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建构与阐释

2024-06-12 06:24向松柏黎姗姗余汶芹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

向松柏 黎姗姗 余汶芹

【摘要】 根据洋葱模型素质理论,对165位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事迹的文本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从稳定素质、可发展素质和易发展素质三个层次剖析与建构,形成了以精神特质、人格特质、角色特质为核心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模型。为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特殊教育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成长需弘扬“特教精神”、打造积极人格底色、塑造良好职业形象,以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精神特质;人格特质;角色特质

【中图分类号】 G451.2

【作者简介】 向松柏,讲师,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四川乐山,614000),xiangsongbaipsy@126.com;黎姗姗,初级教师,巴中市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川巴中,636000);余汶芹,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学生(四川乐山,614000)。

一、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发展高质量教育的关键。“优秀教师”(excellent teacher、outstanding teacher)也被称为“卓越教师”“杰出教师”等,是教师的最高荣誉与世界各国教育界树立的典范,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的最高阶段。在世界范围内,许多教育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和选拔,通过设立优秀教师奖项、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如美国设有“国家年度教师奖”和《优秀教师评价标准》,英国设立了《优秀教师标准》(The Master Teachers Standard),澳大利亚实行优秀教师计划并颁布“优秀教师国家成就奖”,等等。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要求[2-4]。我国自2014年起全面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培养一批各方面能力突出、素质较高的中小学教师。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教师[5]。2023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进一步要求“通过‘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實的优秀教师”[6]。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一线或科学研究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是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中的先进代表[7],体现了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荣誉”,发挥着“楷模”的辐射作用。他们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持久、一致的心理结构与行为倾向,这些稳定的心理特质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从已有关于教师特质的研究来看,既有围绕乡村教师文化特质、角色特质等进行的理论探讨[8-9],也有借助传记文本、访谈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等对教师特质进行的探究[10-13],还有从师范生等学徒观察视角进行的阐述[14]。这些研究内容丰富,对象多元,对特殊教育教师特质研究具有一定启示。但已有研究仍然存在理论阐述多、实证研究少,教师特质探讨多、优秀教师关注少等问题,较少从理论视角对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进行探究。

美国著名学者博亚特兹(Boyatzis)基于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提出洋葱模型,将“优秀者”的素质特征体系构造为一个层层嵌套的类似于洋葱的结构[15]。洋葱模型作为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人力资源评估的重要模型,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把人的素质由内到外依次分为稳定素质、可发展素质和易发展素质三层[16],由里层到表层,由抽象到具体,渐次体现出个体素质构成的逻辑层次关系,为建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基于此,本研究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选取165位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为样本进行质性分析,在洋葱模型素质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优秀特教教师的特质模型,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优秀特教教师的特质,并阐明特质模型的具体内容,希望不仅能为学界同仁开展类似研究提供思路参考,还能有助于发挥优秀特教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激发特教教师群体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特殊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明确、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并为优化特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模式、创新其专业发展机制提供实证证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特质是个体相对持久、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表现了一个人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17],但常规对话访谈的方式难以让受访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对自身特质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描述,且小样本访谈获取的材料也不足以提炼与建构优秀特教教师普遍、共同的特质模型。基于此,本研究以教育部联合中央媒体举办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与“寻找最美教师”活动中的特教教师获得者,中国残联、教育部、交通银行联合举办的“特教园丁奖”获奖者,以及近10年央视网、《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社会认同度高的主流媒体所报道的优秀特教教师为被试来源,最终选取165位优秀特教教师作为样本(见表1)。

(二)质性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遵循三级编码的研究步骤,运用洋葱模型素质理论对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的描述性文本资料进行识别、比较与提炼,建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模型。操作步骤为: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即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究竟有何特质?他们的特殊教育经历和“优秀轨迹”会给当前特殊教育教师带来怎样的启示?第二步,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从社会广泛认可的优秀特教教师中,筛选生动鲜活的、关键的、具有启发性的样本对象,整理成文本材料,合计263859字。第三步,借助质性分析软件MAXQDA2020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处理,将每一位优秀特教教师的事迹材料导入软件中组成文档集,以此作为划分各级信息数据片段的基础资料。然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并依据洋葱模型素质理论分析编码结果,构建出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

三、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建构

(一)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的编码

依据伯克·约翰逊(Burke Johnson)与拉里·克里斯藤森(Larry Christenson)提出的三级编码方式及其原理[18],对文本数据进行编码比较与分析,基于洋葱模型素质理论建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的圈层结构。三级编码的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一级编码为开放编码(open coding),即先将收集的资料“打碎”,然后分析资料中的重要信息并比较异同,以识别能够描述现象的概念,再将识别出的概念进一步范畴化,具体见表2。

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优秀特教教师的事迹与特质,本研究在开放编码过程中尽量保留了报道中使用的概念和关键词,初步得到了206个概念标签。由于存在大量重复和同义概念,经过合并和遴选后,最终识别得到72个初始范畴。二级编码为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即通过厘清不同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更高层次的范畴和维度[19]。对开放式编码得到的72个初始范畴进行深入分析,理清范畴所处的层次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持续比较主范畴和范畴之间的联系,据此归纳了9个更高层次的范畴,分别是敬业奉献、崇高仁爱、淡泊名利、敢为性、乐群性、有恒性、潜心育人者、专业服务者和终身学习者。三级编码为选择编码(selective coding),是对主轴编码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挖掘原始资料中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核心类别[20]。在二级编码9个范畴的基础上,基于洋葱模型素质理论,进一步将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提炼为精神特质、人格特质与角色特质三大核心类别,具体见表3。

(二)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构建

根据洋葱模型素质理论,稳定素质处于结构的最内层,最难发生变化,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最核心的动力,显著影响着个体对相关事物的判断及行为;可发展素质处于结构的中间层,主要是通过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形成人格特征,这些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最内层核心素质的统摄下积极地作用于个体行为;易发展素质是实施行动的关键一环,是稳定素质与可发展素质的外化体现,更容易观察与习得,可塑性最强,如个体在扮演社会角色时展现的知识与技能等。特殊教育教师存在稳定素质、可发展素质和易发展素质三种不同发展属性的素质特征。崇高仁爱、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精神是促使其不断成长的内驱力,构成了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稳定素质”(精神特质)。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敢作敢为、团结友善、持之以恒的人格是优秀特殊教育教師的“可发展素质”(人格特质)。在稳定素质与可发展素质的驱动下,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用爱浇灌特殊学生成长,成功扮演了潜心育人者、专业服务者、终身学习者等多种角色,准确揭示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性,彰显了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易发展素质”(角色特质)。精神特质、人格特质与角色特质相互作用,建构与生成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图2),整体形塑了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独特的职业魅力。

为检验理论模型是否达到饱和(theoretical saturation),本研究参照费兰西斯 (Francis) 等人的研究[21],预留了部分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样本来验证已有数据是否达到饱和,邀请两位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对19名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文本材料编码后发现,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因此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理论上达到饱和。

四、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阐释

根据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特质模型,精神特质(敬业奉献、崇高仁爱、淡泊名利)、人格特质(敢为性、乐群性、有恒性)和角色特质(潜心育人者、专业服务者、终身学习者)三个核心要素共同支撑着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的整体架构,彰显着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形象。

(一)精神特质

精神特质是一个群体突出的特征、情操、德性或指导信念[22],是特殊教育教师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内隐的、稳定的个性倾向,展现了特教人的精神和教育的本质力量。特殊教育教师因服务对象需求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工作负荷、心理压力和角色复杂性更甚于普通教师[23]。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之所以能够扎根于特殊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特殊教育教学一线,默默耕耘,根本原因是他们富有仁爱之心和热爱教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1.热爱特教,仁者情怀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仁者情怀是一种自发自然的情感,他们对特殊儿童充满了爱与责任感,并发自内心地将特殊教育视为自身幸福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来源,这成为他们热爱并坚守特殊教育的精神力量。第一,具有坚定的特教信念和崇高的职业追求。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充满纯粹的热忱,把教育作为人生价值体验和意义感实现的存在,并乐在其中。如将青春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魏建民1;毅然放弃轻松安逸的工作,选择做一名特教教师的张龙。第二,富有同理心,拥有仁爱之心、仁者情怀。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宽仁慈爱,对学生的身心障碍富有同情心和包容心,接纳每一名学生。如宋玉兰怜爱那些身世悲惨的残疾学生,为他们擦洗身体、换洗衣服,给予悉心的照顾,并细心开导家长;杨小玲将残障孩子视为“折翼的天使”,全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2.厚德敬业,无私奉献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全心投入、恪尽职守、不辞劳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残障学生的发展。首先,坚守特殊教育岗位,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耕耘。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而认同感是他们忠诚于特殊教育事业并愿意长期甚至终身坚守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和维持教师对教育的情感,使其形成历久弥坚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坚守特教41年,一心扑在残疾孩子身上的苏富梅;从青葱岁月到鬓染白霜,在特教热土上奉献48年的陆振华。其次,无畏工作艰难,一丝不苟。优秀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不便,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负责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如对西藏牧区聋哑、失明、智力障碍学生事无巨细、不辞劳苦的次仁拉姆;从“妈妈”这个角色做起,打扫卫生,照顾每个孩子的日常起居,帮助320多名学生圆了大学梦的李龙梅。

3.淡泊名利,廉洁自律

优秀的特教教师大多性情恬淡,不慕名利,不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而崇尚精神生活的丰富。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特质促使他们愿意坚守特殊教育阵地,甘于平凡、乐于付出。第一,放弃更高职位和丰厚的物质待遇,扎根特殊教育,陪伴残障儿童。优秀特殊教育教师能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不重名利、不计得失,甚至放弃领导职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坚持工作在特教一线,安贫乐教。葛华钦曾婉拒普校副校长职位,自愿选择转岗特校;蒋春凌曾有过多次升迁调动的机会,但是她始终坚持做一名特教教师。第二,倾情教育,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继承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用行动践行着这样的初心。有不计报酬、廉洁从教,公平对待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李龙梅;也有把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的李银环。虽然大多特教教师物质生活清贫,但随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关切,特教教师越来越认同自身的职业价值,在给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带去希望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富足和灵魂的充盈。

(二)人格特质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优秀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24],任何教育规章制度与机构设置都不能代替教师人格之于教育事业的作用[25]。教育力量需要从鲜活的人格中产生,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6]。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具备的敢为性、乐群性、有恒性等人格特质,在教育过程中呈现为一种内隐的“化人”力量,突出表现在敢作敢为、率先垂范,团结友善、同力协契,目标坚定、持之以恒三个方面。

1.敢作敢为,率先垂范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能恪尽职守,完成好本职工作,还能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创新,取得卓越的成绩,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有担当,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如率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寻生存教育内容的肖敏;不断创新与实践,摸索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个案管理模式的葛镔镔;积极创办实验基地,让残障孩子接受劳动技能培训,为他们终身发展服务的葛华钦。其次,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有作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申承林主动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带头研发人性化课程;苏富梅带领学校教师创办独具特色的“口字派”按摩技法,让学校成为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

2.团结友善,同力协契

在特殊教育领域,巨大的个体差异、复杂的课程需求、辅助支持技术的发展、特殊学生发展目标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革等对特教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7]。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富有团队精神,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他们待人热忱、团结同事、善于合作、凝心聚力。如乐于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用行动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的章永;带领特教教师不断提升,带出一支勤劳肯干、专业进取的康复团队的王丹丹。另一方面,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温情有爱,师生关系融洽,家校关系和谐。例如,李军堂主动帮助家长理解相关政策法律,获得特殊教育资源的支持;蔡晓莉把特殊教育延伸到特殊孩子家庭,为家长开讲座、上亲职课程,提高教育康复效果。

3.目标坚定,持之以恒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之所以优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并能克服各种困难,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首先,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具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李银环为了实现“在学生需要时就能扶一把”的朴素目标,一直坚持课题研究,笔耕不辍,撰写了50多篇论文;蒙芳始终坚持“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的育人目标,持续开展职业教育。同时,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具有坚韧的人格,不畏困难、追求目标、坚持不懈。如吴拥军用坚韧和奋进,挑战残疾人体育中较难的聋生田径项目和特奥足球项目,带领大山里的孩子们在全国残运会、特奥会等赛事中斩获106枚奖牌;葛华钦开垦荒山800亩,建成溧水特校实验基地,创办农业职业中专,形成“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帮助27名残障毕业生实现就业。

(三)角色特质

教师角色是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28]而形成的。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特质是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特定品质、能力和行为,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教育精神的驱动下,在敢为性、乐群性、有恒性人格的影响下,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不同职责和多重角色,做潜心育人者、优质服务者和终身学习者。

1.有教无类,潜心育人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尊重生命的多元性,给予残障学生无限的耐心和无私的关爱,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首先,优秀特殊教育教师赞赏个性,尊重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给予最适宜的教育。如董晶晶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因人施教,组建残疾人艺术团帮助残疾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李龙梅基于盲生听觉、触觉相对发达的特点,重点打造音乐、美工等特色课程,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别样的精彩。其次,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关心和爱护每一位特殊儿童,给予學生心灵的呵护,用爱浇灌学生成长。如陈韩俊面对特殊学生损坏物品、向他人吐口水,甚至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特殊行为,坚持用耐心、细心、爱心妥善处理;徐健将关爱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找工作到解决终身大事,用爱为学生的生活撑起一片天。

2.教康结合,服务优质

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教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教书匠”,而是兼具“康复者”“随班就读指导与推进者”等多种角色的“复合型”专业工作者[29]。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既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需求及学校资源等采取适切的教学策略,又能依据学生的障碍类型、程度与康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实现教育与康复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有扎实的学识,具备特殊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能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的个别化教学服务。如桂敏结合专业课程知识,编排出适合各个学段残障学生的广播体操;肖敏在聋校语文等学科教学中,通过心理辅导、社会实践、课外阅读等多元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沟通。另一方面,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熟练掌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技能,能将教康结合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增强干预效果。例如吴丽燕根据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创新康复教学方法,培养其生活技能;蒙芳开办智力残疾幼儿康复部,免费为不同智力障碍程度的儿童提供早期康复治疗教育;管延伟成立首个“医教结合”合作基地,为残疾孩子提供医疗教育一体化综合服务。

3.专业引领,终身学习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30],终身学习能力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最为核心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31]。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有一个突出的特质:他们对知识和技能有着强烈的渴求,不仅是终身学习者,更是专业且有温度的特殊教育践行者和引领者。第一,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如勤奋学习,考取研究生提升学历,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赵安磊;坚持阅读,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在专业领域取得突破的陈荷兰等。第二,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工作中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树立终身学习典范的同时,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团队整体提升。例如申承林将大数据、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成果運用在特殊教育领域,设计“同心圆”课程框架,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肖敏带领团队建设“听障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听障学生手工艺”等系列校本课程,成立“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带领团队共成长。

五、总结与启示

(一)研究总结

研究依据洋葱模型素质理论,对165位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文本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从稳定素质、可发展素质和易发展素质三个层次剖析与建构,形成了以精神特质、人格特质、角色特质为核心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模型,并结合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事迹进一步阐明了特质模型的具体内容。精神特质是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内核”,热爱特教、仁者情怀,厚德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展现了特教人的精神和教育的本质力量;人格特质是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基石”,塑造着特殊教育教师的行为习惯和反应模式,突出表现在敢作敢为、率先垂范,团结友善、同力协契,目标坚定、持之以恒三个方面;角色特质是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表征”,展示着特殊教育教师扮演的多元角色及其职责和行为方式,包括有教无类、潜心育人,教康结合、优质服务,专业引领、终身学习。

(二)研究启示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强调,“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3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33]。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聚焦作为“短板”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的典型代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成长过程,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与学习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特质,弘扬“特教精神”,打造积极人格底色,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1.弘扬“特教精神”,践行教育使命

“特教精神”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信念,是“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是不怕苦不怕累、坚守特教的扎根精神,是全心全意为特殊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育人精神,是关爱生命、尊重差异、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本研究发现,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具备仁爱之心、热爱教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特殊教育精神。特教精神作为特殊教育教师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精神力量,是获得职业幸福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能。第一,培育特教精神需要职前培养持续渗透。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是职前培育和弘扬特教精神的主阵地,要将“特教精神”渗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学、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的各环节;在强化学生教育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学生专业品格的养成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第二,弘扬特教精神需要优化职后培训的内容和目标。特教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应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纳入特殊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融入特教精神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应性强、指导性强的培训计划,满足特教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其专业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时,牢固树立敬业奉献、崇高仁爱、淡泊名利的职业精神。第三,弘扬特教精神需要营造氛围,强化荣誉激励。以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微博、App客户端等为平台,大力推送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先进事迹及特教精神的解读资料,营造尊重教师、崇尚先进、鼓励奉献的良好氛围;坚持实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名师工作室”等遴选活动,为从教30年的特教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因地制宜地表彰奖励优秀特殊教育教师,适度提高优秀中青年特教教师获奖比例,激发广大特教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特教精神”逐渐深入教师心中。

2.主动探索特殊教育发展规律,打造积极人格底色,促进特殊教育教师“自造血”发展

教师人格是教师群体有别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独特的认知风格和心理品质,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34]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具备的积极人格是特教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敢作敢为、团结友善、持之以恒等积极品质和内在特征,对其专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应主动探索特殊教育发展规律,真心关爱学生,认真修炼积极人格。第一,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特教教师积极人格养成。大量研究证实了人际交往和人格之间的相关性[35]。特殊教育教师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和良好合作的家校关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共享专业资源,提升专业技能,培养热情开朗、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构建“造血式”学习共同体。第二,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助于特教教师应对工作压力或挫折,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主动学习和了解心理韧性的相关知识和技巧,通过三大策略[36]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我有”——探寻自己所拥有的外界资源与支持,“我是”——发现自己内在的心理能量,“我能”——培养人际交往技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品质,如幽默、恒心、果断等。第三,加强特殊教育教师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个体人格走向成熟稳定的过程[37]。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主动学习教育康复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还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特殊教育教学与康复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丰富和深化认识,强化自我修养,打造积极人格底色,促进专业“造血式”发展。

3.重塑职业形象,增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

职业形象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承担者所有行为和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角色形象[38]。研究发现,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树立了潜心育人者、专业服务者、终身学习者的角色形象,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特教教师专业成长。但大众眼中的特教教师形象往往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职业”,还被赋予形式各异的标签和污名,致使特殊教育这一职业缺乏吸引力,制约了特教事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维护和帮助特教教师专享其应有的教育权利和待遇[39],强化特教教师的专业性,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第一,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提高特教教师职业地位。健全高素质教师吸引机制,坚持“以岗定补”原则,对艰苦岗位设置更高待遇,吸引高水平特教教師;优化特教教师的管理机制,追求更高的教学和管理效能,科学全面评价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实绩,在资格注册、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给予适当倾斜[40],让那些素质优良、师德高尚、扎根特教的教师活出职业尊严,社会地位得以提升。第二,引导媒体舆论,凸显特教教师职业价值。为特教教师重塑职业形象提供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一方面需要媒体客观地呈现事实真相,还原特教教师真实的工作内容,突出特教教师的专业性及艰苦性,让社会大众了解新时代的特教教师职业,逐渐消减对特教教师的歧视和偏见;另一方面需要媒体广泛宣传特殊教育的社会价值,唤起社会对特教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营造正向的特殊教育舆论氛围。第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重塑特教教师职业形象。特教教师要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在外部环境得以优化的同时,更应强化自身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重塑特教教师职业形象的根本在于其职业认同、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等方面的自我构建、提升和升华。特教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坚定职业信仰,秉持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情怀,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将之化为内在动力,不断学习,用自身的专业性获取社会的认可,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2-11-1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等.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2022-04-11)[2023-08-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

644.html.

[3][32]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12-11-08)[2023-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1211/t20121108_145

542.html.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7-21)[2023-05-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7/21/content_5626391.htm.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30)[2023-08-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10/t20181010

350998.html.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23-07-26)[2023-08-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307/t20230726_1070952.html.

[7]徐建平,黄浪萍,张伟.国内外中小学优秀教师评选标准、流程与方法[J].教师教育论坛,2015(7):35-41.

[8]王夫艳,崔恬聪.遭遇及重塑:乡村教师文化特质探讨[J].中小学德育,2023(2):14-17.

[9]闫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的角色特质[J].教师教育论坛,2023(2):9-12.

[10]王中华,农伟梦.“大先生”的特质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基于五位民国“大先生”人物传记的文本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5):36-43.

[11]艾诗根.00后师范生心目中“好教师”的卓越特质及教育影响力——一项基于教育自传的文本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9-65.

[12]陈柏华,林洋,严欣.何以为师:老中师眼中的乡村好教师形象——基于角色理论的质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3(10):17-26.

[13]李玮.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特质研究——基于S小学的田野调查[D].聊城:聊城大学,2022.

[14]李树培,叶嘉妮.师范生眼中的“四有”好老师特质分析——基于学徒观察视角的质性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2(12):62-73.

[15]Boyatzi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ment: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liey and Sons,Inc,1982:2-15.

[16]缴润凯,刘立立.高层次园长培训如何实现精准发力——优秀园长素质特征模型研发与测评[J].教育学术月刊,2022(4):81-91.

[17]劳里·穆林.管理与组织行为[M].李丽,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92-316.

[18]伯克·约翰逊,拉里·克里斯滕森.教育研究:定量、定性和混合方法[M].4版.马健生,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375.

[19]欧阳硕,胡劲松.从“相安的疏离”到“理性的亲密”——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10):55-62.

[20]陈向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38.

[21]Francis J J,Johnston M,Robertson C,et al. What is an adequate sample size? operationalising data saturation for theory based interview studies[J].Psychology and Health,2010(10):1229-1245.

[22]王红霞.教育家型校长精神特质与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2(10):8-11.

[23]王翠艳,武砀.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135-137.

[24]杰普利茨卡娃.教育史讲义[M].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史教研组翻译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375.

[25]靳玉乐,胡绪,张家军.教师一般育人能力的意义、特点与构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93-100.

[26]李晔,李哲,鲁銥,等.基于长期绩效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2):74-78.

[27]朱楠.转型时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再探讨——基于教师角色变革的视角[J].教育学报,2021(2):62-73.

[28]Biddle B J. Recent development in role theory[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86(12):67-92.

[29]朱楠,王雁.“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基于复合型的内涵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5(6):39-44.

[30]邱德峰,李子建.学习者身份:迈向终身学习的学生身份新图像[J].全球教育展望,2020(5):43-51.

[31]刘义兵.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4-26.

[3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2-05-06].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4]项红专.人格育人:教师育人能力建设之锁钥[J].中国德育,2021(2):34-37.

[35]卢广华,刘华霞.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高中资优生积极人格养成[J].上海教育科研,2017(9):58-61.

[36]宗锦莲.儿童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积极学习生活——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20(10):81-86.

[37]余加宝.先秦儒家的道德自觉论及其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21(2):60-66.

[38]秦盾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325-326.

[39]常晓茗.我国特殊教育基本原理探究——评《特殊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7(24):88.

[40]向松柏,冯惠敏,吴谦梅.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西南地区522名残疾学生家长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1(2):26-32.

Construction and Exposition of the Trait Model of Excelle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A Qual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etency Theory of “Onion Model”

XIANG Songbai   LI Shanshan   YU Wenqi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mpetency theory of “Onion Model”,this study conducted a three-level coding analysis of text data from 165 outstandi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t analyzes and constructs at three levels of stable quality,developable quality and easily developable quality,and forms a trait model of excelle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spiritual traits,personality traits and role traits as the core.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s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special education”,build a positive personality base and shape a good professional image,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workforce.

Key words:excelle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spiritual traits;personality traits;role traits

Authors:XIANG Songbai,lecturer,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Sichuan,614000),xiangsongbaipsy@126.com;LI Shanshan,junior teacher,Bazhong Bazhou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Bazhong,Sichuan,636000);YU Wenqin,undergraduate,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Sichuan,614000).

(特約编校:熊 琪)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重点项目“心理资本视域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SCTJ-2022-A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
基于用户行为的社交网络人格特质识别方法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思政课程教学绩效的影响分析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