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文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风险系数不断上升。尤其是自美国的某些商业银行因为系统性的风险先后对外宣布破产以来,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甚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都陷入危险境地。在此大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要求,强调深刻把握新时期金融风险的特点和演化规律,着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基于此,本文以美国A 银行为例,深度剖析其破产成因,吸取有关经验,为我国银行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银行挤兑是指储户或投资者对银行丧失信心而集中要求提款或赎回资金,从而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银行破产的一种危机。
关于银行挤兑机理,有学者提出过一个经典解释,认为“先到先得,取完即止”的存款提取规则在某种状态下会自发引起零售存款人银行挤兑的羊群行为。挤兑行为的背后是存款人及投资人对于银行资产所产生的信任危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Dybvig)的银行挤兑模型认为,银行挤兑存在的可能性基于以下两种机制:一是得到消息的国内存款人(境内外投资者)在先发优势的激励下第一时间去银行提款,先到者可以根据存款合约(投资合同)获得承诺的利息和本金,而后者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从而引发银行挤兑;二是个人存款者(投资者)认为其他存款者的提款行为或其他投资者的撤资行为会使银行的净值清零,从而可能引发挤兑。
A 银行是美国唯一一家专注于硅谷和新兴科技企业的上市银行。其官网信息披露,美国得到风投参股的初创企业里将近1/2 公司与A 银行有商业往来。该银行的经营战略是服务风险投资,主要存款来自风投支持的早期创新企业。随着客户的不断增长,A 银行的服务边界也在不断扩大,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为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客户继续提供服务,其长期以来被称为美国的“科技银行”。截至出事前,A 银行是全美排名第十六位的银行,是中等规模、有明显特色的银行。
这场危机的开始是由于当地时间2023 年3 月9 日,A 银行宣布出售其所拥有的210 亿美元的债券资产,因此遭受了18 亿美元的亏损,并由于现金流动性不足,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来筹集超过20 亿美元的额外资金。
2020—2021 年,美联储还没有开始加息,如果把资金放在美联储的准备金账户上,年化只有0.1%的利息。A 银行选择买入大量的美债和按揭抵押债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但是,伴随美联储2022 年的快速加息,这些低息时期购买的可供出售的证券(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 AFS)资产在2022 年给A 银行带来了超过25 亿美元的未实现损失[1]。
A 银行抛售的MBS 基本在收益率低位时配置,随着当时美债收益率提高,这些MBS 大跌,而由于到期日还有很久,所以其无法持有至到期,为了应对流动性的问题,只能大幅亏损抛售这些资产,并导致出现了18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该亏损超过了整个银行2021 年的净收入(15 亿美元),这则消息引发了投资者恐慌性抛售,A 银行股价重挫60%。
美国政府开始时没有出面刚兑或接管,选择按制度办事,袖手旁观,使得挤兑无法避免。随后存款保险机构接管A 银行,银行倒闭。不管存款金额多少,保险公司理赔的上限是25 万美元。A 银行的客户大多是科技企业,因此不在存款保险覆盖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挤兑,不少科技企业高管纷纷表示要从A 银行提取出所有的资金。负面消息与恐慌情绪使A 银行迎来了更加严重的挤兑风险。2023 年3 月10 日,A 银行由于流动性资金不足和资不抵债,正式宣布破产。
方意等人以资产负债结构匹配动因为标准将银行的商业模式分为流动性主导型银行与盈利性主导型银行[2]。其中,流动性主导型是指银行更加重视资产的变现成本和变现速度,而盈利性主导型是指商业银行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资产负债结构与期限配置来持续追求利润最大化。
A 银行呈现出信贷资产快速扩张、证券投资占比大且负凸性强、现金资产占比过低等明显特征,因此A 银行属于盈利性主导型商业银行。银行特殊的流动性转换功能,使得其流动性与盈利性天生对立,所以A 银行盈利性主导型的商业模式使得其在流动性方面天然存在一些风险。
A 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曾给其带来了高额的利润,但同时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其风险也出现了放大效应。A 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所以其主要客户为初创科技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Private Equity/Venture Capital, PE/VC)机构。而初创科技企业和PE/VC 机构是风险信息敏感度高的企业,所以此类存款属于非核心负债。根据A 银行2022 年年末披露的数据,其非核心负债占比超过60%,而核心负债类的存款不足3%。有学者指出,银行非核心负债的占比是度量金融脆弱性并预测金融危机的良好指标。A 银行非核心负债占比过高,而较为稳定的核心负债占比极低,从而为A 银行之后发生挤兑风险埋下伏笔。
2020 年后,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A 银行的主要客户有大量的资金剩余,他们将现金存进银行,使A 银行新增了大量的存款。但A 银行选择将这些资金进行证券投资,而不用在其主营业务贷款上。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市场上缺乏好的投资机会,A 银行单一行业的客户结构缺陷在此时就显现出来。在这一时期,A 银行的客户贷款需求不旺盛。以盈利性主导型为商业模式的A 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新增资金中用于贷款的不足30%,超过60%的新增资金配置到国债特别是机构发行的高等级不动产支持证券上,以此获得高于存款利息的利差收益,此举加剧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暴露。
2021 年以前美国货币政策宽松,从2021 年11 月开始美联储收缩每月购债规模,2022 年3 月开始美元快速大幅加息,在12 个月内加息8 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0.25%提高至4.50%~4.75%,这一过程中,美联储也由量化宽松转至量化紧缩,由此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国债等证券收益率短期与长期严重倒挂,证券投资的估值亏损急速增加。另外,美元大幅加息也使主要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以及以美元为储备的稳定币的价格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由此造成很多加密货币或稳定币发行商、贷款机构、投资机构和交易平台等纷纷陷入流动性困境,这也推动A 银行存款大量流出。因此,A银行在现金资产销售殆尽、新增借款很难的情况下,被迫提前处置证券类投资。这使得A 银行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存在的风险开始暴露。
随着利率水平的提升,证券类投资的出售价格不断下跌,亏损不断加大。即使不予出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其中AFS 的部分也需要按照市场价格计提未实现损失,2022 年年末,A 银行的AFS 未实现损失高达25 亿美元。如果按市场价格计提所有证券类投资(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实现损失,将高达175 亿美元,已超过其账面163 亿美元的资本权益,实际已濒临会计破产与技术型破产,潜在风险极大。但根据A 银行适用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GAAP),其可以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与列报。除A 银行被允许使用审慎过滤器外,美国银行监管规则规定对1 000 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才需要进行压力测试。这使A 银行2018 年、2019 年和2020 年都免于压力测试。在A 银行2020 年的年报规模超过1 000 亿美元之后,按照规定1 000 亿~2 500 亿美元规模的银行两年才进行一次压力测试,这种测试也是自行展开的,整体也还是比较宽松的[3]。并且,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存款准备金”制度时,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设定为0%。由此可见,美国在银行监管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
A 银行是一家国际化的银行,其业务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银行破产,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和信誉,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在A 银行倒闭后两日,纽约金融服务部关闭了S 银行。连续倒闭的银行使得人们对商业银行产生更大的信任危机,并且这一信任危机在全球金融界开始互相传递。瑞士信贷银行,是欧洲最重要的银行之一,股价暴跌到熔断。全球都在担心金融“海啸”将再次袭来。
但目前来看,需要关注国际市场上中小银行之间的信心传染风险,由于国际商业环境的不景气,一些小型商业银行面临资产质量问题。与此同时,银行业整体吸储成本提高,贷款增速被迫放缓,未来一两年,信贷条件收缩会使经济增长持续低于潜在增速[4]。
从目前来看,A 银行挤兑破产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并没有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和美国金融市场并不完全开放和互联,A 银行挤兑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直接传染效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稳定市场情绪和预防风险的措施,我国金融市场能够保持相对平稳[5]。
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受A 银行挤兑破产事件的影响不大,但仍然会受到影响。A 银行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方面。由于A 银行是为科技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其倒闭会导致我国一些科技企业失去资金来源和信用支持,从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
在A 银行倒闭之初,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等监管机构信誓旦旦承诺“保护所有储户的存款”“美国银行系统非常强大”。但A 银行开曼群岛分行储户收到通知,国外存款不受监管部门保障,他们将成为“一般无担保债权人”。开曼群岛分行大部分存款来自亚洲,储户曾以为监管机构宣称的“保护所有储户存款”也适用于他们。但自A 银行倒闭以来,储户们无法取出存款。一些机构储户银行对账单显示,他们在A 银行的存款余额为零,其资金已被转至“接管方”。而A 银行的储户中有中国企业,包括许多中国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面临银行里的存款很难全部取回的风险,这可能会使他们面临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若我国科技企业因受本次的影响而面临破产,无疑会波及我国相关技术产品的出口。
虽然A 银行挤兑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冲击并不大,处于可控制范围内,但我国仍然要从该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美联储认为此次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A 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未能做好风险防范。A 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主要集中于投资方面,其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构建投资池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但其忽略了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宏观环境变化后可能带来的风险。这是值得我国银行业注意的一点。
A 银行的投资集中于证券投资这些虚拟资本上,而很少将目光聚集到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行业虽然相较于证券业的收益率低,但其稳定性强,更有利于促进经济良好循环发展。我国银行业要在投资中避免过于追求虚拟资本。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一直坚持的货币政策,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政策符合我国实际,能够增强我国金融市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为此,我国要继续稳步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银行业在我国银行监管规则和宏观环境的作用下主要是以流动性主导型为商业模式的银行,但也存在少部分以盈利性主导型为商业模式的银行。但我国对于银行业的监管相比美国来说严格,并且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较为完善。目前,我国必须继续稳步开展较为严格的银行监管,保障银行业的活期存款规模与证券投资规模一致。
此次A 银行从危机爆发到宣布破产只有短短48 小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管理当局在一开始并不在意此次危机,应对不积极。
在宏观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引发市场环境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应对,如果没有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合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系统性风险。但如果国家层面过多保护金融机构存款人的利益,又会减弱全社会的风险意识,损害纳税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平,危害货币金融的长期稳定性。对此,国家需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与保障体制,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合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国家应该按照原则及时出手,不能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