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成为新的趋势,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业财融合视角出发,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业财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100-03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1]。将业财融合融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更好实现业财融合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
业财融合是将组织的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实现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管理。业财融合可以帮助组织更好管理财务状况,同时让业务部门更好地运用财务数据来支持业务决策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社会和公众的过程中,以往财务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收集、整合和处理数据方面,缺乏对风险的预测、控制和分析。业财融合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业财融合不仅是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整合,而且是组织、流程、资源和风险的整合[4]。
业财融合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战略性发展,借助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对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管理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支持,在推动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同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政府预算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从业财融合视角出发,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和问题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协调和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务,旨在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5]。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运行效果良好但存在区域差异。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报告显示,共有111414个单位获得优和良,其中优占4.19%,良占17.26%,优良等级占比超过五分之一。5302家单位未能按照规定填写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大量空白数据以及其他未按规定填写的情况,占比1.0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区域差异较大,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影响较大。通过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比较,发现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内控优良率差别明显,如图1所示。
同时,中央直属部门内控运行效果明显优于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优良率为22.02%,中央直属机关内控优良率为38.83%。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效果优于其余类型单位。由图2可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行效果显著优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获优的占比分别为4.27%、3.27%、3.47%、3.68%和3.32%。
3.内部控制流程图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仅仅关注制度的建立,而忽略制度的执行,导致制度无法落实。此外,仅仅依靠编制流程图来实现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六大业务的占比仅为60%左右,如图3所示。
4.内控信息化建设和风险管控不容乐观。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存在明显的不足,尽管在收支与资产业务的信息化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总体低于50%的水平。六大业务的风险管控水平均不尽如人意,其中政府采购业务的风险管控比率高达62.07%,而其余五大业务的风险管控比率均低于40%,尤其是合同管理,风险管控平均比率仅为5.91%。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合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虽然各部门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均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会计核算方面没有建立完整的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没有具体操作规范,仅是简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内部控制角度上来说,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之后,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对所有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和监督。
2.认识不到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深入了解,导致不能够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在操作方面,财务人员进行审计和监督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审计不够严谨;在预算管理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预算进行编制和执行,预算管理水平较低;在会计核算方面,没有按照有关要求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凭证。
3.执行力度不足。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南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加之制度内容过于繁琐复杂,导致员工难以理解和执行。另一方面,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推动和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制度未能有效贯彻落实,执行力度不足使内控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另外,部分行事业政单位缺乏对员工内部控制的培训,导致员工对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不足,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内部控制制度应用于日常工作当中。
4.监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对会计、出纳和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监督。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导致监督不到位,监督失效。首先,在进行预算管理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健全预算考核制度,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时,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或者资金流向出现问题。最后,缺乏对内部控制考核标准的明确规定,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监管不到位、不合理的情况。
5.专业内控人才紧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大多由财务人员负责,其风险意识、风险应对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内控人才匮乏。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或体制原因未能建立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熟悉内控流程和风险识别方法,也缺乏对员工内控流程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或文件形式上,没有把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支能够综合运用内控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一步推动各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6]。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一)构建业财融合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统筹和协调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制度和标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强化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和监督等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对财务报表进行定期审核和核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和监管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同时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控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率性。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建立跟踪机制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和效果,从而构建业财融合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建立内控标准,完善内控体系。首先,明确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保护、合规性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基于目标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框架,并建立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内控制工作的责任主体、流程和操作规范。其次,需设立定期的内部会议、工作报告制度等,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要事项和项目,建立跨部门协作的机制,确保工作协同和高效推进。同时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并定期开展总结分析,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根据总结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业财融合内部控制体系。
3.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监督评价体系。首先,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环境,更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保障内部管理环境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业财融合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组织保障。其次,进一步优化流程体系,明确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和数据的准确传递和共享。再次,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全面、科学的监督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激励和约束措施,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最后,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开展全面、深入的内部审计工作,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规范有序。
4.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共享。业财融合视角下,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内控信息化工作机制,能够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准确和规范。信息系统集成了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让相关部门进行高效沟通、准确传递信息并实时共享重要数据和资料,同时还可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中各部门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力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平台、资金管理平台等相关信息系统,提高各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实现内控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内控信息化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内控信息共享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及各部门责任分工等。
5.规范会计工作流程。首先,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会计处理流程,制定流程管理规定和操作手册,明确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处理标准,减少流程中的繁琐环节。其次,要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与沟通交流,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将内控建设情况作为每年财政审计的重点内容加以考核评估监督。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内控绩效评价体系等相关考核机制和评估方法等。最后,还应制定合理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划、明确相关职责及任务要求等,从而进一步优化内控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等。
(二)业财融合理念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1.业务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在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将财政部门预算安排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起来,形成以资金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此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违法违规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分为计划、执行和总结评价三个主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流程和加强内部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行政效率的目标。在计划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根据上级规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经济活动计划和目标,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权限和流程,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在执行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执行资金使用计划,建立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批流程和制度,同时对经济活动的执行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建立完整的档案和资料,便于后续总结评价和审计。在总结评价阶段,对经济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问题和不足,建立内部控制改进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经济活动的流程和措施,并积极配合财政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接受审计结果和建议,及时整改和改进。
2.业务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业财融合的目标进行明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业财融合的具体内容;要对业务执行方式进行改进及优化,设立高效的审批流程和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减少等待时间,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电子化的审批系统和报销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查询。
在业务执行过程中,确保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需求紧密衔接,实现预算的科学分配和合理使用;建立经费使用监控机制,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避免超支和资金闲置;简化财务审批流程,加强对财务支出的监控和审批,确保财务合规性。
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应将业财融合工作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除此之外,预算执行情况也应加强监管,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根据实际结果调整预算方案。
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决策方案,进而为单位和领导提供决策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结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调整等活动进行管控时,应及时关注、收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全面、准确的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财务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相互衔接,建立全面、科学、规范的内控体系。首先,应将日常工作中常见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进行梳理总结并予以完善;其次,应对各部门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职责及权限进行明确,实现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最后,对财务管理流程中的业务和财务内容均应做到权责明确且相互制衡。
除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遵守预算执行规范,同时也要求其他部门积极参与,不断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向有权威的机构报告,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在业财融合应用中的优势非常明显,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首先,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造成的管理混乱与漏洞难以及时发现。其次,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行政事业行业财融合应用中一些问题不断暴露、凸显出来。最后,各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信息无法共享给其他业务部门,导致信息失真。面对这些问题与不足,各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在对业务流程、业务执行与财务管理融合中应用业财融合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有效的业财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力度等是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侯艳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分析[J].财会学习, 2022(21):164-166.
[2] 张惠青.浅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有效融合[J].中国审计,2021(8):70.
[3] 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4] 谢志华,谢昊宇,高严.论业财融合的信息融合路径[J].财会月刊, 2023,44(15):3-10.
[5] 卢艳侠.论事业单位财务监管机制的完善[J].统计与管理,2015(8):107-108.
[6] 岳学敏.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的建议[J].经济学, 2022,5(4):184-186.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