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娜
我很喜欢一句话:“问题行为就是最好的成长契机。”以前总觉得这句话是写给学生的。教育就是把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文化人的过程。学生就是在犯错中成长的。所以,在“忘带事件”发生的伊始,我也曾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并期待着学生的改变,然而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
为什么“问题行为”并没有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呢?
因为说教。
我有时居高临下地指责,顺带上对孩子的责任感产生质疑;有时不厌其烦地讲解“带齐东西的重要性”,却不去探究学生忘带行为背后真正的诱因究竟是什么;有时又厉声呵斥,忽略了当众受训孩子的内心会如何难堪与抗拒。
而这种简单粗暴的说教所带来的副作用是—即便道理再正确,只要学生情感上不接受我,心门不向我敞开,再多再好的说教,最终也都只会成为耳旁风。
所以,我想我该重新解读那句话:学生的问题行为,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最好契机。特别是,当教育方法总不管用的时候,我应该立刻追问的不是学生为什么听不进我的话,而是我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
所以,才有了后来我以学生喜欢的幽默方式导入话题,并且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力量,借助同伴的智慧,一起来解决问题。我在努力给孩子们创设安全的心理氛围,努力尝试借此事件让孩子们明白: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必害怕,也不用逃避,而应积极面对。因为我会陪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经历错误,一起尝试解决问题,一起收获生活的智慧。我一边引导着他们,一边宽慰着自己:好在我反思了自己,好在我调整了教育方式,好在为时不晚……
再回望整件事,或许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在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我依然执着地做,因为我始终相信:我们坚持在做的一件事情,很多时候未必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依然会坚持去做,因为我们坚信,这样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