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亲子共读新模式

2024-06-12 10:11:26薛钊沁
文化产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读书会馆员

薛钊沁

学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还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难独立自主地从众多图书中选择合适的书籍,因此需要图书馆馆员有针对性、计划性地为学龄儿童挑选合适的读物,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并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现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小种子读书会”为例,探索适合学龄儿童的亲子共读模式,分析这类活动受到读者欢迎的内在原因,为图书馆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提供借鉴。

在我国,学龄儿童(6—12岁)是指符合普及义务教育入学年龄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或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学龄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需要有针对性研究学龄儿童的个体特征和阅读能力,并有效利用馆内空间和各类馆藏,开展适合学龄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举办亲子共读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予他们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助力学龄儿童的成长。

亲子共读会的含义及价值

含义

亲子共读会是指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阅读活动,旨在通过共同阅读,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时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知识积累和个人成长。图书馆举办的亲子共读会,是在图书馆馆员的引导下,确定主体阅读方向,招募读者组建阅读小组,并及时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和阅读评价,以激发学龄儿童及其家长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真正地爱上阅读。

价值

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通过亲子共读会,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儿童读物,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图书馆馆员和家长的引导和陪伴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确定阅读范围、定时阅读、完成阅读挑战等,可以为孩子的独立阅读和思考奠定坚实基础。

2.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庭情感交流

亲子共读会提供了一个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参与的平台,使家长和孩子能在阅读过程中互动交流,从而建立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进行互动,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3.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图书馆举办的亲子共读会可以设置多样化的阅读挑战,孩子可以在图书馆馆员、家长的引导下学习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子共读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历史、科学等,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其思辨能力。

以“小种子读书会”为例探索亲子共读模式

“小种子读书会”活动介绍

“小种子读书会”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下简称“少图”)基于馆内多元化的文献资源(包括中外文图书、报刊等)开展的亲子共读活动,旨在为学龄儿童(6—12岁)及家长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指导,让大小读者遇见好书,在他们心间埋下一颗阅读的种子。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读书会,少图“小种子读书会”具有系统性、持续性、交互性、发散性等特点。亲子共读会以一本书或者一类书为切入点,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某类文化,形成某种观念、态度,培养读者的思辨思维和表达能力。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少图共计举办八期针对学龄儿童的“小种子读书会”系列活动,主推图书共计147种,展示主题相关图书共计835种,截至2024年3月20日,年度受益人数共计56511人次。

“小种子读书会”开展模式

为筹备每期“小种子读书会”,图书馆馆员需要关注行业内的优质儿童读物,并安排与作家、插画家、编辑等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合作的契机,确定合作意向。“小种子读书会”的最大特色就是持续性地深耕阅读,从前期招募到后期的读者作品展,需耗时两个月左右,每一个环节都需考虑到学龄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

1.活动招募:吸引潜在读者

活动招募阶段是“小种子读书会”活动开展的基础。活动一般采用线上招募的形式,面向上海市广大学龄儿童及家长,招募40—50组亲子家庭,报名成功即可全程参与阅读活动。招募推文不仅会告知读者本次活动的流程,也会对本次阅读推广主题进行细致介绍,带有“科普”功能,同时利用招募推文在线上开启投稿通道,以吸引更多的学龄儿童及家长参加。

2.启动仪式:激发阅读兴趣

亲子共读会的启动仪式对激发孩子和家长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小种子读书会”一般采用两种启动方式,一是邀请读者来馆领取图书接受挑战,二是邀请作家、插画家等行业专家来馆举办讲座,带领读者了解本期主题,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拥抱成长”主题阅读活动中,少图邀请了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驾驶员——白响恩,与孩子们分享她的航海经历,致敬女性力量,由此拉开活动序幕,引导大小读者发现自身的独特之处,鼓励他们遵从内心、勇于追梦。

3.主题展览:营造阅读氛围

少图通过与出版社合作,精心策划和组织主题图书展览,为读者营造出了一个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阅读氛围。展览现场一般分为视觉展示区和作品专架区,展示区注重视觉与内容的结合,吸引来馆读者了解主推圖书;专架区主要放置主题相关作品,方便读者集中了解某位作家或者某一主题的系列作品,开启衍生阅读。主题展览一般还会设置相应的读者互动环节,如问卷调查、留言建议等,让来馆的学龄儿童及家长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阅读她们的故事,书写我们的故事”主题展中,图书馆馆员联合该书的创编老师,从“飒爽勇者”“时代先锋”“巾帼领袖”“艺术缪斯”“铿锵玫瑰”“科技精英”六个版块入手,为学龄儿童及家长展现了一幅“女性人物长卷”——每个人物都搭配了相应的图书,方便读者深入了解“她们的故事”。读者还可以在现场参与留言互动,分享自己喜欢的女性人物,完成留言互动还可以领取图书专属文创。除了阅览《她们的故事》这本主推佳作外,读者还可以在名家书屋阅读百余本主题图书,包含女性人物传记、女性作家作品、女性角色文学作品等。

4.线上共读会:深化阅读体验

线上共读会以一种富有互动性和社交性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更加丰富和深刻的阅读体验。这是“小种子读书会”活动的创新之处,也是最能体现图书馆馆员专业能力和能动性的环节。线上共读会以微信群为依托,馆员结合活动主题、作品特色、学龄儿童心理特征等因素精心设计。面向6—12岁学龄儿童及家长开展的线上共读会需注重趣味性、交互性和发散性,除了阅读书本之外,还配备了听讲座、观展、亲子实践等挑战任务,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以“怎么都快乐:任溶溶童诗线上共读会”为例,鼓励各个家庭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积极参观少图南西馆“任溶溶主题展”,阅读任溶溶老师创作的儿童诗作品,并鼓励小读者用视频形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儿童诗作品。

5.线下见面会:增进现场交流

线下见面会是活动的高潮,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线下见面会,嘉宾会面对面向读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景、灵感来源和写作过程中的点滴趣事。读者则有机会直接提问,与嘉宾深入探讨书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此外,线下见面会通常包括签名合影环节,读者可以与嘉宾合影,并获得嘉宾的亲笔签名。例如,在“殷健灵新书《帆》共读会”中,少图的两位馆员与殷健灵老师深入交流了作品细节及创作经历,并与现场的小朋友們充分互动。又如,在“引人入胜的儿童诗:任溶溶童诗共读会”中,图书馆馆员另辟蹊径,邀请到“百班千人”导师欧雯,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童诗创意读写会,除了共读任溶溶老师作品之外,还鼓励孩子以及家长即兴创作,并在现场向大家朗读自己的作品。

6.读者反馈:了解读者需求

在“小种子读书会”的各个环节,图书馆馆员通常会在活动现场或线上共读群发布读者调查问卷,便于及时积累经验、调整活动策略。而对于认真完成调查问卷的读者家庭,少图会给予他们节假日、周末免预约进馆资格,这种奖励形式深受读者喜爱。

7.作品展示:延续活动影响

线下见面会结束后,“小种子读书会”为读者提供了线上投稿渠道,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例如,在“引人入胜的儿童诗:任溶溶童诗共读会”结束后,图书馆馆员将孩子们即兴创作的童诗收集起来,并于少图长风馆开展了“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儿童原创童诗展,鼓励孩子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

“小种子读书会”在持续深耕内容、扩大活动影响力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有几位读者参与了每一期活动,为了感谢这几位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少图授予了他们2023年上海童话节“阅读之星”称号。

亲子共读会受读者欢迎的内在原因

学龄儿童的显性阅读需求

《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显示,接近九成的受访者对阅读感兴趣,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龄儿童的阅读需求较大,但学龄儿童的阅读大部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进行的,很多孩子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少图组织的深度亲子共读会,较好地满足了学龄儿童的显性阅读需求。

儿童“阅读循环圈”理论

一场完整的“小种子读书会”活动包含前期招募、启动仪式、主题展览、线上共读会、线下见面会、活动反馈、作品展示七个环节,为孩子打造了一个完整的“阅读循环”。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提出了“阅读循环圈”理论,他认为选择、阅读、反应共同构成了阅读循环圈,三个环节同时满足才能使阅读持续进行。而作为“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图书馆馆员有义务为学龄儿童及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会,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

研究表明,儿童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身边有一群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而亲子共读会招募了对主题感兴趣、年龄相仿的学龄儿童,将“志同道合者”汇集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龄儿童会获得安全感,而适度的同辈压力可以激发学龄儿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表达。孩子们会积极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表现出强烈的提问和讨论欲望,喜欢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这些行为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和享受阅读的重要体现,促进了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

目前,纸本阅读仍然是学龄儿童主要的阅读方式。这使得孩子在阅读时具有较高的专注度,学龄儿童的家长也更愿意带孩子来图书馆阅读,为亲子共读活动的宣传提供了便利。此外,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儿童共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启迪心智的阅读环境,为孩子提供衍生阅读的可能性,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后回归泥土,再次孕育新生,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也是少图“小种子读书会”活动举办的内在逻辑。这样的亲子共读模式从最开始的“吸引潜在读者”到最后的“延续活动影响”,打造了一个适用于学龄儿童及家长的阅读循环。“小种子读书会”秉持“以读者为中心,深耕阅读,发散思考”的理念,为学龄儿童推荐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启发性的中国原创图书,通过系统性、持续性、交互性、发散性的亲子共读活动,在读者和图书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小种子读书会”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传递。在数字化时代,亲子共读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其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鼓励学龄儿童及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参与感、成就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图书馆还可以与教育机构、社区等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开展阅读推广,让更多的儿童受益。

(作者单位: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读书会馆员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生命与灾害(2022年4期)2022-11-09 10:07:14
专家解读——《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核心推荐
学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3年后疗效调研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16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出版人(2018年5期)2018-07-09 05:26:34
神奇的统计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