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出现诸多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不平等结构、不可持续发展以及霸权主导的世界格局分别表现为全球“发展赤字”、掠夺手段隐蔽化多样化、更严峻的生态挑战及重大疫情爆发以及美国世界地位的下降和中国世界地位的上升。同时,资本主义新变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新均衡式发展、共同繁荣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对话协商理念相冲突。中国为全球化朝着更加公平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把他的历史观概括为这么一句话:“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1]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处于“经济世界”的发展阶段时,“发展不平衡规律”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特殊规律更加凸显。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2]
(一)不均衡发展表现为全球“发展赤字”
近年来,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平衡性、不确定性问题突出,这种不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全球“发展赤字”。
一方面,全球发展动能不足。经济发展是全球发展的基本动能,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又是全球发展增量的关键。然而,除了中国等少数国家外,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全球发展动能不足。另一方面,全球不均衡性加剧。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在全球性合作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转嫁危机,使得原本应该是资本主义体系内的不平等、不平衡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扩散,并且愈演愈烈,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生产过剩和金融动荡,加速了全球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二)不平等结构表现为掠夺手段隐蔽化、多样化
全球化是现代世界体系的重要特征,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促进全球发展、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背景下,保护主义、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一方面,金融资本垄断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剥夺全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全球化运动中,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推进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信贷等,通过资本借贷获取超额利润,以利息形式瓜分实体经济,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高于经济逻辑的政治逻辑在历史舞台上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剥削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关系虽然更加复杂和隐蔽,但是剥削行为本身依旧存在着,这一行为加剧了全球不平等现象。
(三)不可持续发展表现为更严峻的生态挑战及重大疫情爆发
马克思强调自然对于人的先在性,“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3]这也是人与自然的最原始的关系。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们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不断进行机器化大生产,因而出现大量的资源利用与污染排放现象。由于忽视了生产对自然的反作用,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恶化,阻碍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生产和人类生活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出现一种新的、更为彻底的破裂。因此,人对待自然的工具化态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资源危机与生态灾难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无限增长的根本障碍。
(四)霸权主导的世界格局表现为美国世界地位的下降和中国世界地位的上升
为了尽早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发展困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祭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美国向世界主要贸易伙伴提出加征关税的要求,并主要向中国挑起贸易战,不仅搅动着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更是弃国际贸易规则于不顾,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新兴国家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发展,在经济领域,从2010年起,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在金融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韧性。5G、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号”等等都彰显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了,当前的国际格局正在加速演变,“东升西降”的转变是当前世界大变局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质性变化。
二、資本主义新变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消极影响
在马克思看来,未来人类社会将消灭私有制,消除异化,实现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实践。但是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消灭私有制、国家、阶级消亡之后的“真正的共同体”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在当今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而且已经发生诸多新变化,私有制、阶级对立仍然存在的基础上去构建的,必然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产生一定影响。
(一)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均衡式发展相冲突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从全球范围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创立普惠平衡、协调包容的全球发展新时代,可以说发展是消除冲突根源、保障基本权利的基本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要重视发展、多谋合作,谋求普惠平衡的全球发展前景。与“西方中心主义”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要凝聚起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找到各国利益共同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相反,在资本的逻辑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关注个人与自身国家利益而忽略其他国家利益,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国际治理观念。因此,在全球化发展中,在与其他国家的国际交往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国际治理理念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均衡式发展相冲突。
(二)资本主义不平等结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理念相冲突
开放合作是历史大势,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的过程中,共同繁荣是目的也是必要的手段,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团结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构建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如今,各国之间相互依存,是一个有机整体。尽管在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还存在差异,但面临的共同风险和挑战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在世界市场获得巨大利润,而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则更加不公平、不平等。资本主义剥削导致的全球范围内财富不平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资本主义不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冲突
生态资源不仅是一种生产条件,也是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这也为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重要内涵,但是现在全球都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契合人与自然关系内在规律,资本主义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冲突。
(四)霸权主导的世界格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协商理念相冲突
推翻霸权主义的全球治理模式,构建合理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全球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世界各国之间具有天然的利益矛盾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通过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国急需迫切加强合作,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共同应对全球重大问题,但是执迷于对抗游戏的美国,对全球团结合作产生最大障碍。新一届美国政府不时高谈“多边主义”“国际责任”。但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推卸自身抗疫失败的责任,将病毒溯源政治化,这是其零和对抗思维的真实外露,其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行为已经而且将在更大程度上扰乱国际秩序,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协商理念相冲突。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为解决世界之问、人类之问、时代之问而提出的中国方案,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体现了开创全球开放合作新局面的责任担当。
(一)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发展理念及其合作模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是最好的发展伙伴。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同,一带一路倡导合作共赢,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共建者,强调平等协商基础上的互利合作,以实现各国发展的共赢。
从逻辑关系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目标与路径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一带一路”,不断深化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促进民意相同,有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实践,从而促进全球合作和发展模式转变。
(二)在构建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不同于“赢者通吃”的逻辑。中国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最可靠最贴心的兄弟和伙伴。为了同各国走好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同發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如不断加强同非洲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尽最大努力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加强其本国能力建设。
(三)在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在全球发展的浪潮中更应该风雨同舟,通过努力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各国面临的一些风险挑战具有全球性质,仅仅依靠国内政策远不能解决,国内政策需要辅之以有效的国际合作,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领域、国际贸易等方面更是需要各个国家的团结。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
(四)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为支柱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未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面对移民问题等全球治理新议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常常缺乏对策。再加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制约了现有治理模式的效率,全球治理面临严重挑战。
中国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并将国际规则与国内政策相对接。如我国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台众多优惠政策。经过逐步探索,海南在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不断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规则与国际对接,有利于稳定全球经济。
四、结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现今,国际秩序和全球化进程遇到诸多问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人类互通有无的进程是不可逆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2]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历史观视域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研究(课题编号:2021YJ009)】
(作者简介:李静,太原科技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