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数字经济与乡村实体经济融合探究

2024-06-14 16:36张跃魏强李文标
中国商论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智慧农业数字经济

张跃 魏强 李文标

摘 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数字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还可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然而,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与不足,面对利用数字经济推动乡村实体经济这一新的实践课题,本文将以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为出发点,以贵州省为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与乡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从人才、资本、产业三个层面探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以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化资源;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乡村产业提质升级

本文索引:张跃,魏强,李文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1):-03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a)--05

1 绪论

1.1 探究背景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GDP比重达到41.5%,这一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2023年7月,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村电商已成为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数商兴农”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引领农村电商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贵州省作为国家开展第一批数字乡村试点县的省份,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推动数字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1.2 探究意义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资源,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创新为驱动,以效率和规模为目标,以价值创造为本质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是多维的,既包括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和作用,又包括乡村振兴对数字经济的需求和贡献,还包括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和互动。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的关系和作用,分析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需求和实践案例,提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旨在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 贵州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现状分析

2.1 乡村数字人才短缺

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和知识,以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参与数字化活动和服务。然而,由于教育水平、年龄结构、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贵州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普遍较低,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变化。此外,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乡村地区的数字人才往往流向城市,乡村地区的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困难。《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比2021年增加311万,增长1.1%。其中,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比2021年增加18万人,增长0.1%;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256万人。

《贵州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贵州省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56万,比2021年末增加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14万,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4.81%,比2021年末提高0.48个百分点。

乡村地区的青壮年和高素质劳动力大量持续流向城市,导致乡村地区人才总量不足。农村的数字人才队伍和质量对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乡村数字人才支撑较弱,主要表现在数字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一方面,乡村数字人才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数字人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乡村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的统计数据,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占比分别为37%和48.4%,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仅为1.2%,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同时,由于传统观念、教育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地区的留守劳动力大多数趋向老龄化和弱质化,其对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鲜事物、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诸多因素都给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这需要微观主体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和知识。此外,乡村数字人才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多元化需求。农村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导致新的城乡“数字鸿沟”,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享受数字经济的机会和能力,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升级。

另外,乡村地区的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主要是因为乡村地区的数字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健全、乡村地区的数字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不完善。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指通过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和保障等方式,形成一个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动态平衡的数字人才队伍,为乡村地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2.2 资金供需缺口大

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资金则是保障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然而,贵州农村地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供需缺口大。

首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较大,主要是因为数字化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前提,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回收周期。农业农村信息部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用于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资本投入为 954.6 亿元,县均社会资本投入 3588.8万元,都比2020年有所增长。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占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1.8%。虽然国家每年都对农业和农村地区投入较大的转移性财政支付予以政策和资金上的帮扶,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农村非基础性设施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逐渐变少,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与城市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了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

其次,乡村地区的资金供给不足,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金融服务平台也缺乏一个能够实时联动税务、财政、公积金等部门的平台,使得乡村地区的建筑企业、农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面临贷款瓶颈,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乡村地区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数字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最后,乡村地区的数字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也是造成资金供需缺口大的重要原因。数字人才是数字化建设的主体和推动力,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乡村地区的数字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2.3 数字基础设施供给少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支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涵盖乡村地区的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多个领域,为乡村地区提供了数字化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为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数字化的动力和资源。近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乡村已初步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例如,对比安徽芜湖智慧稻米生产试点,将水稻生产过程划分为播种、插秧、分蘖等 13 个环节,并细化出品种选择、土地平整、氮肥用量等49个智慧决策点,构建起“智慧农艺+智能农机”双轮驱动技术体系,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作业,并建立无人或少人农场,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 52.1%。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乡村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贵州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与城市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农村信息部中心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仅达到39.1%,其中东部地区为42.9%,中部地区为42.5%,西部地区为33.6%。

(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需求不匹配,导致贵州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服务不充分。乡村地区的数字化需求日益增长,涉及农业生产、农村治理、农民生活多个领域,需要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规划不合理、投入不充分、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服务不充分。例如,乡村地区的数据中心数量和容量远低于城市地区,无法满足乡村地区数据存储、分析和应用的需求;乡村地区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满足乡村地区智慧农业、智慧社区等需求。

(2)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不协调,导致贵州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不平衡。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存在地域、行业、群体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然而,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标准不统一、技术不更新、管理不优化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不平衡。例如,乡村地区的宽带网络、5G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乡村地区的网络接入和使用;乡村地区的农村公路、水利、电网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在不同行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效率和质量。

(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不同步,导致贵州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潜力不充分。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创新需要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创新的平台和资源。然而,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模式不创新、机制不灵活、环境不友好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潜力不充分。例如,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和支持,缺乏社会资本的参与和合作;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良好的法律和伦理环境,难以保障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靠,缺乏数字基础设施的监管和评估。

2.4 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数字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数据一直被视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的合理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及释放数字红利的关键。目前,乡村和城镇两者之间的数据共享桥梁面临着诸多的制度壁垒和标准化障碍等问题。

首先,数据获取是数据流动的源头,是数据共享和应用的基础。然而,目前贵州农村地区的数据获取还存在诸多困难:一是数据获取途径不畅,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来源不足,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来源不足、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价值不显;二是数据获取机制不健全,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协同不强。乡村地区的数据获取机制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目录,实现数据的识别、匹配和关联,为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然而,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的数据获取机制还存在制度不完善、内容不丰富、方式不多样、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协同不强。

其次,数据共享是数据流动的过程,是数据获取和应用的桥梁。然而,目前贵州农村地区的数据共享还存在诸多障碍。一是数据共享平台不完善,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流通不畅。乡村地区的数据共享平台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和共享,为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提供数据服务。然而,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的数据共享平台还存在建设不充分、功能不完善、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流通不畅。二是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协作不强。目前,贵州省农村地区的数据共享机制还存在制度不完善、内容不丰富、方式不多样、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协作不强。

最后,数据应用是数据流动的终点,是数据获取和共享的目的。然而,目前贵州农村地区的数据应用还存在诸多困难:一是数据应用平台不完善,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利用不充分。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的数据应用平台还存在建设不充分、功能不完善、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利用不充分。二是数据应用机制不健全,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协作不强。目前,贵州省乡村地区的数据应用机制还存在制度不完善、内容不丰富、方式不多样、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区的数据协作不强。

3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

3.1 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从经济方面来看,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乡村发展活力。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和农业、种业及农机装备等传统的第一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如无人农场、植物工厂、无人牧场和无人渔场等,这些新型农业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和新型农业的发展,催生乡村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2021年1—9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21321.3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30.9%,全国农村网商 (店)已达1640万家,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乡村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创意民宿、游憩休闲农业、康养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3.2 数字经济改善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服务

从社会方面来看,数字经济可以改善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服务、增进乡村文明。数字经济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等方式实现乡村社区管理、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快捷办”,提升基层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乡村民主法治和社会稳定。通过在农村示范地区采集各类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可为村民和合作社提供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性事件和实施应急管理。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方式,实现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利化、高质化,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促进乡村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2021年,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100%宽带通达,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台;29个省份已建立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县(区、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保障;近53万个行政村实现了法律顾问的全覆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3.3 数字经济优化乡村生态,提高乡村美感

从环境方面来看,数字经济可以优化乡村生态、提高乡村美感,提高乡村魅力。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监测、管理、评估等方式,实现了乡村环境污染的精准防治,提高了乡村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智慧绿色乡村建设则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式,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提高了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初步建成,实现全国农药产品“一瓶一码”100%可追溯,有效保障了农药的安全使用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3095个村庄环境空气质量、4137个县域农村地表水水质断面(点位)、3080个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断面、10304个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45247个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人工湿地)出水水质、1269个灌溉规模达到10万亩及以上农田灌区的灌溉用水断面(点位)得到监测,乡村人居环境污染监测不断深化。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智慧绿色乡村建设,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的美化和提升,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20年,中央网信办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组织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如在山东、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地打造一批智慧绿色乡村,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总体来说,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不仅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还改善了乡村治理,提升了乡村服务,优化了乡村生态,提高了乡村美感,提高了乡村魅力。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4 贵州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融合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数字人才引进机制和培育乡村本土数字人才

培养农村本土数字人才,多途径地引导城市人才下到乡镇农村基层,全方位推动紧缺专业人才服务农村,多渠道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建立和完善乡村人才的培训、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政策改革,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领军人才,包括建立和培养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等,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促进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强农村网络教育培训,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从而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广大农村居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数字化时代带来的红利。

4.2 加大数字经济建设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投入力度,提升乡村地区数字化建设的资金保障水平。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数字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财税优惠、风险补偿等方式,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

拓宽乡村地区的融资渠道,提高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的资金筹集能力。乡村地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农村信用社等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为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同时,乡村地区应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乡村地区的金融法规和制度,规范乡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秩序,防范乡村地区的金融风险。完善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平台,提高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乡村地区应建立一个能够实时联动税务、财政、公积金等部门的金融服务平台,为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4.3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数字经济潜力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协调,提升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服务水平。政府应根据乡村地区的数字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目标,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和结构,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效益,为乡村地区提供充分的数字化服务。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和改造,提升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政府应根据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制定统一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和技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性能,为乡村地区提供平衡的数字化水平。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和开放力度,提高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潜力。政府应根据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创新,制定灵活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和机制,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创新和开放力度,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多样性和兼容性,为乡村地区提供创新的数字化平台和资源。

4.4 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共享平台

健全乡村地区的数据获取途径和机制,提高乡村地区的数据来源和质量。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数据获取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数字农村综合服务的大数据平台,从而实现基层农村数据及时、有效、准确上报;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和目录,实现数据的识别、匹配和关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吸引和留住乡村地区的数据人才,培养和引进数据人才;建立良好的法律和伦理环境,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监管和评估数据。

建立乡村地区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机制,提高乡村地区的数据流通和协作。政府应加快对乡村地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和共享;制定统一的数据架构和接口,实现数据的技术兼容和互通;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服务,实现数据的规范管理和高效服务;建立统一的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协作、协同和协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吸引和留住乡村地区的数据参与者,激发数据的共享动力和意愿;建立良好的法律和伦理环境,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明确数据的共享责任和义务。

完善乡村地区的数据应用平台和机制,提高乡村地区的数据利用和创新。政府应加快对乡村地区的数据应用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平台,实现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应用;制定统一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工具,实现数据的技术分析和应用;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实现数据的专业分析和应用;建立统一的数据应用和创新机制,实现数据的应用、创新和价值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吸引和留住乡村地区的数据创新者,激发数据的应用动力和意愿;建立良好的法律和伦理环境,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明确数据的应用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张烨.促进贵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3(20): 21-25.

伍国勇.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促进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J].当代贵州,2023(14): 1-3.

袁琼芳.数字经济下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22(21): 3-6.

杨玉敬.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7): 1-11.

刘瑾,李振,王开.数字经济创新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与贵州经验[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2): 20-29.

马文武,韩文龙.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3): 91-98.

王红霞,周定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贵州实践: 来自黔西市的调查报告[J].新西部,2022(21): 1-9.

夏杰长,刘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9): 1-16.

丁煌,马小成.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进路: 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例[J].理论与改革,2021(6): 1-13.

梁帅,朱加兰.贵州省农业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研究[J].南方农机,2023(14): 1-8.

中办国办.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N].人民日报,2021-2-24.

丁文锋,马景,马天昊.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与实现路径[J].农经,2021(6): 80-85.

徐旭初.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23(2): 1-7.

宫瑜.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增收及现实困境分析[J].特区经济,2022(10): 157-160.

李道亮.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方向[J].国家治理,2021(20): 21-26.

猜你喜欢
数字化资源智慧农业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电子基本技能与实训》及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
要善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职业培训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