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执委会综合协调部
摘 要: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何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在学术界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基于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软环境、城市居民发展等三个维度从体育基础设施、与赛事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管理能力、城市品牌形象、城市生态人文环境、城市体育事业、居民运动建设意识、居民文明素质等八个方面,构建第一届全国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西承办学青会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广西承办学青会的社会效益指数为92.9分,达到评价等级中的优秀等级,其中,社会基础设施指数92.4分,社会软环境指数93.3分,城市居民发展指数93.1分。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社会效益评价;第一届全国学青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9-0004-05
大型体育赛事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管理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系统,从现代意义来看,它已经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并在增进社会福祉和促进城市发展中扮演着其他经济社会活动难以替代的角色。综观国内外体坛,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展示举办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精神、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明建设、增进区域交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正日渐成为体育消费和体育赛事蓬勃发展的大国。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把申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挖掘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简称第一届全国学青会或学青会)落户广西,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西的关怀和高度信任,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系统评估广西承办学青会产生的社会效益,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索构建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学青会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以期社会各界对广西承办学青会的重大社会价值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进而为广西再次申办、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带动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型体育赛事
本文所指的“大型体育赛事”主要是指全运会、冬运会、学青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以及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世界性或洲际性综合运动会,往往具有办赛规格高、赛事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二)大型体育赛事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般来说,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公众反映和社会评价上。人们的社会活动具有多样性,因而各行各业有其具体的、特定的社会效益。就体育赛事而言,其社会效益是指“该赛事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从长远和全局看,能够符合为人民生活、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1]。据此,本文将学青会的社会效益简扼概括为学青会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
二、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导思想——承办学青会对广西的重要意义
构建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参考借鉴其他体育赛事普遍共有的评价指标维度,还需把握广西承办学青会的独特重要意义,从中了解广西对学青会产生的社会影响或社会效益的期许,由此才能评定广西承办学青会以及借承办学青会的契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措施是否到达了预期目的,是否实现和体现了预设的价值和意义。自2021年6月国务院批准广西承办第一届全国学青会开始,广西就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的重要要求,把承办学青会作为加快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首先,在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展示壮美广西新形象上,作为唯一以学生、青少年为主体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学青会是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赛事也因此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大流量的媒体关注,有利于广西把宣传赛会盛况与展示广西卓越的发展成就、良好的城市形象、秀丽的山水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结合起来,通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呈现具有时代特色、彰显八桂风采的体育盛会,扩大广西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其次,在加快体育强区建设,重振广西体育雄风上,广西以学青会为契机,全面加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把举办各类青少年赛事活动作为推进体教融合的重要一环,建立覆盖广泛的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通过举办多项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和全区性青少年体育重大赛事,畅通青年学生成长为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通道,挖掘、储备和培养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同时,广西也期望借助学青会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提高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和国民体质合格率。
最后,在激发壮乡儿女创业的热情上,广西通过举办学青会促进内外交流,凝聚团结的力量,在筹办赛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弘扬广西人民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同时,在赛后认真总结办赛经验做法,把赛场上“拼”的精神、“闯”的劲头、“赢”的勇气转化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全区各族人民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火热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构建思路——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相对于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衡量的经济效益而言,社会效益是一种难以用货币或其他计量单位来量化和价值化的“无形效益”。因此,系统评价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需要将概念操作化,发展出具体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对具体指标的调查分析综合得出该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结果。但是社会效益很难完全用定量的指标来衡量,比如城市文明风貌、社会精神状态,无法用一个数字指标来衡量,只能用定性的方式来衡量,因此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尽可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学青会带来的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构建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是通过梳理、借鉴相关研究文献获得指标来源,再系统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结合广西承办学青会的重要独特意义,遵循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等相结合的构建原则,经过一定范围的实地考察、预调查和专家论证,在已有研究结果中提取和发展可靠的评价指标,从中选择适宜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尽可能客观、全面、公允地建立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
(三)相关研究借鉴——融汇与综合
随着各类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各大城市成功举办,有关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价的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比如,隋勇以山东省运会为例,从体育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环境、城市形象、地方特色文化、城际交流合作、城市文明风貌等多个维度评价该赛事对举办城市济宁的社会影响[2];王湘涵从赛事举办地和赛事举办地居民两个层面,以及体育参与、幸福感和归属感、人力资本、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凝聚力、城市更新等六个维度,构建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3];翟廉芬研究提出的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包含了基础设施、社会软环境和人的发展3个一级指标,以及城市公用事业、城市生活效益、城市形象、人口素质等10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4];黄海燕从大型体育赛事所具有的聚集性、体验性、外部性、综合性等特征分析其对举办城市的长远综合影响[5];谢洪伟、郭腾、李刚、于昊、曹卫等众多学者也基于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评价维度。
通过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当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权威度很高的、标准的体育赛事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其中有一些评价维度和指标内容却不约而同地出现在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例如,体育场馆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品牌和形象、城市文化、居民生活环境、社会凝聚力、社会参与、体育事业、健身意识、人口素质、人文交流等。这些维度指标内容是本研究构建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来源。
(四)影响因素分析——明确评价要素
研究者在通过文献获得指标来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择取更适合本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并理顺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从中提炼发展出符合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指标。分析发现,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影响
社会基础设施通常包括道路交通、水电气、环卫、通信网络、运动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城市发展而言,基础设施是基本的硬件条件,是城市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型体育赛事往往在申办阶段就已经对举办地的体育场馆设施及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提出了硬性要求。为了赛事成功举办,也为了抓住赛事举办的机会加快城市建设,举办城市除了对赛事所需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或更新,往往也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赛事举办趋势的现象被称为“催化剂综合效应”。由此,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社会影响就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城市体育,同时也促进了与赛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有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极大推动了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发展,2002—2006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达2 838.9亿元,相当于1997—2001年的1.8倍[6]。再比如为了举办从2002年开始每年一届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省政府在2003年就借机加大了赛事周边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公路建设的年投资额就超过了50亿元。
全国第一届学青会是广西迄今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比赛项目最全、参会人数最多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参赛代表团达101个,比赛项目大项39个小项805个,参赛运动员2.04万人、技术官员0.43万人,领队、教练员、队医和工作人员0.66万人,时间跨度11天,赛会地点遍布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为使该大型比赛顺利圆满举办,保障众多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生活服务需求,为营造良好的赛会氛围,广西各举办城市都在体育场馆设施、赛会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生活环境等方面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从而使城市硬件设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对社会软环境的影响
一是对城市品牌的影响。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定位传导出来的渗透了城市独特文化内涵的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综合形象。良好的城市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体育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成为展示城市独特魅力、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城市美誉度进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有利于塑造举办城市政府勤政、高效、亲民、创新等良好形象。良好的政府形象又是打造良好城市形象、擦亮城市品牌、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是对城市服务管理能力的影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对举办城市服务管理能力的综合考验和锻炼,因为其涉及部门很多、涉及范围很广、涉及事项繁杂、涉及利益广泛,往往需要城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领导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具体到政府工作人员,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举办,往往也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因此,可以认为,经过筹办、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洗礼,举办城市的服务管理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对城市生态人文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城市生态人文环境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包括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便民友好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等。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需要举办城市具有较高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而且需要其有良好的城市软环境。这将推动举办城市更加重视生态人文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四是对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增加城市体育人口,弘扬体育文化,挖掘和储备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大型体育赛事往往会在赛事筹办和举办阶段开展一系列与体育健身有关的文体活动,营造浓厚的赛事氛围和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从而激发广大市民参与赛事和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此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还通常需要新建、改造或更新一批体育运动场馆、设施。这些体育运动场馆、设施在赛后基本上都会面向公众开放,从而为居民参与运动健身提供便利,为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积累更多有利因素。
3.对城市居民发展的影响
一个城市能够获得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资格,本身就是对该城市的莫大信任和肯定。这种正面反馈往往会激起举办城市居民当好东道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热爱所在城市,为所在城市感到自豪的积极情感。因此,该城市的民心得以汇聚,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民众的言行举止也得以进一步文明规范。此外,如前所言,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往往会促进举办城市软硬件条件的改善,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使居民切身感受到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好处,从而增加其对城市及城市管理者的认同感,进一步拉近城市与市民的关系。在这更加密切的人与城的关系中,市民将更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是城市的一分子并为此感到骄傲,从而更有责任和意愿参与城市发展建设,维护城市形象。
就举办城市居民的发展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在筹办和举办期间往往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传播途径对赛事及其相关活动进行海量宣传,这种强大的媒体宣传力度将唤起市民对赛事的更大关注和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更大热情,从而为形成全民健身理念打下重要基础。除加大宣传以外,赛事组织者往往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加强群众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加大全民健身引导和指导力度,培育和壮大社会体育组织等,这些举措对增强居民健身意识,培养健身习惯,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体育赛场上各项体育竞技活动的精彩角逐,以及赛场内外各种文体活动的丰富开展,给观赛群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展现的奋勇争先、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五)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确定评价内容及指标
通过上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以及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效益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在深入研究了承办学青会对广西的重要的独特意义之后,可以发现,在宏观层面上,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软环境、城市居民发展等三个方面。在中观层面上,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基础设施以及与赛事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对举办城市社会软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政府服务管理能力、城市品牌形象、城市生态人文环境、城市体育事业;对城市居民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居民运动健身意识和居民文明素质。在微观层面上,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社会影响包括体育、交通、通讯、绿化、环境整治、安保、应急等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的组织管理水平和策划统筹及协调能力,干群、政群、党群关系,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对外交流,城市生态环境,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人口数量,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环保意识、运动健身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等。
综上所述,本文把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软环境、城市居民发展作为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把体育基础设施、与赛事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管理能力、城市品牌形象、城市生态人文环境、城市体育事业、居民运动健身意识、居民文明素质等作为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8个二级指标。对三级指标,本文主要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认定,即邀请体育社会学领域多名专家、学者对微观层面罗列的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按5分制评分法进行评分,再根据专家评议结果和理论分析最终确定26个具体指标(详见下页表1)。
三、学青会社会效益实证分析评价及结论
本文运用综合评分法对学青会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具体程序是,根据上述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制订学青会社会效益居民感知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基于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把每一个评价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一定(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分别记为5,4,3,2,1分。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看法。把这个量表向赛事举办城市居民发放,请他们对量表题项进行评分。收集量表,统计数据,计算各级指标的分数值,其中,上级指标的分数值由次级指标的分数值的算数平均值求和获得,如二级指标的分数值由三级指标的分数值的算数平均值求和获得,依此类推,一级指标的分数值的算数平均值求和得出学青会社会效益的分数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学青会社会效益=∑(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软环境+城市居民发展)/3
其中
社会基础设施=∑(A1+A2)/2
社会软环境=∑(B1+B2+B3+B4)/4
城市居民发展=∑(C1+C2)/2
“5”表示评价很高,“4”表示评价较高,“3”表示评价一般,“2”表示评价较低,“1”表示评价很低。按计分惯例,本研究的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将学青会社会效益的3个一级指标的分数值用百分制表示,因此将五级制的初始值(x0)转换为百分制的对应值(x1),转换公式为x1=100x0/5。本研究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60—79分)、较差(60分以下)”四个等级,分数值越高,表明在该指标上实现的社会效益越大。
本研究共发放和回收有效评价量表1.1万份。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各题项指标分值后,按上文提到的评价程序,代入具体计算公式,得出测评结果如下。
广西承办学青会的社会效益指数为92.9分,达到评价等级中的优秀等级;其中,社会基础设施指数92.4分,社会软环境指数93.3分,城市居民发展指数93.1分。这表明广西各举办城市以学青会为契机,优化了城市功能和品质、助力了城市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能级,体育以及与体育赛事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政府服务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全方位得到构建,城市生态人文环境得到明显优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居民健身意识和精神文明素质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陈家起,田雨普,石振国.提高第十届全运会综合效益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1-13.
[2]隋勇.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对济宁市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5.
[3]王湘涵.举办地政府对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战略性意义建构[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7.
[4]翟廉芬.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效益的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5]黄海燕.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形成与控制[J].体育科研,2016(3):72-75.
[6]陈剑.奥运经济:北京的创新与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8(1):16-21.
注: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立项课题“广西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课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