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用严谨的态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去融合,使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取得长足的进步。要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对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进行全面发掘和发扬,并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在新时期,我们要善于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尤其要加大力度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的需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实践活动与自身行为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牢固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建立坚固的基础
(一)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道德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总结,是国家和民族思想观念、精神风貌、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就需要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服务社会,每时每刻都谨记要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用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一理念。要强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观念,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传承,还要在实际生活和社会服务中体现出这些价值观。还要强调贯穿日常生活的态度,这也可能意味着将传统文化融入个人的日常决策和行为中。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来说是立足之本、是生生不息的血脉、生生不息的“根”和“魂”。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出华夏辉煌的文化,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在其长久的日新月异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中止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与兴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优势。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也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内涵。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与梳理,可以发现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历史意义、理论价值、教育功能及审美价值;同时还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份,是一部追寻中华民族精神的书,是对民族精神的标记。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源远流长,是中华人民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在世界上屹立不倒的强大基石,是我们在历史发展中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没有了作为灵魂的优秀文化,国家和民族就无法生存。所以,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让它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要强调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的深厚积淀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有机整体性。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滋养着中国人民可贵的精神品质,也滋养着他们崇高的价值观。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它不仅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它所蕴含的思想精神,早已成为我们党的强大精神动力。并且,文化中包含的深刻思想对于塑造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其在时空中有着延续性,也就是说文化一直贯穿并影响着整个民族。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我们总结了一系列用艰苦探索、用生命换来的革新经验,确定了“乡村包围、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建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在逐渐繁荣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状况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懈努力、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调联结,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例如,邓小平在论述现代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提出了一种实事求是的严谨端正的态度;江泽民在讲话中坚定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的清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以胡锦涛为代表,在孔子文化的牢固基础上,又建设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严谨地、激动地、端正的态度,承接和延续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他还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深思虑的观点: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能够长时间的生气勃勃,是中国人自身文化价值观念的一种重要体现;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于中国人的思维之中,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姿态与文化风采;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这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政治信念和历史使命的高度负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理论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和演变,因此,这一进程已经完成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持续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的成长和壮大,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坚强精神武器,也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的最好土壤。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十分广泛,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更好地发展和中国化的文化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具有创造性,在理论和实践上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辉煌的历史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鲜明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不竭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的文化遗产、丰富的概念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人民的精神血脉,又是其不竭的力量之源,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的精神向导和丰厚的营养。”我们要时刻谨记,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中最重要且所有原则的前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作用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牢不可破的理论基础。因为它的存在与推动,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能够一直保持稳定向前的状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优秀文化的核心内容,用核心内容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就是说,其精髓是“仁爱”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学习,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中,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利用世界上最好的文明成果中,提高我们的精神力量。要以人民为中心,在创作、演出和传播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创作更多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感召力、公信力。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担任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时刻关注与学习其中蕴含着的学问。要从一而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接连不断地宣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长,又要发现其中的时代性,还要积极寻找中华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切入点,以中华的优秀传统去表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使之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彰显中国特色,使中国人民更容易接受、理解,并使之更好地发挥中国的实际效用。进一步让人们在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提升思想境界,在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交流中增强精神力量。
因此,我们应当深刻地理解,在当今的中国,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它的专长更加发扬光大,并以此为指导,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强调这一过程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呼吁在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充分发挥其潜力,将其优势最大化地应用于不同领域。建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行动和决策的指导原则,以其价值观念指导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的牢固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不断结出硕果,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同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注重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也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具有了当代的表现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3]。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将中华优秀的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唯物论、辩证法、民主主义和大同主义等哲学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可以使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的实际,才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实现。中华的优秀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也在新的时代里,有着与其他文化的差异和独创性,所以散发出更加独特、更加灿烂的光芒,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支柱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族群自我认同的根基和伦理共识的核心[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诉求,是这个民族在文化上特有的精神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5]。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可以在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引导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我们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断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碰撞、相调和,渐渐生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我们党重视对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这包括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经验,以及将其融入当代社会建设和治理中的实践,也表达了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仅停留在理论认同,还包括实际推广和普及。这可能涉及到教育、文化传媒、社会宣传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这一文化的精髓能够被更广泛地理解和传承。要强调党在这方面的一贯性,即在不同时期和历史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重都是连贯的,没有出现明显的摇摆或变化。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的特征在中国的人民群众以及世界人民中充分地推广及宣传,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谋和中国蓝图,这同樣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这种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开出朵朵绚烂的文明之花。
第二,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相融合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展现强大的活力。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但并未在西方大获成功,反而在中国茁壮成长[6]。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必须团结和领导人民,以确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也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不倒、处在不败地位。
第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应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全部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当今的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如何在这样一种整体中保持自己的风格,是现在的主要问题。要想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的联系中,处在一个高处的位置,我们就要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更需要跳出传统的历史时空来审视中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裕起来到强大的原因有更深刻的认识。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2] 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001).
[3] 习近平.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02).
[4] 叶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价值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7:12.
[5]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001).
[6] 吴小海,廖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认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7):27-29.
(作者简介:赵塔娜,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