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广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 东阳 322100)
返乡青年主要是指出生于农村,长大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求学的大学毕业生及参军入伍的退役军人等青年群体,年龄一般在22~45 岁之间,他们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农村事业,愿意从事农业工作并扎根于农村[1]。
返乡青年具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勇于创业,敢于创新,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对于新事物、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有较强认知力,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创业中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据统计,截至2020 年底,全国试点地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总量超过280 万人,累计创办市场主体225 万个左右,带动就业近980 万人[2]。返乡青年创业不仅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新方向,还带动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夯实了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返乡青年在保护与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前提下,创新刺绣、木雕、竹编等传统手工业生产与运作模式,开展传统乡村文化展演、乡愁文化传播,开发乡村自然资源,发展农耕体验与休闲等产业。同时,不断挖掘传统乡村文化内涵与价值,拓展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企业,丰富乡村文化载体,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实现传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在返乡青年的带动下,非物质文化手工作坊、乡村文化特色产业园、乡村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乡村文化主体的兴起,加快了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乡村产业融合,不仅壮大了乡村文化产业,还将传统乡村文化创新性传承,实现传统乡村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返乡青年创业活动中,注重培育科技型生态农庄、纯生态乡村游、农产品营销与品牌管理、农业休闲与体验、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金融服务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服务业等农村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使得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比如,金华市党代表、东阳市木禾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励,大学毕业后投身于农业领域创业,构建茶农与茶企利益共同体,在茶叶种植、管理、加工、营销等环节实行数字化管理,在返乡青年创业的带动下,东阳市茶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因此,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更好地为返乡青年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也可以进一步吸引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等有志青年加入到农村创新创业中。
返乡青年回到乡村创业,以振兴乡村为己任,挖掘农业产业链新价值,以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链、拓展产业功能等途径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调查,浙江省长兴市2022 年新培育、加入农创客968 名,组建农创客团队92 个,累计培育农创客2217 人[3]。农创客以股份合作模式、订单共享模式及“收益保底+红利共享”模式等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村集体+村企业+种植基地+经营农户”合作方式,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和农业体验基地建在乡村,对接城市的研发、营销等环节,不仅较好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
返乡青年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注重乡村自然生态保护,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农村业态向“农业+”的多业态方向融合发展,将“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业态与传统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等传统要素相结合,加速循环型农业、延伸型农业、体验型农业、智慧型农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的兴起。浙江龙游,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郑卓容,充分利用沿着衢江边9棵超500 年以上的古树,打造自然公共空间,发展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以郑卓容为代表的返乡青年开创“种植+林牧渔”、“农业+加工与流通”“农业+文化、旅游、康养”“农业+电子信息”等模式,加快了乡村新兴业态发展,这些新兴业态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现代农业观光园、农业主题公园、中小学研学基地、传统手工艺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体验式农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县市的乡镇、村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简单模仿复制、盲目上新项目,导致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单一、结构趋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现象,还没有形成产业深度开发、不可复制的乡村特色产业群,没有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深远的“乡字号”“土字号”等本土品牌农业企业。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农村之间发展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农村发展还处于过度依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的阶段,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返乡青年的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性不强。林龙飞、陈传波等对全国24 省75 县区995 名返乡创业青年调查显示,仅有13.69%返乡青年开展了应用或改良新的技术,10.3%实现创新经营模式,45.50%没有任何创新[4]。同时,农产品地域特征不鲜明,附加值低,区域特征、品种独特性等专属性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优质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农业业态比较单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乡村特色产业格局还未形成,缺乏统一的规划,各自为阵,导致特色不明显,一哄而上,存在大而不特、特而不强、品牌影响力低、竞争力弱等问题。乡村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上问题影响了返乡青年创业作用的发挥,也制约了返乡青年创业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对短缺,部分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没有实现统一的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同一个区域存在互补性差、无序上新项目、同质化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农业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根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3.5∶1 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近18 个百分点[5]。同时,如何开发产业新项目、延伸产业链、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着眼于农村未来发展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自身的比较优势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众所周知,产业的振兴不是简单的资本堆积,也不是见好项目就用,而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率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加快农业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创意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是引导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鼓励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退伍军人等青年回乡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予扶持,但是,国家出台的惠农及支持返乡青年创业的相关政策存在配套措施跟不上等现象,其政策效应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返乡青年创业的初期,创业的启动资金不足且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根据统计,44.43%的返乡青年的创业启动资金在10 万元以下,60.31%的返乡青年创业的启动资金来自个人或家庭存款,38.87%来自家族资助,41.7%的返乡青年曾采用民间借贷[6],民间借贷的高比例,增加了返乡青年创业风险,影响返乡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有的创业项目申报手续繁琐、流程较多、限制条件过于苛刻等导致政府的相关政策在农村执行的效果不明显,没能形成有效的政策合力。当然,还存在部分返乡青年及当地农民没有深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政策执行的偏差及对政策的认识不足等现象。另外,行业主管部门对返乡青年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对资本的投入、项目的选择、产业发展规划、企业运营与管理、市场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的引导,也会导致国家的相关创业政策效应不明显。
返乡创业青年在创业过程中主要面临着知识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几大类风险。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返乡青年主要是由原农村外出务工者、退伍军人等构成,返乡大学生占比较低,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仅占仅有23%,返乡青年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员超过65%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仅有7.2%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8]。对知识的学习及各种风险的认识与防范能力不高,总体盈利能力较低,有超过30%的返乡青年的年盈利在10 万元以下,还有大约25%的返乡青年未能实现盈利[8]。因此,还需要提升返乡青年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及盈利能力。二是创业初期盈利水平低,且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返乡青年外出积累的资金不足以满足创业初期的需求。三是返乡青年对政府扶持其创业的政策掌握的不够全面,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全面了解相关的政策,因此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四是返乡青年创业前期调研深度不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农村创业项目及市场行情了解的不够透彻,产品的品牌效应短时间内不能显现,市场运营能力较弱,短期内很难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对于返乡青年创业面临的以上各种风险,我国还没有为此专门建立行之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机制,因此,需要在返乡青年创业引导、培训、资本运作、金融支持、政策宣传与解读、市场风险应变等方面加强建设,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部分地区乡镇部门的服务意识及职责转变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比如,融资渠道的建设、创业者子女的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还不能满足返乡青年创业的需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1973 名离开家乡工作和生活的青年中,87.9%的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但对农村的相关配套设施、技术服务、子女入学与土地使用等政策、医疗卫生保障等表示不满意[1]。同时,返乡青年创业的资源利用、税收优惠、创业失败风险防范等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返乡青年创业的利益没有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返乡青年在土地流转、特色资源、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公共资源使用方面还没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如何让返乡青年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地投入农村创业,需要政府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的利益保护方面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保障机制。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返乡青年创业对于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优化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机制,是提升乡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综合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传统农耕文化、民间手工技艺等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充分利用农村电子商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众创空间等平台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指导其创新创业的实践与实训活动。设立农村创新创业互助委员会,建设农业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逐渐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更加完善的农业产业供应链、农村资源共同开发与利用的合作机制,提升返乡青年创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化乡村产业生态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经济价值及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而且有助于实现乡村经济创新发展。
农业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具有地域广、差异大等特点,返乡青年创业在项目选择上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决定返乡青年成败的关键,青年虽然在创业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久离家乡的返乡青年对乡村的实际情况很难做到全面的了解,存在创业项目选择上的盲目性。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政府层面为返乡创业的青年提供项目选择的指导与服务,根据乡村资源的特色及乡村产业链发展的需求,给合乡村产业发展战略,在传统农耕创意、智慧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宿、传统手工艺作坊、乡村车间等方面列出创业项目清单,引导返乡青年开展创新创业。以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传统文化等天然禀赋资源为载体,积极探索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直播、体验与休闲等模式,加快优化与完善返乡青年创业项目选择机制,充分发挥返乡青年的自身的优势及结合农村产业特色,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当然,还需要对青年创业项目进行定期的指导,并提供创业服务支持,不断推动创业项目成功孵化,提高返乡青年的获得感与当地的社会效益,从而推动乡村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为降低返乡青年创业成本,高效利用市场信息、生产技术、资本等资源,提升资源配置效益,增强返乡青年创业社会效益,建立返乡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创新创业联盟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如浙江省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成立浙江省农创客联合会,省内各县市也纷纷成立农创客联合分会,联合会之间组织相互学习、经验共享、典型案例分享等活动,建设集“人才+资本+技术+政策+项目”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农村创新创业协调机制,以“互联网+”为基础,在项目的选择与判断、市场调研与开发、技术研发与运用、产业发展与培育等方面建立返乡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在创新创业联盟服务机制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委会、农协会、村民互助组织等多平台于一体的协同运行机制,整合农业创新创业各平台资源,优化返乡青年创业的利益分享方案及资源配置,将各生产要素功能实现最大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领域具有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多、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因此,农村创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创业风险较高。降低返乡青年创业风险,就必须建立返乡青年创业风险防范机制,从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几个方面加强防范的力度,不断完善创业风险防控机制,为返乡青年创业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在创业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技术的运用、自然灾害的防范、创业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引导青年创业项目的选择,积极对接村镇银行、保险、信托、小额贷款公司等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鼓励工、农、中建等大型金融机构开展支农、惠农、助农、强农等金融支持服务项目,拓宽与优化农业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乡镇、村集体等的担保力度,构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保险机制。其次,针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生产加工、种植与养殖业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与效率,积极开展技术下乡服务,充分利用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团队等的力量,降低创业技术风险。最后,政府还应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对市场存在的风险加大风险警示力度,提供规避风险的策略,开展返乡青年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返乡青年的经营与抗市场风险能力。
同时政府还要在政策的制定与宣传、基层服务、办事效率等方面不断改进,加强市场监管、法律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对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进行全面管控,为返乡青年创业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返乡青年在创业中,对创业政策的解读、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土地流转、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有较大需求,因此,需要设立服务窗口,为返乡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一方面,需要在创业初期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服务,提供创业过程中的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工商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开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开发适应农民需求的服务产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流向农村,不断满足返乡青年在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可以在创业过程中聘请行业专家学者及“田专家”“土秀才”等对返乡青年开展种植与养殖技术、农机操作技能、田间管理等现场指导,完善田间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服务活动。同时,加强返乡创业青年信息数据及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利用大数据及网络服务平台的优势对返乡创业青年加强信息交流、开发、储备与管理。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开展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创业模式,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创业项目、创业资源利用等的优化配置与整合。通过不断完善返乡青年创业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返乡青年人才的引领作用,以创业助力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返乡青年创业在推动乡村创新创业并引领乡村产业转型与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于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优化乡村产业生态机制并完善返乡青年创业项目选择机制,以创新创业活动驱动乡村经济创新发展。在信息、技术、资源等共享下建立返乡青年创新创业联盟,不断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同时健全创业风险防控机制,降低企业经营的各类风险,不断完善返乡青年创业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以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优秀青年回到乡村创业,从而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