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甘肃的商业贸易

2024-06-16 03:09魏静
炎黄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兰州甘肃商业

魏静

多样化的地理地貌以及气候特点造就了甘肃丰富的物产资源,也为近代以来甘肃商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府的支持举措、民间商业资本壮大等因素直接推动了晚清甘肃商贸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官茶贸易、大布贸易、沙金贸易、水烟贸易、皮毛贸易、大烟贸易等是当时甘肃商业贸易的几大宗。与此同时,交通不便、思维保守、外地商人对本地商业的竞争性以及商业资本薄弱等因素又对甘肃商业贸易的进一步繁荣造成了阻碍。

甘肃各地物产及清代商业情况

甘肃虽然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但丰富多样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类型又使甘肃成为物产资源丰富大省,各地土特物产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并不逊色,这为晚清以来甘肃商业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陇右纪实录》记载,清代土特物产和商业贸易情况如表1所示:

相比甘肃其他地区来讲,上述七处地区为甘肃商业较为繁华之地,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清政府为应付甲午战败后的险恶局势,在政治上采取了“变祖宗成法”的举措;在经济上也有“从速变计”的设想,制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围绕这个基本政策,清政府许诺倡导、宽允和扶持民间资本的发展,鼓励民间商业发展,工商业者地位有所提高。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奖励大规模投资者、倡导和推广民间自治团体、给予大资产阶级某些发言权。1904年颁布的《商会简明章程》,使中国的工商业者第一次有了近代化的自治组织。1907年又颁布了《农会简明章程》,这类章程的颁布,有助于民间力量的崛起,推动了民间商业资本的壮大。在这种大的政策背景下,甘肃的商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甘肃物产较丰富,由此吸引了各地的商贾,为商业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代以来,甘肃不仅与外省进行商业交流,省内各地贸易业极为频繁。由农区向牧区输送的主要是茶叶、布匹、日用品等,由牧区向农区输入的主要有畜产品、皮毛、药材等,形成了众多的贸易市场。如表1所示,甘肃各地物产丰富,为商贾从事商品交换活动提供了便利。

甘肃历来贫苦落后,工农商业十分欠缺,在清代中晚期政府鼓励商业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和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商业贸易是促进甘肃经济发展,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商业贸易给予了一定的保护和鼓励。如清末“新政”期间,甘肃地方政府即筹划设立商会,逐渐于各府州县及商务稍盛之市镇,推广筹设分会公举本地公正绅商以董其事。凡地方之有利益于商政者,赞助以襄成之;有侵害于商界者,设法以变通之。商情涣散则联络以化其隔阂,商业颓败则开特别会以议决。

晚清甘肃商业贸易的特点

官茶贸易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谓官茶就是政府垄断茶叶的销售。甘肃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有饮茶的习俗。以兰州为例,清中后期,兰州茶商以民族地域立“柜”分帮,向政府领“引”交税营运,是一项获利丰厚的商业。咸丰、同治时期,兰州茶有东、西柜之分,东柜为山陕及甘肃汉商,西柜则是回商。左宗棠军西征,西柜式微,湘人多经商西北,兰州出现以湖南人为主的“南柜”茶商,无论东柜、西柜还是南柜,各柜努推商总一人,负责政府与散商间之联系,对下负责造册领引(票),对上负责统缴税款。左宗棠督甘前,兰州茶商领引,每引80斤,每商领引多少不限,后左棠整顿兰州茶务,改“引”为“票”,每票50引,每商至少需领一票,合400斤,征税库平银258两。整顿后的兰州茶务较前颇有发展,自光绪五年始,每3年发票一次,称一“案”,每案票数不等,第一案仅400余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第8案600余张,第11案1800余张,最多时达2400票,即销茶960万斤,官茶进口贸易是甘肃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

大布贸易为进口大宗。大布主要是指古指麻制粗布和宽幅的棉制土布。甘肃历来贫弱,“居民十室九贫,无论寒暑皆衣毛褐毡袄之类,甚至隆冬严寒,尚有十余岁男女小儿赤身露体者”。陕甘回民起义后,陕西布商逐渐来甘贩卖布匹,最旺时,约销售10余万卷,这是甘肃进口贸易的一大宗。

沙金贸易为出口大宗。甘肃本来矿产丰富,但是由于民穷财困,不重视矿石开采,致使矿产业十分落后。在矿产业中,只有沙金有一些开采,金的开采分为掘岩洞取和在含金的江河溪流中淘取,如矿洞中取的金就叫金或瓜子金,水中砂砾里淘取的统称沙金,甘肃的沙金较丰富,而且沙金和其他矿产相比较容易开采,因此西宁、兰州、敦煌等地一些少数民族就用土法进行开采,开采的沙金或被陕西商人、金银商人收买或与茶叶商人交易茶叶。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诏办各省金银矿之前,甘肃黄金开采与著名的漠河金矿齐名,是全国最著名的黄金产地之一。清末至民国前期,甘肃黄金年产量达一万两以上,清末合价银达30余万两,成为甘肃当时的出口大宗。

水烟贸易。水烟是一种起源于中东地区的烟草制品,使用烟草与蜂蜜或者水果制成,并用水烟袋吸食。水烟在明朝时传入中国,后生成兰州水烟、陕西水烟等品种。甘肃地气寒冷适合种植烟叶,在省城、狄道、静远、秦州等地都有大量种植,种植的烟叶可以制造棉烟、条烟、黄烟等,每年产量可观。如兰州的烟草种植,其始在明末,发展在乾嘉之际,在兰州的商品性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咸同之际,兰州五泉、皋兰、永登、榆中、靖远、临洮、永靖等县广为种植,有估计清末至民初以降,兰州附近的烟田约达4万亩,年产烟700万斤。由于兰州水烟栽培对水、肥、土等条件要求甚严,水烟发达说明清末民初兰州种植性生产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水烟逐渐成为甘肃的出口大宗。

药材贸易。甘肃生产药材自古闻名,早在唐代,陇西的中药材贸易就曾达到鼎盛。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就有“黄芪西产”的记载。自清代以来,黄芪、党参、大黄等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贸易自成体系,尤其在甘南一带,居民多以采药为生。甘肃的药材如当归、党参等远近闻名,是甘肃出口贸易的重要一项。

皮毛贸易。清末,甘肃各属皮毛为出产大宗,宁夏滩的羊毛尤其著名,其上品行销各省及外洋。边氓有力之家,牧羊数十头或数百头。边地蒙、回、番、撒等少数民族以羊肉为食,以羊奶为饮,“不勤树艺,专事畜牧,每年出境之羊毛皮张为数甚巨。”甘肃少数民族众多,尤其牧民全靠畜牧为生活,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广产皮毛,皮毛除本地居民织褐造毯外,一般都销售到洋行,“约计每年出产皮毛数千万触,约值银百万两。”

大烟贸易。清末,甘肃种植大烟泛滥,从事大烟贸易者一般都获利丰厚,是甘肃当时出口货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据《甘肃全省乡土志》记载,清末民初,甘肃“皋兰、榆中、陇西、武山、永登、临挑”烟草生产亦颇可观,运销于东南与华北诸省。自光绪三十二年,彭英甲出任兰州道后,厉行禁毒,大烟出口贸易稍有回落,民国后大烟贸易又泛滥开来。

清代甘肃商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清末,甘肃地区的商业贸易虽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内地相比,其发展规模、贸易范围还很有限,这主要是因为:

道路交通落后。道路交通不便利,会增加商品的成本,降低商人的利益,给商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甘肃地处边远,清代,所辖14府州,“山多路险,铁道未筑,航路不通,于商业中,绝少利益”,贩运货物较他省困难,商人利润低,从而导致商业市场吸引力低,这是甘肃商业滞后的一大因素。

大烟泛滥。鸦片战争后,鸦片种植得到清政府的许可。清中后期到民国,甘肃鸦片种植泛滥,被视为能获大利的生计,甘人不仅种植大烟,还吸食大烟,造成“男不知耕,女不习织,毒日濡而日深,材日削而日困,虽有司百方禁止,犹视为仇敌,而横生阻力。”大烟对甘肃商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

思想保守落后,不重商事。清中后期后,西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守旧思想,整个社会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甘肃,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对民风的开启则更为迟缓。这主要是因为,甘肃地处偏僻,封建守旧思想浓厚,历来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大后方,对新的改革举措大都茫然不解,即使稍有了解,也都处于对抗和抵制的情绪中。清政府颁布“新政”后,除少数官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大力助推外,很少有人赞成,不仅如此,还“穿凿附会,谣言惑众”,给商业的振兴增添了难度。古代封建思想轻视经商,这种思想在甘肃尤为突出,一些“富厚之家,而钱藏贯朽,麦积红陈,甚至掘窖存土,动以数千万计,犹且恶衣恶食,貌为寒俭,并不肯经营商业,组织公益。”这种落后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拓展。

外地商人居多。清代,甘肃从事经商的人稀少,陇上商人多为山西、陕西、直隶人。由于在甘经商者主要以外籍商人为主,这些活跃于甘肃各地的“商帮”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肃商业贸易的发展,但是因本地经商者较少,大量外籍“商帮”将其家乡货物带入甘肃销售,加之甘肃本地制造业落后,缺乏相应商品与之竞争,使得甘肃在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处于入超状况,这种不平衡现象客观上也抑制了甘肃商业贸易的深入发展。

商业资本薄弱。晚清民初,甘肃的商业资本十分薄弱。商业市场上,除晋商票庄能够借贷资金进行周转外,其他钱号多不发放资本。少数商人进行借贷以屯储货物,因贷款期限有限,急于销售货物,一旦亏损不能还贷,则一蹶不振,因此多数商人不敢大规模进行资本经营,影响了甘肃商业市场的发展。

晚清甘肃振兴商业之举措

清末“新政”期间,甘肃地方政府设立了农工商矿总局,为振兴矿业,聘请比利时矿师派员会同勘察甘肃各地矿产。之后与比利时参赞林阿德定购采掘机器,并于窑街设厂安机,开采金、铜等矿。此外,还于省城河北开设铁厂,计出生熟铁十余万触。这些举措对甘肃民间自营日用需求,扩展商业起到了积极意义。

清中后期,陕甘地区茶物务废,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后,认识到国家税收“东南惟盐,西北惟茶”,茶务振兴对甘肃地方经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茶务进行了变通,减轻了商民的负担,对振兴甘肃的茶叶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彭英甲出任兰州道后,在旧有基础上又添置机器若干,聘请洋匠,招募学徒仿造洋呢(进口的国外羊毛呢),期间还设立了艺徒学校以培养工艺人才。“新政”期间,兰州还成立了劝工厂以制造各种日用物品,这些措施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省商品不能自造之困局,又刺激了甘肃商业的进步。

1909年甘肃设立了官银钱局。市面贸易以银两计算,并发行了银钱纸币,分别为1000、500及一、二两不等,发行额由20万两增至50余万两。这些都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形成全省统一市场,且本省商户资本甚微,有万元以上资本者很少,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薄弱,加之外资掠夺,故与东南各省相比,商业的发展仍较落后。1908年成立甘肃商务总会,各府州县先后成立分会。兰州商务会公举前陕西候补知府谈廷瑞为会长。商务总会采取了一些保护、扶植、鼓励的措施,从商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对外资作了某些抵制,对保护和促进甘肃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兰州甘肃商业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兰州琐记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