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妍虹
小杰长相俊逸,不幸的是他患有先天性脑瘫痪,不能自如地行走,口齿也不太清楚。面对小杰。我们的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二话没说就接纳了他,还同意让他奶奶陪读。在之后与小杰的相处中,我们还发现小杰不但行走困难、口齿不清,而且还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灵巧地使用彩笔画画,用剪刀做手工,等等。每当遇到类似情况,小杰往往会沉默不语,明亮的眼睛环视着同伴们,眼神中流露出羡慕和落寞。在与他相伴的日子里,我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初读小杰,我们不懂他的心
开学那天,小杰在父母和奶奶的陪同下来到班里。当我向孩子们介绍小杰时,孩子们十分诧异。而小杰则默不作声,深深地低着头,不敢正视同伴和教师,这让我对他的怜爱更增添了一分。
从那时起,我对小杰关怀备至,给予他“特别”的爱。于是,无论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首先想到小杰。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对小杰也特别谦让,特别愿意帮助他。他们争着帮小杰拿毛巾、取杯子。替他取放玩具、图书等,几乎包办了小杰的事情。我和孩子们自以为这样就是对小杰最好的关怀和爱护。
小杰在我们的呵护和关爱下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小杰总是那么安静,从不主动说话;在接受教师和同伴帮助时,眼睛也不敢直视对方。看来,小杰在有意识地逃避周围人对他的关注,这表明他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和防备心理。一天,面对别人的“关心”,他终于爆发了。那一天傍晚离园时,几位热心的家长出于关心。和小杰奶奶聊起了小杰的事情。不料奶奶还没说几句,坐在一旁玩积木的小杰猛地扔下手中的积木,使劲拽着奶奶的手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强烈的反应让在场的我们愣住了。奶奶尴尬地赶紧捡起积木,连声道歉,以最快的速度背着小杰离开了班级。
二、蓦然回首,他最爱那份自然
望着小杰祖孙俩在夕阳下拉得长长的影子,我很无助地站在原地,甚是迷茫与不解。小杰与我们在一起已有一段时间了,我原以为他对园内的环境都熟悉和接受了。对我们“热情的表扬”“善意的谎言”“真诚的关心”和“用心的帮助”也予以了理解与接受,甚至有感恩之情。小杰的反应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虽然小杰的爆发是因为家长的“怜悯”,但我们的教育真的合适吗?是否出现了偏差?我陷入了深思。
细想小杰入园以来的表现,他没有一次正面回答过“你还需要什么”“我帮助你好吗”等问题,他有要求时更多地是跟他奶奶说。他的每一天都是在防备中度过的,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弱者会在同情中死去!”因为长期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下生活,小杰的行为早有退缩。是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爱”反而加固了他内心的防护壁垒呢?是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帮助”让他感到自己与别人存在差异呢?是不是我们“不自然”的教育让他更讨厌自己的“特殊”呢?我想起了一次在升旗仪式上小杰的“拒绝”。每周一早上,我园都会进行升国旗仪式,之后还会有园长、教师代表的讲话,时间较长。我担心小杰不能较长时间站立,所以每次都在我班队伍边上放一把小椅子,让小杰坐着参加升旗仪式。可是那一次,我意外地发现小杰不肯坐在椅子上。我过去问他:“小杰你怎么不坐呀?一直站着脚会疼吗?”小杰倔强地看着我,说:“我要和小朋友一样高。”那天,小杰第一次拉着奶奶的手,站着参加升旗仪式,虽然中途有几次他趔趄着几乎要摔倒,但奶奶几次都扶住了他,坚持到仪式结束。看着祖孙俩倔强的身影,我的眼眶湿润了。在之后的升旗仪式甚至做操时,我们总能看到排在队伍中的祖孙俩。
我顿时意识到,小杰最需要的也许并不是我们的特殊关爱,而是能泰然处之的那份“普通”、那份“自然”。从与小杰家人的多次沟通中,我们终于了解到小杰其实最喜欢别人对他就和对别的小朋友一样,家长把小杰送到幼儿园也正是出于此意。
三、呵护依然,还其普通自然
呵护依然,但要剥去“特殊”的外衣,还其普通,还其“自然”。其实看似普通的呵护。远比特殊的关爱更难把握。但我尽力做到让小杰拥有那份“自然”。
1.做个“普通”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小杰来说意义重大。为此,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刻意让小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鼓励小杰自己走到水杯架、毛巾架前取放杯子和毛巾,要求小杰坐在小床上学习脱衣裤和鞋子等。虽然小杰走得又慢又艰难,有时还会摔倒,但是我愿意等待,愿意把他搀扶起来让他继续向前走。就这样,到了大班,拿取水杯与毛巾、穿脱衣裤与鞋子等常规生活事项,对小杰来说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小杰也在努力中增强了自信心。
2.做个“志愿”者,锻炼服务他人的能力
人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能服务于他人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肯定,我想这种肯定对小杰尤为重要。于是,我有意提议让小杰担任小组长,同时考虑到他情况特殊,为他配备了一名副组长。每次为同组的伙伴分水果、绘画用品等时,总由副组长先帮他拿来,再由他分发给组员。渐渐地,小杰与同伴交流时能正视对方的眼睛,不再躲避,也会主动和同伴交流了。
3.做个“竞争”者,超越自我、建立自信
竞赛是建立自信、增强竞争意识的有效平台。为了帮助小杰树立自信、增强竞争意识,我鼓励他参加适宜的竞赛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和亲子卡拉OK比赛等活动。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小杰第一次参加讲故事比赛的点点滴滴。讲故事对正常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但对于小杰来说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语音清晰是讲故事的首要条件,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对口齿不清的小杰来说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了能让小杰自信地站在比赛的舞台上,我和小杰及小杰妈妈一起精心准备。在选择故事时。我尽量选篇幅较短、情节有趣的。并对选定的故事进行加工改编,如减少平翘舌音的更替,降低发音的难度等。逐字逐句不厌其烦地教是指导小杰练习讲述的主要方法,在幼儿园由我对小杰进行辅导,在家里则由他妈妈陪伴小杰反复地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小杰终于能完整并比较清晰地讲述故事了,这让小杰自己也感到十分兴奋。为了增强小杰的兴趣和信心,我还为小杰制作了两个道具,精心搭配了服装。比赛那天,第一次登台的小杰站在那里,有点怯怯的。我和他爸妈便用微笑和眼神鼓励他。在我们的支持下,小杰虽然有点紧张,但依然扶着桌子、站立着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讲完了故事。顺利讲完故事的小杰兴奋地抱着我,我和他妈妈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而那次亲子卡拉OK比赛时,小杰和妈妈在舞台上的共同演绎更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4.做个“坚强”者,锻炼意志品质
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艰辛与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小杰每隔几个月就要前往石家庄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据他妈妈说,每次训练下来,小杰都会大汗淋漓,疼痛、疲劳让小杰忍不住哭泣。为了支持、鼓励小杰,在小杰康复训练期间,我和孩子们特地给他打电话,为他加油,我们还把鼓励的话语录制下来送给他。教师和同伴们的鼓励和称赞给了小杰莫大的力量和勇气,小杰忍受不住训练的痛苦时,只要听到这些话语就会咬牙坚持。每次康复训练回来,我们总能看到小杰的进步,但可惜的是,由于回家后缺少训练的计划和环境,一段时间以后小杰就会退步,这让小杰的家人感到十分无助,我也感到难过。为了巩固小杰在康复中心获得的来之不易的效果,我了解到了小杰在康复中心的训练方式和内容,查阅了相关资料,确定了巩固训练的方式。以前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小杰总是由奶奶陪着在室内玩积木,现在我请小杰也来到活动场地附近,由奶奶陪伴着走一走。我还特别利用操场上的直线跑道,让小杰练习在跑道上走,我和小朋友则为他加油。付出终有回报,经过多次训练,小杰从只能蹒跚走几步,到大班毕业时已经能自己扶着扶手走一层楼梯了。
5.做个“自然”人,家长、孩子共享灿烂
如何让小杰这个特殊儿童融入集体呢?家长的陪读无疑是必要的。小杰的父母要工作,陪读的任务就落到了他奶奶身上。在开始阶段,无论进行什么活动,奶奶都在一旁陪伴,在一群孩子中间,奶奶显得十分突兀,这让奶奶觉得有点尴尬。而且,奶奶无时无刻的陪伴,更增强了小杰的依赖性,他有困难就让奶奶帮忙,根本得不到锻炼。所以,经过沟通,我们决定在进行室内集体活动时,奶奶不用陪同,活动结束时或进行户外活动时,奶奶就来陪同。开始的时候,小杰离开奶奶有点紧张,但在教师和伙伴们的鼓励下,他慢慢地适应了离开奶奶的情形。然而即使如此,奶奶仍十分小心翼翼。总是说给我们添麻烦了。特别是当其他家长对小杰和奶奶表示出关心时,奶奶会显得更加不自然和自卑。可以想象,小杰家长是多么辛苦和辛酸。他们处事的“小心翼翼”和为人的“敏感退缩”就是长期因自责而产生的自卑表现。我觉得家长拥有一份自然的心态,让家庭氛围欢乐起来。对小杰的健康成长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因此。除了有意识地培育孩子的“自然”心态,我也想办法帮小杰的家长走出“自卑”。据了解,小杰奶奶对编织和刺绣都很在行,于是我就邀请小杰奶奶做编织、刺绣区域的指导教师。让奶奶觉得她在幼儿园陪读不是增加我们的负担,而是能发挥余热,帮助我们。慢慢地,她不再总是“小心翼翼”。有时看到祖孙俩笑容满面地、自然地融入我们的小集体中。尤其是小杰笑着推开奶奶让她去指导别的小朋友时,一种幸福感会在我心底涌动。
近三年过去了。小杰在“自然教育”中健康、快乐地走进了小学校门。小杰的案例也许是特殊的,但是在与小杰共同成长的经历中。我感觉到教育回归“自然”的规律是普遍的、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