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
滑稽戏是我国特有的、独具民族色彩的一个剧种,是一门杂而俗的文化艺术,它以表演喜剧和闹剧,引发观众笑点作为主要艺术特征。喜剧结构、喜剧性格、喜剧语言是构成滑稽戏的三个基本要素。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滑稽戏演员,必须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积聚才华,激发潜能;更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功底,否则无法让观众笑得舒心、笑得有回味、笑得荡气回肠、笑得有所启迪、笑得有益身心健康。
都说“笑比哭好”,但只有从事了滑稽艺术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笑比哭难”的真谛,催人泪下依靠情感,令人开怀需要智慧,在学习滑稽戏表演的二十多年,笔者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滑稽戏演员,必须有丰富的艺术实践与理论经验,更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那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滑稽戏演员呢?通过前辈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在舞台实践中的感悟,笔者总结出要做到——南腔北调,九腔十八调,夸张变形,灵活节奏。
一、南腔北调
南腔北调是指不同的语言和方言。早在上海开埠以来,五湖四海的人都汇聚到这座城市,同时也带来了各地方言。所以滑稽戏表演需要演员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除了以上海话作为主要舞台语言外,还要兼用十几种地方方言,常用的方言有宁波话、绍兴话、杭州话、浦东话、崇明话、常熟话、苏州话、无锡话、常州话、苏北话、广东话、山东话、四川话等,方言是滑稽艺术的一大特色。滑稽戏常以平民百姓为表现对象,因此根据方言定人物、定角色也成了滑稽戏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以前的滑稽戏前辈们很有智慧,对每一种方言适合什么样的角色都有巧妙的运用,比如,做生意的一般用广东普通话比较多,因为观众的普遍印象就是广东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商人多;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常用苏州话,因为苏州方言听上去比较糯,很有书卷气;忠厚老实的人物大多数用常熟话;人物个性比较直爽的一般用常州话;能说会道的智慧型人物可用无锡话;古装滑稽戏里幕僚和师爷的角色一般用绍兴话;还有一种常用的方言,那就是苏北话,它不亚于沪宁线上的所有方言,舞台上以扬州话为主。滑稽戏演员除了要掌握江浙沪一带的方言外,一些特定的角色还要用到四川话、山东话等,如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中就把方言用到了极致,有说山东话的“三六九”、说苏州话的“老裁缝”、说宁波话的“洗衣作坊老板”、说丹阳话的“金医生”、说苏北话的“小皮匠”等;传统滑稽独脚戏《十三人搓麻将》,就是演员通过十三种方言来刻画十三种人物,每个人物各具特色、惟妙惟肖;又如笔者讲过的一个传统独脚戏段子《山东人打电话》,就是通过一个山东人打电话给一个苏州人,运用方言误会达到招笑的效果。山东人:“喂,你那里是不是吴桥?”苏州人:“撒吗事?你问我是不是华侨啊?”山东人:“我不是问你华侨,我是问你吴桥那里有沒有一个新村?”苏州人:“哦呦,新称没有啥稀奇呢,现在都用电子秤了,我不管你新称还是老称,你要称什么事?”山东人:“她叫陈亚丽。”苏州人:“哦,你要称鸭梨。”山东人:“你告诉她,我老婆从北京来,来了半天了。”苏州人:“喔,胡萝卜从背心篮里烂,烂了半篮了,那你放哪里啦?”山东人:“她在火车站。”苏州人:“放在火葬场。”所以说具备一定的方言基本功后就会给演员塑造人物带来极大的方便,各地方言的运用,也是滑稽戏的独家本事,甚至可以说是滑稽戏的“镇馆之宝”。如果没有各地方言,滑稽戏就不是滑稽戏了,观众也无法接受语言单一的滑稽戏。
二、九腔十八调
滑稽戏里有各种方言,一种方言的背后也代表了一种地方戏曲或曲艺小调,它也促成了各种音乐元素的融会贯通,俗称“九腔十八调”。滑稽戏没有自己固定的唱腔,它的词曲构成属于“旧瓶装新酒”,曲是旧的、熟的,词是新的。一名优秀的滑稽戏演员必须学会多种戏曲唱腔、民间曲调以及流行歌曲。它可以活跃滑稽戏演出效果,但滑稽戏中的唱要与众不同,它是根据情节推动、人物心理变化,通过巧妙嫁接,达到最佳表现;它可以让演员在滑稽戏里为塑造的人物增添色彩,让人物更有张力,耳熟能详的唱段还能让观众引起共鸣。如果唱里面能有招笑技巧,那更是上乘之作。一般滑稽戏常用江浙沪的剧种里的经典曲调,如沪剧、越剧、锡剧、淮剧、绍剧、评弹等。滑稽戏的一些小调有小鼓调、苏赋调、宣卷调、青年曲、妈妈不要哭、探亲相骂、节节高等。例如张克勤老师用锡剧“赋子板”唱的一段《赞龙》,其中协作好的叫“活龙”,不一致的叫“僵龙”,吃不饱的叫“饿龙”,调不动的叫“死龙”,他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事物巧妙而生动地串联起来,寓知识于趣味中;又如《皇帝勿急急太监》中,钱程老师与徐磊老师引用了一首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重新填词了沪语版,道尽父母心事,让观众不禁潸然泪下;很多这样的唱段在戏中都是恰到好处,巧妙融合,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唱者唱来是酣畅淋漓,观众听来也是陶醉其中,给整部戏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是滑稽戏表演常见的手法,它能够强化情绪的表达,夸张的表演能让角色看起来更为生动,但夸张变形要有个度,即“不离本质”。因此,滑稽戏有“夸张变形,不离本质”之说。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可以有意夸大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如张克勤老师在滑稽戏《顾家姆妈》中扮演的“江南雨”是个评弹艺人,职业的特点赋予他头脑灵活、口齿清楚、临场镇定、诙谐幽默的特点,先生在戏里处处透露着适度的夸张,其念白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其中第四幕当“江南雨”说道:“我要做公鸡中的战斗机”时,双腿颤抖,面露坚毅,这段适度夸张的表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如笔者在滑稽戏《有事好商量》中也有一些外部形体适度夸张的表演,踱着陶醉的步态、嘴里哼着“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亮相,出场时的走节奏步,再加上“捂耳机”“半眯眼”这一系列动作,一个活脱脱的“相声迷形态”就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二场“拆违”的表演中通过先“起步走”、再到“正步走”、最后到“跑步走”这一连串动作来突出角色军人气质的一面,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适度的夸张的形体与台词使得观众的兴奋点一下子被抓住,引得剧场里观众爆笑如雷。滑稽戏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噱头”和“小差错”,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对这“两小”进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夸张变形,也成了评判一名滑稽演员演技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四、灵活节奏
灵活节奏是一名滑稽戏演员最难掌握并运用的,滑稽戏表演的语言和动作看起来很自由,实则这种自由需要演员在台下对节奏感进行严格的处理。比如滑稽大家刘春山老前辈就非常注重灵活节奏,他以“快口”著称,出口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即兴表演尤为突出,被称为“潮流滑稽”;又比如大家熟知的毛猛达老师,他跟沈荣海老师的滑稽独脚戏表演也很讲究灵活节奏,同样一个段子,有时一些地方的节奏就不同,如同样一个“噱头”放出去,如果观众反响好,那节奏就放慢点,让观众笑足;如果观众反响一般,就果断加快节奏。所以说滑稽戏跟其他剧种其他曲艺都不一样,任何舞台上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节奏把控都得靠演员自己,演出时不能只关注舞台上的气氛,还要观察留意舞台下观众的反应,很多时候要带着观众进入舞台节奏中来,融入台上的快慢、高低、松紧等节奏中。同时又不能给观众压力与负担,演员要轻松地把弦外之音、意外之美释放出来,让观众的笑声尽可能延长。
五、结语
滑稽戏演员绝不好当,一名优秀的滑稽戏演员更是不好当,要在“南腔北调、九腔十八调、夸张变形、灵活节奏”上下功夫,要发扬海绵吸水的精神,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从兄弟剧种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养分。要认识到艺术是互相贯通的,虽然剧种不同,但在舞台上优秀的地方都可以借鉴,适当的“拿来主义”可以优化滑稽戏演员的表演。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充实自己的生活经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舞台表演中我们要真正地融入角色中、走进角色心中,传承创新,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滑稽人、观众喜爱的滑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