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分析

2024-06-17 09:58:07张晓霞
高考·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张晓霞

摘 要: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越来越侧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导向学生的深度学习。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课堂应为学生打造深度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结构化地理认知体系,促使学生在获取地理认知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课堂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价值,阐述了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深度学习所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课堂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旨在有效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新高考视域下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度研究与实践的话题。高中地理教师应不断研究新高考的指向,明确深度学习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指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摆脱传统学科本位教学经验的限制,建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获取地理认知过程的体验,拓展学生对地理主题的学习维度,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帮助学生探索符合自己认知特点的学习方法,建构系统完善的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高中地理课堂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价值分析

(一)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科知识已经不再是高考地理的重点考查对象,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的需求。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应秉承生本主义教学理念,建构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1]。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达成知识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双重学习目的。可见,高中地理课堂中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能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高中地理课堂的改革。

(二)提升学生应对高考能力

新高考不再重点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与解题技巧,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面儿、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中重点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以多样化思考的方式获取学科知识[2]。新高考视域下教师应将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教师需要以课堂知识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组织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通过头脑加工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的认知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堂中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行为能提升学生应对新高考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新高考的推进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了主要教学考查对象,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聚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客观的视角带领学生探索地理实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教师需要立足人类与自然的共存观念,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带领学生深度探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念[3]。教师应以形式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对真实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因此,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深度学习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高中地理课堂在落实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应首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学生作为地理教学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给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条件[4]。深度学习中,教师应改变学生被动化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围绕地理问题展开主动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思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健全及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育人功能。

(二)教学结构化原则

教学结构化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使学生在系统完善的教学指导下完成学习活动。高中地理课堂在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教学结构化的实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深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体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剖析地理课堂内容的特点,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体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有利的学习工具,支持学生的深度探究行为,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深度学习行为更具系统性、结构化,帮助学生总结出成功的深度学习方法。

(三)体验多样化原则

深度学习不仅体现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深度与广度,更体现在学生的能力与情感变化,体现在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体验多样化原则,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5]。深度学习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地理知识展开多角度的探究,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综合触动内心的感受,形成健全的认知,深度感受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扎实推进学生的发展。

三、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高中生深度学习地理的重要体现。在高中地理的深度学习下学生能学会从地理的视角探究现实中的问题,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新高考视域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状况,不断引导学生以地理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生活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化场景,将理论性强、内容复杂的地理知识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创设生活课堂情境,教师能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度探究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新高考视域下教师应具体分析当堂地理内容的特点,寻找地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点,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切入到地理知识的探究中,与地理知识的应用学习交相辉映,深化地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海洋与人类》为例,教师可在组织学生探究海洋的馈赠环节引入与饮食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营养价值丰富、味道独特鲜美的海产品,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海洋带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在生活课堂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建构地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形成从地理角度看待生活问题的思维,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

(二)强化地理概念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学生能扎实地掌握地理的概念、特征与规律,厘清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探究学习的方向,建构完善的地理认知体系,实现地理课堂的深度学习。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体系的关键组成,也是学生落实深度学习的重要起点。新高考也在不断通过多种题型变化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严重影响着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概念教学成为教师不断深入探究的教学内容。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应以大概念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概念学习,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大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特定的地理概念为核心进行辐射性学习,带领学生探究地理概念的定义、特征、关联因素以及所抽象出的学科大概念、跨学科大概念、哲学观点等,帮助学生系统认知地理概念,扎实掌握地理概念的本质。在深度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学生能从专业化的视角观察地理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扎实的知识储备对地理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创新应用,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巧设开放学习任务,锻炼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所必备的条件。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应秉承新高考的意志,重点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通过主动思考获取知识的好习惯。新高考中地理多以开放性的试题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进行考查,重在帮助国家挑选思维品质高的人才类型。在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新高考的拟题思路出发,巧妙设置开放式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思考维度,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度,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例,教师应在课堂开始环节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历与所见所闻,说说都有哪些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探究环境问题的环节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引入了开放性话题,给学生创造了主动思考的机会,指明了思考方向,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推理思维及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推进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深度学习。

(四)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深度学习不仅包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广度与深度,还包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创造应用地理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实践教学在新高考改革中凸显了其重要价值。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以主动操作探究的方式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多角度分析尝试,从而提升自身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科学可行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将社会生活问题引入到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以亲身操作的方式探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提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了解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及其变化”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工业区位选择展开实地调查。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汇总调查成果,具体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变化,深化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组织项目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学习成果

新高考视域下项目教学成为高中地理教师所青睐的新教法。项目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的角度出发,选取具有研究价值的项目主题,组织学生以项目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地理项目的探究学习。项目教学中各项目组需要打破地理学科的单科限制,整合现有的认知体系,探究及实施完成项目学习的方法,落实对项目主题的深度学习。各小组需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对项目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假设项目的成果,预判项目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共同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项目方案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系统复习与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过程。项目执行中,项目组需要首先以分工的方式自主完成各自的地理学习任务,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善项目学习成果。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学生能以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体验。各项组的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全体项目组进行成果分享交流,为项目成果的升华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的交流过程能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拓展学生对地理的认知面,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见,项目化教学能以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有序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六)实施学习过程评价,推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评价是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活动开展的有利条件。通过教学评价高中地理教师能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便于教师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在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促学功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中教师应抓住地理课堂的关键环节,如学生的自主探究环节、合作学习环节以及实验操作环节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合作表现、提出的观点、知识的掌握状况、进步程度等具体指标展开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应汇集学生的力量,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实施多元主体的过程性评价,增加评价成果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这样教师可以具体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地理学生中各方面的表现,然后有计划地调整相关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为学生指出明确合理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展开深度学习,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借助学习过程评价,高中地理教师能发挥以评促学的功能,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深度学习的有利条件。教师需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创新以学生为本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对课堂内容展开多角度的深度探究,丰富及深化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推进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内化与应用,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有效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侯胜.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J].中小学班主任,2023(20):41-43.

[2]陈丽艳.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3(28):44-47.

[3]王静超.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之我见[J].高考,2022(31):42-44.

[4]向德淼.新高考背景下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5]王水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43):77-78.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4:02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8:52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6:53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4:00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