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门市蓬江区农林双朗小学 叶玉玲
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有着强烈的政治情感与思想意义, 同时担负着对革命传统、 革命精神的教化作用。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视,更不可抹杀。 因此, 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脱离语文要素。 下面我就以革命文化的文章为例子, 谈谈我在落实文本理解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统编课本中的有关革命传统知识的文章中, 有的都是革命领导人的事迹。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 说的就是毛总书记领导青年战士们在挖井时, 克服了乡下们吃水艰难的实际问题; 另外一个故事《朱德的扁担》说的是朱德总司令与勇士们共同挑粮, 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有些讲述的是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 如《金色鱼钩》中的老班长、《为人民》 中的张思德、《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位英雄,他们都忠于革命斗争工作事业,不惜牺牲自我。他的事迹一直为后世人所铭记。
读书的兴奋点, 可能是我们读书的盲点、情节的矛盾点、与主要内容的矛盾点等等,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篇时,为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致,我创设了一种"课本剧创编形式",指导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 然后进入人物内心戏,再进入叙事中,进而演绎戏剧。设计具体情景, 通过描述故事中的情景, 以此激发启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点,产生兴趣。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讲述的内容,由于相距学生时间比较久远,中小学生也不易于掌握。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 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挖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思考探究。
例如,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 出示圆明园原来的样貌和被毁灭的圆明园图片, 启发学生的思维了解时代背景, 并理解课文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并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源,共同探讨知识,训练学生查找资源、主动合作的能力。
不同的课文, 哪些地方需要提示他们在最有讨论意义的地方上,必须抓住一点, 就能有效的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授《金黄色的鱼钩》一文中,我引导学生理解“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 我引导学生聚焦重点,利用思维导图。
通过对书文中“老班长”的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关注, 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老班长”的战斗精神,从而了解战士们对老班长的崇敬与思念。 它使他们在自身的生命经验中体会到别人的诚挚爱心, 焕发出强烈的感激之情!
统编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条核心理念就是 “阅读与表达并重”,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给他们动笔的时间和条件,把语言要求落到实处。革命中的语文教育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 在教学时应避免过分偏重思想道德知识, 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新中国建立的七十周年国庆活动录像,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还要注重于选取经典片断, 指导学生对学习场面描写, 以培养学生语言文章的应用才能。 再如, 在讲解《圆明园的灭亡》文章中,抓住了与同类型文章比较, 引导同学发现文章中的优点, 从而培养学生文章欣赏技能和语言表达才能。
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再讲《桥》一篇时,故意隐去文章结尾,引领学生展开两方面的阅读, 以加深他们对人物形象的了解。
第1 层次,隐去原文末尾,引导学生体会老汉 “党支部书记” 的形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 老汉的哪些语言、 动作深深地感动了你?
第二个层次,揭开事件结幕,感受老汉父亲的人格光芒——他是你的孩子, 你为何要将排在队里的所有孩子都“揪”出来? 你为什么要对他如此大声地“吼”?为什么对他“凶得像只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