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夏湾中学 纪曼纯 胡金凤
青春期是以性的发育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 他们渐渐对异性产生了好感,甚至是爱慕之情,也因此产生诸多烦恼和困扰。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 我遇到过很多因被传“绯闻”而陷入苦恼的学生,以往都是对“传播者”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并不佳,“传绯闻”“嗑cp”现象“此起彼伏”。 这促使我积极学习青春期性教育知识, 了解该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思考如何科学有效应对“传绯闻”现象,并积极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工作。
到了青春期, 男女的性别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们对男女关系似乎也越来越敏感。 班上有部分学生会特别关注男生女生关系, 看到有异性同学关系不错,就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制作一系列“花边新闻”作为课余饭后谈资, 在班上乐此不疲地传播。“粉红泡泡”飘浮在班级上空,弥漫开了一股惴惴之气, 而这也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
其中被传是一对“绯闻情侣”的女主角小罗在周记中剖白: 小顾的数学成绩好,所以我经常向他请教,我虽然很欣赏他, 但我们真的没有同学们说的暧昧关系。 可是某些同学不怀好意的眼神和玩笑令我感到郁闷。我觉得很困扰,为什么平白无故把我扯进绯闻的漩涡? 更让人气愤的是,昨天下课的时候,他们还故意把那个男生往我身上推, 并大声地起哄。 就连隔壁班一个很少有交集的女生也特地跑来问我, 我们是不是真的情侣。 我不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和小顾相处了……
班级“粉红泡泡”事件出现后,我首先了解这个现象对哪些学生造成了影响, 了解他们需要的支持和帮助。放学后,我悄悄把小罗喊到了办公室, 私下了解当事人对这件事的态度。 在确认当事人双方的确无暧昧关系,这的确只是“绯闻”之后,我首先引导小罗面对“流言蜚语”正确的处理方法:“遭遇关于自身的谣言,最好的武器是Smile(微笑不理会),听到关于别人的流言,最合适的处理是Silence (沉默不参与)”。比如,遇到被传绯闻时,被传者可以很轻巧地回应:“真的吗? 怎么只有我被蒙在鼓里?”“不是吧?这么有意思啊! ” ……不以为意的轻轻 “一击”, 往往会让传播者感到自讨没趣。 其实,不止青春期,我们每个人人生中都难免会有遭遇“谣言”的时刻, 不妨把应对流言的经历和自我调适, 当作另一种形式的成长,“心上阳光,黑暗就无法侵蚀”。
其次,分别引导被传出“绯闻”的两位学生自我反思, 想一想是不是在某些时刻或场合, 双方之间的互动过于亲密和随意,从而“实锤”了其他同学的猜测和误解。 如此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细细筛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反思和复盘是为了帮助自己注意以后与同学、 异性交往的分寸, 避免再次卷入 “绯闻旋涡”中。
理解了现象背后的成因, 我决定以此契机, 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题班会课。 第一节课我结合班级情况并参考了一些优秀设计,以“把握青春期异性交往, 度过人生的花季雨季”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学会把握异性交往的“度”。 班会课以活动体验、 小组讨论为主,在活动中让学生反思、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 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意识到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是正常的,并非见不得“光”;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积极健康地进行异性交往。同时,在交往中要遵循自然、适度的原则,既要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也要积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积极参加学习内外多样的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体会同学间纯洁的友谊,共同进步,互促成长。
既然是发生在班级中的现象,那就离不开每一位学生,无论是“绯闻”的发起者,还是众多的起哄者,抑或冷眼的旁观者, 对于整个班级而言, 这不失为一次集体成长的契机。我调查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参考了一些资料并设计了第二节主题班会课“青春路上,理智‘吃瓜’”。课堂上,以案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粉红气泡”制造者的行为对他人及班级氛围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在课堂上,不少学生表示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被传“绯闻”事件以及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 这样的表露无疑会让绯闻制造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结合上节课讲到的青春期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传 “绯闻”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最后,学生们集思广益, 讨论应对该现象的方法。通过班会课讨论,学生对该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更理性看待传“绯闻”现象,提升了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的能力。除了上班会课,我还购买了青春期性教育相关书籍供大家阅读, 学生自主学习青春期性心理相关知识。
“粉红泡泡”事件发生后,家长对于班级男女生关系往往也十分敏感。作为班主任,我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首先引导家长不用过度反应,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儿女更多的关注和爱, 多开展心灵对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尊重孩子青春期朦胧的情感, 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
其次, 改善家长的青春期性教育观念,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参与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课题研究让我更关注家庭性教育能力提升。 通过鼓励家长阅读青春期性教育相关书籍, 参与学校开展的家庭性教育培训及讲座, 发送家庭性教育相关学习资料,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机, 向孩子渗透青春期性教育等方式,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家长的性教育能力。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 一些家长能够更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 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