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

2024-06-12 08:29吕红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教材

■吕红梅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 九江 332000)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国的乐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深厚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不仅要关注西方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更要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音乐学习和创新注入强大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更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由此,各高校应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的科研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素质,从而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机的教育体验和资源环境,让他们逐步发挥自身的艺术才华和美感表达,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影响。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入传统民族音乐课程和教学体系,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除了传授技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表现形式、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涵育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高校音乐教育中引进和融合国际音乐文化的有益元素,可以让传统民族音乐更加开放多元,弥补一些技术方面的短板并创造更好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音乐文化,推广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另外,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展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创新民族乐器演奏方式和演唱技巧,挖掘和发扬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提高民族音乐表现和传播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文化,培养更多音乐人才,为中华文化传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音乐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技艺。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加强其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和自信心,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探索和创新民族音乐表现方式。通过不断研究和尝试,可以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开拓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和活力,增强其身份认同感[1]。另外,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深入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归属感。

(三)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供积极助力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注重探索和创新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通过取材于民族优秀传统的音乐,将其与现代音乐技术相结合,开拓音乐教育的教学领域。这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培养更多高水平的音乐人才。

其次,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通过开设专业的民族音乐课程和工作坊,增加音乐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其音乐创造的潜力。另外,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适应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让音乐教育更具有多样性,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各类人群。同时,可以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两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在学生人才培养、音乐技术研究以及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

(一)教师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度不足

首先,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过程中,虽然民族文化传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教师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度不足的现状问题。对于某些高校音乐教育教师而言,他们主要的专业素养是西方古典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有限,无法深入传授和培养民族音乐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这导致了有些教师在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常常停留在表面,只会让学生弹唱几首曲子,并不知道这些曲子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其次,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教师可能缺乏民族文化教育意识和相应的培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和地方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政策,而过多追求音乐技巧和创造力,忽略了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在传承民族音乐方面,一些教师仅仅把传统音乐看作一门艺术和技术,而忽略了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无法很好地将传统民族音乐的核心价值传递给学生。例如,有些教师在教授古琴等传统民族乐器时,只依赖于技术手段的传授,而缺乏心性启发和文化内涵的灌输,导致学生缺乏对传统音乐内涵的理解和体验。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高校音乐教育机构和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拓展和深化自己的民族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授和培养民族音乐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二)音乐教育内容创新进程缓慢

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内容创新进程缓慢是一个现状问题。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但是创新的程度还不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更为专业的音乐学习需要良好的教材作为前提,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音乐教材非常落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3]。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创新相对滞后,并且教育体系更新周期较长。古老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比如《练琴实用法》,虽然早期它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材,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音乐的发展,这本书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满足音乐教育创新。目前许多学校还依赖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如“从简到难”逐层递进和排练、考级制度等,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多样性,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一旦学生缺乏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天赋与才华。许多音乐教师还依赖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前沿知识,因而在创新与民族文化融合方面缺乏有效支撑。一旦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就难以推动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音乐教育内容的创新,为音乐教育创新提供更加积极、充分的支持,应该注重新兴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发扬中华传统艺术,严谨地推动现代音乐向前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育教材需要完善与创新

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教材过多关注音乐的理论性质,而缺乏实践性的训练。虽然这些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它们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并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现代音乐教育需要结合实践性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效果。音乐教育本质上是艺术教育,而现有的一些音乐教材缺乏生动性和感性感受。这些教材的形式单一且枯燥,让学生难以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没有引起他们真正的兴趣和学习意愿。例如,一些音乐教材内容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音乐的历史、流派和基本元素,而没有更多地娓娓道来其具体内容。这样的教材会让学生觉得单调和无趣,并且很难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音乐教育教材,都偏重于介绍西方音乐文化,而忽略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种教材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学生缺少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识,从而无法真正体验传统音乐艺术的内涵和魅力。例如,在地方高校中,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被长久地忽视和放弃,造成了当地音乐的流失。这样的教材会使学生难以完全掌握这些文化中的美学和理论知识,从而无法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三、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之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文化传承意识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就必须培养教师的民族文化意识。通过培养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提高教师对本土传统音乐的认识,引导教师将传统音乐融入课程中。对此,学校可组织音乐老师到当地民族音乐团体中学习,与民族音乐家交流,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意识。此外,还可开设相关的民族音乐文化课程,教师可以参加这类课程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把传统音乐融入课堂。

其次,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让学生在传统音乐中感受文化内涵[4]。例如,在学习一首民族古典音乐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曲目元素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乐曲背后的文化意义,通过唱、跳、摆、弹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本土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演出,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土传统音乐的倾听和欣赏,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剧的演出,并加入本地文化元素,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得到创作和演绎的机会,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通过以上举措,能够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本土传统音乐的情感。这样无形之中,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也得到了保障。

(二)创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创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更适合当代学生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提高音乐课程实效性和吸引力的必要途径。基于此,高校音乐课程需要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融入创新元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好地接受知识。例如,某些高校现在实行的合唱课,将现代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创作自己的乐曲、编排自己的舞蹈、演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曲目,这种课程设计让学生融入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如VR 技术、移动应用程序、音乐创作软件等,增强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引入VR 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演奏器乐、合唱、学习音乐理论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表现力和技巧。

除此之外,高校音乐教育还需要为学生开设多元化的选修课程,提供更多样化的音乐学科,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兴趣和需求。开设涵盖多种音乐类型和文化的选修课程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音乐学术交流[5]。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民族音乐、钢琴演奏、合唱指挥等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音乐类型学科中进行跨领域的创新、合作和交流。

通过以上对策,高校音乐教育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以更加自由灵活的形式开展音乐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情怀的音乐人才。

(三)完善创新高校音乐教材体系

随着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深入,完善创新高校音乐教材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帮助高校音乐教育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并提高其教学水平,首先,需要针对当今高校音乐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加适合的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经验,利用丰富多样的教材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音乐教育。例如,现代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大众文化,而传统音乐教育却没有跟上潮流。高校音乐教育可以将流行音乐元素、传统音乐元素、国风音乐元素与民族音乐元素均纳入教材内容,提供更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以符合学生的需求。

其次,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入前沿理论和技术,结合当今的音乐流派和流行文化,适应音乐界的发展趋势,为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音乐和各种音乐流派的特点以及音乐的发展和未来走向[6]。当前,现代音乐制作软件和数字音频工作站已成为流行艺术家和制作者的主流工具,高校音乐教育可以将这些工具纳入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制作的相关技术和理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最后,还要注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中华音乐传统文化精髓,把中华音乐文化血脉传承下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加他们的文化自信。例如,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把中国古典音乐的相关内容融入教材内容中。这些内容可以包括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和试听(配以教学、试听二维码),讲解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韵律,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中国音乐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解读,让学生获得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的融合需要以学生需求为基准,完善创新高校音乐教材体系,充分发掘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结合前沿的理论和技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音乐思路和技巧,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性。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是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音乐教育需要不断地跟进和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音乐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密切结合大众音乐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兼顾国内外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多元化。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和创造力,真正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相信通过各种融合对策和措施的实施,将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教材
我们的民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教材精读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教材精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