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樱洁
摘要:古村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纽带,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汕尾古村落遗址保存完好、生态资源丰富、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空心化、同质化、保护工作滞后等问题。文章结合汕尾古村落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以期焕发汕尾古村落的生机。
关键词:汕尾;古村落;再生性设计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03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7;D422.61 文章标识码:A
2012年,我国建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度,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截至2023年7月,我国共有8 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这些村落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2]。因此,应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保留历史记忆,促进文化传承,充分发挥古村落的巨大潜力与价值,进而推进乡村振兴。
古村落类型众多,数量丰富,学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给出统一的定义,但“古村落”这一名称在社会活动、新闻报道、学术研究中得到了普遍认同。古村落与传统村落虽然在概念上相近,但古村落更强调历史的久远和传统风貌的完整。古村落形成较早,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思想、经济、科学和艺术价值。汕尾古村落是汕尾地区的文化瑰宝,大多在民国前修建而成,有着古朴的建筑风貌与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古村落
2023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了“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传递出了强烈的重农强农信号[3]。这对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应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关注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工作。在保护古村落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挖掘自然资源,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为古村落带来新生机。与此同时,保护与传承古村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可见,乡村振兴与古村落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2 汕尾古村落特征
广东省汕尾市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多元文化兼收并蓄。汕尾市拥有众多鲜为人知但又特色鲜明的古村落,例如,被誉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的潭西镇大楼村、具有龟形建筑的陆河县墩仔古寨等。以下为汕尾古村落的具体特征。
2.1保存完好
2007年,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率先正式启动了“广东省古村落”的普查、认定工作。广东省古村落的认定标准为:在广东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的,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广东省古村落评选活动是保护当地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举措。
汕尾市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例如,被誉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的潭西镇大楼村,其建筑风格系潮汕地区特有的“五马拖车”造型,代表了潮汕古村落的风格,表现出粤东古居文化的特点,是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坐落于小山岗之上的大安镇石寨村,民居沿寨墙环形而建,是典型的闽南特色围寨,其民居建筑形制与儒家文化思想相契合,历史文化古迹保存较好,是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交融的产物。这些保存完整、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为发展数字产业,展现人文景观提供了有力支持。
2.2生态农业资源丰富
汕尾市濒临南海,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暖湿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为古村落村民种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种植条件。再加上汕尾市地处海滨地带,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古村落周边常常有河流、湖泊和海湾等,生态环境优越。例如,大安镇石寨村种植大蒜的历史已有四百余年,当地种植的龙眼树制成的龙眼干也闻名全国。此外,花生、水稻等农作物也在石寨村广泛种植;水唇镇墩塘村建设了生态农业观光园,通过引进先进的葡萄栽培技术和优质的葡萄品种,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也解决古村落空心化问题。
2.3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古村落作为传统的聚落形态,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添了亮点。例如,桥冲镇大塘村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特色的南洋骑楼风格建筑、清漱芳斋书院、卢氏大宗祠等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与吸引力。此外,大塘村还保留了一些特色风俗,包括春节期间的开灯典礼、农历十一月的完年戏等。此外,汕尾古村落中的古居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活动等也可以丰富游客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游客对古村落的了解。
3 汕尾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近年來,汕尾市依托古村落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然而,在同类旅游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汕尾古村落如何突出特色,提升竞争力,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汕尾古村落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部分古村落的文化遗产遭受破坏。其次,“古村落游”门类的开发与宣传力度不足,使得乡村旅游效益不理想。再次,部分古村落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最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古村落人口减少,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
4 汕尾古村落再生性设计对策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与生态伦理智慧的集合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等价值[4]。古村落是地域文化的“基因库”,只有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才能真正保护与传承古村落所承载的文化,发挥古村落的价值。汕尾古村落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对其进行保护刻不容缓。流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涌现和动态发展为古村落的再生提供了新思路,云演艺、云展览、云阅读等已成为数字时代文化传承的“新常态”。数字化保护逐渐成为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推进汕尾古村落“再生”,助力汕尾乡村振兴。
4.1为汕尾古村落数字化平台建设打好基础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完整的古村落研究理论体系,在实践案例方面也缺少相关范例。信息时代背景下,公众对于开放性平台和数字化架构提出了新的需求,如果只是延续传统的古村落保护路径,就无法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数字化保护汕尾古村落,使汕尾古村落实现再生,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数字化法律法规保障,健全相关标准及规范,为汕尾古村落数字化建设和运行保驾护航。其次,依据各古村落的特点及优势,制定个性化、精细化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古村落的价值。再次,借助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搭建数字化平台,使汕尾古村落多样的民俗文化及遗产得以长久存储和充分应用,实现对汕尾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与宣传。最后,建立汕尾古村落数字化保护专业团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4.2搭建汕尾古村落数据库
全面获取留存的古村落数据是汕尾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基础与关键。运用数字技术对汕尾地区古村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记录与整合,搭建汕尾古村落数据库,实现对古村落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首先,通过无人机航拍、激光扫描、遥感技术等,对古村落的基础数据、地理信息、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进行全面采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录入,形成古村落数据库,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其次,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汕尾古村落节日、祭祀、婚俗等民俗文化活动;古村落中流传的神话故事、民谚谜语、诗词戏文等;村落中的音乐、舞蹈等,采集整理后以图文类、影音类数据的形式录入数据库。再次,收集互联网中关于汕尾古村落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如网络词条、游记与评论、电子文献等,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数据结构,更新数据内容,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和实用性。最后,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建模等技术,对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进行展示,突破时空限制,使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古村落的文化魅力。
4.3发展数字产业,活化汕尾古村落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41.5%[5]。数字创意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通过发展数字化产业来活化汕尾古村落。首先,鼓励数字创意企业在古村落设立工作室、创作基地等,利用古村落的资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其次,运用数字技术对汕尾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创意产品。例如,制作线上课程、开办数字化展览等传播古村落的文化内涵;设立专业团队挖掘、研究汕尾古村落相关文化遗產,开发相关数字创意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并发挥古村落的价值。
5 结束语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珍贵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乡土文化,留住乡愁古韵,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汕尾古村落的再生应注重保护传承、数字展现、品牌建设,依托国家政策导向,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古村落的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和经济繁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若男.全国政协委员周岚: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依法保护“乡愁”[N].中国建设报,2024-03-07(03).
[2]郭崇慧.大数据与中国古村落保护[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2.
[3]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2024-02-05].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eqid=b570bea00002775b0000000264589cbf.
[4]倪钰.加强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及利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03):69+78.
[5]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R/OL].(2023-05-23)[2024-02-05].https://www.cac.gov.cn/2023-05/22/c_1686402318492248.htm?eqid=e964285800089bd400000004646d59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