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茹
2023年以来,甘肃省各地旅游市场迅猛发展,以全省中小景区为例,旅游演艺服务作为旅游业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短板集中显露出来。在体验式旅游演艺成为旅游文化消费热点的新趋势下,甘肃省旅游演艺业要依托全域丰富厚重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古“丝绸之路”和 “一带一路” 建设特殊区位,注重更新理念、转换思维,创新发展以体验式旅游演艺为主的旅游文化服务,引导旅游演艺业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建设,推动全域旅游演艺转型升级。
体验式旅游演艺发展背景
当前,受社会经济转型变革影响,大众旅游消费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开始在旅行中了解地域文化、体验多彩生活、思考人生意义、寻求与自我心灵的和解等。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体验式旅游演艺在以文娱形态服务游客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诉求,成为当下旅游文化消费新的发展趋向。
体验式旅游演艺与旅游的意义相适应
理论界关于旅游的意义的界定,观点纷繁。笔者认为,旅游活动作为大众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决定了旅游的意义在于其可以带给游客文化体验。随着我国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行业高热度词汇,体验式旅游演艺走进景区、博物馆等文旅场所,以多元呈现的方式影响着游客的文旅体验。游客在体验旅游文化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愉悦身心,从而实现思想和精神上的升华。
体验式旅游演艺的直接效果最接近旅游的意义。游客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为依托,在情景旅游演艺体验中领略美景的诗意与美感,直观地感受风景名胜。游客在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人文旅游演艺中,回顾历史风云,留下对地域历史文化的立体记忆。在地方美食旅游体验中,游客通过品尝风味食品了解餐饮民俗,赋予旅游餐饮以不同的文化体验价值。当地以由民众生产生活积淀形成的生活风情、劳作技艺等为素材,集艺术观赏、情景体验、文化记忆于一体,打造特色浓郁、观赏性强的体验式旅游演艺。
甘肃省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当地发展体验式旅游演艺的宝贵资源,域内旅游行业应敏锐洞察并主动回应广大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体验式旅游演艺所具有的特色效能,制定相关策略,推出贴近游客的体验式旅游演艺产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打造新时代旅游演艺新业态。
域内体验式旅游演艺亟待提升
甘肃旅游演艺历史悠久,其原生形态是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民间风情游艺。例如,全省200多处发端于明清时期的“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岷县“花儿会”,陇原广大汉族地区的大小庙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的“草原那达慕大会”、藏族的“林卡节”等。这些传统游艺作为现代旅游演艺的资源要素,能够赋予当代新型旅游演艺以多元特色和厚重底蕴,并在体验式旅游演艺中传承发展。
甘肃当代旅游演艺是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有关企事业单位主导的演艺进景区主题演出活动,提倡演艺为商业经济包括旅游经济服务,发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效能。此后,甘肃旅游演艺逐渐发展为旅游旺季演艺进景区驻场演出,形成了文旅互动、融合发展的初级态势。
甘肃旅游演艺的发展方式和国内旅游地区相似,重点景区推出大型旅游主题秀,如《又见敦煌》《回道张掖》等,打造甘肃旅游演艺标志品牌。旅游演艺自此迈入文旅深度融合、互为共生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各中小景区以民俗风情元素创办的体验式旅游演艺得到关注,在全域中小景区构成了集娱乐性、观赏性、民俗性、商业性功能于一身的特色旅游演艺,后者成为各地旅游经济的补充部分。
甘肃旅游演艺目前整体处于发展不平衡状态。除敦煌莫高窟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等少数标志性演艺受到游客追捧外,全省中小景区的旅游演艺普遍存在规模不足、文化发掘不深、制作精度欠缺、文旅融合不深、艺术品质参差不齐等短板,旅游演艺生产管理理念落后,商业意识束缚严重,游客为上、以人为本的宗旨缺位,旅游演艺融入方式与游客参与体验的心理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多地出现了旅游演艺因流于形式、效益低下而被迫停业的现象,多处设施人去楼空,留下一片狼藉。随着当前旅游业快速恢复发展,体验式旅游演艺成为旅游消费需求热点,在此背景下,甘肃旅游业应以全省诸多中小型旅游景区为主体,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研判策略,走通、走好依托地域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体验式旅游演艺的道路。
甘肃地域民俗文化体验式旅游演艺的形态探讨
本文提出的体验式旅游演艺是以“体验”为旅游演艺服务手段,以甘肃民俗文化为主题内容,通过演艺性展示、示范性操作、新技術传播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体验式参与的旅游消费服务,尽最大可能满足游客求变、求新、求美的消费需求,让体验式旅游文化消费更加契合游客个性化、多元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娱乐消费,成为引领旅游演艺创新发展的时尚形态。
节令风俗类体验式旅游演艺
节令风俗形式是以该地各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令文化为内容,使节令风俗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象和现代传媒手段相互融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打造集娱乐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时尚性于一体的旅游演艺服务。其核心吸引力在于深厚的节令风俗文化、参与展演非遗传承人和演艺人员的精湛技艺。在此过程中,要合理设置项目布局及场所,保证节令食品安全,科学安排档期。节令风俗的内容既可以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文化体验,还可以发掘汉族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七月七”鹊桥会等地方特色节令风俗。又能开展回族“花儿会”,藏族赛牛节、酥油花节、六月浪山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祖鲁节,以及东乡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演艺活动。
饮食文化类体验式旅游演艺
饮食文化类体验式演艺将节令风俗体验式演艺嵌入配套,汇聚了地方民族精品饮食的制作技艺、饮食礼仪等体验项目。和传统的旅游景区饮食商业街不同,饮食文化类体验式旅游演艺注重文化体验,力求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味道”,体验过程富有诗意。打造饮食文化类体验式旅游演艺,要注重对地方饮食文化的深度发掘,营造宾至如归的氛围;要求参与表演的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甘肃全域传统饮食文化习俗丰富悠久,有着资源丰富、一地多品、特色鲜明等多种优势,用新理念、新思维创新转化,坚持培育饮食文化类体验式旅游演艺。
农耕文化类体验式旅游演艺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大量传统农耕、游牧技艺被淘汰。农耕文化类体验式旅游演艺项目可以助力传统农耕游牧的文化传承,延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帮助民众铭记乡愁,助力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农耕文化类体验式旅游演艺形式包括传统生产生活制作技艺展示、实物展陈、文化介紹兼之适度演艺、新技术传播。游客通过观赏、聆听、制作等方式参与演艺,让中老年游客抒发乡愁,回味历史。农耕游牧文化体验式旅游演艺具有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
综合民俗文化体验式旅游演艺
在景区选定合适区域,建造功能全面、设计美观、质量上乘、富有特色的基础设施,选择节令风俗文化、饮食文化、生产生活技艺中的精品内容,配套植入文创产品消费和精品演艺,集中优质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中小景区演艺体验园区。综合民俗文化体验式旅游演艺的管理要强调特色、精品、优质、贴心等运营理念,力求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改进,打造景区旅游文化体验的长期品牌。
转型发展体验式旅游演艺需要筑牢理念根基
发展民俗文化资源体验式旅游演艺,不是对甘肃全域创办体验式旅游演艺业态的简单复述,而是力求以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根本遵循,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要务,改变甘肃全域中小景区旅游演艺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缓慢、内容缺失、理念落后等现状。适应新时代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变化,促进体验式旅游演艺理念转变和思维创新,推动传统旅游演艺业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理念,树牢使命意识
在体验式旅游演艺中优化甘肃民俗文化资源利用方式,要以保护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际相结合,在新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贯彻实施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创新发展旅游演艺为抓手,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旅游文化。
旅游演艺行业和相关管理指导部门要在创新理念、转换思维方面达成共识,筑牢思想认识根基,防范和杜绝在行业布局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短视行为,以体验式旅游演艺为转化突破口,发掘特色优势,讲好陇原故事,让体验式旅游演艺成为游客感受、欣赏大美甘肃,带动文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坚持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在多年的体验式旅游演艺发展过程中,诸多旅游景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内涵单一、商业为主或娱乐至上等现象,旅游演艺重形式、轻内容,注重场景铺陈、淡化内容真实、忽视热情服务的问题严重。面对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需求,新的旅游市场调整,要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确立以人为本、注重精神培育、满足审美需求的服务目标,通过完善培育机制、优化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最大限度调节旅游演艺的市场供求关系,以保证旅游演艺行业实现良性运营,进而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提升演艺品质
体验式旅游演艺的出发点是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态,落脚点是满足大众需求,为大众提供精品服务项目。业界要增强精品意识,在新理念、新思路的引领下,从演艺项目的选材、创演队伍优化、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方式贴心以及推广手段等方面整体发力,选择身怀绝技、心存敬畏、德艺双馨的民间技艺师作为体验式旅游演艺精品服务的核心驱动力,真诚打造精品服务,推动体验式旅游演艺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旅游演艺的改进与完善
旅游演艺关乎传统文脉的延续,关乎地区文明和外部形象,关乎给广大民众提供契合心灵的旅游消费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体验式旅游演艺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不同于完全的商业经济,各地政府要加强景区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文化培育能力,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旅游演艺的产业链,开放信息共享,落实政府惠企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支持旅游文化企业有序发展。推行“演艺+互联网”传播形式,鼓励演艺企业在互联网中吸取能量,搭建互通平台,培育云旅游、云直播等生态模式,开发线上数字体验产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打造体验式旅游演艺数字场景,全面优化“旅游演艺+互联网”生态圈。
甘肃省立足于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以民俗文化为基本元素,以时代的全新视角优化现代旅游体验模式,以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多种新形态的体验式旅游演艺项目,探讨引导体验式旅游演艺变革发展的理念思路,推动旅游演艺回归以人为本满足大众需求,加快对体验式旅游演艺的观念转变、文化定位、演艺形式、创新要点,以及政策支持、市场开发等思路措施,把全省中小旅游景区旅游演艺作为发展主体,以演艺产业链多元化延伸为特点,推动甘肃作为旅游演艺文化资源大省向旅游演艺强省转型升级。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YB033)。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