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之,彭思敏,韩雨婷,刘思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三农”视频,即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视频内容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从阐述“三农”视频传播的现实意义入手,通过介绍“三农”短视频在海内外传播现状,分析“三农”视频中农耕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及传播价值,探讨了扩大“三农”短视频对海内外影响的策略。
“三农”视频的传播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及农民的生计和生活条件。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能够引导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向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三农”视频的传播,农业技术的推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培训和讲座。线上视频的传播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通过“三农”视频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困境,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务,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三农”视频的传播不仅可以让海外受众了解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增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中外农业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农业走向世界。
在国内,大量与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相关的短视频在各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这些短视频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主题,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农村风景和农业技术等内容。同时,一些农业企业、农业专家和农村电商也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农业产品和服务。乡村短视频正在快速发展。2021 年6 月22 日,首份“三农”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抖音网站发布。近年来,抖音上农村视频点赞总量达129×108,农村视频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报告还从“三农”创作者来源最多的省份县域、最受欢迎的“三农”视频内容等多角度,解析目前抖音“三农”内容生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3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108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108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我国短视频用户约为7.73×108户,占整体的85.6%。
在海外,一些中国农业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传播到国外。这些视频向国际观众展示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情况、乡村文化和传统农耕技艺等内容,增进了国际间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和认知。2018 年3 月10号,今日头条“三农”领域头条号“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第42 次收到了身处海外的农户朋友的求教私信。这条私信来自商务部援助非洲塞内加尔第6 期项目农业组的负责人,农业组在当地从事蔬菜种植工作。由于对当地地理环境与国内地理环境的差异缺乏了解,以及本身种植经验不够丰富,农业组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开花挂果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当地种植的数百亩(1 亩=667 m2)茄子、青椒、丝瓜、黄瓜、豆角等蔬菜作物,产量持续较低。3 月初,农业组负责人周先生在今日头条app 上看到了名为“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的头条号一篇关于蔬菜种植技术的文章,看完文章后,周先生立即通过头条私信向“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头条号发出咨询请求:“希望学习一些实际经验”。当“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收到这条私信后,很快与周先生取得了联系,向他分享了大量黄瓜、辣椒、茄子的种植经验,并对种植工作进行了全程指导。
短视频在传播“三农”相关内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生动的画面、简洁明了的表达,以及容易分享的特点,短视频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分享。相对于以严肃性著称的传统“三农”电视台,几分钟的短片有着自由的内容,满足了观众对趣味的渴望,深受观众欢迎。这些视频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农业、农村生活和农民工作的认知与理解,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一方面,视频将通过农产品、乡村景观、农民生活图像和其他内容进行创作,它为农村信息的扩展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符合“中国农村三难症”应急解决的政策方向;另一方面,通过短视频的传播,一些农产品和农业服务也得到了更多曝光和市场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抖音电商数据显示,“双11”期间,河南信阳鸡蛋、宁夏枸杞及加工制品销量同比上涨了380%和214%;湘西腊肉、广东黄花鱼和山东苹果也颇受欢迎,销量同比增长达60%、38%和35%。
农耕文化主要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文化发展呈现出保守的性质[1]。农民群体在具有封闭和保守性质文化的影响下安于现状,不愿打破固有生活,不愿主动接受的新的知识。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打开了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大门。在传播过程中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短视频形式向海外进行宣传。且农村短视频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关于农村的农事活动、风土人情、建筑风貌、农业技术等,可以充分体现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
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通过拍摄乡村生活和乡村美食的视频,在海外播放器YouTube 上粉丝破1 000×104,并获得超级红人节“最具商业价值奖”,以及“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称号。
借助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农民群体开启了个体户发展的时代,作为传播内容的生产主体,他们充分表达了个性化,农民群体在媒体社会中的崛起[2]。这部分人可以向海外宣传社会主义下的三农概念和乡村振兴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振兴是重中之重。产业链接是以产业为纽带,以媒体为平台,融入了农民生活所建立的关系[3]。宣传和创建农村短视频,是以短视频的传播和发酵为基础,将农村丰富的产品和资源传播到国外,打造连接国外需求与农村资源的渠道。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高科技方式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促进乡村农耕产品和海外的交易。农民自媒体人—手工耿在抖音、快手平台都拥有百万粉丝,发布的短视频获赞千万,发布的短视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并被海外《华盛顿邮报》报道。
由于创作主体、现状、创新不同,“三农”短视频的传播存在内容质量。视频的内容质量也有所区别,导致传播效果不佳,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开展。掌握其传播特点与规律、发布技巧与方法、鉴别传播过程中的陷阱,才能更好地享受短视频带来的红利[4-5]。
瑞士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发表的一份声明,题为《数字化的中国农民如何创造后疫情时代的未来》,文中讲到,在线和技术对中国的小经济体产生了重大影响,数据显示,中国数字技术已经发生了变化,将利用更多的用户和需求进行在线投资,并调整产品和销售。
在《联合早报》看来,中国“三农”类自媒体持续火爆,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正努力发展乡村振兴策略,以“互联网+”加速农业信息化,助力发展农村经济。该报指出,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鼓励下,未来加入“三农”短视频的创作者将会越来越多[6]。
4.2.1 传播渠道拓展
在抖音、快手、Bilibili 等国内热门短视频平台发布《魅力乡村》系列视频,同时上传至YouTube、Facebook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提高曝光度,并与国内外相关机构、自媒体进行合作,共同推广[7]。
4.2.2 语言多样化
制作英语、日语、法语等多语言版本的视频,以便全球观众了解。例如,可以邀请国际友人参与节目录制,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4.2.3 强化互动性
鼓励观众参与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例如,举办“我最喜欢的乡村”投票活动,邀请观众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
4.2.4 文化输出
通过与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合作,将“三农”短视频纳入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向海外。例如,参加国际影视节、文化交流周等活动,展示我国农耕文化的魅力[8]。
4.2.5 跨界合作
与国内外农业、旅游、教育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推广“三农”短视频。例如,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农耕文化体验游线路,吸引海内外游客[9]。
4.2.6 人才培养
培育一批熟悉“三农”、擅长短视频制作的青年人才,让他们成为传播农耕文化的主力军。例如,举办“三农”短视频创作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加入团队。
4.2.7 故事挖掘
深入农村,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故事,以真实、感人的案例展现乡村振兴的成果。如拍摄一位农民发明家,讲述他如何利用创新技术改变家乡的故事。
4.2.8 媒体联动
与国内外媒体合作,共同推广“三农”短视频。例如,与央视合作,推出《乡村振兴观察员》节目,邀请国际友人担任观察员,分享他们在我国农村的所见所闻。
4.2.9 社群运营
建立“三农”短视频社群,邀请海内外网友加入,共同交流、分享乡村振兴的经验与故事。同时,组织线下活动,增进社群成员间的交流与互动。
4.2.10 融入国际议题
结合全球关注的农业、环保、乡村振兴等议题,制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三农”短视频。如讲述我国农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故事。
“三农”视频已经成为传播农耕文化的重要途径,其在海内外的传播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传承乡土文化、提高农民素质和增进城乡交流具有重要意义[1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平台的逐步规范化,“三农”视频传播将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创新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三农”视频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加强跨界合作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研究,并更加重视“三农”视频的创作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的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