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短文深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4-06-14 14:25陆吕翔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

陆吕翔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后,篇幅较短的经典文本,如何设计教学,能最大程度发挥其课堂教学价值?本文从反复比读、读写结合、迁移拓展等三个不同层次的角度出发,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篇课文的一节公开课阅读教学为例,对“短文深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  短文深教  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151-03

在“新课标”理念被充分接受的语文教学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充分挖掘经典文本(尤其是篇幅较短的文章)的教学价值?笔者在执教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文时,做了一些尝试;以此为例,尝试对“短文深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究。

一、立足文本,反复比读

在阅读过程中将文本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活跃思维,使认识充分、深刻,又可以更容易看到差别,从而把握文本特点,提高阅读欣赏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思路,尤其是在教学篇幅较短的文章时,很有作用。“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1]。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构思《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的课堂教学时,创造性地反复增删教材,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呈现不同形式的文本,在反复对比阅读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反复品味文本并学习手法,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素读文本,寓言初现

在课前不提前预习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中首先呈现的文本,是对原文的“极简删改版”,只保留主要人物、情节。如下: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看到自己的雕像,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注】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简单阅读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寓言的寓意。由于删改后的情节非常简单,学生能比较容易得出诸如“虚荣心”之类的主题。这样删改后的简单文本,阅读和思考的难度都不大,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现状,又是有趣味的文本,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比读文本,寓言再现

在初读的基础上,这次呈现的文本,是在“极简删改版”的基础上适当添补内容的“删改版”,添补了赫尔墨斯与雕像者对话的情节。如下: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这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注】赫拉:众神之主宙斯之妻,掌管婚姻和家庭的神。

相比较“极简删改版”,本次补充的文本情节,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赫尔墨斯的性格特征:爱慕虚荣。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学生的思考交流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讨论寓言的寓意,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寓言中增加的这两次“发问”,对表达寓意有什么好处?就这样,在“极简删改版”和“删改版”的反复比读中,其实是给学生们提供了思考的抓手,在课堂上学生能比较容易得出结论:课文就是在这样反复的对比、层层的铺垫中,让赫尔墨斯爱慕虚荣的形象更突出鲜明,从而使寓意深刻。

(三)重读文本,原文呈现

在上一环节“删改版”的比读环节结束后,教师第三次呈现文章。这次呈现的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课文原文。原文略。

有了前面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跟“删改版”相比,原文多了一处神态描写“又笑着”,一处心理活动“心想他身为神使……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学生的思维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处于被激发的状态,比较兴奋活跃。此时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原文这样表达的好处时,教师应该适时地跟进追问:1.赫尔墨斯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2.增加的一句心理描写,对表达寓意有什么好处?课文学习到这里,在课堂上通过反复的比读,同学们对这样一篇短小精悍的经典寓言的文本解读进入了深处,而手法的学习(陡转手法、层层铺垫手法等)也自然而然渗透其中。文本内这样精妙、简洁的神态、心理描写,以及学生由此感受到的更强烈的陡转笔法,都在这种反复的比读中,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沉浸式”的文本阅读学习,为后面的读写活动,做了准备。

综上,这样的文本处理方式,在反复的对比阅读中,既锻炼了学生们解读分析文本的能力,并充分进行了手法学习;也在无形中通过不断添补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写作方面的指导,为后面的课堂写作做好铺垫。

二、内容演绎,读写结合

在反复比读、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对寓言文本的阅读学习已经比较深入。为充分发挥经典文本价值,可设计简单的写作任务,以阅读激发写作灵感,在写作中加深阅读体会。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也提出,要带领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以整体感知、联想想象等方式,去感受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魅力,以获得比较个性化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们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味;同时,能够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甚至尝试进行一些创作。

在本节课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能通过反复比读,感受到课文中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魅力,学生个性化的独特审美体验比较充分;同时,学生们也已经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欣赏和评价。因而接下来安排简单有效的写作任务,既是出于对前面阅读教学复习的需要,让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得到检验,更是为了锻炼学生创意表达的意识。简单来讲,就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在课堂上教授《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的写作任务与前面环节的反复比读紧密相关:结合课堂思考所得,给课文增添相应情节、描写,使寓言的寓意更加明晰、发人深省。

学生的当堂练笔也呈现出比较好的效果。在增添情节内容方面,不少同学阅读过《伊索寓言》,有补充赫尔墨斯身份背景的,有简要增添赫尔墨斯事迹(玩世不恭、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有简要补充宙斯事迹(行为荒唐,贪财好色,自私自利,在民间不可能得到高评价)的。在增添人物描写方面,同学们在外貌(主要表现在衣着,突出赫尔墨斯对自己衣着的讲究)、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创作,将赫尔墨斯的爱慕虚荣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略举几例如下。

外貌方面:“赫尔墨斯身材高大、英俊潇洒。他有着一头乱蓬蓬的卷发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衣着也十分特别,常常穿着一件有翅膀的帽子和披肩。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

神态方面:“……他瞥见宙斯的雕像,嘴角微微上扬,随意问道……”“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露出得意的神情,心想他身为神使……雕像者不屑地撇撇嘴,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动作方面:“……他看见宙斯的雕像,眉毛轻轻一挑,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问道……赫尔墨斯又看着赫拉的雕像,竖着小指,笑着问道……”

语言方面:“……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伟大的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他的雕像值多少钱?……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那么尊贵的天后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于是问道:‘那么,你们商人的庇护者,赫尔墨斯,值多少钱呢?……”

心理方面:“他看着宙斯的雕像,心想我伟大的父亲,奥林匹斯山的主人,他的雕像肯定比较贵重。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尔墨斯愣了一下,心想,众神之主也不过如此,天后赫拉呢?又笑着问道……”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创作要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而学生呈现出来的写作成果,正体现出阅读体验和写作表达的个性化生成,是独特的。这些别出心裁的创作,是学生们在课堂读写中体验与思考的结晶。

同时,统编教材本单元的“单元说明”还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本单元所选文本都是经典的想象类文本(童话作品《皇帝的新装》、诗歌作品《天上的街市》、神话作品《女娲造人》、寓言作品《寓言四则》)。本单元的写作活动也是发挥联想和想象。而本节课设计的当堂写作任务,在前面反复对比阅读的基础上,也是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进行创作;符合本单元的要求。

三、深入阅读,迁移拓展

至此,在课堂教学已经进行的充分读写的基础上,择机适时进行一些课内外迁移拓展阅读显得尤为必要。这既是对课内所学的验证,也是对学生阅读量的拓展,某些时候还能让学生对课内文本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近年来新课改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迁移能力,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2]”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各种类型测验中,对迁移、运用等高阶思维的考察也比比皆是。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合适时机,进行课内课外的阅读迁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课内迁移

《蚊子与狮子》是本课《寓言四则》的第二则寓言,与《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都选自《伊索寓言》,是课内阅读迁移的最合适的文本。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前期课堂教学比较细致,属于教读文本的学法;而作为第一篇迁移文本的《蚊子与狮子》,则建议采用自读的学习方式,教师减少引导,更要避免直接的讲授,而将文本的解读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可采用批注、对比分析等个性化的方式,自由进行文本解读并进行分享。

由课堂呈现的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已经有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篇课文的学习经验后,已经会有意识地运用所学来分析《蚊子与狮子》这篇文章。比如,在初读文本时,学生们就注意到了蚊子大段的语言描写的作用,注意到两处“吹着喇叭”、一处“唱着凯歌飞走”等描写,学生们也能比较容易地意识到,这是在为下文的陡转做层层的铺垫,使文章表达效果更强烈。

这样的课内文章之间的迁移,这样的教读、自读的配合,达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课外迁移

向课外文本的迁移,是本环节的最主要目的。迁移的文本,以寓言类为主,从《伊索寓言》中选择是最为合适的。课堂教学的最后,笔者从《伊索寓言》中选取了两篇文章,分别是《乌鸦与狐狸》和《风与太阳》,同样是内容浅显、寓意深刻的文本。学生有了解读这一类经典寓言短文的经验,读起这两篇课外文本,就显得游刃有余;学生的表达也从原来课前的思路凌乱、碎片化,转变为越发的有知识性、逻辑性。

在迁移中实现课内知识的巩固学习,在迁移中实现课堂能力的拓展提升,只是一部分的目标。课内外阅读迁移的目的,还在于真正激发学生去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学习了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实现“新课标”和统编教材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的目标。

“新课标”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也明确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学习要求。仔细研读“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理念,我们能知道,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要能够通过设置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来阅读整本书,从而逐渐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并由量变的积累,产生质变,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学习认知的能力,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这样师生一起在课堂教学中,由一篇寓言短文,迁移到一类同类型的寓言短文,再到整本《伊索寓言》,学生的阅读世界被很自然地打开。有了这一次的阅读经验,这样的逐层递进的阅读体验,才真正实现了“新课标”理念倡导的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提高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纵观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从“立足文本,反复比读”到“内容演绎,读写结合”再到“深入阅读,迁移拓展”,学生的课堂活动层次鲜明、逻辑性强、指向性明确;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文本价值被充分挖掘,也能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下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方向。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可以参考的有效教学思路,在教学一些篇幅较短的经典作品时,可能更为实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晓雪.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22(6):56-57.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