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十小学 翟沛辉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通常机械的传授科学的知识, 不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构建教学活动,无法激发大家的兴趣, 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最新的科学课程从小学生的喜好出发, 融入了许多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有助于通过教学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了解科学知识, 体验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教师可以借助于“品质课堂”的打造,引导学生学习来开发其心智,让其更热爱学习。
所谓“品质课堂”,是指以“育人”为根本,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活动。 品质课堂的核心是通过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原有的意义, 并且遵循针对于小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以教材中的知识为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育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 达到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目标。 所以说 “品质课堂” 不仅是有效落实“十大育人目标”的课堂,也是促进“全面人才”培养的课堂。
“品质课堂”也是很好地彰显办学理念, 演绎生命价值的课堂;是能够有效地培养有理想、 有抱负,敢于奋斗、勇于担当的未来创造者的课堂;“品质课堂”是巧妙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拥有突出的学科素养, 具有卓越的理想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能够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与时俱进努力拼搏者的课堂;“品质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看重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竞争,拥有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懂得创新、善于创新的未来社会建设者的课堂。
(一)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我国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与国外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使得科学这一学科的教育活动存在较为落后的问题。 最显著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理想,教育设备不足,发展滞后。为了促进科学教学的进步, 许多学校积极开展科学教学活动, 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科学教师, 便选择由数学、 语文或者音乐等学科的教师来兼任。 这些教师不曾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 也不曾接受过相关培训,在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素养不高。 教学方式通常是按照教材或者教辅中的内容照本宣科,对于科学知识不曾进行系统化讲解,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学内容, 不能使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深刻且完整地描述,只是一言以概之。
(二)对于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传统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推行很长时间, 造成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曾过多关注科学这一学科, 认为在小升初、中考、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是最重要的事。 这就造成在小学教育中, 不曾予以科学教育以充分的重视, 也不曾试着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改善与创新。 这造成了科学课堂还在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述, 不仅不能以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不能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联系, 使得科学教学枯燥乏味, 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 使得学习过程效率不够理想。
(三)科学教学所需设施不够完善。科学这一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依靠语言来描述, 学生不仅难以理解, 也不易接受。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需要利用相关设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使其通过亲自操作在掌握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 也能树立正确且先进的科学理念, 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但是,通过实地了解可以发现,小学阶段可以用于科学实验的设备不够完善, 特别是一些稍微复杂些的实验器材一般的小学都不具备,甚至是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小学都不曾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使得教学活动只能依靠教师的语言讲授, 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实现良好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科学教师团队。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在于以学生为主体, 结合教材内容打造能够引发大家兴趣的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投入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并就未知内容展开探索。要想打造高品质的科学教学活动, 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还要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 科学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地方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所组织的科学教育培训中, 不仅可以了解到先进的教育理念, 还可以学习到系统的科学知识, 实现个人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科技,参与名师课堂学习, 吸收先进科学教师所分享的教学经验,还要积极应用到科学教学活动中; 学校还可以组织科学教师“走出去”,到先进地区或者先进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新的教育理念, 丰富个人的科学专业知识,实现“品质课堂”的打造, 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加强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视,从生活着手构建“品质课堂”。作为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索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教师应该注重于教学理念的转变, 并且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认知和喜好打造高品质的教学活动, 用以激发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 使其能够以积极的状态投身于科学知识的了解与探索中。 比如,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把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联系, 从而打造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 如在学到“固体、液体和气体”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例如水、油、香薰蜡烛、香水等等,让大家就这些物质所呈现的形态进行判断。
(三)促进科学实验设备的完善,打造多元化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实验, 但是受重视程度、师资力量等的影响,造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不够完善, 无法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加强对于完善科学实验所需设备的重视,采用各种方式改善这一情况, 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的一些常规性的设备得以完善, 便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探索。 比如, 在学到“简单电路”这一章节时,所需的实验设备都是比较常见的物品如小灯泡、电池与电池盒、导线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们对于简单的电路组成有所了解, 并且引导大家在能够画出简单电路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使用教师所提供的这些小物品打造一个真实的电路图, 认真观察并且掌握灯泡能够亮起来的各种条件, 由此更牢固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也使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品质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