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江鸿
摘 要: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作业,是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习价值的重要载体。把握作业设计的新方向,紧扣素养型作业的设计原则,探究素养型作业的设计策略。设计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素养型英语作业,从“解答问题”转变为“解决问题”。使英语作业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运用知识和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的学习手段,有助于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策略;素养型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149-03
近年来,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针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讨则相对较少,虽然英语研讨课的作业设计质量颇高,但相对不系统且缺乏持续性,所以较难推广。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作业,可以发现目前英语作业中机械重复且低效的练习相对较多,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作业设计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阐述了学科素养的含义,其中设置了17个“主题群”和“子主题”,科学地指导学生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技能和策略开展英语学习活动。指向素养提升的英语作业,不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是能帮助学生挖掘个人潜能、提升学习价值的重要载体。它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更新:
(一)观念更新
从工具属性转向发展属性。工具属性一直是作业的一大特点,传统的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倾向于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强化所学、巩固所学。新课标背景下,我们需要赋予作业新的目标与功能——致力于学生的素养提升。为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必须为学生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服务。
(二)设计更新
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过于碎片化且缺乏系统性设计的作业,有违“双减”理念,徒增学生学习负担。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利用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网络资源,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有所得,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指向更新
从随意性转向严谨性。随意性在以前的作业设计中相对常见。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作业需要教师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作业进行指向性分析;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情“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处于不同学习发展阶段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结合新课标理念,我们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变革。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效,它能辅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多层次原则
英语学习具有题材广泛、形式丰富的特点,英语作业设计也应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兴趣爱好等划分为基础型作业、提高型作业和拓展型作业。基础型作业的设计必须紧扣课程大纲,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练习都能达成设定的基本学习目标;提高型作业则侧重个体发展,为具有不同兴趣、处于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型作业则需要教师创新、优化教学形式,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首先设计基础型作业,保证对基本知识的巩固;之后再设计提高型作业和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拓展型作业。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务必“因材施教”,注重作业层次和结构的合理性。
(二)整体性原则
以前的作业设计相对碎片化且系统性不强。对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整体知识框架,根据新课标要求设计初中阶段英语能力与素养培养方案。教师应精准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总结提炼主题群中的各项能力,确定作业设计框架,科学设置具体的作业目标、类别、题型和策略。作业设计应依据新课标17个主题群的课程目标要求,详细参照“学业质量标准”中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设计不同层级水平的作业。教师还要紧扣初中英语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注重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拓展化、实践化的作业设计,避免仅围绕考点设计的机械重复训练。
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第四单元的主题教学为例,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外貌描写、性格描写等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这些相关内容整合起来,着重从外貌改变、性格改变、兴趣改变和能力改变这四个方面来对人物进行描写,这样有助于系统化学习和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践性原则
英语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实践性作业通过挖掘丰富的英语教育资源,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舞台剧、英語配音、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唱歌比赛等,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用结合,可起到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能力的作用。此外,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可以从校内延展到校外,如指导学生对当地最有特色的景点、美食、标志性建筑或是著名人物进行调查或走访,然后制作成一个英文短片。例如,教师可让学生以“A Meaningful Summer Vacation”为主题,制作5分钟左右的英语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实践性作业的优势。
(一)单元整合
单元是指在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习惯于把一个单元机械地分成几个课时,课时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核心素养提升目标下的英语作业设计,特别重视单元的整体规划,提倡“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主题为统领,然后分层次设计各课时作业。教师应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中的话题、功能、结构、目标语言、词汇等板块,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有宏观的把控;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每个课时的作业进行微观的设计,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完成对整个单元作业的有效整合。经过整合的作业,目标更加明确、结构更加合理、实践更加便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第五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单元整合前的作业设计:学完《The Spirit of Christmas》这篇课文,同学们要从字、词、句、篇章等方面入手逐一理解;会读、会拼、会写每一个单词和短语;会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以上作业设计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效率不高。单元整合后的作业设计:学完《T h e Sp i r i t o f Christmas》这篇课文,除了要操练并巩固常规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之外,还需重点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中西方有哪些著名的节日,以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为例进行探究,同时以西方节日圣诞节和感恩节为例进行探究;二是辨析中西方节日内涵及其文化差异。
通過以上案例可见,整合后的作业遵循素养型作业设计的原则。为了完成这个作业,学生需要整合不同节日的单元教材内容,通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对知识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提炼,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强化实践
以前作业设计的重点是解答问题,而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作业设计重心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必经之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课后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英语作业设计需要理论结合实际。课本上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习题来完善巩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知识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会“解答问题”变成会“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以人教版八上英语第八单元第五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是一节非常生活化的英语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从第二课时开始又陆续学习其他美食的制作如俄罗斯汤、爆米花、火鸡三明治、感恩节大餐、云南米线等。这个单元的作业可以设计得生活化一点,例如让学生回家制作一种美食,完成后与家人一起分享,然后用英语完成一篇作文,写下自己准备食材、制作美食和分享美食的全过程。此类作业设计有以下优点:一是学以致用,把书本上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二是完成了从解答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让学生学会分享,促进亲子交流,让家庭氛围更融洽。
以人教版八下英语第二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周末走出家门,在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下寻找适合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到博物馆当解说员、到社区医院当引导员、到公园捡垃圾等,然后写一篇描述志愿者工作经历的文章,着重表达自己的感悟。这项作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有效地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达成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三)适度拓展
受学生学情差异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教材上有些内容是不足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依据新课标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可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制造。通过学习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继承发扬敢于创造的精神,致力于把“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布置搜索中国“四大发明”材料的作业,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的背景知识,教师也可准备一些有关“四大发明”的文章来让学生阅读。此外,这一单元中还有一篇《Beauty in Common Things》的课文,文章介绍了孔明灯、中国剪纸和中国彩陶这三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教师可通过适度拓展,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孔明灯发明者诸葛亮的背景知识。同时可以准备材料和学生一起制作孔明灯,燃放孔明灯,寓教于乐。教师还通过网络,搜集、展示不同地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更深的了解。通过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了解变得更深刻,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感。
开设校本课程也是作业拓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可开设英语影视欣赏和学唱英语歌曲的课程。教师可精选适合学生欣赏的英语影片,引导学生欣赏影片并且写影评。体裁多样的影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学唱英语歌曲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唱优美的英文歌曲,还可以增加词汇量、学会地道表达方式。而歌曲创作背景的学习,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和实操性,教师可通过单元整合、强化实践、适度拓展等手段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谢蓓)
[1]刘道义,郑旺全,David Nunan等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3]曹群珍.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设计2019.10浙江教育出版社.
[4]王月芬.未来学校作业改革面临的六大挑战[J],教育家,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