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江苏 如皋 226500)
实施闲暇教育,旨在让学生领悟到闲暇时光并非仅限于无聊消磨,而是可以结合个人兴趣,从事富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充实闲暇生活,培养个性和特长,逐步掌握合理利用闲暇时光的方法[1]。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进的当下,对中小学生开展闲暇教育,指导他们正确把握自己的闲暇时间,有助于培育他们的闲暇价值观,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提高闲暇时光的利用效益,实现全面成长。
在传统应试教育框架下,大量教师将“提升学生学业成绩”视为教学核心目标,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2]。“双减”政策的出现,对这种观念产生了冲击,提醒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之宗旨。过去两年多的实践经验使教师逐渐认识到,“双减”并非仅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辅导,而是在传授知识、提升能力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助其实现个性、自主、积极成长。通过推行闲暇教育,可引导学生将原本用于课后作业和校外辅导的时间投入自己感兴趣的各项活动中,在活动中探索和发展个人特质,从而切实实现个性化成长的良性发展。
由于学生年龄还小,缺乏成熟的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在面对日渐沉重的学习压力时,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3]。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和教师开始进行教育减负,但这种减负活动往往关注学生的外在减负,即作业量的减少,忽视了他们内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造成学生难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闲暇时间,甚至沉溺于各种游戏、玩耍活动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律性。通过实施闲暇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闲暇时间的规划和利用能力,提升他们闲暇时间的管理与使用效果。例如在接受闲暇教育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闲暇时间段自主地安排活动内容,逐渐形成自主、高效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学习的过程是扩展知识储备、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学习,而不是在教师、家长的要求下被动学习。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的,学生是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知识的[4]。相较于被动掌握的知识而言,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身体力行感知和掌握的知识更具影响力。“双减”政策下,学校和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实施闲暇教育,学生在闲暇时间主动积极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将经历中感知的内容、收获的经验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例如一些学生在接受了闲暇教育后,会在闲暇时间主动听一些优美的音乐,看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从紧绷的学习状态中挣脱出来的同时,增进了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储备。
目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人格的塑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会出现对闲暇教育意义认识不足,未能主动、积极、深入开展闲暇教育的情况,最终导致闲暇教育流于形式。例如有些教师没有在闲暇教育中指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闲暇活动,而是一味地向学生传递闲暇时间多做题、多背诵的思想,导致闲暇教育背离初衷。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偶尔地进行闲暇教育,缺乏常态化的教育和指导,使得闲暇教育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目前,部分学生因为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行动自觉性和自律性,对闲暇时间缺乏正确的认知,也不会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当有闲暇时间时,他们会选择玩游戏、刷视频、睡觉等看上去比较轻松、实际意义不大的方式虚度时光。还有部分学生会对闲暇时间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产生了焦虑情况。
在我国的中小学阶段,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认为这是评判孩子在校表现的唯一标准。他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知名高中和大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些家长倾向于在孩子有空闲时间时安排各种补习班,或者在教师布置的作业基础上增加每日作业量,让孩子陷入题海战术。然而,这种观念和做法并不符合我国“双减”政策的要求。过度关注学习成绩的行为,容易导致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既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还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闲暇教育意义的理解并不准确和深刻,没有充分认识到闲暇时间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此,学校要引导和督促教师摒弃旧的“分数第一”的错误教育思想,认识到对学生开展闲暇教育可以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扩充,并在学习中获得放松 收获快乐,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同时,教师要认识到闲暇教育与学生自主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只有让闲暇成为学生成长的机会,学生才能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做事,实现良好的发展。学校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培养与闲暇教育的关系,将闲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自觉、自主能力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在闲暇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对于部分教师来说,闲暇教育是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才出现的教育内容。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比较新,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涉猎和经验积累,教师可能难以真正驾驭闲暇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闲暇教育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闲暇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为教师进行政策解读、理论培训和技能指导,提升教师对闲暇教育的认识,丰富闲暇教育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和督促教师以教研组的形式进行定期的闲暇教育经验分享,使承担相同或者相似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彼此交流对闲暇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增进教师对闲暇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家长作为闲暇教育的重要参与方,其对闲暇教育的观念和行为对学生具有深远且持久的影响。针对部分家长对闲暇教育理解尚不明确的现状,学校和教师应着力使其认识到闲暇教育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全面发展方面的重大意义。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及日常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传递闲暇教育理念,引导家长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全面发展,助力家长正确理解和对待闲暇教育。
家校协同引导学生合理规划闲暇时间,共同促进学生在闲暇生活中汲取知识、提升价值、享受乐趣。例如教师可在家长群分享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图书目录,建议家长陪同子女共度闲暇时光,一同阅读,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学生热衷电子设备的现象,教师可与家长携手为学生策划有趣的活动,确保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为学生播放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等富含知识的纪录片和动画片,使其在闲暇时光既得到放松,又丰富知识储备。假期或周末,教师可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出游,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爱好。同时,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分享与家长共度闲暇时光的经历,巩固家长在闲暇教育方面的成果。
相较于教师和家长,学生是实现闲暇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闲暇时间管理能力,才能确保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闲暇教育活动的有效推进。然而,鉴于中小学生在闲暇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上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应全面引导学生,传递闲暇时间管理的理念,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
在闲暇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平衡学习与休息时间的重要性,调整自身时间规划与使用方式,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让学生从学习中真正解脱。同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发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利用闲暇时间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及才能,拓展知识领域,提升实践技能。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闲暇时间管理能力,教师可举办主题班会或设计征文比赛,让学生了解闲暇教育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正确的闲暇知识及熟练的闲暇活动技能。此外,教师和家长应经常性与学生探讨珍惜时间、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等话题,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闲暇时间管理的意义。
教师作为闲暇教育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从平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策划和开展闲暇教育,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闲暇时间的管理,实现实质性减负。
在学校教育方面,除了优质课堂教学外,教师还须根据学校安排及学生闲暇时间使用情况,适度设计闲暇教育活动,引导和促进学生在课外闲暇时间构建或寻找轻松舒适的学习成长环境,实现休息、锻炼心智和增强体质的成长目标。例如针对部分学生热衷于“剧本杀”游戏的情况,教师可将文学知识或历史知识改编为短小剧本,满足学生通过游戏方式获取和建构知识的同时,感知学习与成长的乐趣。
在家庭教育方面,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校外时间,尤其是校外居家期间的闲暇时间规划和使用,帮助家长掌握引导学生利用好闲暇时间的教育方法,实现家校协同。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家长根据学生居家期间的生活、学习习惯,制定劳逸结合、宽严相济的闲暇时间活动表和活动项目,逐步提高家长引导和协助学生多样化、个性化使用闲暇时间的能力。
为解决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安排闲暇时间的问题,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可利用校园闲暇时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丰富学生闲暇时间活动内容。例如学校可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和户外运动兴趣增设体育器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提高闲暇时间中身体运动的比重。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经历和认知,学校可定期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闲暇时间多涉猎文化相关内容。例如学校可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开展国风文化活动,带领学生欣赏国风文化主题展览,感受其魅力。此外,学校还可根据学生对传统绘画、书法、戏曲、武术等传统文化项目内容的兴趣,组织学生在闲暇时间学习、比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闲暇活动内容。
闲暇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放松身心、发展兴趣的机会。“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指导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和使用闲暇时间,实现全面发展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面临的现实挑战。针对当前教师、家长和学生在闲暇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闲暇教育素质、提高家长闲暇教育认识和培养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能力外,还须多维度扩展闲暇教育方式,丰富闲暇时间活动内容,使闲暇教育真正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