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与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

2024-06-14 09:52秦岭鞠建庆王欣王培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心血管病

秦岭 鞠建庆 王欣 王培利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代谢因素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和代谢风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并针对相关因素为阳性的高危人群做详细对比。结果: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排名前3位的中医体质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痰湿质病人腹围、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病人;气郁质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其他体质病人。结论:心血管病高危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且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相关。

关键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心血管代谢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6.006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人,代谢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愈发显著,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不断走高并且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1]中提出坚持关注健康的概念,并倡议加强心血管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视程度,明确生活环境和方式对代谢因素风险升高造成的影响,促进居民关注并调整自身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治已病逐步转变为治未病的超前健康管理。而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大致划分了人群所占主要生理结构及功能差异[2],能够在明确高危人群不同体质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预防及干预。因此,关注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调整心血管代谢因素水平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意义。

本研究以《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3]中定义的代谢风险升高为标准,血压、腰围、血糖、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5个指标出现3个或3个以上异常指标即定义为代谢风险增加。并以此进一步追踪调查分析实验样本中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代谢风险增加的概率,以便于提早进行预防和后续干预方案的制订,能够对当地群众心血管代谢因素风险升高情况有进一步了解。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开展的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体质辨识与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研究项目中符合代谢因素水平升高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参考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4]中推荐的ChinaPar评分模型,选取心血管病近10年风险高危病人(风险≥10%)224例,并进行体质辨识。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及高脂血症家族史)、个人史(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精神压力状态)[5]等。

1.2.2生命体征及生化检验

包括体重、腰围、血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

1.2.3中医体质辨识

参照王琦等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将其分为9种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7]。每个体质量表由7个或8个条目数组成,答案按照程度划分为5级,分别计算初始分及转化分。初始分=各条目得分之和,转化分=[(初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痰湿质的判定标准为痰湿质得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得分均<30分。其他各项体质的判定标准为得分≥40分。

1.2.4检测方法和标准

1)测量血压: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中高血压诊断标准,10:00以前测定血压,测量前取坐位休息15min,手臂放于与心脏同高的位置,使用经校正的汞柱台式血压计分别测量血压3次,中间间隔1min,取3次的平均值。2)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FBG、TC、TG、LDLC、HDLC、尿酸、Hcy。3)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血压升高、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TG升高、HDLC降低,这5个指标出现3个或3个以上异常指标即定义为代谢风险增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Hcy、尿酸等检验指标异常也纳入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9]。4)腹围测定标准:参照《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3]中腹型肥胖标准,腹围男性≥90cm,女性≥85cm。5)血压异常: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和/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6)糖代谢异常:根据《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3],FBG≥6.1mmol/L和/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和/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7)血脂异常:根据《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3],空腹TG≥1.7mmol/L和/或采用药物控制治疗;HDLC≤1.0mmol/L。评估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异常的主要指标见表1。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分布

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高危病人202例,男94例(46.5%),女108例(53.5%),年龄18~99(63.07±14.09)岁,男性年龄为(60.88±15.12)岁,女性年龄为(64.97±12.91)岁,不同性别病人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详见表2。

2.2心血管代谢因素分布

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中,腹型肥胖130例,血压升高199例,血脂异常191例,血糖异常116例,有高血压家族史38例,有糖尿病家族史11例,吸烟30例,饮酒30例,不健康膳食习惯31例。

2.3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中,气虚质50例(24.7%),气郁质37例(18.3%),痰湿质70例(34.6%),血瘀质30例(14.8%),阳虚质2例(1.0%),阴虚质13例(6.4%)。男性以痰湿质占比最高,女性以气虚质占比最高。详见表3。

2.4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因素的关系

腹型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异常、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者以痰湿质为主。详见表4。

2.5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病人腹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病人最高,为(93.96±8.24)cm;阳虚质病人FBG最高,为(12.64±4.62)mmol/L;在阴虚质病人UA最高,为(379.72±74.58)μmol/L;痰湿质病人Hcy最高,为(15.00±11.83)μmol/L;气郁质病人LDLC、TC最高。详见表5。

3讨论

有研究表明,Hcy、血糖、血脂等代谢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存在关系[10]。本研究中占比前3位的中医体质依次是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病人腹围、Hcy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病人;气郁质病人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病人;气虚质病人LDLC、TC、Hcy水平仅次于痰湿质和气郁质病人,痰湿质、气郁质是腹型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偏高、UA异常病人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这3类体质群体部分代谢因素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病人。有研究显示,在寒冷季节,血压、血糖等指标波动均高于其他季节[11]。本研究所收集病例多在2021年11月—2022年3月,正处于当地较寒冷的季节,室外温度和血压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隆冬体现得较为明显(与仲夏相比)[12],而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因此,在冬春季收集病例将更能反映此次收集样本的客观性及其季节气候对于心血管代谢因素影响的典型性,本研究中痰湿质病人血压异常、血糖异常明显多于其他体质病人也佐证了这一结果。《难经》中记载:“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13]。维持心脏血管通畅、减少心血管内皮受损在维护心脏健康及心血管代谢正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气充盈、气行顺畅才能够正常推动血液流通全心乃至全身,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血运行无阻,三焦通畅才不会导致痰湿酿生。本研究结果中痰湿质病人代谢因素异常占比最高,这与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关系密切;气郁质病人占比较高提醒应关注由心理亚健康、压力所致的心血管代谢因素异常及心血管类相关疾病病人。在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大量临床研究及实际诊疗中,各类学者对症状和体质类型之间关联性的关注也在逐年增大。研究发现,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危险体质[7];谢琴等[14]研究发现,气虚、阴虚、血瘀和血虚质是影响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刘庄约等[15]研究发现,某社区老年高UA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刘芬等[16]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诱发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是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P<0.05)。

综上所述,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在心血管高危病人中占主要体质类型,且与代谢因素风险升高导致心血管发病率升高有关[17]。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并且属于横截面设计,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的描述性研究,以此分析心血管病高危病人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和偏差,较难准确评价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间的具体关联,但可以初步分析心血管病高危病人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在不同体质类型高危病人中的分布规律,为下一步进行中医体质类型与疾病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2,22(4):2036;40.

[2]周颖,冯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4):297.

[3]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0,14(2):113134.

[4]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9,13(1):726.

[5]罗群华,黎明江,王鑫,等.首诊胸痛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9,18(11):10811085.

[6]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7]王静宇,鲁琴,杨阳,等.肺癌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临床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163164.

[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9]王云,柯元南,钱端,等.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18(2):7780.

[10]蒋良华,翁哲芳,胡小英,等.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2):2025.

[11]MODESTIPA.Season,temperatureandbloodpressure:acomplexinteraction[J].EuropeanJournalofInternalMedicine,2013,24(7):604607.

[12]MARTISOLERH,GUBELMANNC,AESCHBACHERS,etal.Seasonalityofcardiovascularriskfactors:ananalysisincludingover230000participantsin15countries[J].Heart,2014,100(19):15171523.

[13]王凤荣,杨荣来.“心主血脉”理论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2425.

[14]谢琴,何华琴.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5):4849.

[15]刘庄约,陈晓雯.老年高尿酸血症中医体质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光明中医,2021,36(8):12491251.

[16]刘芬,何毅芳,谢凡慈,等.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222224.

[17]朱晨颖,侯丽辉.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量化分布规律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3):4750.

(收稿日期:20230316)

(本文编辑郭怀印)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o.ZZ13YQ017C1)

作者单位1.山西中医药大学(太原030024);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91)

通讯作者王欣,Email:13813080771@163.com

引用信息秦岭,鞠建庆,王欣,等.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与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6):10011004.

猜你喜欢
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家庭医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医护人员中医体质特征分析及亚健康状态三级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