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当与时代同行

2024-06-17 15:45:04曹腾
文化产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六书辞海部首

曹腾

编辑出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同时期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需要。这一点在《说文解字》《辞海》等经典著作从诞生到逐渐完善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著作的刊印或出版起到了协调各方和具体执行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从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应当根据读者和现实需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所编辑的图书要反映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正能量。

从古至今,诸多经典作品的诞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因此,编辑出版当与时代同行,绝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需要。本文以《说文解字》和《辞海》等书为例进行阐释。

《说文解字》的诞生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由东汉许慎编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汉安帝建光元年(121)。许慎编写《说文解字》的初衷是全面分析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追溯造字源流。《说文解字》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从汉字中析出部首,以部首统类字书,为许慎首创。《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唐、元、明等多个朝代的文人均对《说文解字》进行不断研究,历代研究著作有几百种之多,进而形成一门学问叫“许学”,或称“《说文》学”。在清代,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著述先后近二百种,使“许学”的研究达到了高峰,如郑珍撰写的《说文逸字》、桂馥撰写的《说文解字义证》等。

关于《说文解字》中提到字形分析采用“六书”说这一点,前人已经使用过。何为“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书中未说明其具体含义。到了东汉早期,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六书”是造字之本,是汉字的构造理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次序和名称与班固不同,后世文学家普遍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清代戴震关于“六书”,提出“四体二用”之说,区分了用字法和造字法。因此,“六书”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然而,许慎并未完全照搬《汉书·艺文志》的说法。他将“六书”定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按文字形体和偏旁构造排列,解释每个字的字义,分析形体构造,注明读音,使文字的形、音、义清晰明确,构建了一个庞大、严谨而精妙的汉字说解体系。《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性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对汉字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许学”的构成元素

增补《说文解字》的遗漏

历代文人在研究《说文解字》时,经过旁征博引,发现未被《说文解字》收录的古汉字,及时增补完善。

晋代文学家吕忱作《字林》一书,增补了《说文解字》的疏漏。该书分540部,收字12824个,比《说文解字》多出3471个。《字林》是我国辞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字典,可惜原书于宋末之后亡佚,今存后人辑本多种。清代学者任大椿在参与修纂《四库全书》时,发现许多古籍中保存有《字林》残件,便摘录考辑而成《字林考逸》,使后世得以窥《字林》概貌。此外,宋代徐弦校订《说文解字》,增收402字,附于每部之末,称作“说文新附”。

由于《说文解字》经辗转流传、多人校注,难免出现错误。因而又有文人著述,对流行本中疑点进行校正诠释。元代李文仲遂撰写《字鉴》,以《说文解字》为本,辨正字形,刊除俗谬。后有清代姚文田撰写的《说文声系》。

解读《说文解字》的本义

《说文解字》中的字难免有字古难认、意古难辨的情况,使得后人使用《说文解字》时存在不便。于是,历代文人对其本义不断进行阐发和批注。

全面解释《说文解字》且至今仍然存世的早期“许学”著作,应是五代时南唐徐锴所撰写的《说文解字系传》。全书总四十卷,分《通释》《部叙》《通论》《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八篇。《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重心,每字下,先录许书原文,然后征引经传,发明许意,并加“臣锴曰”“臣锴案”等字样,与原文相区别。此书对后世影响深远,所刻版本较多,在现代仍是研究《说文解字》的重要参考书。

全面解释《说文解字》且取得很大成就者,还有清代的段玉裁。他认为,向来治《说文解字》者多不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未得许书要旨,因而发奋著述《说文解字注》,成书于嘉庆十二年(1807),初刻本刊行于嘉庆二十年(1815)。他还著有《说文解字读》,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历时十年撰成。“释经以明其义曰注。”《说文解字注》的特点是阐明《说文解字》体例,使读者能够领悟许著原作的旨义。清代王筠又采段著《说文解字注》和清严可均撰《说文校议》之长,删繁举要,撰成《说文句读》,以便初学者使用,为普及《说文解字》作出贡献。

需要说明的是,从晋代到清代,数百名文人增补、注释、纠讹《说文解字》,但并没有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这些文人的着眼角度不同,欲达目的有异,但有一点相同,就是为了满足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需求。

拓展《说文解字》的内容

在校注《说文解字》的过程中,《说文解字》的收字序列难免变更,这就进一步拓展了许著的内容。最典型的是清代朱骏声撰写的《说文通训定声》,它以形声字声符为序,声符以古韵分为18部,对《说文解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进行诠释。其中对“转注”“假借”的说明尤其精彩,提出“转注即词义引申”说,此说突破了传统转注说的局限,开辟了转注研究的新方向。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也一改许著重在析形的特点,而是音、形、义并重,提出许多新看法以修正补充许说。

明代梅膺祚撰写的《字汇》将《说文解字》的540个部首归并为214个,所收字均按新部首重新排列,部首内的字以笔画为序。入编内容有所增加,创新了编排体例,但仍沿用《说文解字》的解释注明字的本义。《字汇》不仅拓展了《说文解字》的内容,而且成为更加方便实用的新型字典。这对《说文解字》的传播和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学”揭示的规律

“许学”的形成与历代文人追随时代脚步、编著和刊印有关《说文解字》的论著有关。“许学”相关研究者众多,著述颇丰,不仅丰富了许著内容,还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促进了经典著作的传承与发展。

经典著作的编辑和出版应当紧随时代发展。除了“许学”相关论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著作,都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视,并一再刊印或出版,且有不同的选本、注本、释本。

“许学”以及历代经典著作的发展揭示了书籍的编辑和出版应当与时代发展同行的规律。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说,时代改变了,国画的笔墨形态、造型立意等都要改变,以适应人们新的审美需求。经典著作的编辑和出版一样,应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及时刊印或出版后世的研究成果,既可以补充、丰富原作,又便于后人阅读、参考。

编辑出版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书籍的编辑和出版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并丰富其内容,以便更好地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服务。但除了出版方的共同努力外,经典著作的诞生也依赖于国家的投入与支持。

在我国古代,由最高统治者亲自布置编纂的重点书籍也有不少,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类书。《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类书;《太平御览》是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人奉宋太宗之命编修的;明成祖朱棣下令编修了《永乐大典》;清康熙、雍正敕令陈梦雷、蒋廷锡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是清乾隆下旨编修整理的一部大型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日益重视出版工作。《辞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旧版《辞海》刊行于1936年。但它所收集的字、词和注释的内容缺乏反映社会主义社会面貌的内容,不能服务于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有必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收词、释义和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建设突飞猛进,出现了若干新语汇、新知识。人们在工作中急需检索相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知识,用以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以往出版的字、词典和百科全书,即便是规模很大的旧版《辞海》,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57年,正在上海视察的毛泽东接受了时为上海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舒新城提出的修订《辞海》的建议,并以“任务”的形式交给上海。当时的上海,专家学者比较集中,还有不少学术权威,学术力量很强,学科覆盖面也相当广泛,具备修订大型工具书的条件。

修订《辞海》兼具文化与政治的双重意义。因而,从中央到上海各相关单位都极为重视,这项任务也随即被纳入各方工作日程当中。1958年春,中华书局成立《辞海》编辑所;1959年夏,《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舒新城任主任委员,“分科进行具体修订工作”。

然而,改编旧版《辞海》的工程浩大,单单依靠上海的力量是不够的,应当依靠全国学术界的力量,通力协作,陆续扩大范围,先得到华东各省,后得到北京以至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终于在1965年出版《辞海》(未定稿)。针对工具书严重缺乏、群众呼声很高的情况,周恩来在1971年3月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作出决定,修订《辞海》(未定稿),并把它列入国家出版计划。全国参与修订《辞海》的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任务,197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订的第一部最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三卷本出版发行。

新版《辞海》共收单字一万四千八百余个,选收词目九万余条。它不同于以往任何字、词典,已不再局限于解释字词,而是将与字、词相关联的,且仍有积极意义的典故、成语、著作、人物也收入书中,甚至收入了重要的历史事件、社会团体组织、古今山川地名。《辞海》已包罗了一切便于查找与应用的有益知识,已然成为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当然,我们也只能查找到发生在成书以前相对固定的、得到共识的知识,而成书以后产生的新词汇、新知识,还有待后人继续补充、修订。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文献选编的重要范本《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出版发行,第四至五编正在编纂中。《复兴文库》分5编收入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艰辛历程,展示了复兴之路从无到有并不断拓展的历史画卷。

在书籍,尤其是大型出版物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国家、出版界、科学界、文化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出版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界同仁必须确保有效沟通、团结协作。这就要求相关出版编辑人员不但要具备编辑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敬业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不辞辛劳,殚精竭虑,一心为公,坚守初心。

新时代的出版编辑人员应当时刻牢记职责,勇担使命,把握好出版的政治方向和正确导向,始终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发掘优秀作者,传播优质内容,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在生产优质出版物和传播优质内容的同时,让自己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出版人。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六书辞海部首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科学导报(2022年22期)2022-04-27 00:43:08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弄清偏旁与部首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系在绳上的“冬”
同部首的字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译的修辞选择——以“六书”名称英译为例
当代修辞学(2014年3期)2014-01-21 02:30:50
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六书故检字》撰者考——兼论其价值
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38
《辞海》编纂的困境
凤凰周刊(2009年22期)2009-05-10 1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