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诗怡
南音的传承除了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之外,对于教学教材的编写也需要加以重视。20世纪90年代,南音开始进入泉州中小学校园课堂。泉州市教育局暨文化局聯合出台了《关于在我市中小学音乐课程中逐步开展南音教学的意见》与《关于举办泉州市首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的通知》。[1]为了配合南音进校园的进程,泉州市教育局与文化局首次编印《南音教材》一书作为泉州市中小学音乐课乡土教材试用本。2009年,南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为进一步普及南音,泉州市教育局和泉州市文化局编写了《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作为新版教材进入学校课堂。
学校教学作为传承非遗传统音乐的有效途径,也应担当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教材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文本,其编写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南音教材》和《泉州南音基础教程》先后进入泉州中小学的南音课堂。本文主要以这两本教材为研究对象,并提出自己对南音教学的进一步思考,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南音文化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南音的相关知识。
一、教材内容对比
(一)曲目的选取
《南音教材》共择取了十首通俗平易的传统散曲作为教学内容供师生进行选择。《泉州南音基础教程》则在《南音教材》的选曲基础上进行大幅度调整。
从曲目数量上来看,《泉州南音基础教程》的曲目选择由《南音教材》的十首扩充至二十首。在保留《直入花园》《元宵十五》等众多经典散曲的同时,去掉《南音教材》中的《荼靡架》《拜告将军》《鱼沉雁杳》,增加了《春光明媚》《感谢公主》《到只处》《一间草厝》等13首散曲。
从乐曲内容上看,《南音教材》中来自陈三五娘故事的有《元宵十五》《因送哥嫂》《一身爱到我君乡里》。《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中在保留这三首的同时,还增加了《阿娘听?》。关于孟姜女的故事唱段,《南音教材》中有《拜告将军》,《泉州南音基础教程》则是《一间草厝》,两本教材同样都有来自梨园戏《苏秦》的《去秦邦》,《泉州南音基础教程》还增加了一首来自同题材的《送君》。除了单一的传统曲目,《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中还增加了《新月如画眉》《帘外雨潺潺》《山不在高》等古诗词乐曲。
两本教材选取的散曲曲目难度不同,风格、色彩迥异,大都在南音爱好者之间进行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传唱度和欣赏价值,且学习难度循序渐进。《直入花园》曲调与民歌相近,乐曲欢快活泼、朗朗上口,容易被刚接触南音的人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南音的兴趣。两本教材都将此曲作为学习南音的入门曲。在散曲学习难度上,《南音教材》中只是将十首散曲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对学习者学习演唱的适宜年龄阶段并无明确表示。《泉州南音基础教程》则明确指出前十首适宜小学生进行学习演唱,后十首则适合中学生进行学习。
(二)南音乐谱的呈现方式
为方便普及教学,《南音教材》中采用了简谱记谱法,而非南音的传统工乂谱。简谱记谱法中的旋律为南音的旋律骨干音,也是南音琵琶旋律谱。为使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唱腔旋律教学,在《南音教材》一书中以《元宵十五》和《望明月》两首散曲为代表,添加唱腔旋律谱作为教学示范,其余散曲则只用琵琶旋律谱。
《南音教材》中,记谱上除了简谱的调性和节拍标记,同样有南音相应的调性、节拍和滚门,如在《元宵十五》一曲中,五空管表示调性,紧三撩表示节拍,福马郎则是该曲的滚门。在谱例的末尾,配上对应的故事内容解释和字词批注以便师生理解音乐内容。在唱腔谱例和琵琶谱例的对比中,唱腔谱例展现了唱腔旋律的丰富性,在音乐的骨干音之上加入大量的引音、塞音和过渡音。在《南音教材》一书中曲谱附带有唱腔旋律谱的散曲仅有2首,笔者认为在“口传心授”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南音的唱腔旋律并没有单一标准,每位南音教师的押韵与润腔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唱腔旋律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自身的演唱习惯决定。因此,简谱虽利于学生学习和普及,但在押韵、润腔及咬字方面,学生依旧需要教师的指导。
《泉州南音基础教程》则是采用两种记谱方式:第一种是综合性记谱。不同于《南音教材》中单一的简谱记谱法,《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使用的是五线谱、简谱、工乂谱三种记谱形式综合一体的对照曲谱,这能够使广大师生更直观地学习南音。通过三种记谱的对比学习,学生能够快速了解与学习传统工乂谱中的节奏符号,如符号“L”(名称为“去倒”)的时值相当于代表两个八分音符的音值组合(XX)。第二种则是传统的南音工乂谱,工乂谱的读谱规则是从右往左,从上到下。谱字以“乂、工、六、思、一”为基础,大多数音高通过增加不同的偏旁来表示。在谱字周围不同的符号既表示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也表示南音琵琶、三弦的指法。
在南音教学中,简谱和五线谱都只是对工乂谱的直译,不能通过只学简谱和五线谱来进行南音的学习,南音的记谱性质更偏向于备忘录式,如“扌乂”这个谱字实际包含着乐器的演奏手法和两种音高,具体的节奏和速度依照曲子的变化来决定,简谱和五线谱不能体现其灵活性,因此要想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南音,利用工乂谱教学非常重要。
(三)南音基础知识
《南音教材》一书只展示十首散曲与其对应的简谱,并在谱例的末尾配上对应的故事内容解释和字词批注以便师生理解音乐内容,其余的南音基础知识则在《南音补充教材》一书上,且仅作为另行印发的教学参考资料。《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一书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南音基础知识,涵盖了泉州南音概述、工乂谱、演唱法、南音的乐器、演出形式、南音历史文化故事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南音基础演唱曲目,这个部分除了前面讲述的两种记谱形式外,更是将每首散曲的曲词进行汇编,对每首散曲做简短说明和注释。
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策略思考
(一)问题一:节奏的掌握
南音的节奏在简谱和五线谱中简洁易懂,常见的有四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三种节奏类型。无论是采用《南音教材》的简谱进行教学还是使用《泉州南音基础教程》的综合性记谱教学,学生通过简谱和五线谱学习能够很快掌握旋律节奏,然而,南音节奏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生能否理解节奏在南音传统工乂谱中的体现,这是学生在演唱和演奏学习上的第一步。在南音演唱中,每个字所对应的工乂谱旋律大多由两个及以上的符号组成,学生在学习初期难以掌握复合型的节奏组合,经常出现节奏错乱,时值不对等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日常的节奏组合训练,来使学生掌握工乂谱中的各类节奏。教师可将工乂谱的节奏符号视作简谱的节奏组合,先从简谱的节奏组合中训练学生,在学生掌握节奏型后,逐渐用工乂谱的节奏符号替代,以达到熟练掌握工乂谱节奏的目的。同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念嘴”的方式,在工乂谱的节奏学习加入旋律音高,从而加强学生对工乂谱的学习与掌握,培养音乐感。
(二)问题二:音准的把控
“歌唱取决于声学中的正确‘自然音程,而不取决于平均律的系统。即便是一个音调得非常完美的钢琴都永远不应该成为歌唱的音高标准”。[2]南音中的音高并非固定音高。在南音的传统表演形式中乐器音准校对的方式是以箫定弦,无论是琵琶、三弦的定弦还是二弦的音高,都取决于洞箫。但每支洞箫的音高并非完全相同。演唱者的音高也要依据洞箫的音高进行调整,这就对演唱者的音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南音的演唱类似于“死谱活奏”,在固定的骨干音旋律中加入做韵与润腔,填充谱面上所不具有的音高,从而完成演唱。这也是同一位演唱者在反复演唱同一支曲子时,我们很难发现有完全相同润腔的缘故。大多数学生在演唱南音曲目时之所以会出现音准问题,部分原因是加上做韵和润腔后,学生往往会忽视旋律骨干音的音准。
在进行南音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教授押韵和润腔,更要重视学生对骨干音旋律的掌握。可以先通过音高训练来强化正确的音程关系,让学生对每个谱字的音高有所掌握,再考虑做韵和润腔。南音的调式调性有五空管(1=C、G)、四空管(1=F)、五空四イ乂管(1=C)以及倍思管(1=D),教师可在这四种调式调性内,通过音阶训练、音高手势训练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对教材编写的一些建议
(一)加入语言模块的学习辅助
语言是承载南音传承的一个重要元素。泉州南音演唱使用的是泉州古方言,与现今的闽南话还有一些区别。“普通话的强势发展,对依赖方言发展的闽南方言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抑制作用,南音也无法幸免”。[3]在大众观念中,只有会鲤城(泉州别称)方言的人才有进行学习南音的条件,这种传统的观念禁锢着南音的对外传播。2019年,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活动及辛庄师范教学都加入南音演唱,通过一字一句像学外语一样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掌握相对短小、容易学习的入门曲。[4]由此可见,虽然对于方言的陌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南音的教学难度,但并不会完全阻碍南音的学习。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正确看待普通话与方言。同时,在教材中如果能用音标对一些不同于现在方言或者比较难念的字词进行标注,可以辅助学生的念白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将口型的变化、舌头的位置、发声的位置拆开来讲解,以便纠正学生的咬字问题。听唱模仿法以及传统的“口传心授”是更为直接的语言教学方式,如果有音标加以辅助,曲词的念白学习事半功倍。
(二)重视多媒体媒介的参与
目前的南音教材中的演唱演奏曲目仍然存在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缺陷。在演唱方面,学生在念白、润腔上需要先由教师逐字逐句地教学,才能初步掌握歌曲。在演奏方面,工乂谱的节奏和乐句划分较为复杂,且演奏视频多为上四管合奏,在难度较高的乐曲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示范,才能初步了解所学乐器在曲目中的整体演奏情况及演奏技巧。这也是导致南音传承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如果有能够随时观看、随时聆听的教学音视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类问题。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南音的教学和传播也需与时俱进,邀请专业的南音艺人和南音乐团进行曲目录制,确保曲目演奏的专业性。请南音教学名师进行优秀教学课堂录制,为广大南音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示范。以上举措都能够对学生南音的学习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为南音业余爱好者提供多种学习渠道。
(三)增加趣味的学习内容
在两本教材的散曲选取中,《直入花园》的旋律和歌词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其中乐曲内容属于情景式描述,令人身临其境。同类型的非故事性叙述且具有趣味性的有《风打梨》《小字一名》等散曲,朗朗上口的叙事性散曲有《三千两金》等,这些散曲同样可作为教学曲目进行学习。
除了南音的演唱和演奏,南音的下四管乐器以及扁骨、酒盏等其余打击乐同样也可作为学习内容,而非只在理论基础知识部分进行了解。对于打击乐的教学,可以参考打击乐谱的谱例进行打谱制作,并配合南音的“谱”进行演奏。例如在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的《走马》中除了采用两个不同的木鱼组成的打击乐器,还可以加入扁鼓、小号等进行节奏创编。在多数散曲的表演中除了用拍板,还可以加入其余打击乐,让学生一同参与,在其中体会不同打击乐的演奏方式和演奏规则,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重视教材的校对
《南音教材》中出现部分目录与乐谱信息不一致的现象,如目录中所呈现的滚门与乐谱中的不一致,在《望明月》一曲中目录表述其滚门为中滚·杜宇娘,但在乐谱中则是中滚·杜韦娘。《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中《一身》一曲无任何关于其滚门的表述,而在《南音教材》中《一身爱到我君乡里》的滚门为潮叠。同样一首曲子,在不同教材上的滚门表述不同,不知是对曲子进行校正后的结果还是教材在编写的遗漏。
四、结语
从前文对两本教材内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泉州南音基础教程》在内容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上要高于《南音教材》,但仍旧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在脱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尚有难度,以及书中的插图排版还可进一步优化。
除了《南音教材》《泉州南音基础教程》这两本教材,泉州中小学也有使用自编的南音校本教材,如培元中学自编校本教材《南音生南国》,这套教材共有三本,其中两本作为初中和高中的校本教材,用于普及南音知识,另一本则供艺术团学生学习使用。[5]这套教材中散曲选取与《南音教材》相似,其乐谱也是采用简谱形式。五线谱和简谱在教学中只能作为辅助南音学习的工具。如果要真正进入南音本体,以更深远的学习或理论研究为目的,让南音保有其原样风貌传承下去,掌握南音工乂谱的精确记谱、读谱与弹奏方法是极其必要的[6]。总体而言,作为南音普及教材,这两本教材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希望南音教师能够巧用善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避免重做韵、轻看谱,重表演、轻理论的现象,共同完成传承好泉州南音這一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萧舒文:《泉州南音谱事:游走文字的乐与思——从〈泉州南音演唱考级教材〉出版回顾南音谱式发展与其乐事》,《人民音乐》,2022年第5期。
[2](美)米侯·胡拉汉,(美)菲利晋·塔卡:《当今的柯达伊: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年,第69页。
[3]孙晨:《泉州青少年方言文化传承与泉州南音的保护》,载陈敏红《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69-371页。
[4]陈燕婷:《南音的北京传播》,《中国音乐学》,2021年第4期。
[5]庄严:《弦管不断青春飞扬》,《福建日报》,2021年5月20日第8版。
[6]吴雅蓉:《试论南音工乂谱解读与弹奏的若干“盲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