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来了,公共关系该如何做

2024-06-10 04:24杨杨
国际公关 2024年7期
关键词:公关工具内容

杨杨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利用视频进行营销一直是公共关系、品牌营销行业重要的手段之一。龙年伊始,OpenAI公司宣布,他们名为Sora的新AI可以通过输入文字生成最长达到60秒的视频,视频包含高度逼真的场景、复杂的角度切换以及生动的多个角色,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Sora的发布对公共关系行业、品牌营销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公关人该如何应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关公司如何能够追赶上人工智能快速更迭的脚步?本期焦点对话邀请嘉宾进行讨论,以期带来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建议。

视频、短视频在公共关系行业、品牌营销行业发挥着什么作用?

江忠锋:对于公关行业来说,内容是核心,策略是指导。视频是公关传播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形式之一,在今天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短视频成为传播过程中最为快捷、有效,而且能够快速触达网民心智的手段。

从渠道层面,我们会发现短视频平台非常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倾向于选择特定的渠道,视频传播有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第一,能够快速沉浸式地触达用户,最为直观的带动用户情绪,是撬动情绪很好的方式。

第二,大模型兴起之后,传统意义上的短视频平台,会慢慢的开始细分,变得更加聚焦。大模型一定会带来新的超级入口的出现,随着接下来多模态大模型能力的强化,未来生产视频的可能性变得更多样。

对于公共关系行业来说,视频、短视频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方都非常看中的传播形式之一,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方都在不断的培育和孵化自己的KOC矩阵。随着模型和算法的强化,KOL掌握着大量的粉丝,但未来短视频会让更多的KOC也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接下来KOC在短视频时代,会比KOL更经济、高效。

逄大嵬:关于视频在公关行业、营销行业的趋势,我认为有两个:

一个是内容形式的变化。视频的信息含量最高,信息浓度也是最高的。客观来讲,如今视频制造难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在今天的移动时代,视频、短视频对营销、公关行业的影响之一,是会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公关和营销传播链中来,这对制造、执行的甲乙双方带来挑战。

二是从行业的变化来讲,视频在用户侧、平台侧、包括品牌方都会带来很多变化。同时,怎么使用、制造、借力打力、怎么用新的内容形式,等等,都会带来很多的变化。现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上50%都是短视频,这使得視频渗透难度降低了。年轻人在用视频,大爷大妈们也在用视频,这对行业来讲是好事情,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李岩:毋庸置疑,视频和短视频,在公关营销行业发挥着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改变了传媒产业生态,可以说,无视频不内容,无视频不营销。

自2016年开始,短视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18~2019年,直播带货创造了新的惊喜,内容产业从静态图文到视频,从触动到触达,互动性更强,用户体验更好,反馈更及时,目的更直接的营销传形式活灵活现,与用户的距离越来越近,流量的争夺成为焦点,内容的消费速度越来越快,给人记忆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承载短视频内容的各大平台,如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号等,也得到了用户、商家以及资本逃脱不掉的青睐。从内容的表现和创作上来看,包罗万象,百花齐放。短视频给了普通大众更多的发挥空间,更低门槛的展现机会以及可能性更大的创造财富的机会。从受众上来看,短视频的用户不分性别、年龄和地域,人人在创作,人人在消费,所有人的注意力资源被严重分散,也带来了精力无法聚焦集中、做事急于求成、对问题一知半解等不利影响。

如同今天的话题,Sora的出现标志着AI生成视频将优化原有Runway、Pika等AI工具的应用表现,会给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短视频的生产难度、效率、成本和模式上,都会呈现巨大的变革。

吕赟:我有三点理解。

第一,无论是从渠道上还是受众人群的行为上来说,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费在看长视频或者短视频这件事上。在提升传播效果方面,视频相比其他形式作用更突出。无论是公关还是营销,目的都是希望在企业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视频可以迎合现在的大环境和用户行为习惯,会提高信息的接受度,对企业来讲,想传达的信息或者是想实现的效果都会更容易。

第二,视频有配乐、故事、剪辑,整个内容形态比较有沉浸感,有助于品牌塑造。当消费者做一些购买决策时,不只是单纯的比价格或是性能,认知会起很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有一个趋于理性的趋势,但我觉得品牌区隔度仍然很重要。未来要打造区隔度,视频会比较好的传达企业或者品牌的使命、愿景甚至是风格,这样容易跟受众之间形成很好的情感连接,助力品牌的塑造。

第三,跟我的工作有关。我服务的客户大多偏科技领域,我们沟通时会花很多精力讲科技的故事,比如像芯片产业、运动装备。其中具体的技术很难讲清楚,即使配合图片也还会欠缺一些场景感,这时候运用视频就可以把内容讲得更清楚一点,大家能理解产品背后的科技。视频可以更好的帮助知识进行可视化,利于公众接受和理解信息,从而推动消费者形成理性的购买决策,最终实现品牌的营销诉求。

Sora的发布对公共关系行业、品牌营销行业带来了哪些正面影响?

逄大嵬:Sora的出现,降低了人们制作视频的成本。

以往,我们使用剪映等工具,自己拍摄剪辑短视频,但是这个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大的难度。Sora的文生视频工具,解决了很多特殊场景的制作,大大提升了效率。

但对营销行业来说,Sora的出现,降低了视频制作难度,解决了海量生产的难题,迎合了不同受众的需求,减少了制作成本。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Sora无法满足高质量的视频制作。

吕赟:第一点,我认为Sora确实会优化视频制作方面的流程和效率。视频制作的成本很高,视频制作预算有限制,但是现在有了Sora之后,试错成本降低。利用它可以把脑海中的片断或者灵感,迅速变成可以看到的东西,基于这个可视化的东西再展开讨论,在流程上和效率上一定会有提升。

第二点,视频制作内容的创新性提升。在拍TVC、广告片时通常会有相对成型的套路,有了Sora这样的工具之后,拍摄的创意在无限提升,可以更加便捷的尝试多种可能性。

第三点,长期来看有降本增效的趋势,但目前来看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新工具的引入,前期需要整个行业做一些调整、投入,会需要相应人才、技能、工具的适配。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修正,这也许会影响到降低成效的快速实现。

李岩:截止此次话题以前,Open AI还没有开放内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ora的几个能力,其一,是用提示文本生成视频;其二,是用静态图生成视频;其三,是可以对现有视频做扩展和补充,实现对复杂场景的理解和生成。其四,Sora在生成视频时长和对内容的理解方面,已经比当前在用的AI生成视频工具明显进步了很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会对未来影视、游戏、短视频行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比如近期,有一部在纽约首映的电影《我们的终结者2重置版》,目前国内没有放映,据说,它是完全由50位AI领域艺术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利用Midjourney、Runway、Pika、Kaiber、Eleven Labs、ComfyUi、Adobe等多个AIGC工具进行创作的,且不使用原电影中的任何镜头、对话或音乐。核心主题是呈现了一个人类对抗ChatGPT统治的世界,探讨当代AI发展的影响。

同时,Sora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诸多方面也会有显著的助力和发挥。

然后,Sora给传播策划和内容创意工作者也带来很多选择方向、提供决策支持,借助其生成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快速的形成传播内容和传播方案。

最后,Sora带来了科技平权,让普通人都能够享受到AI技术带来的变革和深刻的用户体验,无论是否是专业人士,都可以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拥有同样的能力,通过简单的操作,做出不亚于专业人士生成的内容。在不久的将来,最先掌握并应用了Sora相关技术的品牌方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在市场竞争中,也将快人一步,赢得优势。

江忠锋:技术平权一定会带来能力的平权。Sora的到来,让视频的创意需求和效率要求有了无限的可能性。目前Sora没有公开内测,我的理解,Sora的能力在进化,AI视频未来的方向,从我们做公关行业的层面考虑,应该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像Sora這样的创意类的AI视频生产。Sora被称为现实世界的模拟器,它有着很好的对物理世界的超强理解、模拟能力,它的AI生产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方式。可能很长一段时间,Sora在日常品牌传播中还不能应用,因为品牌类的要传播品牌的文化或者是产品的核心卖点,更需要体现品牌的版权、特色的核心元素在里面。就像AI做图一样,最快捷的输入文字,很难生成具象,亲测来看市场性价比不是很高。

第二,企业目前的需求很旺盛。营销类的AI视频生成点像沙里淘金,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素材,通过智能的文案,再做智能的标注、品牌、语音等等,形成网络上种草类的或者营销类的视频。这种需求让效率提升非常大,而且是现实中客户马上能用得上的,量还很大。我认为AI视频从未来和当下的现实两种发展模式,对公关行业也是一样的,当下最现实的问题是解决客户,对于无限可能的、更多KOC的、大量视频的需求问题,短时间内要大量同步适应于不同风格的视频。

Sora的发布对公共关系行业、品牌营销行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李岩:从Sora的发布对公关营销行业的负面影响来看,我个人认为,以发展的视角是利大于弊。新技术新事物的诞生一定会经过持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过多的担心忧虑可能是多余的,而仅凭想象也不能代表未来。

从接触过或者研究过的人的反馈看:

首先,Sora生成的视频在场景的载入处理上还不太连贯,有一种莫名的虚空和不真实感,不完全贴地气。

其次,它还不能模拟复杂场景,只能对物体的运动和物理交互做简单模拟,随着大量高质量数据的投喂、知识重构和深度学习能力以及算力的大幅提升,将会更加逼真地贴近真实世界,并向着AGI的方向不断突破。

再次,对于各大品牌企业的用户敏感数据,如果都输入大模型来训练,不排除会侵犯和泄漏用户的隐私,也不排除会传播误导性和虚假内容,这个就取决于它接收数据的质量,不能像搜索引擎那样,很多信息物料是不严谨的。

最后,或许有一种情形,我们给甲方提供服务的报价和收费逻辑会有变化,比如用Sora类工具生产一个短视频内容,需要消耗一定的算力,算力的背后是对能源的消耗,消耗掉的能源进而跟碳排放或碳交易挂钩,这样一来,成本结构不同以往了。

吕赟:乙方、公关公司或者是营销公司,整个行业一直在发生变化,我把这个过程称为“价值重塑”。无论是生成文本、图片或者是60秒之内视频片断,工具生产的是把脑海中的东西实现出来,人比机器更好的是脑海中的创意。这是我们公关人多年基于项目的经验、人生的经验得来的。

随着越来越多工具的产生,不能每个工具出来大家都会担心被替代。我们反而可以借机想一想:我们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整个行业有怎么样的发展。

虽然越来越多生产式AI工具出现,我依然觉得它们短期内不会替代人类,只会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帮我们提升效率。

涉及到行业,用这样的工具是需要投入的,我相信Sora大规模内测之后一定是需要付费。从企业的员工培训,到视频制作附加投入,对企业来讲可能会有隐型的成本出来。同时因为Sora是一个模拟器,内容跟真实世界可能存在脱节,包括版权、监管力量的关注、行业规范、视频效果,都会给行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

江忠锋:在公关传播的层面,不仅仅是AI视频,AIGC本身就是通过AI生成内容,目前已经显现出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因为生产的效率提升,会产生大量的内容垃圾,比如AI生产的今日头条或者是小红书中的文本,已经趋向于程式化。未来也许AI生产的内容会更加像人类,甚至完全区分不出来,但现在一看就是AI生产的内容。

第二,高质量的付费内容成本会更高。不管是视频还是文本,当你看到这么多由人工智能生产的内容出现之后,就意识到更需要人类参与的内容、付费性的内容,高质量、高精准、高品质的内容会成为刚需。

第三,对企业来说,需要企业人员能力做转型的升级。AI视频的到来,会让客户的业务结构和模式做相应的升级和调整。对应的AIGC市场公司,也需要做人员能力的转型升级,适应AI带来的新技能的提升。

逄大嵬:我本身是做动态生成的,Sora的发布对我们冲击很大,很颠覆现在的制作。

我们训练模型时发现,很难规避素材溯源的问题,哪怕是拿到授权做模型实验。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问题:Sora商业化时,一次侵权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Sora商业化时会有很多品牌用它,就会涉及到品牌可信度的问题,消费者会关注品牌是不是真人在做、品牌是不是重视消费者。因此,我认为虽然Sora能降低成本,但IP侵权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另外,不管是Midjourney还是ChatGPT,使用起来的难度都非常高,因为这些工具成熟度不够。而为了成熟,就需要需要不断训练、不断尝试,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人员的学习成本提高了。除此之外,我们在练动态模型时使用成本也很高。

延伸出来,不只是营销行业,各个行业在AI时代,生产力的模型都产生变化,过去生产力成本就是人力成本、云服务器成本,现在又多出来一部分算力成本。比如過去给客户做一个报价时,我的创意是多少钱、拍摄成本多少钱、摄影师值多少钱、出差费多少钱,都可以分条陈列。但是现在用Sora,我们怎么跟客户谈合作价钱呢?

除了成本问题,Sora导致方案创意起点提高。我们做视频的时候,需要脚本,需要写好分镜头,可能还没到策划创新阶段,思路就卡住了,所以创新的起点非常高。如果用Sora做视频,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客户的预期可能会再度提高,这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难度也在增加。

品牌企业借助Sora可以解锁怎样的新营销方式?这个过程中,公关公司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吕赟:从营销方式上看:

一是视频传播这块会变得更普遍。Sora方便了短视频制作,但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参差不齐的视频会更多。有的客户或品牌方,就是需要视频的“量”。有了Sora这样的工具,效率会提升,短视频传播会再加一把火。

二是线下体验能得到提升。虽然线下活动影响面不如线上广,但交互的深度比较深。大家喜欢搞打卡拍照、互动体验的环节。如果能很快生产个性化定制的视频素材,可以给线下的活动有更丰富或者是立体的展现,常见常新,新鲜感会比较多,有助于企业更好探索虚实结合的用户体验。

对公关公司的作用,我分享三点:

第一点,桥梁和枢纽的作用。过去公关公司在营销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比较偏中间,连接各方资源:客户、受众、媒体、活动的供应商。这个过程中,公关公司还是枢纽的存在。

第二点,创意的把关。创意可以有很多的工具生产,以不同的方式落地,但不论怎样保证素材的效果是一致的,传达的信息是一致的,包括品牌的感受是一致的。这方面,需要更强的把关。

第三点,风险和问题的管理问题。大家提到的版权风险、视频的虚实观感、质量的问题,公关公司依然要做好内容把关。

江忠锋:用三句话谈一下我的理解。

第一,AI技术对公关公司来说,本身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谁能率先在AI技术驱动下,抓住AI升级公司的专业能力,本身就是对公司品牌价值的赋能提升。

第二,通过AIGC新的技术,可以将传统人员的专业能力做一波转型升级。

第三,通过新技术,能够让我们跟客户的交付作业和服务模式上,做一波增量的升级,和本身业务的拓展。

逄大嵬:借助Sora可以解锁非常多的营销方式,但我们此时此刻讨论的还是构筑在以往的理解上。

更新的角度来看,Sora可以按照不同的用户匹配不同的文本,生产不同的内容,产生不同的互动方式、联系渠道。这里提到一点,虚拟的体验。我个人认为,未来Sora带来的是内容交互模式的范式的变革,未来AI时代,所有的用户看到的都是自动生成的内容,体验也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未来,我们永远离不开的是专家,离不开的是对接人,离不开的是沟通,离不开的是情绪抚慰。我们在纠结品牌做什么内容、个人做什么内容、终结的连接器是什么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还是需要人做的。

我的观点是,未来,“公关公司”的价值会更高,因为公关公司有独特的认知输出才是有价值的,越是公关专家、策略顾问,价值会越高。

李岩:提到新营销方式的解锁,公关公司的价值发挥,我们有真实的产品案例,森博于2023年自研开发一款垂直于家电家居应用场景的营销大模型CeMate,借助AI技术与能力,先后为美的集团、TCL、芝华士、老板电器等国内知名家电科技企业训练了私有大模型,沉淀了数字内容资产,赋能渠道和终端用户在产品推广、内容(文案、图片及视频)生成方面,大幅提升了效率,降本50%以上,具体来说,CeMate在门店获客、电商运营以及数字资产管理方面呈现了落地优势。

首先,在门店获客方面,被我们称为“来客易AI全民营销助手”,它是以其AIGC和数据能力,为企业解决了线下门店流量减少、销售乏力的挑战。该工具通过降低图文视频内容创作和发布的门槛,配合商机运营的全面优化,打通数据闭环,有效支持经销商和导购利用自媒体账号开展全民营销,探索新的线上流量增长点,从而获得更多的销售线索。

其次,在电商运营方面,被我们称为“森易销AI电商运营助手”,是通过其AI视频和AI作图两大核心模块,为电商运营和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效、低成本的营销素材生产解决方案,电商的本质就是用一张图卖产品,图的数据质量、位置布局、表达逻辑等都会直接间接影响到ROI和转化率,该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多次高效迭代,反复试错,降低试错成本,解决了电商运营中缺乏有效数据回流和内容优化的痛点,而且显著提高了电商营销的效率和广告的吸引力。

再次,在数字资产管理方面,被我们称为“AI营销内容中台”,是通过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内容资产,利用AI的深度学习能力,不仅解决了内容分散管理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海量的企业数据,帮助打造企业专属的AI模型,更加针对性地提升了内容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该款大模型应用可以两头赋能,一头可以为品牌企业的分支机构、市场经销渠道、终端销售人员提供赋能,无论线上和线下,降低了营销内容创作的门槛,保持了风格品质的一致性。另一头也赋能公关营销公司内生产和创作内容的业务部门,大幅提升了产出效率和质量,甚至职能部门也可以借助工具生产海报、搭建场景,生成看起来非常专业的营销物料。

再举一例,近来一则消息,浙江义乌商贸城的一群个体女掌柜借助AI的能力迅速出圈。为了拓展全球市场,助力产品出口,她们遇到了不仅是语言的障碍,还有国外客商千里迢迢来国内采购的成本和效率不高,为此,商业管理部门开了线上展厅系统,融合了多种AI工具,在语言翻译、多语种转化、展示视频生成等方面大为改观,填补了宣传的鸿沟,让沟通更专业,也更有温度,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商户对工具的使用也越来越依赖。

最后,为了跟上AIGC的快速发展,我们很多同行组建了AI研发团队甚至实验室,转型科技型公司,这也为行业打开了一条新的业务赛道,作为品牌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商或外包商,把客户的AI需求落地成为数字化产品,进行设计、研发、部署、测试和培训,形成AI能力和工具,其中也蕴含了可喜的发展机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感受到人工智能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取其精华?

逄大嵬:不准确、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是各行业用AI最直接的反馈。

AI工具是生成模式,新技术从好玩儿到好用,到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力,背后其实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AI引爆关注是因为大家觉得它很有趣,但这些AI工具没有生产力,不可控是非常大的不足。

放在营销行业讲人工智能,大家都在做应用层,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应用开发,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

取其精华还是要回归到各行各业,我们熟悉的客户是哪些,客户领域是哪些,一个是给客户做AI落地,一个是自己内部提效。公关行业、营销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创意、视觉生成就是重复工种,创意可能还会用,但投流、客服等,很多都会被AI颠覆掉,可以把AI重复执行的能力放在自己内部结合。

吕赟:不足有三点。

第一是创意性的缺失。因为AI工具的结果是基于已有的数据生成的,对于这个行业来讲,生成的东西没有独特性,会有比较大的内容上的缺陷,最终也会导致我们在交付内容时,产生预期的偏差。

第二,数据的时效性。大部分的AI生成内容或者结果,是基于某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经过大模型的训练生成的结果。当我们问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问题,会发现不能得到答案。社会变化这么快,信息时效上的不足,现在来看很明显。

第三,AI非常依赖我们给他输入的指令。在使用时要把需求很详细的列出来,要求文本能力较好。以Sora为例,如果要做故事线,要做分镜、做脚本,最后拍摄,前期所有的工作,还是要非常清楚的用文字表达,最终生成质量受文字能力影响很大。

在取其精华方面,我自己一点感受,就是找到人和工具之间良好的配合关系。人有擅长的地方,工具有擅长的地方,我们必须承认工具在有些地方效率更高,但也要清楚现在条件来看,人也有更擅长的方面。人机配合过程中有很多东西要磨合,等这个过程理顺之后,从最终的产出结果来讲,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李岩:AI在近1-2年的爆發引发广泛关注,一些新工具和应用的问世吸引大家一睹为快,积极尝试。

新鲜事物的发展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比如GPT类工具,如何写好并使用提示词,就是一个新的要求,对问题的设计和表达,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对于同样一个问题,换不同的方式表达,最后得到的结论和答案是不一样的,而且部分工具还有Token的限制,使得上下文内容的连贯性不一。

如果延伸一点看,用语音代替提示词作为输入,结合表达时的逻辑、语气和语种,经过GPT或Sora类工具的计算,生成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内容方案,再由用户进行确认,这样会得到更加符合要求和期望的结果,质量也会更有保障。随着AI的发展,数据量越来越丰富,未来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品牌企业如何能在众多企业纷纷试用AI新技术的大环境中突出?

江忠锋:前几天看到一个咨询机构发的论文,提到2026年高质量的数据可能就会枯竭。让大模型能力更强的要素就是数据,通用模型在不断提升,但落到具体的垂直行业,细分场景的应用上,通用模型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对于多年跟垂直行业服务,不断积累了高质量的细分化的垂直专业数据的公司来说,他们可能在未来做一些细分的垂直轻量化的小模型应用方面,会更有优势一些。

迪思传媒去年八、九月份已经开始做垂直轻量化模型的工作,目前聚焦了汽车、3C、快消,未来会在金融、医药行业。基于这些细分行业垂直的场景,以及各个细分的客户,做更加颗粒化、更加轻量化的垂直模型训练。这样生成的内容,无论是视频还是文本,就会解决前面所说的模型缺点问题,比如版权问题,法律问题。而且这样生成的内容更加精准、灵活,更加符合行业的特点和品牌实际的诉求。

因此,我认为在AI大模型的细分化应用方面,垂直、轻量化的模型和产品应用,将会成为未来这些品牌、服务的公司竞争的核心优势。

吕赟:简单说几点看法。

第一,回归品牌。我觉得每家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即便在同一个行业里,我们帮助很多公司做传播时,他们都关心怎么体现出独特性。我觉得无论用AI工具还是日常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品牌的区隔,要对自己的独特性有很好的理解。

第二,在AI的使用上,要明确目标和策略。很多企业会觉得别人用AI我也要用,但并没有思考AI工具或技术对自身来讲意味着什么,是补齐技术短版还是对终端销售做赋能?每家企业的痛点是不一样的,技术的应用要跟自己企业的需求匹配。

第三,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AI场景。现在工具很多,国际上有一些通用的,国内有很多具体到某一个垂直领域的场景和工具,需要花时间找到更适合的工具,帮自己实现相应的效果,这块需要体系化甄别。

逄大嵬:第一,拥抱,这个阶段企业会交大量的学费,现在很多企业担心错过,不断的做小步快跑的快速迭代。

第二,突出。各个企业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思考在不同时间段内,这些AI技术到底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在人工智能工具不成熟阶段,品牌企业要看清楚哪些技术是能脚踏实地用,哪些技术是需要不断投入做尝试的。

我们发现AI Agent在直播技术、品牌企业可以很好的降本增效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思考,自己团队的人员配置是什么样的。技术快速迭代,是学不完的,学习技术的核心点是人。企业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AI。

李岩:品牌企业在纷纷试水AI新技术中如何能脱颖而出,我认为需要聚焦几点:

首先,新技术的应用不亚于一场管理、思维的变革,需要品牌企业高层有认知,并全力信任和支持第三方提供的服务。

其次,应用AI技术,一定要精准识别应用场景,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哪些环节能给与提升,究竟是为了解决了痛点,还是提升效率,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到核心业务流程中,嵌入到企业的经营链条中。

然后,若干年前,企业在信息化改造的浪潮中,提到要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支持,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DSS)子系统,这在当时还只是规划和设想,几乎无法实现,如今的AI计算和学习算法,融合企业积累和沉淀的大量经营数据,就能够完成对决策的推演和建议。

再次,品牌企业可通过应用AI工具强化对供应链的控制、管理和利用,搭建自有区块链系统。举个例子,有两家企业都生产高清电视,他们都需要从上游采购屏幕资源,这时谁抢占部署AI能力越快,谁就可以更早对上游完成控制和占有,从而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公关公司以及公关人该如何应对AI的快速更迭?

吕赟:目前我们有一些正在推进的计划,说这些计划之前先分享一下背景。

我们是一个规模不是特别大的美国公关公司,在美国、欧洲、亚太都设有办公室。我们推AI战略时会有一些挑战,每一个市场区域的同事对AI的看法会不一样,使用场景和需求也不一样。比如跟欧洲同事开会,他们最开始需要的是最基本的语言翻译功能,利用生成式AI更好的沟通。考虑到欧洲的状况,语言类型多样,同事们合作中沟通频率很高。甚至在帮品牌落地项目时,不用上升到图片、视频,语言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目前对于AI,包括如何使用AI帮助自己,有类似复杂的需求背景。OpenAI推出ChatGPT时,我们就跟同事讲过人的工作不会被AI替代,AI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是被人所用的,这个想法在去年形成了共识。我们还没有用AI或者是大模型研发产品,目前我们的目标依然是需要整个公司的同事们多用AI工具,探索AI如何能给我们更好的助力。这是背景。

我们首先成立了“全球AI委员会”这个机构,一是有人推动这个事情,二是在美国、欧洲和亚太之间有协同,整体策略要保持一致,必须有这样的机构协调和沟通。很多同事慢慢开始自发的使用AI工具,但还没有形成一些体系和共识。比如同样用ChatGPT,有人会当翻译软件用,有人当写文案的灵感;又比如有的客户一个项目需要八个不同的创意灵感,如果这个工作纯靠人工是非常费力的事情。有了ChatGPT之后,至少可以減轻这部分的工作量。这个经验跟美国的不一样,或者说北京同事和上海同事经验又不一样。

第二步,需要有统一的认知和资源。我们内部会有关于AI使用的规范和指引,包括鼓励员工主动使用AI工具,需要注意版权问题,等等。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评估用哪些工具,包括现在试用微软Copilot,它会内嵌到所有的办公软件中,这个到底对于生产力的提升有没有帮助?ChatGPT就不讲了,包括GOOGLE的Gemini,我们也在观察到底有没有帮助。

最后,工作层面该如何应用,需要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因为我们的客户也会用类似Midjourney这种工具给我们下需求,比如就设计怎样的KV、哪种设计风格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心态上,肯定是拥抱这个变化,否则会被抛弃。公关人要有比较强的动力去试,试的过程中才会有收获会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大家一起讨论形成共识,再一步步推进。

AI这个东西一定是逃不过的,只能是想办法更好的利用它,找到和它最佳的相处关系。同样作为公关公司,接下来这些年我们核心竞争力会在哪里?它既是很大的挑战,也能提供一些探索可行性的机会。

逄大嵬:第一,公关人具有爱学习,愿意做创新的特性。AI出现之后,为公关人创造了更多学习、创新的机会,因此,公关人需要拥抱AI,跟随AI技术。

第二,AI技术会越来越成熟,现在我们看到的不成熟的地方,经过时间的历练会逐渐改进,而这个技术成熟过程中,如果AI得不到高频次使用,就会被淘汰掉。

第三,AI对营销人员有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学习成本、学习难度很高。我本身做AI的产品,切身感受到AI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太快,几乎每一天都在做改变,每一天都有新的模型产生,每个模型擅长的方向都有变化。

第四,在国际大环境中看,中国本土跟海外又有距离,如果只看到身边的国内厂商的模型技术和应用层的技术,客观来讲已经落后了。今天的AI工具,底座是基于海外,因此,公关人要学会追踪海外技术。

总之,不管是公司还是组织要多尝试追踪最新的技术、多看案例。如果不尝试不做,肯定会被行业淘汰。每次技术范式的革命,最终的真正产生商业化生产力的方式,跟技术刚出现时完全不一致的,我们此时此刻讨论的可行性方法,三、五年之后,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错的。对公关人来讲,要花大量的精力学习、追踪。

李岩:刚才听到其他老师讲述的一个情况,甲方用Midjourney下需求,乙方用ChatGPT或AI视频工具生成内容再交付给甲方,当下来说,这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尽管国内的AI发展水平相比国外来说,有一定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事实上是在扩大,但作为从业者来讲,身处内容产业,AI带来的冲击兵临城下,只有以变应变,积极应对,才是唯一出路,不能等。

前段时间,我看了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的一篇文章,其中有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在这个不确定的速变时代,究竟是选择不断接纳、挑战变化,还是应该不变。结合起来,辩证处理,不变的是本质,变化的是现象,在本质的基础上学习、应用和接受变化。对此,我有几点看法:

首先,作为公关人要有AI思维。也就是说,我们工作当中要有一个意识,就是这件事情是否可以借助AI工具,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以我公司目前用人来看,内容创意和文案工作,已经通过招募实习生来完成,社交媒体海报、数据分析、总结、发言稿等,已经大量使用AI工具来生产,经过二次加工或者稍加修饰之后,就可以直接交付了,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智力成本。

其次,一定要熟练掌握几款AI工具,目前国内一些科技类企业的大模型产品,比如有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讯飞的星火、阿里的通义千问、百川智能、卡奥斯等,一定要有使用体验。

再次,组织公司内部学习研讨AI工具,从服务行业或客户的角度思考,如何找到价值的附着点,在哪些领域可以发力。譬如创作一段文案,完全可以把相同的需求输入到各家GPT类工具,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这时可以结合各家的回答,优化整合形成一个最优的结果。这就用到了我们公关的一种整合的思维,把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AI工具生成,再把不同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或答案。所以,我们以组织行为共同学习,掌握不同工具强大的地方,也了解他们不足在哪里。

最后,结合到咱们如何学习、拥抱和共创。首先当新技术不断迭代,迭代越来越快的时候,必然给我们带来焦虑,我们害怕赶不上,害怕被淘汰,会有很多恐惧、焦虑,甚至产生排斥。

总的来讲,Sora也好,ChatGPT也好,AI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它是一种更高阶的、有价值的、高质量的生产力。按照生产力的客观规律,需要有新的生产关系和游戏规则,以及能积极并愿意做出改变、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与之相适应。换句话说,不管在任何时候,有一点是肯定的,“AI+”时代的到来,它不是恐龙,更不是世界末日,它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是服务人而不是取代人的。它是我们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的得力助手,人才是主宰者。Sora出现,是AI发展里程碑中的一个突破点。证明它对世界规律和事务关系的理解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AGI的时代也将快速到来。

江忠锋:我用很简短的话分享一下。面对AI,对我们公关公司来说,所有的人都一定是快学快用,边用边调整。无論是从内部还是外部,从思维方式、组织架构以及整个的业务模式,都在快学快用、边用边调整的过程中做适应性的升级和变革。

猜你喜欢
公关工具内容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巧用”工具
主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