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的探索

2024-06-10 17:26侯美玲张小茱潘珂
国际公关 2024年7期
关键词:融合对策

侯美玲 张小茱 潘珂

摘要:自2013年以来,我国 “一老一小”领域的规划和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婴幼儿照护、优化养老服务市场环境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在当今社会中,“养老”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如何 “托育”也成为大众瞩目的话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当前社会中的中坚力量无暇顾及老人和孩子,传统的家庭照料服务并不符合当下的家庭结构与居住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应运而生,国内许多城市和社区都对这样一种新的服务供给模式开展了探索,期望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政府和社会面临的难题。本文对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民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对策

传统养老模式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方式,其中老年人在家庭中由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照顾。这种模式在过去是相当普遍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區和传统社会。传统养老模式有着以下主要特征:首先,子女有责任照顾年迈的父母,包括提供生活所需、医疗照顾和情感支持;其次,家庭成员跨越多个年龄层,形成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老年人与子孙共同生活;最后,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的支持,而不是专业的养老机构或服务。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变化,现代社会逐渐面临传统养老模式的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和就业机会增加,使家庭养老的可行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育儿的难处也逐渐显现在诸多家庭面前。许多家庭都是双职工模式,且随着育儿理念的不断进步,当今的幼儿与儿童需要父母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样就形成了冲突的局面,因而老年人帮助照顾幼儿也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基于此,一些地区正在探索和发展更多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一、“一老一小”的价值

“一老一小”模式是指在社区中将年长者和儿童进行搭配,通过跨代互助、学习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成长和发展。该模式有助于减缓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时促进跨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国内,一些地区推行 “一老一小”模式,鼓励社区居民组成搭档,通过互帮互学,增进邻里关系,提高社区凝聚力。这种做法有助于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融合,并缓解老年人独居时可能面临的孤独问题。在国外,一些社区和学校也采用类似的模式,鼓励年轻人与老年人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志愿服务、共同学习等方式互相支持 (详见表1)。[1]这种模式有助于打破代沟,促进跨代交流,同时创造有益于整个社区向好发展的氛围。总体而言,“一老一小”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在强调社区互助、跨代交流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二、“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的特点

(一)互助共赢

老年人和幼儿在 “一老一小”的共养环境中可以相互倾注关爱和支持。老年人通过传承经验和智慧,为幼儿提供成长的指导;而幼儿则带给老年人生活的活力和欢乐。这种互助关系不仅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还形成了一种共赢的局面,让家庭更具凝聚力。[2]

(二)跨代沟通与文化传承

老年人和幼儿分别代表了家庭中的两个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他们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家庭内的跨代沟通。这有助于传承家族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传统知识。老年人能够通过故事、经验分享,将自己的智慧传承给下一代,形成家族中丰富的文化传统。

(三)资源共享与责任分担

“一老一小”模式下,家庭成员之间可以更好地分享资源和责任。老年人可以在生活上提供物质支持和经济帮助,同时由于年龄等因素,可能需要更多的照顾。[3]青年一代则在生活琐事、科技应用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帮助。这种资源和责任的共担不仅减轻了家庭中个别成员的负担,也建立了一个更加均衡的家庭生态系统。

三、“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发展对策

(一)建设政府制度机制,部门协同管理

要在我国开展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政府制度机制。第一,需要建立专门的政府部门或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管 “一老一小”共养事务。这个部门可以整合现有的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资源,形成一个跨部门的综合管理机构。第二,需要建立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 “一老一小”共养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这些法规应包括家庭成员的权益保障、共养责任的明确分工、相关福利政策等内容,以确保共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公正性。在财政支持方面,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 “一老一小”共养家庭,包括提供经济补贴、优惠税收政策以及建设相关的共养服务设施等。[4]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提供老年人和儿童的各类服务,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如设立社区卫生站、儿童活动中心等,通过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在 “一老一小”共养中的专业水平,如社会工作者、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共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还需要建立信息系统来管理 “一老一小”共养的相关数据,包括家庭状况、需求情况、服务记录等。这有助于政府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分配资源,提高共养服务的效能。第三,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确保 “一老一小”共养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如定期的评估、监测机制,以及设立热线或投诉渠道,让公众能够及时反馈问题并得到解决。[5]

(二)建设共享设施,加强社会资源的供给

第一,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全面的社会资源调查,了解各地的老年人和儿童资源分布、需求情况以及现有服务设施。基于这些数据,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确保共养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第二,需要建立多功能的共享设施,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机构等,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临时照料和教育服务。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医疗、康复、教育等多方面的服务,从而减轻家庭的养育和照料负担。同时,可以积极招募社区志愿者并组织相关培训,志愿者可以帮助老年人和儿童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提供陪伴和社交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建立一支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志愿者队伍。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支持系统,包括在线健康监测、家庭服务平台等,以此来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家庭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源,促进老年人和儿童的全面发展。[6]政府部门需要提供相关的财政支持,通过补贴和激励政策鼓励社会机构和企业参与共养服务的建设,这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共养服务领域,建立公私合作模式。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场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养服务的建设。通过加强社会资源的供给和建设,可以全面提升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中的社会资源供给,创造更好的环境,使老年人和儿童能够得到更全面、更优质的支持和服务。

(三)融合信息平台,提升社会民众的认知

提升社会民众的认知是 “一老一小”模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一,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类媒体、社交平台、社区通告等方式,向社会传递 “一老一小”共养的理念、益处和实践经验,通过真实案例和成功经验的展示,向大众呈现共养模式的可行性和优势。第二,可以组织专业人士开展培训和讲座,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提高对共养模式的了解和认同度,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场所分批开展,针对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在学校教育方面,可以将 “一老一小”共养的理念融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相关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青少年对共养模式的理解和认同,这样有助于在家庭中形成更加積极的共养观念。[7]同时,可以在社区组织 “一老一小”共养相关的活动,如共养经验分享会、亲子活动等。通过亲身参与,社会民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共养模式的实际效果,形成更积极的态度。此外,还可以借助名人效应,邀请知名人士、专业人士成为 “一老一小”共养模式的倡导者,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提高公众对这一模式的关注和认同度。在制作宣传资料方面,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料,如宣传册、视频、微电影等,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共养的理念和实践,引发公众的兴趣和共鸣。第三,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专门的社交媒体群组、论坛或App,为社会民众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形成一个良性的共养社区。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可以逐步提升社会民众对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的认知水平,促使更多家庭关注并愿意尝试这一模式。

(四)开展示范项目,获取企业行业的支持

不同的企业行业拥有着多样化的资源,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 “一老一小”共养服务,如税收优惠、项目资助、社会责任认证等激励手段,以吸引企业的积极参与。同时,可以推动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展 “一老一小”共养项目。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政策支持,而企业则可以通过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共养服务的发展。政府还可以促使相关部门与企业一同制定共养服务的行业标准,明确服务标准、责任分工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参与的信心。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通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支持 “一老一小”共养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捐赠、志愿服务、员工培训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参与到共养服务的建设中。还可以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参与共养服务,通过协会的组织和资源整合,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共养服务中。[8]行业协会可以发挥行业内部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提高共养服务的水平。此外,相关部门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一老一小”共养服务的需求和操作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专业水平,增强其参与共养服务的能力。开展示范项目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通过政府牵头或与企业合作,建立一些示范性的 “一老一小”共养项目,向社会展示成功案例。这有助于树立共养服务的典型形象,吸引更多企业效仿。可以探索商业合作机会,如共建养老院、提供专业服务设备等。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可以在共养服务中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9]通过对企业行业支持和资源的争取,政府可以促使企业行业更积极地参与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共同推动共养服务的发展 (详见图1)。

四、结束语

开展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融合模式有着诸多益处,各个城市和社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多种方式的尝试以及各方资源的组合,政府可以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一老一小”双龄共养制度机制,促使这一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从而构建老年友好与儿童友好的社会氛围,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旭平,穆彤,马浩浩,等.“养老+育幼”融合模式的双龄共养App产品设计研究[J].软件,2023,44(3):76-79.

[2] 姚小兰.“双龄”计划,用心守护 “一老一小”[J].中国社会工作,2020(22):1.

[3] 程嘉敬.拱墅:数字赋能 “一老一小”构筑运河幸福家园[J].杭州,2022(23):21-24.

[4] 苗国.为 “一老一小”构筑幸福保障[J].群众,2021(17):58-59.

[5] 汪文正.呵护 “一老一小”共享高品质生活[J].人民周刊, 2021(07):64-65.

[6] 韩冬伊.“一老一小”问题:老者怀之,幼者安之[J].中国青年, 2019(7):2.

[7] 张利娟.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建设养老托育职业队伍 托起 “一老一小”幸福底色[J].中国报道, 2023(4):44-46.

[8] 张金凤.托稳千家万户 “一老一小”的幸福[J].人大建设, 2022(2):38-39.

[9]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破解福建 “一老一小”服务难题[J].发展研究,2021,38(S01):6.

猜你喜欢
融合对策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诊错因 知对策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