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提升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人文胜任力的探索 *

2024-06-12 18:28王梓塨朱玟霜王倩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医患研究生

王梓塨 邱 华 朱玟霜 王倩倩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肝病科,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广西 南宁 530021)

当今社会医疗纠纷、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不仅是媒体的关注焦点,更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断减少,2008 年和2017 年的满意比例分别为91.0%和75.5%。患者人文感受淡薄,医患间不理解现象愈演愈烈,深究其原因,与我国医学教育培养模式长期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现象关系密切。医学生是医疗队伍的储备军,医学教育是医学生走向医生的必由之路。在医患矛盾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医学教育这个平台,推陈出新,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为医疗队伍输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医疗人才,有效缓解医患紧张的局面,是当前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探索医学教育新方向 缓解临床医疗纠纷

当今社会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始动因素是医学人文素养不足,表现为临床实践中技术与人文总是“两张皮、两台戏”“重技术、轻人文”。患者人文感受淡薄,不仅阻碍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给患者及医者带来风险,还影响着临床医生人格的塑造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探索医学教育的方向、减少医患冲突、缓解医疗纠纷成为临床医生及医疗行业教育者关切的话题。上述临床实践层面的问题驱动,促使“临床人文胜任力”的提出。临床人文胜任力是临床人文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习医动机与职业价值追求;(2)共情能力;(3)关怀能力;(4)沟通艺术;(5)利他情怀;(6)叙事能力;(7)职业反思能力;(8)生命/健康教育与死亡辅导意识与艺术;(9)人文阅读水准。其中,前5 个为惯常能力,后4 个为新增能力[2]。医学生作为医生队伍的储备军,如何提升医学生临床人文胜任力,减少临床医疗纠纷,是未来医学教育改革新方向。

2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中医院校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心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方剂学、中国医学史、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等学科的集大成者,涵盖40多个病种,每个病种均系统阐述了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转归及预后,是所有学科中最贴近临床的学科,本科期间仅凭一学年的学习是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知识学习与临床规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贴近临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许多中医院校本科毕业生会继续选择中医内科学专业读研深造[3]。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因此成为中医院校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焦点。

3 课程思政是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临床人文胜任力 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

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教师利用所教授专业、课程和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活动[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全面推进学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保持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持高效的思政教学与各专业课相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3.1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3.1.1 课程思政是塑造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宋代的《省心录·论医》言:“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身处于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信仰互相撞击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部分学生表现为个人利益重于国家集体利益、金钱名利重于理想追求、知识技能重于道德品质,这与中医的文化底蕴、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且拥有高尚情怀的中医医生理念始终是背道而驰的。课程思政始终坚持育德与培识同行,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呈现,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落实思政教育,对于中医研究生端正习医动机,提高医德,树立正确三观有重要意义。

3.1.2 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人文胜任力从学科专业角度说,中医学是人文滋养的科学,从哲学上说,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医开展诊疗活动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于医者而言,现实的人就是患者。中医治病讲究人文关怀,善为医者,常怀悲悯共情之心,无论老幼尊卑,需一视同仁,将对患者的尊重、生命平等的认识一直贯穿于中医的四诊当中,即望得用心、闻得仔细、问得用心、切得准确,这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一大亮点,正如《大医精诚》所述,“凡大医治病……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意识,引领其塑造正确的三观,提升临床人文胜任力,从而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减少今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由于医学教育具有极强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医学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均注重专业课学习,许多医学院校在研究生课程安排上倾向于专业课培训,在临床轮转期间也是倾向于技能与临床诊疗的培训,未能很好地将医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分行两端,导致课程、临床规培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思政教学收效甚微。如何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是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的努力方向。

4 基于临床人文胜任力构成元素 落实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

4.1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编写相关教学材料教学的实施,以教材为出发点[5],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应基于临床人文胜任力的构成元素,编写体现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及案例库等学习资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注重知识内容与思政育人内容相互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中医内科学专业领域特点与实际情况,瞄准中医内科学前沿,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创新教学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4.2 多元教学方法的联用由于临床人文胜任力的构成元素复杂,不仅囊括了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还体现了临床人文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当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课程与临床规培相协同,传统的课程讲授已无法满足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因此,应创新教学方法,除了讲授式教学法(LBL)外,可搭配使用读书指导法、情景模拟法、基于问题教学法(PBL)、标准化病人(SP)教学模式、参观教学法等。

4.2.1 LBL教学法联合读书指导法 端正医学生习医动机与职业价值追求中医药始终坚持“悬壶轻己利”的学术思想,要时刻培养医学生“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的危机意识。课程思政的开展可采取LBL教学法联合读书指导法。采用LBL 教学法时应摒弃以往枯燥无味的说教方式,在中医内科学PPT课件中穿插“董奉杏林”等医德典故,以趣味典故为引路标,培养医学生济世救人的仁爱品德与淡泊名利的价值追求。同时,教育者要认识到中医药既是传统的,也是属于现在的,更是步向未来的,在授课时不仅要挖掘并凝练出中医药文化中的精粹,讲经典,传文化,培养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还要紧跟医学前沿,采用读书指导法,利用PPT、网课等途径向学生普及最新医学前沿书籍及杂志,使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找寻新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到“博学而不迂腐”,引导学生将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推动理、法、方、药全面创新,重视跨界融合发展中医药临床诊疗,推动中医药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高质量发展[6]。

4.2.2 融入情景模拟法 培养研究生共情能力利他情怀当代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朝着崭新的生物-人文-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新模式中,共情与利他情怀发挥润滑剂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7,8]。具体培养可采取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法。对于教师来说,按照中医内科学病证选取案例,由教师模拟患者或患者家属,学生扮演接诊医生角色,要求学生在接待患者时要充分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还需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角度出发,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开具贵重的药品或大额处方。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以方便患者为要旨,充分发挥中医“简、验、便、廉”的优势,对学生医患沟通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及点评。

4.2.3 PBL教学法联合SP教学模式 提升研究生沟通艺术人文阅读及关怀能力由于医学是一门不确定性科学,恰当有效的沟通、足够的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润滑剂,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教师授课时应围绕沟通和人文关怀制定教学计划,采取PBL教学法联合SP教学模式:首先,选取中医内科学典型病证,以SP教学模式为载体,模拟典型病种,以提高临床独立思考及医患沟通能力为导向,学生扮演医生角色,与SP进行沟通,自主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相互结合,语言交流中应尽量减少医学专业术语的使用,以更通俗的语言让患者理解。非语言沟通则需要表现出充分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积极倾听方面,在面对患者时要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仔细观察SP的神情变化,积极倾听,准确捕获患者相关的资讯。其次,通过身体语言融入患者的节奏,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依从性,能更方便医生解决患者的问题。SP 也可自己与学生交流,甚至模拟难以沟通的患者,进行医患间的对话,避免出现研究生进入临床规培轮转后无法与特殊患者沟通的局面。最后,要求学生给出明确诊断,拟定具体诊疗方案。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期间融入人文关怀的因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有效锻炼医学生的沟通与人文阅读及关怀能力。

4.2.4 LBL教学法联合参观教学法 落实生命健康教育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家属而言,死亡是常常需要面对的结果,如何做好患者家属的抚恤工作,是对即将逝去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患者家属的一种安慰。可采用LBL教学法联合参观教学法,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负责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医师可采取参观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急危重症患者临床诊治的过程,观摩教师与患者家属的谈话,感受健康的重要、生命的神圣与临终关怀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形成生命/健康教育与死亡辅导意识及沟通能力。在讲解到需要使用动物药进行治疗的疾病时,引用张仲景《大医精诚》原文:“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教会学生敬畏生命、感恩奉献,尽量不使用活体动物入药、选用替代品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人工合成品等。

4.2.5 LBL教学法中融入职业反思能力 落实研究生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穿插反思能力培养,教会学生懂得及时反思,帮助他们尽量看远一些,以及分辨当下的东西是否有缺失或者错误,从而避免他们走偏。具体可活用LBL 教学法,从医生个体、患者、医院集体三个层面代入思政教学。首先,从医生和患者角度出发,应时刻向学生灌输医者为患者服务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多站在患者角度,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多问自己今天是否认真为患者服务了,是否充实了自身水平,适当穿插诸如钟南山院士等人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医生的平凡和伟大。其次,从医生所属单位利益角度出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求医务工作者既要充实自身,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同时要教会学生大局观,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个人始终是为集体服务的,多为集体做贡献,分享自己对某些特殊病例的诊疗过程,既可为集体提供新的诊疗参考,又可使自身收获更多的参考方案。

总之,将提升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人文胜任力的目标,灵活地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当中,是中医院校医学研究生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既可引领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升中医自信,更能帮助其提升自身的临床人文胜任力,减少其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医患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