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庄有可生平及著作考述

2024-06-16 03:09彭瑶张昊阳
炎黄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张惠言汉学治学

彭瑶 张昊阳

庄有可是清中期常州学派经学家,博综群经,尤深于《春秋》的解读。早年上京游学,与左辅、恽敬、张惠言等人交流学问,并受邀参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校勘。晚年闭门著书,五经著述多达500余卷。《清史稿》统计庄有可生平著书400余卷,与实际记录在文的书目数量不符,现根据族谱记录和地方文志重新统计,得出庄有可共著书76种,540余卷。庄有可身处之时,上承庄存与、庄述祖,下接刘逢禄等学者,是常州学派学术流承的中流砥柱。

博学于文,怀才不仕

庄有可(1744-1822),字大久,号岱玖,清江苏武进人(今武进县)。庄有可为其父庄爟(号研塘)的长子。庄氏幼年聪颖,喜好读书。秉承其父之学,手录《周官》,恪守庭训。待到年长时,更加博通经传,精研义理。庄有可不喜交游权贵,“授读京师凡十年,公卿之门无先生一刺”,不愿谋求一官半职。但因其学问精湛,为翰林院刘权之等先生所知,受邀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校勘工作。离京返乡后,庄有可辗转各地,先后主讲于顺德连城书院和卜里书院,曾言“天下之大,万几之烦,非一人所能独治也,故必求贤才与共理之。贤才不世出则求之不易得,故必立学校以教育养长之。”

庄有可一生时乖运舛,早年受学求仕不成,前往京师游学,与友人切磋学问,晚年专心致志读书治学,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庄有可通晓五经,著述颇丰,其著作共计76种、540余卷。关于庄有可的详细生平事迹,分类梳理钩沉如下。

早年习学(乾隆九年至乾隆四十年)。乾隆九年(1744)甲子九月初六,庄有可出生于江苏武进。父亲庄爟“邃于学”,时人张惠言评价庄爟“持论不为师说”,是庄有可的经学启蒙老师。乾隆三十年(1765),庄爟去世。因张惠言父亲与庄爟是世交,因此张惠言为庄爟的文集撰写后序进行表彰,称庄爟“德博而居隘,志昌而遇蹇”,但仍坚持刻苦为学,稍有心得,即传授其子庄有可。庄有可继承父亲醉心学术之志,转益多师,不固守一家之说,博综群经,精研章句,经典大义能触类旁通,对于《周易》《春秋》《毛诗》《周官》加以精研,撰述甚富。但是庄有可的学术不为人所知,因而学术声名和学术地位不如族内长辈弟兄庄存与、庄述祖、庄绶甲等。

庄有可30岁以前曾应童子试,32岁时《周官指掌》始略定稿,3年后又专注于《春秋》的解读。庄有可40岁时又屡次参与乡试,但都未能考中举人,以至于他感叹命运的捉弄,所谓:“试而不售,命也”。其后,庄有可走出家乡,出游京城扩大眼界和提升学术影响。

壮年游学(乾隆四十三年至乾隆五十八年)。乾隆五十一年(1787),庄有可上京游学,与左辅、张惠言、恽敬等学者切磋学问。左辅与庄有可相交最笃,曾为庄氏《周官指掌》作序,称赞该书“贯彻义理,考究名物皆有所依,有通晓古人、启发后世之功”。后又为庄有可作传,赞其勤学刻苦,瘁心著述,为人“气穆以愉,不立崖岸,不臧否人,见客无亲疏贵贱,不为容,无寒暄语”。张惠言与庄有可之交缘于父辈,张氏“幼而孤少”,因其父而知庄爟父子,张惠言与庄有可二人结交,相伴日久,又感慨庄有可能够继承父亲为学之志,并发扬光大,学有所成。庄有可与恽敬之交始于乾隆五十二年(1788),时值恽敬任咸安宫官学教习,与庄有可同游相交,4年后又一道奔赴通州,登上通州城东南阁游会作诗,分别之后通过书信问候。

老年研学(嘉庆二年至道光二年)。两次京师游学的经历奠定了庄有可晚年潜心修古、考经释典的学术基调。嘉庆二年(1797),庄有可主讲于顺德连城书院,任职期间著成《春秋小学》《各经传记小学》《春秋字本义》《春秋地名考》《考工记集说》《尚书序说》《毛诗序说》《春秋人名考》等书30余卷。嘉庆四年(1799),庄有可辗转至河南卜里书院,著有《春秋字本义》《春秋地名考》《考工记集说》《尚书序说》《毛诗序说》《春秋人名考》等书。两年后,庄有可应挚友左辅之邀,同修《合肥县志》,修志期间著成《礼笺驳正》《春秋使帅义》《春秋刑法义》各一卷。庄有可虽然科举仕途不畅,但晚年闲居闭门穷经,从早至晚手不释卷,撰写五经论说达540余卷。因此,庄有可的姑丈钱伯埛撰写楹联总结他的一生:“著书成一代作者,求志将终身隐焉”。

学脉鲜明,承续族风

江浙地区在清代文化地理中一直处于关键和特殊的地位,文人数量众多、学派繁茂、文献数目庞大、学术事件频繁。庄氏成为江苏的学术望族,其家族学术享誉江南,不逊于吴地惠栋、皖南戴震之流。因此,对庄有可的学术来源做深入探究。

民国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将庄有可列于朴学大师传记之列,今人陈祖武先生亦在《乾嘉名儒年谱》中收录了庄俞所编撰庄有可《岱玖公年谱》,在《乾嘉名儒年谱》“前言”将乾嘉名儒称为“乾嘉学派”,因此支、陈二人都将庄有可归入汉学学派。从庄有可的个人治学取向上看,他反对引佛道之论来解释儒经,加之章句考证的经文解读方法,庄有可确为汉学阵营的一员,或说庄有可即今文学派中带有汉学研究者学术特征的学者。同时,庄有可又不是纯粹的汉学学者,汉学的治学目标是效仿东汉古文经学,而今文学派无疑是西汉《公羊》学的拥护者。此外,在以考据方法为治经手段的同时,庄有可还将名物制度与天地自然、四时规律相结合,引用宋明学者对天地生物、人道伦理的看法。

总之,庄有可的治学渊源既非纯粹汉学,又不专于空疏的义理阐释,并且他在鼓吹今文经学政治理论时,亦兼治《周官》《毛诗》等古文经,从他复杂的学术性格上看,实际与庄氏家族学脉相通。

皓首穷经,著作等身

庄有可晚年闭门著述,撰写的经学著述十分丰富,庄氏后人庄俞所编《庄大久先生遗著总目》汇总庄有可的经学著作共58种,诗集和笔记共4种。表1综合了(光绪)《武阳志余》《清人学术笔记丛刊》《乾嘉名儒年谱》《江苏艺文志》《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存录的庄有可遗文,整理成《庄有可著作存佚表》。

庄有可继承了常州庄氏家族的今文经学说,早年研习五经,学术功力深厚。一生勤勉治学,学脉承续常州庄氏,论经注疏不囿于门户窠臼,兼采汉宋学之说,解经方法汲取汉学稽考章句的优点,义理研究兼及宋明理学的阐发。经学论说独具个人特色,呈现出晚清学术交融的风格,是今文经学复兴转型的阶段性学者。《清史稿》评价庄有可称:“勤学力行,老而弥笃”,因其晚年手不释卷,撰写五经论说达540余卷,张舜徽谓之“治经尚会通,是以发拘泥者之蔽,救妄逞胸臆之失”。

猜你喜欢
张惠言汉学治学
“大将军”的治学之路
年谱编撰对文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以张惠言为例
张惠言“一生未有诗作”再议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增刊征稿启事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寒士情愫与学人胸襟
张惠言墨学观辨说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