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地笋村苗族婚俗变迁研究

2024-06-17 04:00高小佳黄倩
新楚文化 2024年11期
关键词:媒人婚俗女方

高小佳 黄倩

【摘要】湖南靖州地笋村婚姻制度的变革,村内城乡流动的嬗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地笋村苗族婚俗与历史记忆中的苗族婚俗相比,都或多或少的在某个环节发生了变迁。民族婚俗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魅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一些能够反映地笋村苗族文化特质的婚俗文化,已经渐渐淡化或濒临消亡。地笋村苗族要在以变应变中积极寻找民族文化的调适方向,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俗活动存活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之中,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苗族;地笋村;婚俗;变迁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1-0015-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1.004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近代以来湖南靖州地笋村苗族婚俗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3-QN-032)。

一、地笋村概况

地笋村位于湘西南地带,在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是一个苗侗杂居的村寨,其中苗族人口居多。靖州县崇山峻岭,可谓是形成一种天然屏障,将栖居在地笋苗寨的苗族村民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绝,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效地阻挡了外来文明的渗透,使得原生态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培育与成长。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笋村也随之步入现代化潮流之中,相应地成为一个具有典型社会变迁特征的转型村寨。

地笋村是一个苗侗族杂居的村寨,苗族人口占比超过90%,是一个典型的苗寨。地域风情是每个地区所独有的,靖州地笋村作为苗侗杂居的地笋苗寨,并没有让两个民族失去自身的特色,反而使其民族风情更加浓郁,有着淳朴的民风、自然的美食、特色的服饰、清澈的歌鼟、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犹如世外桃源般。

地笋村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历史文化都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这也造就了地笋村苗族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二、历史记忆中的地笋村苗族婚俗

(一)婚前准备阶段

1.媒人提亲。地笋村苗族传统的婚前准备阶段其实大致与古代六礼相一致,可分为提亲、合亲、定亲、发聘等。清道光以前地笋村苗族传统的婚姻制度是“舅霸姑婚制”,舅舅家的儿子有权优先娶姑姑家的女儿。在地笋村有一块名为“群村永赖”碑的碑文有对“舅霸姑婚制”的记载,此制度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追溯,但从碑中可知,此制度于道光二十一年命令禁止。在舅霸姑婚制废除之后,地笋村苗族虽然提倡恋爱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婚姻自由,还是需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当时地笋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地笋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交往困难,再加上苗族由于历史上被统治阶级压迫和其他民族的欺压,对异族一直存有防范,不与异族来往、通婚,自然而然便形成了自己活动交往的范围,媒人介绍也就成为结合婚姻的必要条件,父母长辈与媒人共同促成传统婚俗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族内通婚的婚姻关系的建立。

2.纳吉定亲。清朝时期便有关于定亲的记载:“苗人议婚……惟讲牛马数目。遣牙郎往来传说撮合其间。牙郎者,即苗语中人也。必用牛马各五六只,始易一妻。如不足,则以银代之。待女家许诺,先将牛马银物交足,择危成二日迎亲。”苗语称定亲为“展堵雀”。择吉日,定亲过礼,苗语称为“及站秋”,也叫“讲秋”。“及站秋”一般于秋收后农闲季节举行。这时候亲朋好友既有时间可以参加婚礼,同时粮食丰收,粮仓储粮,为举办婚宴提供物质条件。从地笋村苗族在传统婚俗中对结婚日期的选择可以看出,地笋村苗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婚期的选择和农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习俗也反映了历史记忆中的地笋村苗族经济还是相对落后的,没有更多的剩余财富来供他们在其他时间举办婚礼。

(二)婚礼仪式阶段

1.六亲客接亲。婚礼仪式阶段中,首先是接亲,苗语称“当雀”。在地笋村苗族接亲时会派出六位能说会唱的男人,到女方家里去接新娘,这六位接新娘的人俗称“六亲客”。六亲客接亲在出发前和女方寨前是要唱娶亲歌的,女方家主人听到歌声后会派人到寨前去迎接六亲客进屋,女方会端出早已准备好的油茶和甜酒,以感谢六亲客路途的辛苦,其中一位年长辈高的六亲客,将带去的红包亲手交给女方父母,主要包括梳妆钱、父母养育钱等,俗称“茶盐包”。

女方家酒宴准备开席时,女方的亲朋好友会前来庆贺千金的出阁。当亲友全部到齐,女方酒宴才正式开席。首先,会由族长先“请酒”,奉请本家列祖列宗在天之灵,祈求降福人间。在吃席时,女方要选派歌师与六亲客饮酒对歌,对歌内容主要包括涉及婚俗中的相关礼节,以及与传统婚俗中马鞍、马绳、花轿等的制作与由来,采用歌鼟中的酒歌调,以主问客答的形式进行演唱,若有答错,或答不上来的,以酒代罚。

2.新娘哭嫁。哭嫁是地笋村苗族婚俗的一大特色,自古就有“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想离也”的哭嫁之风,结婚本是喜事,为何哭呢?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出嫁女认为父母辛辛苦苦将自己养育成人,还未尽孝,却要嫁人,无以为报。二是女儿与父母、亲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此要离开家人,离开自己所成长的地方,难免有些伤痛。三是对自己未来在婆家生活有着未知的恐惧,深受封建思想,包办婚姻的影响,女子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回到娘家,看望亲人,这些都会让其十分悲伤。四是迷信思想,村里人认为在娶亲当天越哭越发,不哭不发。地笋苗族的哭嫁是以哭唱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

地笋村整个哭嫁仪式,都是在用歌鼟来代替语言的表述,在歌唱中完成情感的表达。这种歌鼟的传唱是地笋村苗族所特有的,通过唱歌来实现主体的呈现和自我的确认,也是父母对子女后代的一种教化方式。

三、时代变迁下的地笋村苗族婚俗

婚俗是人们为举办人生头等大事而举行的格外隆重的礼仪活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婚俗的繁简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婚俗是在其民族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随之变化发展,历史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婚俗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着变迁,废除过去包办婚姻的结构,婚姻法的颁布,使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摒弃了封建礼教控制下男尊女卑的传统。作为社会习俗的一部分,地笋村苗族传统的婚俗在不断革新与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化。

(一)婚前准备的变迁

1.媒人功能退化。在地笋村苗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主流,有时候无需媒人,新人自主结成婚姻。

现在来说,男方或女方看中对方之后,会主动请身边的朋友或亲戚去询问对方的意见,也有男方请和女方有亲戚关系的人做自己的媒人,到女方家中说亲。无论女方是怎样的意见,媒人都会把意见转达给男方。如果女方觉得可以的话,媒人则会安排两个人见面,也称“相亲”,或是媒人将两者的联系方式互换,他们两个人自己定见面时间地点,或是以短信、上网等方式聊天沟通,觉得满意,两人约定见面。若女方不同意,则此事不了了之。村里也有外出打工的青年,基本上在男女自由恋爱成熟之后,经双方家长同意,就省略了媒人,双方父母商量沟通共同操办婚礼事宜,这时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媒人提亲都不再只限于当地苗族之间,只要两人觉得合适,父母满意,都可以结为夫妻。

2.定亲礼仪式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地笋村苗族的定亲仪式和传统的定亲大有不同,定亲更加仪式化,有媒人的会请媒人,没有媒人的双方约好时间就可。首先,仪式会选择在酒店举办,与传统地笋婚俗尤为不同是现代的定亲是男女双方主要家庭成员的一次会面,准新郎和准新娘在最重要的亲人见证下订立婚约,确立联姻的关系。其次,在定亲礼品上也有所不同,现代的定亲礼品主要有定亲的礼金和礼品,礼金以人民币和金饰的方式给准新娘,人民币的多少代表不同的含义,常见的有一万零一,寓意万里挑一;礼品主要是给女方亲友准备的,定亲的礼金是男方家庭根据自己意愿给予准新娘的,更注重的是经济价值,不再追求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其中烟酒糖茶是必须带的,也就是汉族的“四色礼”。

在定亲宴上,礼金由男方父母以红包的形式给准新娘,金饰将由准新郎亲自为准新娘戴上,金饰是男女新人自己商量好的,礼品会交给女方亲友。订婚的宴席结束之后,男方家长会给女方小孩儿压桌红包,之后才能离席。总之,现代地笋村苗族的订婚仪式越来越讲排场、越来越现代化。

(二)婚礼仪式的变迁

1.接亲主角的变更。由于现代交通的便利,加上传统的地笋苗族文化尤其歌鼟的传唱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用在路上和唱歌鼟的时间都有所减少,自然而然,当代苗族证婚仪式从之前的三天三夜缩短为现代的两天一夜。首先,在接亲人员上的变化,男方仍然会挑选六亲客,前往女方家里接亲。现在地笋村苗族,能说会唱的六亲客几乎全是年老的长者,村里几乎找不到年轻的男歌师做六亲客,所以会挑选两名未结婚的男青年作为伴郎到女方家里接亲。

现代地笋村苗族的接亲,新郎会和六亲客、伴郎一同前往女方家里去接自己未来的妻子。六亲客接亲不再走路前往女方家里,而是由男方早都已经准备好的婚车,坐婚车前往女方家里。婚车一般为六辆小型轿车,一辆外观装饰比其他婚车好看喜庆的主婚车和五辆普通婚车前往接亲。有娶外地的或其他民族的姑娘为媳妇的,新娘是不穿苗族服饰结婚的,有穿婚纱的或自己民族的新婚服饰结婚的。

2.哭嫁行为表象化。哭嫁是地笋村苗族婚俗仪式中所特有的部分。然而现代地笋村苗族由于汉化的影响,加之现代青年对歌鼟的传唱很是陌生,长期在外学习工作,甚至苗语都很少讲,以致现代地笋村苗族大部分女性都不会哭唱。因此仪式中的哭嫁就多了两个角色——陪唱。在哭嫁的时候替新娘哭唱,在到男方家里需要对唱的时候,替新娘和伴娘进行对唱,在现代婚俗中这两个人被称做陪唱。于是,时代变迁下的地笋村苗族婚俗呈现出哭嫁行为表象化的现状,由陪唱代替新娘哭嫁。

哭嫁结束之后,新郎把新娘背出闺房。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思想得到很大的解放,恋爱观、婚姻观等都有所改变,当代地笋村会出现未婚先孕的情况,这时候新娘出闺房,就不能由新郎来背,一般是自己在伴娘的搀扶之下出闺房。

四、地笋村苗族婚俗变迁原因分析

(一)婚姻制度变革

随着地笋村传统苗族婚俗中“舅霸姑婚”制的废除,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婚姻制度的确立,这深刻地影响着地笋村苗族婚俗的变迁。

苗族普遍存在姑舅表兄弟姐妹之间有优先交错成婚的权利,据《苗防备览·风俗下》载,苗民“姑家之女,必字舅氏。不论男女长幼,名日酬婚。否则讼斗纷起”。由于受到封建社会思想和母系氏族社会中母舅拥有特殊权利观念的影响,地笋村苗族的传统婚俗也存在着这种严重的社会陋习“舅霸姑婚”制度。其中三锹乡的“群村永赖”碑便有关于舅霸姑婚制的记载,此制度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追溯,但从碑中可知,此制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被明令禁止。

废除“舅霸姑婚”陋习,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人们纷纷遵行,并通过对歌自由选择对象,不再受过去“舅霸姑婚”的限制。可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还是认为,婚姻大事还是要有媒人作证、父母同意、合亲纳吉、发聘彩礼才算正规,因此,地笋村苗族青年的婚姻自由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1949年后,党和政府给了广大青年婚姻自主的权利,提高了广大青年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地笋村苗族以书信传情的青年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自由恋爱,不再依赖于媒人的说合,所以,地笋村的苗族青年婚姻越来越自主,姻缘也更加美满了。

(二)城乡流动嬗变

1949年之前,地笋村苗族主要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经济结构单一,第一产业占比重高。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笋村一些民众通过劳务输出等方式逐渐走出传统农业领域,进入到周边的城镇从事加工业、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他们往来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农闲时节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农忙时节返回乡村从事农业生产。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习俗也越来越受到城镇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多人注重婚礼的排场,追求快速、简洁、方便的生活方式,这使地笋村苗族婚俗仪式也越来越简化。

1949年后,枝柳铁路的开通,商品流通渠道更加畅通,促进靖州地区与边境的贸易往来。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集体、个体经济,多渠道流通,放宽商品购销政策。靖州县商品经济发展,各地区的集市贸易日趋兴旺。城乡之间商品的流通,促使地笋村苗族传统婚俗中所需的传统手工制品或农产品被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化商品所替代,这也影响着地笋村人们婚俗仪式的逐渐简化和婚俗中所用物品的现代化、商品化。随之国家对户籍管理制度逐步进行了一些调整,如1984年开始允许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就业,使户口和就业实现了分离;2001年3月30日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发展促使农村人口自由外出和流动,加速了地笋苗寨与外界的交流,打破地笋村社会文化生活封闭的环境,村民们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展。扩展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口向外流动,仅仅依靠土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村民们纷纷离开土地,前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摆脱对家庭农业经济的依赖,获得自身经济的独立,青年也相应地摆脱封建大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由,为婚俗变迁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让-克洛德·克洛涅.西方婚姻史[M].赵克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王晓毅,陈育国,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潘晓梅.婚俗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金泽.宗教人类学学说史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汪玢玲.中国婚姻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6]盛義.中国婚俗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7]严汝娴,刘宇.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郑观蕾.“非遗”视角下平地瑶的哭嫁婚俗研究——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63-73.

[9]张永钦,邓文金.闽台祖先崇拜的延续与变迁——以入赘婚俗为例[J].宗教学研究,2020(02):278-284.

[10]习建勋.从变迁到调适:灾后四川理县蒲溪沟羌族村落羊皮鼓舞文化的现代转型进路[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9):57-62.

作者简介:

高小佳(1996-),女,河南洛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黄倩(1992-),女,河南信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媒人婚俗女方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媒人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节约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专职媒人的变化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