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粹激动种性:章太炎反疑古思想的动机

2024-06-16 06:49李祺菁菁
炎黄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史国粹章太炎

李祺菁菁

章太炎主张“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汲取古史中可供当世借鉴的部分,保护与留存国粹,而摒弃糟粕。种性植根于国学,国粹是国学的精华,欲激发种性,必先传承与弘扬国学。章太炎对古史的总体态度是反对疑所不当疑,反疑古也考虑到日本的因素,在“护史卫国”的思想体系之下,当古史辨运动风靡之时,立刻激起章太炎的强烈反对,其古史辨评议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危机意识,是政治主张在治史层面的体现。

承“整理国故”与科学方法,历史学研究领域的古史辨运动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其延续了敢于反抗旧历史文化传统的五四精神,在反传统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史辨运动影响后世最深之处在于疑古精神。而章太炎先生因最早质疑古史辨运动与日本存在因缘,对疑古思想秉持严厉批判的态度,这一观点在当时却并未引起巨大反响,但对后世而言,则发挥了深远的借鉴意义。章太炎主张“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而今看来,这一观点与他反疑古的思想密切相关,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动机。

因其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之故,对于古史辨这场已有近百年历史的疑古运动已存在大量相关研究,包括其贡献、局限、方法运用、原因探析等诸多方面。而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思想精深,著述宏富,学界对于章学亦积累了丰富成果,章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已然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重要话题。如主要著作有陈学然的《再造中华:章太炎与“五四”一代》,其中的第五章“古史辨批判声中的章太炎”阐述了章太炎受清末护史卫国的影响,及对日本汉学的批判。在专文研究上,陈学然的《中日学术交流与古史辨运动:从章太炎的批判说起》提出章太炎即为首位质疑古史辨运动与日本关联的学者。另外,何爱国、颜英的《略论章太炎对疑古史学的批判》指出章太炎出于维护本民族文化的态度批判疑古史学,在敏锐深刻的同时也存在过于苛责的方面。由上所述,聚焦于章太炎反疑古动机的研究较为匮乏,笔者拟从章太炎“用国粹激动种性”的主张出发,探究其所蕴含的反疑古思想动机。

章太炎于古史之态度

除反清革命外,章太炎长期以来多被视作主张传统与国故的典型代表,他也的确提出了复古的思想,对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而言,他又蕴含反传统的观念。但作为传统主义者,章太炎所维护的是具有精华性质的传统。如此看来,其复古与反传统,并无矛盾之处。正如他讲国学而又恶孔教,实则主张保留传统历史文化的有益成分——国粹,汲取古史中可供借鉴的部分,而摒弃诸如束缚人的儒家伦理纲常等糟粕。

章太炎对国学研究颇深,他讨论经史关系,不仅重提“六经皆史”,且在讨论古史时,主张“古史皆经”,又在论述新建的史学时谈及“史即新经”,这些说法前后联系,呈现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这一说法的准确性虽有待商榷,但此观点极具创造性,在提高史学地位的同时,冲击了经学的神圣性。太炎先生实则强调中国古史之重要,其包含更为丰富的国粹,相对于经学更能激发国人的“爱国热肠”。

国粹和种性

章太炎提倡国粹,实际上强调其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根,具有激发种性、爱国救亡的重要意义。他并不是要将尊奉孔教作为信条,而是希望唤起国人对于本民族历史的重视。章太炎进一步解释:“这个历史,是就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即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迹。”伴随时代变革,章太炎的思想也不断进步深化,自改良到革命斗争,再至整理国粹,特别是其在保持历史文化的独特意义,以及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上的主张与努力,至今仍可资借鉴。“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因为他不晓得中国的长处,见得别无可爱,就把爱国爱种的心,一日衰薄一日。若他晓得,我想就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的。”这正是太炎先生提倡国粹之故。

章太炎重视国粹,在当时背景下亦忧心于国粹,早已在1898年2月《上李鸿章书》中,便主张以古之学术重振今之衰败现象,提出:“会天下多故,四裔之侵,慨然念生民之凋瘵,而思以古之道术振之。”1903年致刘师培论经学有言:“他日保存国粹,较诸东方神道,必当差胜也。”是重视国粹保护与传承之突出体现,同年在给宋恕的信中亦谈及国粹日渐衰微,西化严重的现象,称“穰穰众生,渐离其本。”而其倡导国学,反对疑古,即为救亡运动所做的努力。提倡国粹正是为激发种性,若绝民族之种性,废国学便为首要,“是乃所以危心疾首,寤寐反侧以求之者也。”种性植根于国学之中,国粹是国学中的精华,欲激发种性,必先传承与弘扬国学。

在章太炎看来,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而文化之所存续的基础就在于民族发展史,其中蕴含的因素构成了种性——即民族的独特性。反观废国学、疑古等思潮,必将危及中华民族之种性,动摇民族之根,故而坚决反对疑古。

章太炎的反疑古思想:反对疑所不当疑

疑古思想来源已久,清代考据便有涉猎,康有为辨伪等也与此相关,后胡适亦主张东周之前不存在可靠的历史记录,宁疑古而不信古,钱玄同也被这种疑古思想所影响。而章太炎反疑古,则具有逆于当时潮流的性质。

章太炎在提倡国粹的观念指导下,对于古史的总体态度是——反对疑所不当疑,即并不是一味相信古史,而是对于既成的历史事实与文化基础应当维护,不应盲目怀疑“不当疑”之事与物,否则导致中国古史之根发生动摇,现今之人不知古人之往事,如此而言,不但不可知尧舜之有无,如果将疑古思想发挥极致,则清光绪帝之有无亦不可定,故太炎先生评价曰:“即吾侪所不曾亲至之地亲历之境,因时间空间之睽隔,亦得加以否认。”诚如此科学之观点所言,若不可知、已成普遍认识的历史事实仍被怀疑,则怀疑泛化以致动摇对于中国古史发展的认知,是不足为据的,可见其尊重古史的态度。太炎先生主张:对古时之事致以疑问,本无伤大雅,是学者之态度,但如果因为少数疏漏即认为其伪造,以致“束书不观”,则有其过分之处。这一较为中肯的看法是对疏漏之处提出意见,但也对泛化的疑古运动持反对态度。

实际上,章太炎反疑古也考虑到疑古观念源于日本的因素,白鸟库吉为首的日本明治汉学提倡“尧舜禹抹杀论”,在日本“脱亚入欧”的转型阶段,一定程度上具有为抬高日本、矮化中国所作的政治背书性质,试图抹杀中国古史。《国粹学报》三周年庆时,章太炎于其祝辞中以“部娄无松柏”隐喻中日差别:“故日本因成于人,而中国制法自己,儒、墨、道、名尚已。虽汉、宋诸明哲专精厉意,虑非岛人所能有也。”亦明确警告推崇日本汉学的风气:“自弃其重,而倚于人,君子耻之,焉始反本以言国粹。余为侏张,独奇觚与众异,盖传记之成事,文言之本剽,虽其潘澜戋余,不敢弃也。然当精意自得,没身而已,务侈而高,诵数九能之上,文昈其外者,吾疾之!”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学者提出针对本国历史根本之问题,何尝不是对中国古史与历史发展的反思,但在当时,也应注意日本野心与文化渗透因素,由此可见,章太炎反对疑所不当疑的思想正是其远见卓识之一。

反疑古思想形成之因:将爱国热肠融入古史研究

章太炎对古史辨运动秉持的是激烈反对之态度,如其评清代政治:“自清室滑夏,君臣以监谤为务。”与其清末养成的维护国史情怀具有紧密关联:“当顺治、康熙时,庄廷鑨、戴名世以记载前事诛夷矣。雍正兴诗狱,乾隆毁故籍。姗谤之禁,外宽其名,而内实文深。士益媮窳,莫敢记述时事以触罗网。后虽有良史,将无所征信。悲夫!”太炎先生悲于清末的古史损失,是其尊重古史的体现,尊重古史进而反对疑古,而反疑古思想根植于护国的深刻动机。

章太炎反疑古思想的动机实则与其政治立场与爱国情怀等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其历史文化观的终极关怀,归根结底是在于本民族的存续,以及如何延续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问题。太炎言曰:“国家之安危强弱,原无一定,而为国民者首须认清我为何种民族?对于本国文化,相与尊重而发扬之,则虽一时不幸而至山河易色,终必有复兴之一日,设国民鄙夷史乘,蔑弃本国文化,则真迷失本性,万劫不复矣!”

在“护史卫国”的思想体系之下,当古史辨运动风靡之时,立刻激起章太炎的强烈反对。在当时的革命浪潮下,从论述“提倡国粹”到强调“爱国爱种的心”,他一再强调中国古史不可抹杀,无不体现其将爱国热肠融入于古史研究的观念。章太炎极其重视国粹,称:“上天以国粹付余。”故而对国粹这一根深蒂固之传统历史文化持必然守护之态度,“怀未得遂,累于仇国,惟金火相革欤?则犹有继述者。”而极力主张传承与弘扬国粹,面对古史衰微的情况,认为我国的国故民纪必不能绝于当下,否则便是罪过。将传承古史与个人使命相结合,实则是对古史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章太炎启发疑古而又反疑古,本体皆在古史,立足点则为爱国心。

与古史辨之关联

章太炎反疑古,实为反对古史辨派追随日本而自我否认历史文化的倾向,认为其无异于内引外力,而导致亡国灭史。但针对古史辨派的疑古动机,这一观点存在因解释不全面而导致的误读。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实则从中国古史特点出发,针对其不足并结合时代需求与救亡道路的探索,提出这一颠覆传统认知的新观点。因对经史的疑古辨伪符合新潮流,彻底反传统,寻求进步道路,与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时代需求相符,与以白鸟库吉为首的日本明治汉学具有本质不同。章太炎的反疑古思想,一定程度上也为警醒国人看清日本的政治野心与文化侵略。二者均本着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动机,均是在祖国兴亡时所探求的思想层面之发展道路。

类似于章太炎讲国学而又恶孔教之矛盾,他的反疑古思想实为挖掘古史中的积极因素而服务于时代所需。但由于当时中日交流频繁与章太炎政治、学术等方面被边缘化等因素,这一反对古史辨的观点并未引起重视,也未发展成为盛行思潮。

太炎先生的古史辨评议是强烈民族情感和历史危机意识的体现,因而难免掺杂主观因素,且较为偏激。然而,正如其所批判,若中日两国学者在抹杀中国上古史这场运动上并无联系,近代中国在文化或思想层面深受日本影响的论述则并不完全可信,可能需要重新商榷。

章太炎主张“乃今之疑古者,无所根据,遽尔相疑,斯真疑而成疾矣。”其民族主义具有双重含义,对内层面包含汉族反抗满清政府统治的因素,对外则具有维护中华民族自尊,从而抵制日本文化及其观念影响的成分。在治史观念上,主张读史与时代背景与形势相联系,因昔人读史仅注意一代兴亡,而读史之要义为:“今日情势有异,目光亦须变换,当注意全国之兴亡。”正是政治主张在治史层面的体现,吾辈必然需要读史,如其所言,今日读史之人,尤其应当考察时代盛衰,由此窥见政治形势,从而为国之治理提供借鉴。读史之重大意义即在于此。

作为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的反疑古思想在于抵御日本汉学渗透,从而维护中华民族自尊,而作为国粹派的代表人物,章太炎“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观念,无论是反对封建帝制、主张民主共和的政治实践,还是反清革命、救亡图存的爱国热肠,很大程度上都作为其治史的指导,而“用国粹激动种性”这一饱含爱国热肠的反疑古思想,正是这一治史观念的生动实践,是他在时代背景下探索民族救亡道路的体现。

猜你喜欢
古史国粹章太炎
章太炎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中国国粹——京剧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章太炎著医论 首推《伤寒》
近年出土戰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视角转换与史实重建——第二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典范 章太炎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