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繁华艺苑”粤曲私伙局实地调查报告

2024-06-10 01:16:08徐则林
剧影月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粤曲班主艺苑

徐则林

粤曲于19世纪中叶生成于珠三角地区,是以粤语演唱的单首唱曲。粤曲主要采用板腔体,兼用曲牌体,采用独唱和对唱的演唱形式,以高胡或小提琴为主奏乐器,并配有萨克斯、阮、古筝、鼓板、笛子等乐器,是目前粤语地区最为活跃的曲艺曲种。目前学界一致认为粤曲属于曲艺形式,但笔者据其表演形式看,更倾向于认为粤曲是一种带有器乐伴奏的唱曲形式。

“私伙局”是民间粤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以自娱为目的的民间粤曲社的统称,目前广泛流行于珠三角地区。广州在2018年就约有1300个粤曲私伙局,其中以荔湾、增城和番禺三个区数量最多。深圳仅在罗湖口岸就有七十多个私伙局。而本文介绍的“繁华艺苑”就是位于广州番禺区的一个粤曲私伙局。

“繁华艺苑”作为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著名的“文化打卡点”,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以及年轻人前往,其文化热度之高甚至还吸引了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前来采访,作为能够活跃群众文化的“文化打卡点”,“繁华艺苑”在发展传统粤曲上必有其独特之处。因此,笔者拟通过对“繁华艺苑”进行实地调查,从而了解粤曲在珠三角民间的发展状况,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提供一定参考。

一、“繁华艺苑”所处环境

繁华艺苑位于广州番禺区市桥街道繁华路的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其所处的党群服务中心还设置了书法协会、老年舞蹈教室、读书会等活动室,活动内容主要与我国传统艺术相关。每个房间都装有大玻璃窗,来者可将各个活动室内的场景尽收眼底。笔者所到当天是工作日,大约从上午九点开始,各个活动室的人数逐渐增加,以退休的中老年人为主。通过对党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进行询问,笔者了解到广州大部分党群服务中心都采取相似的服务设置,主要服务于退了休的中老年人,且前来的多为固定的“常客”。

据笔者观察,党群服务中心的老人在完成当天的“固定项目”后往往会被玻璃窗后其他房间的活动内容所吸引,并相互“串门”。笔者在与一位老人的聊天中得知,这位老人曾是市桥一个小学的书法教师,退休后加入该党群服务中心的书法协会,随后又被隔壁的国画室所吸引,于是成了画室和书法室的常客。同时也有原本对粤曲毫无涉猎的老人被繁华艺苑内的乐声所吸引,成了粵曲的“玩家”。因此笔者认为,繁华艺苑与书法协会、国画室等共同形成了此处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而私伙局的设置、粤曲的演唱正是依附在这些有着共生传统文化背景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并与它们相辅相成而共存,以统一的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景象吸引来者,笔者认为这是传统音乐文化要在民间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文化要素是在空间中的传播,某一文化要素的复合,在一定的领域内是独特的,具有限定于特定空间内的倾向。格雷布内尔将这种与文化要素复合相联系的特定空间称为‘文化圈。”繁华艺苑、书法协会以及读书会这一个个文化要素的复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圈”,形成了统一的传统文化景象,进而又使得“圈”内的每一种传统艺术在这种统一的传统文化景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由此笔者认为,若能为其他传统音乐的传播也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传统音乐活动与其周围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文化圈”,形成统一的传统文化景象,从而吸引更多来者,这样对于传统音乐的发展也许大有裨益。

繁华艺苑平日用于“开局”的场地是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被一面隔音玻璃分为等候区和录音棚。录音棚即“演奏室”,不设舞台,等候区供唱、奏者休息,不设观众席。这种录音棚式的布局和较小的面积也是广州粤曲私伙局的典型特征。据繁华艺苑的“班主”即主要负责人之一梁倩莹老师所说,广州的粤曲私伙局基本上都是采用面积较小的录音棚形式,没有舞台和观众席。

繁华艺苑的乐队构成如下:

弦乐:小提琴、高胡、二胡、古筝、梅花琴等。

管乐:萨克斯、大笛、长笛、电中阮。

打击乐:大鼓、小鼓、板、大锣、小锣、铜钹。

虽然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数量基本持平,但并非所有乐器都同时伴奏,所用乐器是据演唱者所唱的粤曲而定的。打击乐全部由朱俊杰老师一人负责,其余伴奏乐师兼任多种乐器的演奏,每个人对乐器的使用并无严格规定,这一点延续了传统粤曲伴奏“一人多职”的特点。笔者前往调查的当天,“开局”始于上午9点,演唱者站在录音棚最右侧,多为男女对唱或一人独唱,鼓师位于最左侧,高胡和笛子乐师位于与隔音玻璃相对的墙壁正下方,中间则是萨克斯乐师、电中阮乐手、扬琴(兼古筝)乐师。

繁华艺苑在成员构成方面也延续了传统粤曲私伙局人员精简的特点。共10名成员,4人为演唱者,6名为伴奏乐师。老年人占比60%,年龄都在60周岁以上。4名年轻成员年龄在25到32周岁之间,并且4名年轻成员在粤曲伴奏方面都经过系统地学习,都以粤曲伴奏为本职工作,6名老人则都是粤曲的业余爱好者。(成员的具体情况见表1)

在成员的年龄分布和专业程度方面,繁华艺苑与大部分以老年人为主、成员多为业余“玩家”的粤曲私伙局相比有着较大的进步。同时笔者还从其“班主”口中了解到,广州的私伙局目前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和专业人士加入,“专业”和“业余”之间不再泾渭分明,这虽与私伙局发展最初“由民间粤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特点不同,但专业人士的加入实在为传统粤曲的进一步创新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二、运营模式与资金来源

笔者通过采访得知,珠三角地区的粤曲私伙局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固定活动日形式、联谊形式和受邀演出形式。其中“活动日”形式是最常见的,即粤曲社成员每周在固定的几天于固定地点“开局”。联谊形式也较多见,即前往别的曲社与对方的乐队成员共同演出,而受邀演出的形式在广州较为少见,这种形式多见于佛山,曲社会在迎神、庙诞和节日的时候受邀在村里进行连续几天的演出,没有设置专门的场地,届时会搭一个“雨棚”,观众坐在雨棚下面边吃饭边听曲。

繁华艺苑的活动形式主要为固定活动日和联谊。据班主梁倩莹介绍,繁华艺苑的固定活动日是每周四的8:00-12: 00和14:30-17:30,演唱者会在活动日前一天提前和乐队约曲目,进行付费“点歌”,每首曲目价格为270元。乐队成员各自提前做功课,到了活动日当天直接和演唱者进行“拍和”,不需要提前排练。

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地区所有的粤曲私伙局都是这种卡拉OK一样式的“点歌”形式,演唱者是花钱“点唱”的消费者,不是乐队的固定成员,他们与伴奏乐师间不存在绑定关系,伴奏乐师实际上“服务于”演唱者。

在资金来源方面,繁华艺苑同广州大部分私伙局一样,资金来源主要由演唱者“点歌”的报酬和政府资助两方面构成,没有来自观众的收入。其中,来自演唱者的报酬是主要的资金来源,这些收入一部分以固定工资的形式发给除了班主外的乐师,一部分则作为两名“班主”的收入。

由上述可以看出,在繁华艺苑等珠三角地区的粤曲私伙局中,“班主”和其他成员间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乐队与演唱者间又是“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这样“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在其他地区的民间乐社中都较少见。我们都知道最初的私伙局是由于粤曲业余爱好者出于兴趣而自发组织的,如今有着雇佣关系、出现了“商业化”倾向的私伙局看似与其最初“自娱自乐”的特点不同,但据“班主”梁倩莹所说,正是因为有了“工资”的动力,伴奏乐师们才能每周准时“开局”,用她的话说,就是“没工资你怎么保证人家愿意每周四起个大早,在录音棚里一坐就是一上午呢?”商业化目前是珠三角地区粤曲私伙局发展的明显趋势,笔者认为,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带来的经济驱动力是珠三角私伙局“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地区传统音乐的发展若也将商业运营模式融入,也许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拥有政府的大力资助是广州的粤曲私伙局与佛山、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私伙局的最大不同。繁华艺苑是在繁华路党群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成立的,因此成員们不需支付场地的租金以及水电费等日常开支。据其“班主”梁倩莹介绍,广州的私伙局基本上都有政府的资助,南沙区政府甚至每年给每个私伙局赞助10万元,供其添置乐器、音响等设备。在资金赞助的同时,政府还会为私伙局提供场地,但由于用的是公家的场地,广州的私伙局往往面积都受到限制,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录音棚,没有多余的面积设置观众席,因此基本上没有来自观众的收入。

三、演出曲目

“繁华艺苑”的曲目表是按照曲目名称所拥有的字数来分类的,共有207首,分为二字曲、三字曲、四字曲、五字曲和七字曲。二字曲有《大审》《洞房》《送别》《写情》等27首,三字曲有《还琴记》《琵琶行》《钗头凤》《分飞燕》等22首,四字曲有《秋月琵琶》《倾国名花》《沈园遗恨》《珠海丹心》等88首,五字曲有《隔院杏花红》《望江楼饯别》《血溅未央宫》《星陨五羊城》等42首,七字曲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秦淮冷月葬花魁》《樱桃落尽春归去》《沈园题壁两断肠》等28首。曲目表中的所有的曲目均为粤曲传统曲目,每首的时长大多都为25~35分钟。演唱者在“点歌”时还可以自行选择曲目本之外的曲目。笔者前往调查的当天上午(2023年2月9日)所听到的演出曲目为《琴挑》《情殇鳒蝶惬重逢》《一曲凤求凰》《痴心情血醒花魂》《樱桃落尽春归去》《倩女奇缘》。据繁华艺苑的成员所说,尽管近年有许多新创作的以政治为导向的新粤曲,但他们基本上还是更倾向于表演传统的粤曲。

四、“私伙局”与城市化

斯宾格勒曾说:“精神上由乡村所形成的文化人类被他的创造物城市所掌握、所占有了,而变成了城市的俘虏,成了它的执行工具,最后成了它的牺牲品。”城市化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原本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社团组织逐渐瓦解甚至消失,并导致人际的疏离,但私伙局的“遍地开花”却呈现了一个相反的例证:尽管城市化飞速发展,但私伙局依然是珠三角地区人民用于自娱、用于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仍然是当地重要的精神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对于民间音乐、民间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一面,对于民间社团组织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也不是只有负面影响。正如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子所说的“民无恒产,斯无恒心,既无恒心,放辟邪侈,救死不赡,奚暇礼义”,当物质生活的水准到了一定程度后,人们自然会出现对精神生活层面的追求,因此,作为珠三角地区一道独有的文化景观,私伙局的兴旺繁衍与城市化不无关系。

五、结语

根据笔者对广州粤曲私伙局“繁华艺苑”在环境、运营模式、资金来源、乐队构成、人员构成、演出曲目等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以“繁华艺苑”为代表的广州粤曲私伙局所处的文化环境与发展趋势——在乐队构成上,保留了传统乐队模式;在演奏的分工上,保留了传统的“一人多职”特点;在演出曲目上,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的粤曲曲目;而同时,在运营模式上出现了“商业化”倾向,演唱者与伴奏乐队之间形成了“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班主”与其他伴奏成员间形成了“雇佣关系”;在人员构成上年轻人和专业人士的比重增加。由这些新趋势我们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粤曲私伙局发展的新环境,亦可以对私伙局“遍地开花”的繁荣发展现象作出解释,并可以以私伙局的发展为鉴,为我国其他传统音乐种类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其他传统音乐的发展创造新的土壤。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粤曲班主艺苑
戏痴
安徽文学(2023年3期)2023-03-13 14:37:53
粤曲艺术的传承及创新探究
戏剧之家(2023年2期)2023-02-23 07:49:02
艺苑之星
歌海(2022年4期)2022-11-27 06:02:20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4:24
粤曲《回归颂》
艺术大观(2019年33期)2019-10-12 14:22:15
滇风艺苑
云南画报(2018年1期)2018-03-30 05:06:34
艺苑
粤曲情结
军中艺苑
人人健康(2015年16期)2015-08-22 16:33:36
反串
小小说月刊(2011年2期)2011-05-14 14: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