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鸟集|田园城市下的聚落商业实践

2024-06-16 07:20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良渚广场商业

项目地点:中国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

业主单位:杭州万科

设计单位:浙江青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余刚

设计团队:陈伟涛、龙姝、陈芳、林近、童钧、夏禹栋、潘勇、杨砚、黄奕秋、郑桂花、左迎辉、胡峥辉、黄艳、蒋蕤、孟桂胜、虞亚军、刘超、王箫钰、汪小鹏、倪健、马景川

景观设计:重庆承迹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上海佐一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杭州长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杭州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竣工时间:2021年6月/2023年5月

用地面积:106 593平方米

建筑面积:68 934平方米

摄影师:存在建筑——建筑摄影、是然建筑摄影、朱清言

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西北面,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整个项目占地约10,000亩。自2000年起,良渚文化村开发团队便试图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和中国新石器晚期的良渚文明相契融合,用现代的方式针在传统地域之上作出创造性的回应,从而实现一种中国式的“田园新城”。

背靠五千年文明历史,历经二十余年的营造,良渚版图就如同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个片段的全新加入,都在由外向内丰盈着这个个体的立体形象。而玉鸟集作为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最后一块拼图,青墨建筑设计对于项目的构想,是以城市空间开发者的高度立意担当玉鸟集复合街区的总方案设计。

这一具有串连作用的变量介质——被嵌入到良渚整体聚落形态布局的多元建筑实践,承载了良渚文化村本身它特有的艺术文化气质和田园城市下“非标”商业的独特个性,又与良渚艺术文化中心、良渚博物馆、美丽洲教堂等良渚文化地标建立了一种共有的公共影响力。

由社区性转向公共性——聚落、聚集、聚合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提出,“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场址(site)成为‘场所(place),即从特定环境中揭示潜在意义。”基于此,开创文化艺术商业新模型的玉鸟集,双线齐驱下的实践尝试既要呼应原始村落的聚落空间形态与建筑肌理,又必须把公共性做足,打造自在而不拥挤、适度而不拘谨的“公共空间”。

【聚落】——提取原始的村落记忆

青墨从基地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入手,保留原有的场地记忆,用“组团单元的不规则化”传承良渚的聚落形式,创造大尺度开放、小尺度围合与动态人行路径的自由领域,并分割建筑体量增强空间的呼吸感和流动性。

在这一设计策略理念的贯彻下,玉鸟集打破物理边界隔阂感的聚落式设计,延续了原场地内的村落肌理,又让广场、街道相互之间巧妙嵌套,将整体区域融入传统院落、街巷、草坪等空间,最终实现了历史文化与一种当代精神乌托邦共融的建筑生成。

【聚集】——轴线磁场与街巷矩阵

所谓轴线,即与玉鸟流苏一、二期及大屋顶文化艺术中心之间的位置关系。青墨通过创造十字轴线的空间骨架,将四个板块串联成一个整体,建立起城市与村落、街区与社区、烟火与艺术的高频联系。

如毛细管网遍布延伸的街巷,在延续传统村落记忆的同时,也是交通流线的重要承载。街巷依据空间尺度划分为“停留、漫游、快走”三个空间等级,以整理出井然有序的人流路径。

展现建筑独特性、品质感的“快街”与迎合内心舒缓情绪的“内街”, 串联起内院、广场、公园、草坪各个空间节点,并创造竖向连接条件,保证各个空间具有便捷的通达度,避免人流死角,让人群可流通、可聚集。

【聚合】——商业场景的连续形态

玉鸟集并不割裂场地与城市空间,从实际效果来看,辐射半径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商业步行街的范畴。连接商业一期、大屋顶和良渚整个片区的动线,柔和了商业边界感。同时,在商业周围寻找更多的城市接口,传递开放式城市聚落商业理念。

通过各种品牌活动,包括音乐、展会、艺术活动以及周期性集市让同样爱好的人聚集在此交流碰撞,并以差别空间进行加持。大玻璃的艺术盒子适合开设室内的策展,原野公园适合开设市集,以达到人们在此聚集的目的。

从传统中转译现代美——檐传、檐面、檐下

“空间”和“文化”互为表里,是一个建筑空间的一体两面。良渚博物院出土的距今约4600年的陶罐盖子,罐面描刻有“舍”字图象图案,而后又经过近2000年演变,西周金文方才始见“舍”字。事实正是如此,良渚传统建筑与文字的会形会意,暗示了在这块土地上关于建筑的某种类型性的起源。

【檐传】——良渚形制的会形会意

关于屋顶记忆的“关键帧”,青墨延续良渚文化村坡顶的建筑设计语言,以“屋顶下的生活”为立面形象理念,从良渚原始村落、《清明上河图》等提取屋面坡度、檐口尺寸、建筑群落组合模式等空间要素,不同功能要求下对应不同的屋面设计,实现建筑与场地的和谐共生,场所使用与商业氛围的互补共赢,并丰富了玉鸟集的城市形象与城市天际线。

【檐面】——特殊单体的多变屋面

整个建筑风格参考了良渚古村民居坡屋顶意象,在保留良渚时期建筑美学精神的同时,也做了现代化的创新。出挑的屋檐,形成向人群开放的灰空间;精巧的柱廊支撑、景观微地形的基座,削减建筑体量感,形成明亮通透的通高室内空间。

【檐下】——交互场所的激活因子

平顶挑檐和转角挑檐空间延伸了商业的外摆空间,丰富了商业空间的表情。中性空间出现的好处是给予每个商家很大的延展性,既反应了场地的趋势,也是经营的补充。把店铺的室内空间与街道的室外空间弱化,模糊了内外界限,既能遮风挡雨,还能让人同时看到室内、室外的景观,丰富了人的自在感,让所有的商业都自甘成为生活的背景。

尽管从传统商业的角度看来,留给绿植、外摆的檐下空间似乎是一种“浪费”,但正是这样的“浪费”,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了难得的放松与宁静。

在场地中做足留白——场景、广场

常规逻辑下,对场地的高效使用往往扮演者极为重要的一笔,然而在玉鸟集,尽然没有太多的场地历史包袱,但从体验本身出发让留白空间成为一种情感与生活连接的载体,所表达的是对自然的退让、场地的尊重。

【场景】——景观渗透与克制留白

在良渚自然底色中做设计,宏大且厚重的文化叙事在商业空间中需要得以克制和留白。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围合而成的多个口袋庭院,让绿色生态见缝插针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原野公园和季相花园,通过不同的花草和落叶植物塑造,在城市中设计出四季分明的生活。

街巷内院保留的大量绿地,将商业空间包裹和渗透,将城市喧嚣隔离在外,绵延生活的艺术追求,让时间更充实地度过。

【广场】——人流导入与动线聚散

一如《清明上河图》长卷隔几段线性街道,便会出现几处放大的广场空间,用以承载不同的功能主题。青墨也充分考虑了节点空间的设置。在动线交叉处打造村民广场、谷仓广场、玉鸟广场三大集散地,为群体性互动提供场地。

谷仓广场和玉鸟广场作为街区入口空间,空间作用起到循序渐进地引导人流往更内部的商业区行进。极具开阔感的村民广场位于商业街最中心,起到吸引来自不同轴线上人们视线,引导人流的作用,为主路径添加氛围。

尾言

充分理解良渚古文明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之后,青墨通过设计的方式将这些历史记忆与“此时此地”发生关联,并作为一种文化要素投射到当下,实现自然、文化与在地建筑的综合连接,随着城市扩张及爆发性开发热潮逐渐退去,玉鸟集也将在“田园城市”、青墨“场建筑”的赋能下自由飞翔,自由遨游广阔天空之中。

Location: liangzhu Cultural Villag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hina

Client: Vanke Hangzhou

Architect: Zhejiang Qingmomo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ncipal Architect: Yu Gang

Team: Chen Weitao, Long Shu, Chen Fang, Lin Jin, Tong Jun, Xia Yudong, Pan Yong, Yang Yan, Huang Yiqiu, Zheng Guihua, Zuo Yinghui, Hu Zhenghui, Huang Yan, Jiang Rui, Meng Guisheng, Yu Yajun, Liu Chao, Wang Xiaoyu, Wang Xiaopeng, Ni Jian, Ma Jingchuan

Landscape design: Chongqing Chengji Landscape Planning & Design Ltd

Interior design: Hangzhou Pan Tianshou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Ltd

Lighting design: Shanghai Zuoyi Lighting Design Company

Supervisor: Hangzhou Changyuan Tour Development Co. Ltd

Construction: Hangzhou Construction Group

Design/Completion: June 2021/May 2023

Site area: 106 593m2

Building area: 68 934m?

Photographs: Arch-exist Photography, Schran Image, Zhu Qingyan

猜你喜欢
良渚广场商业
春天的广场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良渚保护大事记
良渚古城
“玉”见良渚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