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效多文本阅读教学探究

2024-06-10 15:46:29赵芳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互联网

赵芳

摘 要: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育机遇,探析常规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互联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效多文本阅读教学开展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多文本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76-03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C2202070101)研究成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诸多极具便利性的信息技术出现在广大教师群体的视线中,这给传统教学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思想、阅读教学方法的变革。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育机遇有哪些,探析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互联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效多文本阅读教学开展的路径,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育机遇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为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带来的机遇,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首先,“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诸多新式的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巧借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有效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感受。其次,“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诸多新式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巧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解与教导,在细化教学过程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再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素材变得更加多元,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单纯是“教材课本”,小学生们通过阅读学习,也可以了解到更加多样的语文知识。最后,“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课堂至上”的教学格局,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的学习方式,讓他们的阅读学习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是可以在任何地点展开阅读,并且,还能够得到有效的阅读帮助和阅读指导,产生与“课堂阅读”相等的阅读效果。

由此可见,“互联网+”为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语文教师只要将之把握住,便可以在根本上实现教育、教学的减负、提质和增效,切实实现“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常规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矛盾的辩证过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不可避免。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实现“多文本阅读”高效教学,就需要找到既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准其源头所在,而后,再辅之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善并解决。现阶段,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课堂的阅读氛围相对枯燥,小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调动。主要原因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多本文阅读”教学时,忽略了学生主观的学习感受,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对阅读过程做出巧妙的设计,所以,学生难以感知到阅读的乐趣,因而降低了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二,阅读讲解的过程缺乏细致性,学生难以通过阅读强化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主要原因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知识、安排阅读时,其视角大多聚焦在课程的重难点上,对于一些重要性相对较低的知识点有所轻视,而学生的阅读学习又以教师安排的内容为主,久而久之,便导致了小学生虽然重难点掌握得较为牢固,但其本身的知识功底(这里指对某课程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的掌握)却不甚坚实。这一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便会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三,阅读教学范围较为片面,小学生们难以阅读、学习到更加多样的文辞篇目。该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安排学生进行阅读时,其出发点永远固定在教材课本之上,学生读到的内容,只是教材课本所提及的部分。但教材本身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呈现无限多的知识内容,学生仅围绕于此进行阅读学习,不仅会阻碍自身全面化知识基础的塑造,甚至还会局限学生阅读学习眼界、思维的发散,进而在根本上降低他们的学习、成长上限。

其四,阅读教学的深度略有不足,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有待深化。部分语文教师安排学生进行阅读时,并不会对阅读后的工作做出精心设计,以至于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的全新体会无法与人沟通、交流,只能积留在自己心中,并且,也难以实现进一步的深化。这一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知识掌握的进阶,而且还会一定程度上再次降低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五,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频率有待提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阅读教学工作时,其视角大多聚焦在“校内、课堂”上,对于课外的时间却有所忽视。小学生在课后阶段很少进行阅读学习,这不仅会导致有效阅读时间的浪费,且不利于小学生优良阅读习惯的培养。这一情况得不到及时改善,同样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反作用。

三、“互联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效多文本阅读教学开展的路径

(一)巧借媒体数字技术,优化学生多文本阅读体会

在既往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所参与的阅读学习活动,只是坐在课堂上对教师安排的内容进行阅读。这一阅读模式不仅会加剧学生阅读的枯燥体验,而且还会降低学生本身的阅读热情。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巧借“媒体数字技术”作为辅助,以最为直接的方式来改善语文课堂的阅读氛围,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优化小学生多文本阅读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教师基于《四季之美》这一课程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媒体数字技术”运用到阅读的不同环节当中。该文主要描绘了四季不同的秀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所以,多文本阅读素材便可以选择与“自然之美”这一主题相关的不同散文、诗歌。在阅读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先使用“媒体数字技术”播放一段与“自然四季之美”有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赏析,点燃阅读热情,引发阅读兴趣。在阅读学习环节,教师需要对课文做出深入浅出的解析,并适时穿插相关的图片,在帮助学生理解、参悟的同时,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牢固掌握课程涉及的全部要点以及相关的阅读赏析技能。在阅读练习环节,教师需要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使用“媒体数字技术”去营造自然美的情境,以此优化课堂的阅读氛围;第二部分,则需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小学生们,让他们置身于自然情景当中,身临其境地进行多文本的阅读赏析,进而在“媒体数字技术”的有效运用中,切实改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氛围,优化小学生多文本阅读的体会。

(二)巧借微课视频技术,细化学生多文本阅读理解

语文知识本身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为了将学习的难度、学习的阻力降低,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便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技术”进行辅助,通过录制详细的“微课教学视频”“微课阅读指导视频”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模式,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细化小学生多文本阅读的理解,逐步提升小学生多文本阅读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教师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程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时,可以将需要讲解的知识、需要阅读的内容尽数录制到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当中。微课的第一板块,教师需要聚焦课文,对文章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做出细致讲解,确保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清晰知晓文章涉及了哪些新字新词、使用了哪些寫作方法,以及为什么父母会对“我”写的文章给出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爱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微课第二板块,教师需要在视频中穿插一些与“父母之爱”有关的文章片段,让小学生们通过这些素材的阅读去加深对课文知识、课文情感的理解。微课第三板块,教师需要在视频中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并从“父爱、母爱”两个角度出发,结合不同文本中的示例,进一步剖析为什么母爱是温柔似水、父爱是苛刻如山的。微课第四板块,教师则需要将视角聚焦于“课后巩固”,此时,教师可以再度展示一段新的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分析该文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核是什么。进而,在“微课视频技术”的有效运用中,切实提升知识讲解的细致性,提升小学生多文本阅读的理解水平。

(三)巧借网络授课技术,丰富学生多文本阅读掌握

“网络授课技术”又称“在线教学技术”,它的运用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利用便捷的互联网平台,将教学场所由“线下”转移至“线上”,并结合互联网中存在的各种优质素材进行讲授。该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有效丰富多文本阅读的知识掌握。

例如,教师完成《枫桥夜泊》这一诗文的“线下”阅读教学工作后,可以开展“在线”授课。网课的第一阶段,教师依旧需要聚焦“课本”,要带来小学生们对课堂上所讲授的全部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回顾,并让他们在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记忆。该环节的设置,不仅可以起到一定“温故知新”的效果,还可以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尽数集中到在线课堂之上。网课的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基于“古诗”这一主题选择相关的阅读素材,并将之统一呈现到网课的黑板上,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与课内诗文有关、相似的课外诗文有哪些。网课第三阶段,小学生们需要自主阅读、赏析教师所展示的各首诗文,并思考它们与课内诗文之间存在哪些关联之处。第四阶段,教师则需要布置课后的巩固任务,即,将多文本阅读思考的“答案”书写到作业本上(因为网课时会布置作业,所以在当天校内下课时就不需要布置作业了),待到第二天上课时,逐一站上讲台,将写出的内容分享给其他小伙伴。进而,在“网络授课技术”的有效运用中,切实丰富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容,增加小学生多文本阅读的数量。

(四)巧用慕课教学技术,深化学生多文本阅读感悟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感悟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师想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多文本阅读感悟,可以借助“慕课教学技术”进行辅助。该项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是指,教师选取某互动平台(或校园云平台)作为线上互动学习的主体,在其中发布阅读学习的任务,让小学生们完成阅读学习后,在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该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一个有效的读后交流平台,还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互动变得更加及时、有效。

例如,教师基于《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设计多文本阅读的课后作业时,可以借助“慕课教学技术”进行辅助。首先,教师需要在“慕课”平台中发布任务,比如,学生需要在课后阶段,以哪些文章、哪些书籍作为多文本阅读的素材,要在阅读中找寻哪些知识、思考哪些问题等;而后,学生可以在阅读结束后,将心中所想发表到“慕课”平台当中,其他小学生对他人的发言产生兴趣时,便可以在该条信息之下继续评论。待到傍晚时分,教师便可以登录自己的“慕课”账号,查看小学生们在多文本阅读后发表的各个见解,对所发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进而,在“慕课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中,切实提升了小学生阅读发言的自主性,在多人互动交流中深化了小学生多文本阅读的感悟。

(五)巧借APP软件功能,建设优化多文本阅读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实现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的高效展开与落实,不仅需要对教学相关的内容做出改革,还需要将家长们带到工作项目之中,以家校联动的方式,共同建设更为优质的多文本阅读环境。为了将之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借助APP软件功能作为辅助,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来与家长进行便捷沟通,并在这一环节中,逐步拉近家校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与小学生的家长进行互动时,可以运用APP软件的不同功能。角度一,教师可以使用聊天功能,告知各位家长今日的课后多文本阅读作业是什么,让他们监督小学生完成;角度二,教师可以使用公众号、朋友圈的功能,分享优质的课外读物,让家长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小学生借阅或购买;角度三,教师可以使用文件传输功能,将录制好的家庭版的阅读指导微课视频发送给家长们,让他们在观看后,结合其中内容去辅助小学生完成多文本阅读的作业。进而,在APP软件的有效运用中,切实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建设起更为优质的多文本家校阅读环境。

(责任编辑:黄艳华)

参考文献

[1]梁昌辉,多文本阅读,点亮学生言语经验[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

[2]江鹏,巧用“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1):82-83.

[3]谭小军,数字时代全民阅读立法研究[D].西南大学.2022.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46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