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红
在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规律排序,如我们日常所见的斑马线、衣服的条纹、春夏秋冬的自然现象等。在一次活动中,幼儿对规律排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主动探寻、发现身边的规律排序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借此教育契机将发现规律排序、探索规律排序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一、趣味排序,发现规律
为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知,教师组织开展团讨活动—“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幼儿从身处的环境和已有的经验出发,探寻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大部分幼儿从生活中常见的瓷砖、窗帘上的花纹、幼儿园里“黄、灰,黄、灰,黄、灰”的楼梯颜色等周边环境中发现规律。教师为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发现多种多样的规律,做了一个“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小杰马上说:“李老师做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是有规律的。”教师的引导和推动引发了幼儿更多的迁移性思考,布丁说:“我玩荡秋千是有规律的,它带着我来回、来回、来回。”可乐说:“我们每天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从早上,到中午,到下午,到晚上,第二天还是这样。”经过一番讨论和对规律的描述,幼儿从视觉、听觉、动觉上发现了规律排序,感知规律排序,知道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律排序。
二、趣玩排序,探索规律
对幼儿规律排序的认知活动而言,将发现规律排序、创造规律排序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远比单纯的教学活动更重要、更有价值。
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迁移、应用规律排序。排队时,小杰突然说:“我今天想排不一样的队形。”“排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队形。”小杰继续说。前面的小朋友在小杰的指挥下很快就站好了,后面的小朋友发现规律后很快就按照规律站进了队伍中。我看孩子们兴趣高涨,就和他们一起探索了“用身上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规律”,幼儿自发地一组当观众,一组当参与者,看看哪组用身上的肢体动作创造出不一样的规律,另外一组能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第一次规律为:站-站-坐,站-站-坐,站-站-坐,萱萱很快就破译,说:“站着、站着、坐着。”第二次规律为:双手摸头、双手摸肩膀、双手叉腰。孩子们的造型越来越多,玩得不亦乐乎。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环境和游戏去发现规律排序、感知规律排序、探索规律排序,帮助幼儿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使得有趣的规律排序不仅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情景和游戏中,也通过幼儿的眼、耳、手、脚进入了幼儿的头脑中,从而启发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喜欢数学,走进数学,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