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构建自然课程的方法及价值探讨

2024-06-14 13:51魏宏亮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科学方法育人价值可行性

魏宏亮

【摘要】在科学育人观的优质督促下,教师积极推动幼儿教学工作走向与时俱进、科技助力、智慧优化,为幼儿架构实物化、沉浸感、素养型的人文环境。为了促进幼儿教学实现提质增效,教师深度研究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必要性,全面简述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可行性,扼要概括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育人价值,系统总结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科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幼儿教学中自觉架构自然课程,为幼儿提供模拟型、亲近感、趣味性的自然情境,加速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然课程  必要性  可行性  育人价值  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136-03

幼儿阶段正是一个生命高速发展的成长起点,需要教师融入更多更好的思维启迪、思想导引、能动催发,为幼儿提供人文滋养、生命导航。为了优化幼儿教学的品质感,教师科学架构自然课程体系,为幼儿提供亲民感、适宜性、素养型的成长空间。自然课程能够为幼儿架构有设计、高体验、启迪性的育人环境,引导幼儿在沉浸感悟、多维交互中集思广益、互助成长。所以,自然课程能够促进幼儿教学工作实现智慧定位、人文提质、活动挖潜、创新增效。

一、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现代幼儿面临着日益富足的生活环境,甚至个别幼儿已经进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环境,并在家庭范畴内沉浸于智能手机的虚拟世界中。可见,幼儿开始进入足不出户的弱发展态势,需要教师科学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环境的亲近感与积极意识,指引幼儿积极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物感知、情境沉浸、高阶思维以及多维畅想,帮助幼儿更多地感悟自然规律、动植物知识、天气信息、运动知识等。因此,教师为幼儿构建高水平的自然课程,具有非常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可行性

教师是幼儿教学工作的承载者与完善者,自然满足幼儿进行实物认知、直观思考、简易认知的能动需求,以自然课程作为师生之间思维点拨、灵感启迪、方法指导的信息媒介。教师能够成为自然课程的研究者与架构者,立足业务能力水平与专业技术素养科学推进自然课程的智慧设计、人文架构、提质增效。另外,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在自然课程中进行实物认知、情境沉浸、深度思考。可见,自然课程能够成为教师优化幼儿教学的人文抓手与物质基础。

幼儿园不仅拥有数量较多的景观树、月季花、冬青灌木、法国梧桐等美化植物,还拥有幼儿开展区角活动的特色植物种植空间,能够为幼儿架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教师能够立足幼儿园内的现有教学资源以及一些模拟型游戏材料为幼儿架构自然课程,科学培养幼儿对于自然景物的亲近感与好奇心,推动幼儿融入到自然课程之中。所以,幼儿园拥有教师创设自然课程的良好物质基础,能够为幼儿架构高层次、高体验、高价值的认知沉浸环境。

三、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育人价值

首先,教师构建自然课程有助于幼儿拥有现实植物群落支持、模拟自然环境辅助的多维度认知环境,指引幼儿在实物把玩、情境沉浸、信息处理中逐渐释放生命活力。幼儿能够在自然课程活动中踊跃观察植物外形、深度思考自然规律、缜密推敲课程知识,帮助幼儿形成强烈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思考意识。幼儿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认知意识、交互思想,固化主体素养。因此,教师构建高品质的自然课程有助于幼儿获取信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其次,教师能够在自然课程的科学架构中淬炼智慧设计方法、专业育人素养,更好地掌握幼儿的身心发育条件与综合认知能力,提升幼儿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定制化。自然课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验证课改方法、完善创新思路,为幼儿教学工作实现提质增效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持与能动推进。自然课程还能够成为教师高品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活动支点,提升幼儿教学工作的设计品度、智慧高度、活动效度,同时科学淬炼高素养的人力资源基础。

最后,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自然课程活动,能够践行生本教育理念,以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以及思维活动需求去科学定制课程环境,为幼儿架构适宜感、亲民性、简易化的认知环境。教师精心设计自然课程能够加速科学育人观与幼儿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为幼儿更多的思维方法培养、拓展意识启迪、认知能力提升,助力幼儿拥有学习意识、思考习惯、求知热情。所以,教师科学完善自然课程能够为幼儿提供高体验、沉浸感的认知环境,帮助幼儿习得课程素养。

四、构建幼儿自然课程的科学方法

教师应科学开发幼儿园现有资源科学架构自然课程,为幼儿提供情境性、沉浸式、主体化、能动型的认知环境,助力幼儿在自主观察中思有所得。

(一)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校园环境

教师需要立足生活教育理念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校园环境之中,借助幼儿园内数量较多的景观树区域架构自然课程,为自然课程增添生活气息、真实情境。幼儿能够在基于景观树的生活情境与自然课程中快速沉浸,慢慢融入到高效化信息自主获取态势,助力幼儿集聚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信息。因此,自然课程融入到校园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真实性、沉浸感的优质认知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与园长进行信息沟通,在园内的某个角落进行植树活动,完全依靠教师群体与幼儿群体的整合实力有计划、有规划、有阶段地进行土地平整、区域划分、植物设定、挖坑活动、树苗固定、浇水活动等。这样,教师就会带领幼儿融入到自然环境中的植树造林活动,虽然教师与幼儿的劳动效率较低,却能够借助园内环境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劳动、体验劳动、享受劳动,还能够开心快乐地融入到园内的微型自然环境中。然后,教师还要带领幼儿对植树区域内的地面进行简单硬化,便于以后教师带领幼儿在小树林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自然观察、信息积累。另外,教师还要针对“小树林”进行活动设计,有效推动自然课程有序有效地科学推进,充分展示“小树林”的教学价值与课程价值。例如,幼儿能够在小树林中进行树叶观察活动,探寻不同树种的不同外形叶子,指引幼儿在小树林中进行沉浸式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应确保小树林有多元化树种,如杏树、桃树、李子树、苹果树、梨树等,为幼儿架构一个有花有果的趣味世界,助力幼儿的积极观察。所以,园内环境能够为自然课程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持与材料支持,以多元化、趣味性的“小树林”支撑起自然课程的研究情境与活动空间,科学开展自然课程活动。

(二)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特色种植

教师需要立足生本教育理念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特色种植之中,以幼儿的主观需求为种植设计,投其所好地进行定制性种植活动,以此提升幼儿对特色种植活动的专注度。也就是说,特色种植是教师针对幼儿的个体喜好而定制的种植区域,能够提升种植区域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与专注度。因此,特色种植能够优化自然课程的主体支持与能动保障,指引更多的幼儿融入到自然课程中。

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特色植物的选择活动,每个幼儿可以说出两个自己最喜爱的常见植物,或蔬菜,或庄稼,提升种植活动的人文色彩与生本支持。幼儿可以提供需要种植的植物名称,如樱桃、西红柿、黄瓜、甜瓜、玉米、大豆、高粱等,并根据园内种植面积的大小确定植物的具体数量。然后,教师将上述蔬菜或庄稼拍摄成图片,并制作成标牌,插在指定区域内。教师还要带领幼儿进行种植活动,按照预定的种植计划进行翻土、施肥、浇水、种植、出苗、管理、收获等活动,为幼儿开展全程式、整体性、全面化的劳动内容与种植活动,推动自然课程的务实开展、有序落实。由于每一项种植的蔬菜或庄稼都承载着不同幼儿的主观意愿与个性期许,从而使特色种植活动具备较强的人气指数与群众基础。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该区域内的体力劳动、苗期管理、浇水活动、捉虫活动、收获活动等,有效提升自然课程的主体支持广度、群体活动效度。可见,教师立足幼儿群体喜好而精心定制的特色种植活动,从起点到终点,都能够承载幼儿的专注度与探究度,优化自然课程的活动层次。所以,基于教师智慧的特色种植活动能够将幼儿的群体喜好很好地与种植活动进行深度关联,有效夯实自然课程的群众基础与能动支持,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到特色种植活动中。

(三)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区角活动

教师需要立足结构主义理念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在室内环境中针对模拟型自然情境进行主动观察、深度剖析。区角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信息感知、知识汲取的专门认知环境,能够与自然课程进行深层次的活动融合,以高品质的自然区角活动助力幼儿的沉浸感知。因此,区角活动能够成为自然课程的物质基础,为幼儿提供高层次的室内环境与模拟空间。

例如,教师可以在自然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两个一样大的鱼缸,每个鱼缸中投放相同数量的金鱼,并在其中一个鱼缸内放置一些水藻。然后,教师应引领幼儿仔细观察金鱼在两个鱼缸内的生活情况,以此推测水藻对于金鱼生活的直接影响。当幼儿观察出有适量水藻的鱼缸内金鱼较为活泼时,教师应为幼儿进行知识解析,是水藻在有光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自然能够释放出金鱼赖以生存的氧气。金鱼在氧气充足的时候拥有较强的生命活力与兴奋程度,能够积极活跃在水中游来游去。另外,教师还可以趁机解释一下,鱼缸内的水藻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晚上没有光的时候水藻反而需要吸收水中的氧气。这样,幼儿就会集聚一些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与养鱼方法,也帮助幼儿集聚一些关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知识以及晚上植物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知识。可见,区角活动与自然课程能够进行优质整合,帮助幼儿获得多种多样的自然情境,引导幼儿在直接观察、多维探寻中集聚更多的自然知识。所以,基于教师智慧的区角活动能够成为自然课程的落实基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性、生活化、实用型的自然知识积累,助力幼儿的沉浸感悟、课程发展。

(四)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科技设备

教师需要立足创新教育理念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科技情境之中,以科技设备为幼儿提供虚拟型、电子式、直观化的认知情境,推动自然课程走向科技层面。科技设备能够解决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创设成本问题,以科技情境、自然画面、立体渲染助力自然课程的有效落实。因此,科技设备能够推动自然课程走向虚拟性与趣味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成本低廉、科学高效的认知界面。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片“大自然的奥秘”中关于自然知识的相关视频素材,利用现有的自然知识视频素材为幼儿提供高体验、高品质的视频学习情境。这样,幼儿就会在视频的带领下一起融入到虚拟化的自然环境中,共同研究自然环境中的生活常识与自然规律,加速自然课程在多媒体设备上的高效开展。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十万个为什么”的视频素材,并为幼儿精心挑选与自然知识息息相关的视频素材,为幼儿提供全新主题思想的动画片欣赏活动。可见,幼儿能够再次沉浸于“十万个为什么”创设的自然情境、生活氛围、亲切场面之中,开心快乐地跟随着视频素材进行信息处理与知识汲取,展示“十万个为什么”视频素材的教学价值与育人功能。无论是“大自然的奥秘”,还是“十万个为什么”,都能够为幼儿提供虚拟版的自然知识学习机会,能够成为自然课程活动的落实基础。所以,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展示精心挑选的视频素材,推动自然课程实现虚拟化。

综上所述,自然课程是幼儿融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亲自然行为,指引幼儿参与到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活动中。同时,幼儿能够在自然课程中集聚大数量、丰富化、多元性的植物知识与自然规律,助力幼儿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较高的能力水平、优良的课程素养。因此,教师以自然课程为幼儿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人文抓手,并推动自然课程融入到校园环境、特色种植、区角活动、科技设备,努力为幼儿架构有设计、亲民化、素养型的认知环境,助力幼儿的沉浸观察、多维思考、开放拓展、能动整合。

参考文献:

[1]朱沁芸.自然课程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23(8):39-42.

[2]袁超.幼儿自然课程活动的建构与实施——以大班班本课程“嗨,你好小树林”为例[J].好家长,2023 (13):66-67.

[3]陈彦琪.浅谈生态学视角下幼儿“亲自然”的课程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9):61-64.

[4]朱彩燕.自然课程引领下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的思与行[J].幼儿100(教师版),2022(6):64-66.

[5]王莉,陈知君,何蓉娜.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儿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1(51):46-50.

[6]杨丹菁.探索·体验·成长——与幼儿一起走进自然课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39):15-16.

[7]卢娅柠,闵慧祖,徐莹莹.幼儿园自然教育的背离与回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46-51.

[8]张莹莹.让课程回归生活——基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22.

猜你喜欢
科学方法育人价值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