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设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区,经历脱贫攻坚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正精神昂扬地迈向乡村振兴。在这场史诗级变革中,在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的进程中,金融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中国工商银行四川凉山分行(以下简称“凉山工行”),积极融入凉山地方经济发展,2023年获得“凉山州金融业发展工作先进机构”“凉山州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优秀单位”“凉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行“工银卓越集体”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上级行的高度认可,也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优异成绩的背后,正是凉山工行深入落实工行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用“数字+”服务有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凉山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夯实数字根基 健全数字化转型新机制
作为与客户距离更近的二级分行,凉山工行围绕“数字工行”建设目标,主动抓住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克服凉山地域宽广、物理网点不足、产品同质单一等重重困难,开启全新自我“赋能”,在全行发扬“拼狠早快巧”工作作风,用数字化转型赋能金融支持凉山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数字工行”建设,积极践行“科技驱动、价值创造”,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推动,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按月听取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系统性安排数字化转型工作,拟定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路径,协调各类资源全力支持数字化转型工作,破解阻碍数字化转型工作壁垒,持续优化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按照“提升用户体验、提升业务效率、提升经营价值”的目标,聚焦“对外服务客户、对内赋能员工”两个方向,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引擎,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导向,以基层减负为根本责任,持续做好特色应用研发,制定凉山工行深化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专项奖励办法,组织全行学习分享工行优秀案例,进一步激发全行员工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夯实了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机制。
培育数字基因 厚植数字化人才新沃土
为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提升全员数字化能力,凉山工行加快科技队伍持续转型,打造“专业+科技”双轮驱动,组织科技人员考取数据分析师中高级资格,分层分类在全行培养数字化转型多样化人才队伍,定期举办“数字化转型-数据分析”培训,将数字化转型的能力输送到所辖部室网点。围绕客户需求、员工需要,数字化人才队伍对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打造科技服务平台、项目研发平台,自主研发个人结算账户报备、客户资金监管、客户对账统计报表、数据提取组合等数字化转型小工具6个;为业务部门定制开发模板查询4个,提供数据服务查询80余次,通过数字赋能推进客户服务、运营支持、统计效率等工作提质增效,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为畅通数字化转型工作桥梁,抽调专人组建柔性团队,有效挖掘市场机会和业务需求,统筹推进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数字化变革,推动金融服务向凉山州优势产业生态、企业上下游延伸,积极探索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打造新兴普惠融资特色场景,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风控领域新突破。
挖掘数字资产 构建智慧运营新模式
为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新期待,凉山工行加快推进客户服务、运营支持、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和数字新基建五大领域的工作任务,构建完善网点数字化运营体系。集操作、营销和管理于一体的运营支持平台“工银网点通”,实现了网点39类系统的有机整合,极大提升了网点员工的应用体验;现金清分、网点现金领缴、ATM加卸钞等金库智能化业务场景的投产,使金库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为网点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有效支撑。网点依托现金循环处理设备(TCR),实现“网点钱箱+零钱包”架构、任务驱动流程、TCR双柜口共用等场景成功应用,现金数字化运营模式稳步实施。凉山工行以预约及到店识别引导服务新模式为切入口,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推广应用,逐步构建客户服务触点覆盖更加广泛、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运营协作更加智慧的全量客户触达体系,持续优化客户体验,高效经济触达客户,提升客户价值贡献。“融安e核”“融安e账”以及智能督导平台的深度运用,将风控措施与手段融入网点客户服务全过程,逐步形成“智能识别、量化感知、过程控制”的全新网点运营风险监控格局。
激活数字技术 加快营销转型新步伐
从“算盘”到“键盘”,“手工”到“系统”,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攀越。在一系列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凉山工行科技赋能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某日,凉山工行客户经理A在客户经理平台“智慧大脑”产品到期承接工具中了解到客户廖女士近期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客户经理立即通过平台与客户进行了联系。在和客户联系过程中,客户经理向客户介绍工行作为国有大行在客户资金安全上的优势,给客户推荐了工行的智能资产配置,邀约客户可以到工行了解专属的资产配置方案,并对现有金融资产进行一个整体规划。随后客户经理通过系统智能资产诊断系统,根据客户实际情况为客户配置生成了专属的资产诊断建议书,并结合客户风险偏好对客户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客户对工行这样专属的资产配置和客户经理的专业能力表示很认同,随即转入85万元购买了工行固收类理财。2023年,凉山工行共使用智能资产诊断客户128户,其中资产100万元以上客户65户,提升客户资产1598万元。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具的广泛应用仅仅是凉山工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更是全面建设基础金融网络运行体系,聚焦“3+3”新动能,对内用活“网点服务平台,客户经理平台,智慧办公平台”三大平台,提升网点各岗位工作需求及业务流程的适配性,为网点员工多种渠道高效开展业务处理、管户维护与客群服务提供数字化工具;对外用好手机银行、开放银行、“工银e生活”三大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金融服务的有效体现。同时,凉山工行进一步强化全行数字化运营基础设施,赋能全行智慧运营,在网点构建以智能柜员机、回单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易操作、全覆盖的立体化自助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感。
搭建数字生态 助力凉山发展新升级
智慧交通行,奔向“城市快车”。凉山工行先行先试、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西昌市智慧交通的建设,与西昌市联合成功打造西昌智慧停车项目,通过工行“工银汇聚通”开放银行,开通线上运营、聚合支付、自动清分、风险识别等功能,实现西昌“路边停车+高铁站+机场”的无感停车。“自与工行联合推出智慧停车项目以来,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减少了公司成本,更规范了公司的收费管理,公司的停车收费比以前增长了10%以上”,西昌市智慧交通张经理难掩激动地说。配套推出无感通行、工行卡支付、数字人民币支付享受“一分钱”停车活动,目前已有1万余户车主签约无感停车,服务全州50余万车主,系统自动收费,车主上车即走,快捷方便。
智慧文卫通,点亮“幸福生活”。为强化校园场景建设,打造校园金融支付综合服务生态圈,凉山工行依托手机“智慧校园”功能,成功上线西昌怀远学校智慧校园场景建设,投入“门径”“食堂人脸刷卡”等软硬件系统,积极打造数字校园,提供校园食堂、校园消费、校园安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家校互动等多样平台,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为3000余名师生提供智能考勤和安全管理、促进学生家长家校共育、全方位提升师生家校互动体验,家长通过手机就能远程看到孩子出入校门情况,一学生家长说:“钱存在工行放心,娃放在工行搭建的智慧校园也放心。”与西昌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开展银医合作,搭建微信公众号、银医系统,实现智慧医院建设,方便患者挂号、缴费、就诊,极大减少患者在医院上下来回跑的折腾。协助凉山州27家州级单位的食堂上线“智能化餐盘机”项目,手机充值、消费透明,“刷脸”吃饭,极大缩短了就餐排队等候时间,方便了食堂管理。
智慧乡村路,开辟“致富大道”。以线上做好“工银兴农通”App推广,线下抓好农村普惠服务点建设为基础,延伸“三农”金融服务触角。通过“线下拓展+线上运营”,持续扩大乡村金融服务辐射范围,积极引导金阳县、雷波县等特色农产品经销商上线“工银兴农通”App,发布金阳青花椒、百香果、雷波脐橙近40款特色农产品,利用“互联网+农产品”的方式,将线下的产业资源引流到线上渠道,让“老路子”走出新产业,让洗衣村熏制腊肉成为雷波县响当当的农特产品,实现村民增收,播出产业萌芽。截至2024年3月,已运用行内平台帮助销售州内菌类干菜、肉制品、休闲食品、粮油调味、苦荞茶系列、水果等特色农产品2000余万元。2023年依托“工银兴农通”App拓展C端客户9495户,完成率继续排全省第一,兴农通C端获客能力显现。同时将西昌市大石板古村、雷波县谷堆村、金阳县热水河乡等单位纳入“工银兴农通”App,进行村务、乡风积分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社区组织的数字乡村治理能力,既规范了乡村管理又为基层减轻了负担。2023年,金阳支行入选全省“兴农通”标杆支行。
创新数字普惠 提升乡村振兴新动能
坚持守正创新,为实体经济“引活水”。凉山工行充分发挥科技与金融深入融合优势,全面深化客户、产品、生态三个方面的数字化创新应用,为服务实体经济精准赋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聚焦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工程、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产业发展方面,围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新能源产业及中医药产业等领域持续做好金融服务;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制造业、专精特新、科创、高新技术,以工行力量助力经济稳增长。2023年以来,办理“税务贷”“烟火贷”“e抵快贷”“e企快贷”“种植e贷”“蜀担快贷”“政采贷”“国担快贷”等线上贷款,累计为1112户企业投放线上贷款产品,累计投放10.49亿元。
坚持创新驱动,为科创企业“赋动能”。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凉山工行不断拓展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严格落实监管机构关于建立金融支持科创企业主办银行责任制的相关要求,对责任制名单内企业积极开展对接走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融资方案,不断优化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名单内企业全部实现对接,对符合工行信贷政策的20户企业授信金额6.2亿元,贷款余额5.65亿元。“天府科创贷真的很实惠,实实在在地给企业解决了资金的困难”,西昌某食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徐总感慨地说道。2024年开年第一个工作日,由凉山工行发放的2024年首笔四川省“天府科创贷”1000万元落地凉山,赋能凉山乡村振兴,有力支持了科创企业发展,为涉农科创企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该笔贷款的投放也被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电视台广为宣传报道。
坚持科技赋能,为数字普惠“提质效”。凉山工行积极响应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发展趋势,锤炼数字经营能力,不断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新型乡村金融服务触达体系。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普惠金融,切实优化信贷流程,不断丰富数字普惠产品线,持续扩大数字普惠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覆盖面,积极推动数字化产品创新,与地方龙头企业探索农业供应链数字金融合作模式。在石榴之乡——凉山州会理市推出专门为农业种植领域小微客户量身打造、针对农业种植场景的数字普惠融资产品“会理石榴贷”;并以安宁河流域特色果蔬为重点,在创新推出“种植e贷”石榴、葡萄、水稻、玉米、洋葱等场景的基础上,继续丰富苹果、枇杷、花椒等场景“种植e贷”产品线,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支持凉山乡村振兴覆盖面,用“石榴贷”“葡萄贷”“烟火贷”为凉山万千百姓共同致富托起“稳稳的幸福”,也用普惠金融活水浇灌了凉山“天府第二粮仓”,更用“五色工笔”书写“五篇文章”,服务“五大振兴”,绘就了一幅粮仓满、花果丰、乡村美的“五彩凉山”美丽画卷。
群山茫茫,索玛花开。推进数字金融转型,更好为实体经济和人民高质量生活服务,是凉山工行践行“金融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接下来,凉山工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总省行工作部署,积极适应新时代下新的变化、新的特点、新的挑战,自觉找准定位和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数字金融转型,努力在融入和服务凉山经济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_赵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