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传播的时代价值及基本原则

2024-06-12 17:25裴文庆李宝艳叶一江
教育评论 2024年2期
关键词: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科学

●裴文庆 李宝艳 叶一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1]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全面推动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为大学生所了解掌握、接受认同,指导具体实践,成为当前高校最鲜明的政治主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此,全面把握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时代价值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应通过运用一定的有效传播基本原则为保证,帮助青年大学生“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2]。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时代价值

(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清晰界定和赋予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中坚力量,而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宣传、传播、阐释科学理论的重要职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21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指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必须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2022年1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大力》指出,要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理论上要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4]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生动实践中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用这一科学思想武装学生头脑、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大学生领会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在自觉践行这一科学思想中培养时代新人。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二)巩固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步骤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持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5],“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6]加强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武装是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任务。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应该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要求,宣传传播好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党的声音,巩固党在高校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系统构建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中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7]为此,扎实推进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自觉做这一科学思想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接受度和认同感,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筑牢共同思想文化基础的要求。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8]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期高校推动这一科学思想全面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强化思想引领,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既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在内容、方法、载体、目标和路径的全面创新,又有利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和全面提质增效。

(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科学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这一科学思想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这一科学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方面的与时俱进。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党的重大论断“深刻阐释了这一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9]。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0]为此,青年大学生应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催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思想、新阐释,不断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这既是一个现实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认识性的理论问题。高校要推动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这一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就要通过一定的基本原则运用和指导才能顺利实现。

(一)在传播主体上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既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主要传播者的主导性作用,又要根据受众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传播者与受众大学生就构成了共时性的“异质主体”,其中传播者是主导性主体,主要“扮演”承担者、供给者、策划者的角色,受众大学生是学习性主体,主要为参与者、吸收者、实践者的角色,他们都是思想意识的能动对象。在有效传播过程的共同体中,传播者作为这一思想传播活动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确定和确保传播目标实现和有效的责任主体,其主导作用应贯穿于传播全过程,包括信宿、讯息、媒介、反馈等基本要素。大学生也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这一思想传播内容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部分。这一科学思想的有效传播实践既不能片面强调传播者主导性而忽视大学生主体性的现象,也不能一味强调大学生主体性而放弃传播者主导性的情况,主导性与主体性的这种需要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没有传播者的主导性护航,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将会没有方向,而只有通过大学生的主体性,传播者的主导性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传播者的引导使大学生进入一个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践行的状态,两者构成了辩证统一、平等和谐师生的关系。坚持二者相统一于这一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在逻辑就必须以主导性为前提,以主体性为归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他们是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目标统辖下实现互动与角色交融,共同构建起和谐共生的主体间性的传播师生关系,体现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辩证传播过程。

(二)在传播内容上坚持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要做到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深入传播,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这一科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观点、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让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在传播过程中能够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性要求,就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1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3]这又必须符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众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客观实际。有效传播的方向性是指传播活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批驳和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为大学生展现这一科学思想的政治立场,充分呈现传播内容的价值性、合理性。有效传播的科学性指传播者应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性,遵循大众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性,遵循高校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以理服人,使这一科学思想的真理性、学理性得以充分彰显。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基本规律,体现出方向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基础;如果没有科学性,不遵循客观规律,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就难以把握正确方向,也就难以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二者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三)在传播对象上坚持全面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原则

青年大学生是这一科学思想传播的对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传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传播内容的主要接受者,反映了这一科学思想有效传播的育人质量和育人效果,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充分体现。“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14]有效传播的全面性主要指传播者在传播这一科学思想的过程中施加可控性传播影响的对象是着眼于整体的大学生,这里整体的大学生体现出一种广泛性和全方位性。只有做到用这一科学思想有效传播并武装到每一个青年大学生,才能培养一批堪当实现中国梦重任的时代新人,才能造就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基础性工程。有效传播的层次性主要指传播者应从客观实际出发,承认青年大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受众大学生的不同思想情况,差异性对待,因材施教,因时而进,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坚持层次性,这是由传播对象的层次性特点决定的,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传播效果。有效传播的层次性彰显的是一种既兼顾整体又注重部分的传播基本精神,是这一科学思想有效传播在对象上广泛性与重点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充分体现。坚持全面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原则,使这一科学思想有效地作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传播者要善于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兼顾主次,多渠道、全方位准确把握受众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特点。传播者还要分清层次、差异对待,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受众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传播载体、方法、内容、手段等,从而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地开展传播活动,达到这一科学思想既能满足全体大学生接受思想理论教育的共同要求,又能满足不同大学生的特殊需求。这里的受众大学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最终促进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能够自觉将这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在传播结果上坚持求实性与实效性相统一原则

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作为一种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传播活动,是通过这一理论体系蕴含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理论品格、思想方法等信息的传递,指引受众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夯实思想理论基础,科学指导并推动具体实践。要实现这一科学思想传播信息效果的最优最大化,从传播结果上就要坚持求实性与实效性相统一原则,这是传播者应秉承的基本前提和追求的最终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15]有效传播的求实性原则指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路线和基本原则。具体来讲,就是要立足于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的具体实际和受众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传播活动。传播者要树立强烈的守真求实精神,将这一科学思想与实际紧密结合,注重科学运用传播载体,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和常变常新,始终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需要,反对主观随意和盲目性传播,从中探寻这一科学思想有效传播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以此科学指导传播教育活动。有效传播的实效性原则指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要注重讲求传播活动的实际效果和正向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实施传播活动的可行性、目的性,是有效传播活动的本质。它强调的是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过载体、媒介到达大学生,并引起受众大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和行为变化的具体效果,关涉的是有效传播过程形成的现实价值、直接价值、相对价值和个体价值,而不只是理想的、间接的、绝对的、社会的综合长期效果。实效性越强越说明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发挥的实际效果就越接近期望值、接近理想的效果。要避免在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过程中走形式主义,“绣花枕头一包草”,做表面文章,不讲求实效,就偏离了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的目的和宗旨。要真正实现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传播者既要正确认识和利用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求实求真,也要追求传播活动的实效,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作为。合规律是为了合目的,要真正实现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就要做到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三、结语

深刻认识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使命,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对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增进对这一科学思想的“四个认同”,做到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强化实践本领,鼓足奋斗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征程中努力贡献青春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还必须在传播实践中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正确地确立并遵循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基本原则,对顺利开展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和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科学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