段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大受众范围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俗文化的传播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有效扩大受众范围。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传播过程中,民俗文化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传播,受众也较为有限。但在融媒体时代,民俗文化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使更多人能够接触、感受和了解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有利于激发更多年轻人和国际友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有效扩大民俗文化传播的覆盖面。此外,融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社交媒体平台等新兴传播渠道的兴起也可以为民俗文化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加深受众文化理解,提升传播效果
进入融媒体时代,新兴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民俗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受众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一方面,通过融媒体,受众可以主动了解和学习民俗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不断加深其对民俗文化的了解,进而有效提升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下,受众不再仅仅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而是可以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进一步加深自身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从而促进民俗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
培育新的文化形态,适应时代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涌现出许多新的文化形态,为民俗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这些新的文化形态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路径。例如,将民俗文化与综艺节目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的一大趋势。一方面,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综艺节目中,可以增强综艺节目的吸引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通过与新的文化形态相结合,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展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融媒体时代下民俗文化传播的策略
融媒体时代下,通过采取增强融媒体意识、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技术、深挖文化内涵,加强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养,有效整合资源、扩大文化影响力等策略,可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提升传播效果。
增强融媒体意识,拓宽传播渠道
融媒体时代下,要想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就必须增强民俗文化传承者的融媒体意识,拓宽民俗文化的传播渠道。首先,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应积极了解并学习与融媒体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摄影、剪辑、直播等,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其次,民俗文化的传承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民俗文化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受众。最后,民俗文化传承者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定期发布与民俗文化有关的新闻、活动、研究等,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这不仅有助于民俗文化传承者及时了解受众需求,还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提升传播效果。总之,在融媒体时代,只有不断提高民俗文化传承者的融媒体意识,拓宽传播渠道,才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有效提升传播效果。
充分利用新技术,深挖文化内涵
在融媒体时代,新技术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深挖民俗文化的内涵,推动民俗文化实现高质量传播。首先,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介,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尊重民俗文化本貌的基础上,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与项目。其次,在深挖民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受众的实际需求,创新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为受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民俗文化体验。最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受众的偏好和需求,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民俗文化传播内容。
加强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融媒体时代下民俗文化传播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并培养一批专业的民俗文化传播人才,对提升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首先,在融媒体时代,政府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政策支持,优化政策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从而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次,在融媒体时代,应加强对民俗文化研究与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创办与当地民俗文化相匹配的艺术学校来加大对民俗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还可以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民俗文化传播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有效整合资源,扩大文化影响力
在融媒体时代,要想提升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就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首先,通过跨媒体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可以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例如,可以与主流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民俗文化传播矩阵,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提高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民俗文化,进而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下,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效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本文针对民俗文化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传播手段相对单一、文化内涵本貌日渐淡化、创新转化实际效果不佳等现实困境,提出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抓住融媒体时代为民俗文化传播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采取增强融媒体意识、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技术、深挖文化内涵,加强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养,有效整合资源、扩大文化影响力等策略,促进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播和长远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