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云实习模式探讨

2024-06-14 07:59:47罗建黎青松孙孟月程代兵薛锋
大学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问卷调查实践教学

罗建 黎青松 孙孟月 程代兵 薛锋

[摘 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高校积极推动多元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文章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对云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评价。首先探讨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共建校企云端一体化教室;其次从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强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构建“互联网+实践”的教学保障体系;最后在评价模式上,构建融入七问分析法线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7个角度对教学效果展开评价。调查问卷反馈评价结果表明,线上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云实习;七问分析法;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8-0140-04

引言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诸多院校启动线上云实践实习模式,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与途径。在“智能+互联网”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云实习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交通运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两个阶段推进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交通运输高素质人才队伍,锻炼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高校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专业云实习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辅助手段的升级转型,以期能够高质量开展交通运输专业线上实习工作。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刘佳宁等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1];王刚等结合特殊情况期间网课的反馈信息,从知识体系的复合性、实践能力的复合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复合性三个方面讨论了工科院校经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偏差[2];龚娜等探索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特色线上作业推动英文文学课程的高质量建设[3];付亮等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引入线上教学模式,重构了环境工程专业“线上+线下”生产实习课程框架[4];王剑桥等采用新老结对和“SWRHC”教学模式推动环境生物学的学科建设[5]。以上研究基于“互联网+”,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习模式、评价机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探讨云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具有从思政教育到基础课程,从专业学习到实习实践,从课程设计到科研实验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教学体系框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两学年的通识学习,其中包括思政教育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以及实验技能,搭建自身的交通运输知识体系。第二阶段为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这正是目前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实践是认知的来源。这一阶段注重课本专业知识的交叉,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辨别、分析和解决实践的复杂专业问题。第三阶段为创新实践。在扎实的专业知识支撑下,参加创新创业讲座、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其他双创项目,实现多学科的交叉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四阶段为综合实践,包括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这是对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云实习实践教学分析

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是参观公交公司、轨道交通车站、调度中心等,了解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以及轨道交通的日常调度工作,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生产实习是在带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对轨道交通行车工作、货运工作和调度工作的实践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层发展。

在疫情条件下,诸多院校启动线上云实践实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兴科技与前沿技术,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采用专家讲座、视频直播、资源共享、现场录像等多种方式开展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高质量开展。云实习有一定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表1与表2所示。

云实习基于互联网云端平台,科学利用线上及线下资源,能够实现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培训、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专业知识讲解以及公交车站、调度中心等工作场所的参观。

二、云实习教学保障体系

从交通运输专业的交通强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在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为达到线上实习实践的教学要求,构建“互联网+实践”的教学保障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应具有教学信息多资源共享、师生多维度交互、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质量多角度评估的功能,为学生团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体系保障。

(一)制订教学计划,完成准备工作

按照交通运输专业认证的要求,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重新制定线上实习实践教学计划并进行优化,指导整个实习过程的高质量进行。在各个实践环节制定相应的目标节点,设置实践能力的要求合格指标点,保障学生基本掌握专业软件的使用、车站设备及作业流线的相关实践能力。确定线上实习实践的教学辅助工具,完善实习任务书以及实习资源管理,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把握实践方向,共同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

(二)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能力达标

在完成实习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后,结合人才培养计划,灵活设置线上实习的主要教学内容,以线上实习为载体,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安排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内容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对实践项目的工程性、操作性、技术性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专业讲解,鼓励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开阔专业视野,开拓创新精神。校内专家组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及掌握情况进行审核督察,以此保障线上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贯彻过程考核,重构评价体系

线上实习实践基于跨时空的网络开放式平台。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办法是线上实践教学高效实施的坚实保障。实践教学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评价反馈阶段,因此必须将碎片化的学习阶段统一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结构,对各个实践教学阶段进行质量监控,细化考核环节,按照教学要求制定阶段考核评分表,对阶段实习的能力指标和成果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引入“5W2H”七问分析法的评价模式,对实践教学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实践反馈信息。

(四)进行总结分析,促进质量提升

在各个阶段的实践环节完成后,收集学生的实践反馈信息,综合分析实习环节能力达标点的完成情况,结合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后续阶段将不足之处作为重点评价标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优化线上实践教学资源环境,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目标。

三、云实习教学模式评价

构建与交通运输专业线上实习实践相匹配的“互联网+”评价模式,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创新性作出总结,结合评价体系的优点与不足,优化升级为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将七问分析法融入交通运输线上实习实践教学评价模式中,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七问分析法在评价体系中的全面性。

将“5W2H”七问分析法应用于交通运输专业云实习教学的评价模式中,通过评价目的(Why)、评价内容(What)、评价对象(Who)、评价时间(When)、评价地点(Where)、评价方式(How),6个因子和程度控制算子评价指标(How much)共7个要素,对云实习教学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交通运输专业云实习的评价方案如表3所示。

七问分析法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用于评价对象,结合评价指标设计云实习实践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针对实践教学过程指标中的教学互动性、组织合理性、考核方式科学性等,实践教学资源指标中的线上资源多样性、授课效率、教学投入、云端平台便捷性等,实践教学环境中的校内外实验室使用情况、仿真软件模拟情况,实践教学质量指标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创能力培养等多项二级指标向大学生、学校导师以及企业导师发放相应的问卷。问卷评价形式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一般(70~79分)、不满意(60~69分)四个等级。除了满意度评价指标外,对云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期望优化的地方也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方式是通过问卷星平台网上发布问卷。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结果满意程度均超过了90%,反映了交通运输专业云实习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全面的反馈功能。

四、结束语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时代探索线上专业实践的可能性十分重要。“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线上专业实践的进行提供了便利,实现了校企云端一体化教室的创建,多方位开展线上实践教学。将七问分析法融入交通运输专业线上教学评价模式研究,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对实践方案进行分阶段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和补充,有利于从“交通强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佳宁,王少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9(22):169.

[2] 王刚,路彬,曹秋红.基于“互联网+”的工科院校经管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机制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6):187-190.

[3] 龚娜.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英国文学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2023(12):79-81.

[4] 付亮,崔晓春,周丹丹,范伟,边红枫.环境工程专业“线上+线下”生产实习课程建设[J].广东化工,2021,48(8):331-332.

[5] 王剑桥,崔明超,王筱虹.新老结对和“SWRHC”教学模式下“环境生物学”线上教学实践[J].生物化工,2023,9(2):148-151.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问卷调查实践教学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00:07
基于问卷调查的防护头盔佩戴热舒适性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7:20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9:08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2:01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