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教育+思政”模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2024-06-11 14:50:43李桂婷
教育家 2024年18期
关键词:思政科学学校

李桂婷

如果说科学事业是一座“金字塔”,那么科学教育就是塔基,而科学家精神就是青少年追求真理和贡献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这是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明确了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具体举措。广阳路小学把握契机,不断探索“大科学教育+思政”模式,在教育“双减”中努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挖潜+赋能”促专业专职骨干教师回归

教师是科学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抓住科学教师这一“关键少数”因素,直面学校对科学教育的高要求。学校在教师队伍中深入挖掘热爱科学教育、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专职科学教师,有效破解了兼职科学教师影响科学教育质量这一发展瓶颈。

针对转岗教师科学教育知识存在结构性缺陷的问题,学校基于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活动设计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解能力、课程意识和课程整合与实施能力等方面,设置补偿性学习培训任务,优化科学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以高水平适应小学科学教育。同时,为探索“大科学教育+思政”模式,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构建“国家课程+三重课堂”的科学教育实施路径

除国家课程外,学校将科学课程和科学教育活动重整、重构、重组,开设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创建“三重课堂”,引导教师创造条件将碎片化的科学教育和科技活动课程化,并以课程的形态组织实施,在有限的时空内统筹实施、分工协作,与国家课程形成同步科学教育实施路径,做好科学加法。

第一课堂:课后服务。学校积极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科学实践场所,让各种科学要素在校园内流动起来,形成学校科学教育“第一课堂”。利用课后服务时段,拓展科学学习场域。低年级开设思维拓展、创意手工制作、数字填充等课程;中、高年级开设贝壳创意设计、爱鸟爱自然、儿童自护自救等课程。课程中通过穿插科学阅读、科普讲座等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为课堂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融”字上求突破,通过学科融合推动科学教育,推动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再现思维”向“创新思维”跃迁,将歌唱、朗诵、绘画、手工、写作等元素融入科学教育。

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大力推进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让科学教育在课外流动起来,形成学校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创建学生科学素养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利用校园内的劳动基地建立植物园区,种植萝卜、白菜、黄瓜、草莓等,使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了解各种作物的形态、特点,见证植物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利用地域优质资源——晶宝农庄和潮白河湿地公园,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阵地。

第三课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在科学素养教育上持续用力,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能力,让科学教育在网络平台上流动起来,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触手可及的科学教育“第三课堂”。利用线上提供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打造线上“科学公开课”,为学生拓宽科学视野。

初步形成“大科学教育+思政”格局

学校尝试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引入“大师资”,请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让科技资源向校园集聚,已初步形成“大科学教育+思政”格局。

学校将科学教育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将第一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在煮饭做菜、电器使用、垃圾回收等家庭日常生活中发展科学素养;不断尝试多渠道打造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丰富第二课堂实践,开展科学家精神系列主题活动;依托第三课堂,精心建设“科学家精神专栏”,梳理对小学生有益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清单,以菜单方式供学生自主使用。

打破校内校外科学教学、科普活动、科技创新之间的堵点,让资源为科学教育服务,实现校内校外科学教育的“双向奔赴”,这将是广阳科学教育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思政科学学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科学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科学拔牙
奇妙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