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现下不少高中生在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诸多心理障碍,
如孤独、自卑、抑郁等,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入手,全方位助力学生塑造健康心理。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02-03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其中,心理健康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达成的一种认知合理、情绪稳定、人际和谐、行为适当、适应变化的良好状态,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还关乎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1]。基于此,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夯实人生发展的基石。
一、加强源头管理,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课程育人是新时期的教育主旋律。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而设置的课程,承载着育人重任[2]。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需要以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情况为依据,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树立人生理想,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策略,挖掘学习潜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方法,学会与同性、异性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压力,积极应对压力,学会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增强抗挫能力;帮助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好升学、就业选择和准备,主动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基于此,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自我认识、学习心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价值观、职业心理七个方面。然后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细化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见表1)。
基于课程内容,学校要安排充足的心理健康课程实践课时,注重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着力建构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3]。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要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体育、美育、劳育等的作用,建构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日常体验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康心理。
例如,学校可以在落实开足开齐美育、体育课程要求的过程中引入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项目和体育项目,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实现文化育人;学校可以依据各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开辟种植园地、打造劳动基地,创设多种多样的劳动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农田劳作体验、社会服务活动等,让学生沉浸其中,实现以劳育体、以劳育心;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社区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让学生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热爱生活、克服困难等美好的心理品质。
(三)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
家庭、社会各自具有其特殊的育人功能,且这种育人功能是学校无法替代的[4]。现有实践表明,在学校“独立”、家庭“缺失”、社会“错位”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产生诸多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形成强有力的育人合力,携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遭受的心理创伤、家庭变故等,就此与学生家庭成员乃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携手探寻解决对策,并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中落实对策。学校可以组织建设家长学校、社区家长课堂等,将心理学作为必修内容,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家长学习正确的心理学知识,获取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并在家庭中进行落实。学校还可以与广播电台、社区广播台等合作,利用广播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家长在日常倾听的过程中建构正确认知。
二、加强过程管理,早发现早疏导
(一)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动态性、隐蔽性特点,这给学校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阻力[5]。因此,学校要加强日常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尽可能及时、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避免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学校可以与专业人士合作,借助专业手段,制订出契合高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测评量表,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借助信息化手段分析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获取真实可信的数据报告,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袋。同时,学校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及时调整既定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确保心理健康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之后,学校可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更新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袋,并对比前后获取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以此为基础,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增强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助推学生塑造健康心理。
(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的同时,还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学生关注自我、主动咨询。具体地,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或其他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扮演倾听者、指导者的角色。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利用观察法、活动法等方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症下药。为了提升心理疏导效果,学校还可以依托校园网建设,开通“24小时阳光心理咨询”热线,由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疏导。
(三)强化日常预警防控
日常预警防控可以减少学生心理障碍愈演愈烈的情况。学校需要在落实心理测评工作的同时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工作。例如,可以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小组—个人”五级预警网络,依托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室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班委会等群体,关注行为异常的学生,及时汇报学生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心理咨询室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可以借助心理测评表检测行为异常学生的心理情况,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一起理清原因,探寻干预对策。之后,各环节人员可以各司其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方式落实干预对策,助力学生渡过难关。
三、加强结果管理,及时干预处理
(一)建构家校协同干预机制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可以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之后,学校要与家长、专业人士通力合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机制,并将其落到实处,避免学生的心理障碍演变为心理疾病。
一般情况下,学校在获得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后,可以将其交给专业人士进行研判,确定心理障碍的具体类型及程度,制订干预方案。然后,学校可以与家长一起研读,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把握时机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观察、指导。一旦学生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时,学校应协助家长将学生送医治疗,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二)做好突发事件善后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学校的一举一动都变得透明起来,甚至会被放大,招来“围观”。近年来,学生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甚至一些“有心人”将学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发到网上,断章取义地进行批判,带动舆论。为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学校要在建立家校协同干预机制的同时做好善后工作。
例如,学校可以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向有关部门汇报学生因心理障碍而产生的突发事件,尤其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合理、合法地进行处理,并做好视频、语音记录工作。一旦网上出现不实言论,学校可以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的支持下,秉持尊重学生隐私的原则,公开“证据”,将恶意炒作扼杀在摇篮中,营造纯净、安宁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四、加强保障管理,提高综合支持力度
保障管理可以保证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过程中尽可能不出现失误或漏洞,提高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有效性。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保障管理主要包括骨干队伍管理和场地、经费管理。
(一)建设骨干队伍
骨干队伍成员主要包含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室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等。众所周知,学习是提高专业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学校要为骨干队伍成员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鼓励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室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参加心理培训活动,与优秀的心理专家进行探讨,汲取精神养料,强化心理健康认知,丰富心理健康辅导经验。学校还可以鼓励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发挥专业作用,面向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等人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活动,帮助他们强化认知、习得方法、丰富经验,继而携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学校通力合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委派优秀教师和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增强学校师资力量。
(二)场地、经费管理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购买专业设备,为心理咨询师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学校要依据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和具体活动,每学期在年级预算中统筹基础经费,确保心理健康课程落地。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与社区、企业等合作,解决经费问题,保证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要重视其在此时期健康心理的塑造,因此,学校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做好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着力建构良好育人环境,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建构家校协同干预机制,做好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切实加强结果管理;建设骨干队伍、落实场地、经费管理,
切实加强保障管理。在落实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还要进行工作反思,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推动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助力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
参考文献
李端鹤.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山西青年,2023(8):196-198.
叶娟.基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推进社会安全治理:评《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3,33(2):235.
柳小红.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的困境及其对策[J].名师在线,2022(31):91-93.
郭怡,尹霞,邵弘安等.社会组织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的工作路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3):459-462.
许世梅,柯江峰.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的思路和重点[J].中国德育,2021(21):31-34.
作者简介:车卫星(1981.4-),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任教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中学,副校长,副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