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叶丽
“双新”教育旨在将学生的“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化;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向“以学生为主的学”转化。项目化的探索、实施,使得学生的兴趣提升,由知识点出发,在生活中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革新实践。笔者利用我校特色“诚诚农场”作为切入点,邀请“学校小主人”来针对其现状提出想法,从而进行设计与改建。本次项目从三年级数学知识点“面积”出发,让学生利用面积知识进行“农场改建”,根据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面积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诚诚农场”因为时间久远以及天气的不定因素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正好借着“学校大修”的机会,重新改建“诚诚农场”。大队部邀请学生以“学校小主人”的身份,一起集思广益,小组合作,碰撞智慧火花,设计改建方案,旨在希望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亲身经历场地测量、绘制平面图、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市场调研、小组合作等活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探索能力。
本次项目化数学学习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是:“诚诚农场”需要改建,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如果你是改建师,你将怎么安排设计流程?怎么合理有效分割每一块土地?怎样设计农场,使得每一块土地得到最合理化的分配?怎么选择种子?如何预算?请你思考,并完成项目。
学生在这个项目中需要经历的学习历程是:(1)如何准确量出长度?(2)如何应用面积公式求出面积?(3)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的项目成果是设计出“诚诚农场”的土地分割面积图、每一块区域的种植分配情况、种子的对比情况。
在这次“诚诚农场改建师”项目化数学学习中,三年级的学生亲身经历了场地测量、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市场调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也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将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乐趣,提高了他们的探索能力。
在本次的数学项目化学习中,我们首次应用项目工具“用户移情图”“设计决策五边形”。系统性、有科学依据地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与及时记录。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养成了“有条理、有计划、有组织”的三有好习惯。
1.实地“勘探”起来
学生收到大队部的通知后,积极性很高。首先,我们通过“PPT 幻灯片播放”的形式一起回顾了“诚诚农场”的“春、夏、秋、冬”。孩子们从内心对“诚诚农场”感到骄傲。然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依次进入“诚诚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只见,他们有的用手抚摸木材,并记录发现的问题;有的提出“木棚”破旧,如果不引起重视,就可能产生安全隐患问题;有的观看种子区,记录询问相关内容。大家用“看、听、闻、触”等多种感官进行实地考察,俨然小小“改建师”一般,有模有样。我们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现场,在学校特色地方——“诚诚农场”进行数学的教与学,在发现中产生问题,由问题作为课堂切入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也让学生产生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起来
光有实地考察是不够的,学生还要自由组队,小组合作,进行记录。
在记录之前,学生要先了解并采用项目化工具——“用户移情图”,从多维度切入,更有条理地进行梳理与整合。
“用户移情图”是一种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的可视化工具,其主体是用户,可以是模拟用户,也可以是真实用户。
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思考、探究、交流,用实践行动代替夸夸其谈。“用户移情图”中的“所思”“所见”“所闻”“痛点”“期望点”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进行切入。在入手点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进行整合,其余组员提出意见,再次修改完善,我们在共同合作之下完成了初步的实地考察。
随后,每个小组展示与交流成果,学生们争相发言,想法层出不穷。他们通过互相讨论,在同伴的分享中汲取灵感,得到启发,拓宽思路,既指出问题,又提出其他的建议,为后续的进展打下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变强了,语言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1.讨论“碰撞”起来
紧接着,我们进入下一个流程,需要设计“诚诚农场改建”项目方案。一开始,学生没有经验,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用了一个新的工具——“设计决策五边形”。
这一新的工具要求我们从“概念的、技术的、审美的、结构的、市场的”5 个维度进行思考,设计师仅仅考虑美学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设计需要考虑用户、概念、结构、运作之间的关系,一个维度的决策改变将影响其他维度的效果。
在了解了如何使用新工具之后,学生逐渐熟悉,一步一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模拟、演练、讨论。有学生提出要知道“诚诚农场”的面积,这样以便于后续的农场空间使用度的开发与安排。学生听了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又进行了补充。有学生提到“没有平面图,只是空想,怎么能够进行面积计算呢?”他的疑惑给了其他学生灵感,同伴之间进行智慧碰撞,讨论得出最好的呈现方式。
经过几轮“修订”与“整合”,学生最终得出了该项目的实施流程:(1)测量“诚诚农场”平面图,绘制平面图,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数据,计算面积。(2)激发自己的创新点,进行设计,用小报或者其他形式来展示设计结果。(3)投票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落实最终方案。(4)预估完成周期与经费,进行市场调研、选购种子。
2.实地“测量”起来
不同于往日的数学课堂学习,这次的“讨论”式项目学习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由于当天天气缘故,我们无法在“诚诚农场”上课,只能在室内的多功能教室上课。我提出问题:“第一步要测量面积,请问,你们怎样测量出多功能教室的面积呢?”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提出想法。有的提议采用“米尺”测量;有的提议用“1 平方米”的纸板测量。学生想出了多种测量方式,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开始实地测量多功能教室时,只见学生有序合作,一个人拿着尺,一个人顺延着跟上,一个人进行记录,安排得井然有序。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教室有音响等障碍物,限制了学生测量。针对这个问题,他们采用“平行等距”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最终得出了多功能教室的长与宽。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其中出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甚至还出现了小数点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当前认知水平而言,难度极高。他们通过四舍五入法,寻找这个数最接近的整十数,得出了“诚诚农场”的大约面积取值范围。学生汇报小组使用的方法,并说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享心得,互相学习。
我们在一次一次的探讨与反复对比后,知道了测量的方式及出现的问题,既理解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又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
如果你是改建师,你怎么安排设计流程?又怎么合理有效分割每一块土地的面积?怎样来设计农场,使得每一块土地得到最合理化的分配?怎么选择种子,在哪里购买?作出预算。请你思考,并完成项目。本项目以第二人称的方式邀请学生参与,更加亲切,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从多个问题出发,促使学生自主思考。
在这次“诚诚农场改建师”项目化数学学习中,三年级的孩子们亲身经历了场地测量、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市场调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估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将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乐趣。
1.项目化数学课堂,合理运用项目化工具
像这样的项目化的三年级数学课堂,具备挑战与难度。对于学生而言,“感兴趣却无法下手”,这个时候,“项目化工具”尤为重要,用什么样的“项目化工具”?需要做到恰到好处与适度。比如,在本次“诚诚农场”改建师的项目中,我们巧用了“用户移情图”,帮助孩子们从几个维度有层次地进行思考与输出。“设计决策五边形”不同于传统课堂,与项目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产生体验感。
那在我们后续的不同项目中,也要探寻合适的项目工具来引领学生前行,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发展。所以,在项目化的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项目工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项目化数学课堂,让学生有能力自主组织
数学项目化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从中体悟、深化数学知识,并不是“死读书”,而是真正地应用,解决问题。在三年级伊始,我从学校的特色农场入手,带领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我希望这只是一个起点,通过此,希望学生能够自发性地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思考与理解,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困难。这个过程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发、自创、自觉性等。
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实行项目化教学比较困难,有时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怎么做。
《项目化学习工具:66 个工具的实践手册》这本书给了我启发,让我对本项目有了一些了解,从“诚诚农场”的实地考察,用更加规整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项目中逐渐建立有条理的意识,由一个点发散思考,再将信息进行整合。
本次的项目化属于设计类,学生通过此,既需要设计流程,预设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养成全面思考的好习惯,又要真正在设计的流程中实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带领学生一同探寻与反思,记录在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本项目要在心中种下种子,多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有能力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思考、推敲,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养成“勤思考、常实践”的好习惯。