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平( 长沙 )
1918年,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校园文学社团“新潮社”在北京大学诞生,其种子飞过大江南北、崇山峻岭,几十年后在江南田园之中的隆回二中默深文艺社蓬勃生长。
百年名校隆回二中在发展历程中与文艺结缘,从金石桥迁入六都寨的北二中,坐落在美丽的田园之中、蓝幽幽的魏源湖水库之下、水声潺潺的小河前,好一方风水宝地!后来迁至县城边的赧水之滨(原邵阳师专),也是在田园之中,俗称南二中。南二中风景更美,巨木参天,鸟语花香,文化氛围浓郁。如此重点中学,自然能培养出国之英才,也让诞生于此的默深文艺社迅速享誉三湘、名播华夏、跨出国门。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华大地,处处涌动改革浪潮。当时的省级特级教师、校长宋鹤鸣极具改革创新意识,提出为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为四个现代化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打好基础。1984年秋天开学不久,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宋鹤鸣校长亲临我的房间,征求我对发展第二课堂的意见,我侃侃而谈。宋校长有意请我抓文学课外活动,因为我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小说,已小有文名。在崇尚精神生活的80年代,作家是全社会最可爱的人,是神一样的存在,年轻人不爱好文学根本找不到对象,年轻人可以到报刊公开刊登征婚启事,所有征婚启事中,必写上爱好文学,如同现在物质时代必须明确有房有车有存款,谁发表了文学作品,如同为国、为民立了大功一样神圣而伟大。宋校长自然是想在学生中播撒文学的种子,培养未来的作家,同时提升语言文字能力,让学生们更有发展潜力,也让学生们将来好找伴侣,成家立业。宋校长的战略眼光着实令人钦佩。德高望重、才智过人的宋校长如此平易近人亲临陋室,让我这个年轻的老师倍感温暖,十分兴奋。加之谈的是我最爱的文学,自然谈得相当投机,于是在隆回二中创办文艺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的蓝图就有了初步的勾勒。
我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下,在隆回二中语文教研组特别是聂松山、王庚甫老师的鼎力支持下,积极筹备文艺社的有关事宜,以最快的速度拟定初步方案送审,一路绿灯一路欢歌。
1984年11月22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重点中学隆回二中,以隆回先哲、清代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字默深)之字命名的“默深文艺社”正式诞生了!
我翻箱倒柜找到了当年蜡纸刻印的文件:名誉社长宋鹤鸣,社长聂松山,副社长肖新平,顾问张嘉兴、曾昭读。文艺社下设文学组和艺术组,文学组组长肖新平、艺术组组长尹爱民。我兼任文艺社社刊《凤声报》的主编,五位老师两名学生担任编委。当时我们将定位为文艺社以培养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默深文艺社成立大会后,我做了第一堂关于文学与作文的讲座,高中部和初中部的爱好文学者、默深文艺社社员代表参加旁听讲座,我意气风发,旨在激发学生们的文学潜能,把爱好择好,把作文写好,把高考语文考好。
1984年12月15日,四开四版的《凤声报》创刊号出版了,师生们一片欢腾!
这是一期中国独有的古董级的报纸,由宋鹤鸣校长亲笔题写刊名,我写发刊词和编后语,套红两色印刷,两只红色的栩栩如生的凤凰展翅欲飞,初看是铅字印刷,细细一看,原来是蜡版刻印。这鬼斧神工来自陈球德老师的妙手打造。在《凤声报》头版,名誉社长宋鹤鸣校长、聂松山社长、张嘉兴顾问均赋诗二首。宋诗曰:“桃李争春百媚生,芳心点点最含情。红楼高倚梧桐树,日立阶阴听凤声。”聂诗曰:“耳顺年华业未成,自惭老凤少才情。何妨学作乌鸦噪,飞向梧桐助凤声。”独门绝技拥有者陈球德老师在第三版赋诗一首—《凤声创刊号刻写完成感言》:“老圃归耕业弗成,杏林风貌总关情。虽今未立高梧下,却听凤凰第一声。”陈老师的绝技让《凤声报》创刊号成了出版界纯手工打造的“劳斯莱斯”。
《凤声报》从第二期开始改为铅字印刷,且套红两色,师生们看到自己的创作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欣喜满满。在默深文艺社成立两周年暨《凤声报》创刊两周年之际,我决定出版一期对开大报并获得校长支持,打听到湖南418地质队刚从国外进口了一台电脑激光机器用于地质资料晒图。我喜出望外,匆匆跑到湘中新城娄底,找关系托门子,请求418队给我们印一期对开大报。418队领导很是不解,说天天看的《人民日报》《湖南日报》都是铅字印刷,你们隆回二中默深文艺社的社刊搞这么新的花样?再说新机器能不能顺利印出对开大报,都是个问题。我软磨硬泡,地质队终于同意试试。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在418队呆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天天拿着薄薄的胶片看呀看、改呀改、拼呀拼,终于将《凤声报》第十期用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电脑激光照排系统编排印刷,成为中国报业的一个传奇。
这一期的《凤声报》充盈着社会各界特别是文艺界的温馨爱意。
中国作家协会顾问、著名诗人臧克家题诗:“千仞岗上向天鸣,雏凤清于老凤声。”
著名女作家冰心题词:“敬贺《凤声》创刊两周年。”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诗人未央题词:“雏凤声声 飞向世界。”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谢璞题词:“学子可爱,德智体好,功课全面发展,又能妙笔生花办《凤声》。一瞬两周年,青果累累,希更上层楼勇攀登!”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文学》主编、著名作家任光椿题词:“雏凤清于老凤声。”
《凤声报》是师生们的乐园,是一方文学的小小百花园。正如我所撰写、每期必登的《征稿启事》:“《凤声》热烈欢迎—隽永流丽的散文、短小精练的小说、活泼新鲜的诗歌、大胆泼辣的杂文、想象别致的童话、情文并茂的日记、趣味横生的故事、令人捧腹的笑话。”
默深文艺社以《凤声报》为平台,全面展示文艺社的成果,《凤声报》助推文艺社的发展。默深文艺社首届社员马萧萧荣获全国十大校园诗人奖,周亦翔、王朝晖的小说,阳建会、魏甫华的散文荣获中南五省中学生文学创作大奖及全国大奖,龙学敏的散文《童年趣事》在《小溪流》上发表,著名作家金振林的评论长信《童稚可嘉— 致隆回二中龙学敏同学》同期发表,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著名出版家陈早春给我这位小主编写来了热情洋溢、情真意切的亲笔信。从默深文艺社《凤声报》诞生之日起到1988 年8月我调离二中,我一边教高中的语文,一边操持着文艺社,风华正茂的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如醉如痴、无怨无悔。我常常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一篇好文章而兴奋不已,为修改一篇有亮点的作品熬至深夜也睡意全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处在山野田园之中的《凤声报》惊艳登场、声声嘹亮,先是享誉县内外,继而省内外,后来国外也来信来函。我至今不知道《凤声报》是如何漂洋过海的,美国的旧金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华侨竟然来信了,给我印象较深的是菲立保罗先生和迪安娜小姐,迪安娜小姐还向我索要近照。这实在是默深文艺社的荣光、隆回二中的荣光!办好文学社团不光让隆回二中声名远播,也为我捧回了沉甸甸的荣誉:1986年、1987年我连续两次荣获中南五省中学文学社团优秀辅导老师奖,默深文艺社被评为中南五省中学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中学生报》、山东文艺出版社把默深文艺社列为全国二十家有影响的重点文学社团。文坛权威大报《文学报》等二十多家报刊电台宣传报道默深文艺社的成果。
在我担任默深文艺社文学组长、首任文学指导老师、《凤声报》主编兼责任编辑的四年时间里,我精挑细选、反复修改润色后刊发的文学作品有近千件,其中317件被《中国青年报》《文学月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芙蓉》《小说林》《小溪流》《春笋报》《少年文艺》《语文报》《中学生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文学》《中学生知识报》《少年文史报》《少年作文辅导》《读与写》《少年作家》《读写月报》《作文》《作文报》《摇篮》《花朵》《新花》等数十家报刊转载发表,我还主编了两辑《凤声诗文选》出版,也大受好评。默深文艺社艺术组长、团委书记尹爱民老师等,把学校艺术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多次获奖,也是漂亮一景。
2023年,作为“全国十佳文学社”的默深文艺社,一年之内就在全国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258篇文章,惊艳全国。
1918年,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校园文学社团“新潮社”在北京大学诞生,其种子于几十年后在江南田园之中的默深文艺社蓬勃生长。
这简直是个奇迹!
伴随奇迹出现的,是默深文艺社一届一届、一批一批的小作家小诗人迅速成长、享誉八方:马萧萧、周亦翔、刘仁文、周劲翔、李傻傻、魏甫华、谭克修、王朝晖、刘烨洲、龙学敏、赵云超、魏斌、江冬、刘定光、罗晓晴、马汝萍、海啸、欧阳文邦、谭剑、赵玉燕、胡百年、陈洛湘、陈勇光、陈晓宇、刘晓东、阳建会、王永福、刘柏林、陈德川、刘朝阳、陈家传、刘旭明、张一峰、卿红、阳雄彪、陈卫民、熊澜、王健、阳竹君、刘辉、邓玲、陈光杰、钱永红、阳小鸿、陈定球、尹锋、晏志成、周玉意、刘仕成、李晃、谭泽锋、袁叙田、李典芩、周志雄、郑明富、邹茜鸶、刘春玉、阳梦华、刘丁、刘昭陵、袁飞、李君琴、陈莉莉、周恒、刘雨晗、欧阳都、肖朝阳、肖伟、许世杰、罗开成、谭玉彤、卿芬芬、魏立宇、王璐媛、罗亚妮、郑雲桂、柳梦婕、罗雅琳、宁美艳、林戴嵘、陈美怡……优秀少年,群星闪烁。
马萧萧,默深文艺社首批骨干社员,《凤声》文学报首任学生编委,在校期间在《凤声》文学报及市、省、国家级文学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在校时荣获首届中国十大校园诗人奖;入伍后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历任炮兵、排长、师政治部干事、军区政治部专业作家、《西北军事文学》主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少年诗人马萧萧作品》《马萧萧军旅诗选》《中国地名手记》、散文评论合集《谢谢你的美丽》、长篇纪实文学《红色婚姻档案》、译注《孙子兵法》《鬼谷子》、画册《春水谣》《诗书画·马萧萧作品选》等各类作品二十余部;荣获首届中国十佳军旅诗人奖、首届甘肃诗歌八骏、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奖、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第九届解放军优秀文艺作品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奖、首届黄河文学奖、首届《飞天》十年文学奖、首届《延河》最受读者欢迎奖等,驰名文坛。
刘仁文,默深文艺社首届社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教研室主任、刑法导师组组长,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国际刑事法院等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200余篇,出版法学著作30余部、译著9部、散文随笔集《远游与慎思》《法律的灯绳》《司法的细节》等7部,成为著名法学家,亦被誉为“法学界的作家”。
周亦翔,默深文艺社首批骨干社员,在《凤声》文学报及市、省、国家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并获奖,中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先后担任湖南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南博集天卷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被授予“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先进个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图书发行业—致敬影响力人物”、中国新华书店“新华功勋”、“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荣誉称号,为出版界杰出人物。
周劲翔,默深文艺社社长,在《凤声报》及省市全国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或投资拍摄电影《我的中国‘芯’》《大荒野》《我的左手》、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水浒后传》《吕布与貂蝉》《城南旧事》《春暖花开》《镖门》《越过山丘》《大海道》。《我的中国‘芯’》荣获中国电影文学最高奖“夏衍文学奖”;《我的左手》获得第十一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2007年度十佳优秀国产影片;《桃花源记》国内首次获日本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年度最优秀奖、2006年中国动画学会奖等,现为北京容丞和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著名编剧和影视制作人。
谭克修,默深文艺社骨干社员,在校学习期间开始写作诗歌并发表在《凤声》报及省市及国家级报刊上,全国知名校园诗人,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神》等刊物,曾获得过首届昌耀诗歌奖、十月诗歌奖、中国年度诗歌奖、民间巨匠诗歌奖、中国独立诗歌奖特别大奖、1986—2006中国十大新锐诗人、新世纪中国十大先锋诗人等荣誉,著有诗集《三重奏》。现为诗人、城市规划师、青年企业家。
魏甫华,默深文艺社首届骨干社员,获“丁玲杯”青少年诗歌优秀奖,中山大学哲学硕士,撰写《中国经济的“皱纹”》《监管者史美伦》《法官再造:中国法律职业的兴起》等系列文章被翻译成英文刊发在美国的在线媒体;担任《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总编辑,创刊《中国法律人》,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内参》主编,现为深圳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书都》杂志总编辑,坪山文化智库专家委员,鹤湖智库专家委员等,知名记者、财经作家、出版家。
李傻傻,默深文艺社社长,中学时代开始发表散文、诗歌类作品,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坛新生代风云人物。以《被当作鬼的人》《一九九三年的马蹄》《雪地的兔子》等优秀作品驰名文坛,2003年入选“八零后十大写手”,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红X》、散文集《被当作鬼的人》等引起轰动,被称为“80后中国文坛实力五虎将之首”“少年沈从文”。2005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全球版),作为“中国新文化”代表人物专题报道。2006年,在台湾连续出版长篇小说和散文集,2016年出版散文集《你是我的虚荣》,2023年重回文坛,出版长篇小说《虚荣广场》。
魏斌,默深文艺社骨干社员,中学阶段三次在诗坛权威杂志《诗刊》发表诗歌,1997年在当时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神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诗作入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949—1999)》,历任《年轻人》杂志主编、《科学启蒙》杂志常务副主编、湖南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在《诗刊》《儿童文学》《青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山花》《红岩》《江南》《当代作家评论》《世界论坛报》等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百余万字并多次获奖,出版诗集《我看见雪花的翅膀》《长沙书》,现为“中国最美期刊”、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文学杂志《爱你》主编,是教师文学百花园中集诗人、作家、编辑于一体的代表性人物。
江冬,默深文艺社社长,现为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初中生》杂志主编、副编审,少年学诗,2006年开始小说写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高研班学员、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在《作品》《滇池》《延河》《长江文艺》《青年文学》《湖南文学》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出版小说集《鲸鱼和老头的故事》、长篇儿童小说《小懒驴奇遇记》,获第二十届黑蓝小说奖、第二届湖南文艺奖·青年文学奖,成为著名青年作家。
从默深文艺社走出的优秀少年,他们后来有的成为有名的作家、诗人、编剧,有的成为记者、制片人,有的成为顶级科研院所、知名大学的学者、教授,有的成为能编能写的出版家,有的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实业家,有的成为学者型中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分布在党委政府、人民军队、高校及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文艺文学及影视机构、大型出版集团、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群,也有的在社会转入物质时代后慢慢淡化了文学理想,也有的为人妻、为人父后醉心于工作和家庭而逐渐疏远了文学。但无论哪种情形,默深文艺社对他们的事业、生活、家庭乃至下一代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和深远的。
江南凤声鸣,年年栖梧桐。默深文艺社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朝霞中,发展于文学的中心时代,随着文学地位的边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文艺社团到今天,99%已偃旗息鼓、土崩瓦解,空留一片回忆与哀叹,但是成立已近四十年的默深文艺社,在隆回二中这壮硕的梧桐大树上年年凤鸣,且凤声嘹亮,这又是一个奇迹。这充分证明隆回二中宋鹤鸣、卿国烈、颜扬孝、欧阳钟瑞、罗保田、李世藩、陈惟凡、胡名顶、卢小军、李柏树、廖敦燕为代表的一届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是有战略眼光的教育家,默深文艺社肖新平、陈杨桂、游祖丁、王勇、刘豪放、颜和平、半夏子、张怡春、张良、廖小菊、刘剑等文学指导老师是无私奉献且具有文学情怀的优秀名师伯乐,默深文艺社的一批一批社员传承魏源的开放思想,理想远大、综合素养高,练就凤声天下鸣。我坚信,迎着朝霞、蹚过风雨、沐浴新时代阳光的默深文艺社一定会走向更持久的辉煌。
永安隆回,凤鸣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